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利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40208504
  • 页数:1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医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所撰写的部分论文而成,包括:中医气学理论分析、对阴阳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医气化理论、对藏象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人体结构与平衡、如何建立中医学概念范畴体系、东西方医学的比较研究、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等八个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对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
上一篇:老年就医指南下一篇:脉诊一学就通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目录

第一章 中医气学理论分析 1

第一节 气学理论形成的原型 1

一、与饮食有关的气——火烟与蒸气 2

二、与季节气候有关的气——风气与云雾之气 3

三、呼吸之气 4

第二节 气论哲学的形成和对气学理论的不同认识 5

一、气论哲学的形成 5

二、对气学理论的认识 8

第三节 中医学的气范畴 13

一、从哲学之气向医学之气的转化 13

二、中医学气范畴的内容 18

第二章 对阴阳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 25

第一节 《易经》、《内经》阴阳说之比较 25

一、共同点 25

二、不同点 28

第二节 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 34

一、什么是人身阴阳 34

二、什么是阴阳的物质基础 36

三、阴阳研究可能带来的效应 38

四、关于阴阳的本质问题 39

五、阴阳的层次性问题 40

第三章 中医气化理论 43

第一节 气化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43

一、气化思想溯源 43

二、气化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46

第二节 气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51

一、广义气化与狭义气化 51

二、内气化与外气化 54

三、化与变 55

第三节 人体气化活动 58

一、气的特性 59

二、气化的动力 61

三、气化的形式 63

第四节 气化的秩序 66

一、部分的秩序 68

二、过程的秩序 70

第五节 整体气化与局部气化 74

一、气血的生成及其运行 75

二、津液代谢 78

三、膀胱气化 78

四、三焦气化 79

第六节 五运六气 80

一、干支甲子 81

二、五运 86

三、六气 91

四、运气同化 99

五、运气学说与发病的关系 103

第四章 对藏象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 107

第一节 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及藏象实质分析 107

一、解剖方法 107

二、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认识方法 108

三、以经络、气血为媒介的整体联系 108

四、在气化过程中的统一和体现 109

第二节 肺为藏之长的理论价值 110

一、肺为藏之长的含义 110

二、理论价值 111

附: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115

第三节 心肾相交与水火既济 120

第四节 脾主升与肺主降 122

第五节 脾主运化与小肠泌别清浊 123

第六节 关于四时五脏阴阳问题 125

一、《内经》四时五脏阴阳问题的提出 125

二、四时与阴阳 126

三、四时与五行 126

四、四时与五时 128

第五章 人体结构与平衡 129

一、人体结构的形成 129

二、人体平衡问题 131

第六章 如何建立中医学概念范畴体系 137

一、医学概念与哲学范畴 137

二、中医学概念范畴的逻辑层次与演变关系 139

三、中医学概念范畴体系的建立 141

第七章 东西方医学的比较研究 143

第一节 《内经》时代的东西方医学 144

一、文化异质——两种不同的整体观 146

二、尊古崇圣与宗教统治——解剖学所面临的困境 151

第二节 宋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学的影响 153

一、在医学教育方面 155

二、在医药理论方面 156

三、临床方面 158

四、在药物学和方剂的整理方面 160

五、西方医学的发展状况 160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方医学 162

一、技术革命对医学的影响 164

二、给中医学带来了什么 167

三、影响中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170

第四节 明、清时期中医学的繁荣与西方医学浸入 174

一、中医学的繁荣与西方医学浸入 174

二、从“戾气学说”蜕变所引起的反思 176

三、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 177

第八章 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 183

第一节 对中医理论现代化途径的探索 183

一、中医理论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183

二、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可能性 184

三、必须注意的问题 185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渐进性与途径 186

一、中西医学的三大差别 187

二、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 187

三、中西医结合的渐进性 188

四、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189

五、防止两种倾向 1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