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
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

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霞,王镇蒙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10989669
  • 页数:1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为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选择问题。
《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财务报告与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国际趋同性 1

一、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性 1

二、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国际趋同性 4

三、本书中的有关概念 7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0

一、研究思路 10

二、研究框架 14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 15

一、研究方法 15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 16

第二章 国内外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对比 20

第一节 国内外内部审计形成的基本理论 20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 20

二、内部审计形成的动因 23

三、一种综合的观点 29

第二节 国内外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30

一、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 30

二、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模式 32

三、内部审计的外包模式 35

第三节 产权、交易费用和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36

一、产权与内部审计模式 36

二、交易费用与内部审计模式 37

本章小结 38

第三章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动因分析 40

第一节 产权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 41

一、产权理论 41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 47

第二节 控制权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 51

一、控制权在内部审计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52

二、控制权与索取权匹配模式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影响 55

三、交易费用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影响 58

第三节 不同模式的内部审计契约 64

一、无独立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契约 65

二、有独立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契约 66

本章小结 68

第四章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过程分析 70

第一节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模型设计 71

一、内部审计形成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73

二、管理者对控制权的行使及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76

三、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行使权利的顺序 77

四、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79

第二节 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84

一、中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84

二、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85

三、外部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策略 86

四、对不同类型企业内部审计契约选择的比较 86

五、企业内部审计契约的不同种类 89

第三节 外部投资者影响下企业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90

一、外部投资者无法用于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91

二、外部投资者能够用于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93

三、内部审计契约再分析 97

第四节 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模型及其结果的解释 102

一、内部审计契约的形成过程 102

二、内部审计契约作为公司治理信号的辨别能力 104

本章小结 106

第五章 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实证检验 108

第一节 研究假设 108

一、交易费用对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影响 108

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 109

三、各种内部审计模式的比较 110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11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111

二、变量定义 113

三、模型设计 118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 120

一、样本的内部审计模式分布 120

二、上市公司不同行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121

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的产权性质 123

四、主要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 123

五、影响内部审计模式有关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124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127

一、对交易费用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假设的验证 127

二、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假设的验证 132

三、对各种内部审计模式的比较假设的验证 135

四、稳健性检验 141

本章小结 149

第六章 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150

第一节 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150

一、内部审计形成的控制权理论 150

二、理论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 153

三、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154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局限 156

参考文献 158

后记 169

图形目录 13

图1—1 本书的组织结构图 13

图3—1 内部审计控制权理论框架 40

图3—2 企业索取权的分类 43

图3—3 控制权的分类 44

图3—4 控制权与企业组织模式 45

图3—5 企业权利分割程度与内部审计契约关系 54

图3—6 权利分割程度与交易费用的关系 60

图3—7 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 65

图4—1 内部审计形成博弈原理图 70

图4—2 收益R与监管程度m的关系 82

图4—3 成本C与监管程度m的关系 82

图4—4 完全信息下中层管理者选择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85

图4—5 完全信息下高层管理者选择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86

图4—6 无法模仿情况下企业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87

图4—7 可以模仿情况下企业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87

图4—8 可以模仿情况下无法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93

图4—9 可以模仿情况下能够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95

图4—10 无法模仿情况下多类型分离内部审计契约分析 100

图4—11 可以模仿情况下存在中间类型M的分离内部审计契约 100

图4—12 可以模仿情况下存在类型L′与类型H′的分离内部审计契约 101

图4—13 作为信号显示机制的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 106

图5—1 2005年末沪、深上市公司(A股)内部审计模式汇总示意图 120

图5—2 2005年末沪、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分配图 121

图5—3 不同行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分布图 122

图5—4 制造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分布图 122

图5—5 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统计图 123

图6—1 带有信号显示机制的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 152

表格目录 30

表2—1 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选择及其效果 30

表5—1 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附值表 113

表5—2 威廉姆森对交易的解释 114

表5—3 行业分类变量的定义 116

表5—4 变量定义汇总表 118

表5—5 主要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表 124

表5—6 资产专用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125

表5—7 不确定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125

表5—8 交易频率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126

表5—9 内部交易费用指标描述性统计量 126

表5—10 企业规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127

表5—12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1 129

表5—12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2 132

表5—13 以监察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136

表5—14 以审计委员会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138

表5—15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142

表5—16 以监察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145

表5—17 以审计委员会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1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