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贯一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61283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列宁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目录

一 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考 1

1.十月革命前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考 2

2.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初时期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 5

3.“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的经济发展观 8

4.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经济发展观 10

(二)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初时期的经济政策 14

(三)“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政策 16

1.中小工业企业国有化 17

2.余粮收集制 18

3.义务劳动制 19

4.经济关系实物化 20

5.一长制 21

6.电气化计划 22

(四)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25

1.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 25

2.新经济政策的核心——粮食税制 28

3.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29

4.合作制 31

5.探索按劳分配的具体方式 32

6.“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32

(五)新经济政策:两次战役之间的间歇,还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国策 35

1.新经济政策初期和后期列宁的不同认识 35

2.俄共(布)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认识 40

小结 42

二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 43

(一)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观 43

1.“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44

2.“必须竭力和尽可能的加快速度” 51

3.当新经济政策“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55

4.“我国的商品生产并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种的商品生产” 62

5.“两个对立的阵营存在之经济结果,……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68

(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72

1.国家工业化战略 73

2.农业集体化战略 81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管理体制 97

1.高度集权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和特点 97

2.高度集权经济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 101

3.高度集权经济管理模式的历史地位 104

(四)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非主流观点 110

1.布哈林论过渡时期工农联盟 111

2.布哈林论经济综合平衡 113

小结 115

三 战后苏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18

(一)战后苏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119

1.战后苏联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119

2.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133

3.对苏东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绩效的分析 138

(二)战后苏东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141

1.改革的苏联模式 142

2.改革的南斯拉夫模式 148

3.改革的匈牙利模式 153

小结 157

四 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曲折发展的原因 161

(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识出现了误区 161

1.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认识有误 162

2.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认识有误 168

3.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论述认识有误 173

(二)苏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误区 177

(三)改革战略与策略的重大失误 184

1.以激进为手段的错误的制度变迁战略 185

2.以私有化为目标的错误的所有制改革战略 189

3.以意识形态多元化为突破口,多党制为核心的错误的政治民主化战略 193

小结 205

五 毛泽东时期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上) 207

(一)1949年以前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观 208

1.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理论 208

2.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213

(二)1949—1957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观 218

1.农业合作化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219

2.对私人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222

(三)1958—1976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观 226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 226

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228

3.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29

4.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 231

5.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234

6.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思想 235

六 毛泽东时期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下) 240

(一)1949—195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制度变迁 240

1.经济发展战略 240

2.制度变迁 243

(二)1958—197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制度变迁 249

1.经济发展战略 250

2.制度变迁 253

(三)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257

1.“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 257

2.“五七指示” 261

(四)毛泽东时期部分学者的经济思想 263

1.孙冶方的社会主义利润观 264

2.顾准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 266

小结 269

七 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 271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观 271

1.社会主义本质论 272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78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285

4.经济发展动力论 290

5.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步骤 293

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外部条件 297

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治保证 299

(二)科学发展观 302

1.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303

2.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308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进程 310

1.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 311

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 312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315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方式 317

5.从变革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基础环节入手 320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24

7.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 326

(四)经济转轨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328

1.国有企业活力不足 328

2.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332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39

4.“三农”问题比较突出 347

小结 356

八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 358

(一)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 359

1.统一之前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55—1975年) 360

2.统一以后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76—1985年) 365

3.越南社会主义经济的革新(1986—2000年) 368

4.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2001年—) 378

(二)朝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 382

1.金日成的社会主义经济观 383

2.朝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 389

3.改革的前景 396

(三)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 398

1.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观 399

2.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 406

3.古巴社会主义经济未来的发展 417

(四)老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 420

1.建国前的老挝经济 420

2.建国初期老挝的经济建设 424

3.改革开放以来老挝的经济建设 427

4.老挝经济的未来 432

小结 434

结束语 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若干经验教训 437

参考书目 4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