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雪莲著(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5862537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一个城市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合理发展主导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土地和其他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

一、城市产业空间形态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7

一、基本思路与架构设计 7

二、主要研究方法 10

第三节 主要观点和理论创新 10

一、主要观点 11

二、创新之处 12

第二章 理论综述 14

第一节 国外相关理论文献回顾 14

一、理论研究回顾 14

二、实证检验研究回顾 20

第二节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 22

一、改革开放前的产业布局理论 22

二、改革开放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进展 23

第三章 产业群落——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的新态势 28

第一节 完全知识经济中的产业集聚 28

一、知识经济和基于知识经济的产业 28

二、完全知识经济假设下的产业集聚 32

三、朝向完全知识经济的努力:知识和信息网络中的产业扩展与内聚 36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不完全条件下的城市产业集聚 42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非完全信息 42

二、物流成本——运输成本的扩展 44

三、专业化和多样化分工的高层级演进 50

四、产业集聚与中心城市的出现 57

第三节 产业集聚的新态势——网络式产业群落 59

一、产业组织网络及其类型 59

二、城市产业的网络式集聚——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落 65

第四章 超大城市产业群落的地域空间特性 72

第一节 超大城市的产业集聚特性 72

一、超大城市的集聚特性 72

二、超大城市的产业集聚态势 76

三、城市产业集群及其空间特性 77

第二节 单个产业集群空间的高度浓缩性 78

一、战略性区位论视角的空间浓缩 78

二、非战略性区位论演绎的空间浓缩 91

第三节 产业群落空间的紧密关联性 95

一、产业群空间的广度扩张与产业群落的多重交汇 95

二、制造业群落间的地域性关联 97

三、生产者服务业群落的网络形态 100

四、商业性和消费性服务业群落的大型化、多样化与专业化 104

第四节 产业群落空间的有序分布性 106

一、产业空间层级 107

二、产业空间网络 109

三、产业群落空间的有序分布 112

第五节 产业空间特性的度量指标 113

一、产业空间浓缩性的度量 115

二、产业空间关联性的度量 117

第六节 产业群落空间形态生成和发展的机理分析 119

一、专业化分工、交易——超大城市产业群空间形成的微观机制 119

二、超大城市产业群空间形成的宏观机理 120

三、城市产业群空间的外在影响因素 124

第五章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演变轨迹——以上海、天津为例 127

第一节 上海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历史溯源 127

一、上海的城市起源和产业萌芽(1291~1841年) 127

二、上海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成长(1842~1948年) 130

三、上海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扩展(1949~1982年) 138

四、上海产业布局调整与新产业空间的多元化扩张(1983年至今) 142

第二节 天津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历史溯源 151

一、天津的城市起源和产业初兴(1404~1859年)——封闭型单核心产业空间 151

二、天津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成长(1860~1948年):单核心(旧城区)——双核心(旧城区、租界)——单核心(租界) 154

三、天津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扩展(1949~1978年)——商业空间萎缩和工业空间扩张 161

四、天津城镇体系形成和产业空间的多元化扩张(1979年至今)——“双核心”形态 164

第三节 沪、津两市产业空间形态成因分析 169

一、当前沪、津两市的产业空间形态共性 169

二、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成的区位优势 170

三、历史累积过程 171

四、政治的力量和政府导向作用 174

五、产业和市场的力量 175

第六章 上海市与天津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78

第一节 上海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78

一、上海市第二产业整体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78

二、上海市制造业主要行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81

三、浦东新区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和产业空间概况 185

第二节 天津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87

一、天津市第二产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87

二、天津滨海新区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89

三、天津市主要行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 190

第三节 主要结论及其启示 192

一、主要结论 192

二、对其他城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193

第七章 上海市和天津市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 195

第一节 上海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 195

一、微电子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 195

二、上海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特征——高层级的国际汽车城规划分析 199

第二节 天津产业集群的空间特性 202

一、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空间特性 202

二、天津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工交易网络和空间特性 210

三、天津自行车产业集群的成长和空间特性 217

第三节 主要结论 220

一、产业空间分布形态与产业特性高度相关,且呈梯度分布 220

二、空间整体集聚和集群发展不足 222

三、现有集群的空间特性初现 222

四、整体产业群空间的内在良性机制尚未完备 223

第八章 结语:城市产业空间的未来发展取向 225

第一节 城市未来产业空间的发展方向 225

一、高度浓缩的产业空间内核 225

二、紧密关联的产业空间衔接 226

三、有序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 226

第二节 产业空间的组织路径及原则 227

一、产业空间的组织路径——渐近的、动态的演进过程 227

二、产业空间的优化和重构原则 229

第三节 城市产业空间优化和重构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230

一、城市商业和金融中心的空间非高度浓缩 230

二、都市型工业园区亟待升级,空间聚集和关联特征较弱 231

三、工业集群空间仍需持续优化 232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33

一、理论上的深层次探索 234

二、实证上的分析细化 236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