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人口史  第1卷  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中国人口史  第1卷  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中国人口史 第1卷 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剑雄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9043022
  • 页数:68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爱情心理下一篇:休闲概论
《中国人口史 第1卷 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目录

导论 3

第一章 人口与人口史 3

第一节 人口的定义 3

一、古代“人口”的含义 3

二、现代“人口”的定义 9

第二节 人口史的学科定义 12

一、学科定义 12

二、人口史的类型 14

第三节 人口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7

一、人口史与人口学、历史人口学的关系 17

二、人口史与历史人口统计学的关系 20

三、人口史与社会史、经济史的关系 23

四、人口史与历史地理学的关系 25

第二章 中国人口史的研究领域和具体内容 28

第一节 中国人口史的空间范围 28

第二节 中国人口史的时间范围 32

第三节 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内容 36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37

二、人口的再生产过程 39

1.家庭规模 41

2.婚姻和生育状况 42

3.婴幼儿死亡率 50

4.疾病死亡率 53

5.战争死亡率 55

6.灾害死亡率 59

7.刑罚导致的死亡率 60

8.其他死亡率 61

三、人口的流动和迁移 63

四、人口的结构 65

1.人口的自然结构 66

2.人口的社会结构 71

3.人口的地域结构 80

五、人口的分布 84

六、人口理论、人口思想和人口政策 87

1.调节人口自然增殖的政策 88

2.境内人口迁移的政策 93

3.国际移民政策 96

第三章 研究中国人口史的基本方法和资料 97

第一节 研究中国人口史的基本方法 97

一、历史学方法 97

1.史料的收集和鉴别 98

2.与人口有关的制度、名词术语的复原 99

3.数字的分析——综合考虑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99

二、人口学方法 100

三、社会学方法 101

四、历史地理学方法 102

1.历史时期不同空间范围的界定 102

2.行政区域与人口分布、人口结构 104

3.地名考证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106

4.地理环境的复原 107

五、人类学方法 108

第二节 研究中国人口史的基本资料 109

一、户籍资料 109

1.历代户口资料的时间与空间空白 111

2.户口数字本身的错漏 113

3.户口数与实际人口数的差异 115

4.书面制度与实际制度的差异 120

二、人口调查资料 12

三、地方志 126

1.一般特点 126

2.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28

四、族(家)谱资料 131

1.族(家)谱资料的独特作用 131

2.族谱资料的局限性 135

3.族谱人口资料的运用和研究成果 137

五、其他资料 139

1.来源于官方户口统计数 139

2.户籍系统以外的数据 140

3.描述性的资料 141

第四章 本书的几点结论 143

第一节 研究中国人口史的意义 144

第二节 怎样认识中国人口发展的周期和周期性 148

一、现有论著对“周期说”的论述 148

二、中国人口的发展是否存在“周期” 150

第三节 从20世纪开始的人口转变 153

一、人口转变的事实 154

二、人口转变的原因 156

第四节 人口过剩、人口爆炸和人口压力 158

一、人口过剩的定义和事实 159

二、人口爆炸的定义和事实 162

三、人口压力与中国的治乱 164

第五节 中国人口发展变迁的决定性因素 171

第六节 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 175

一、人口增长的群体不平衡性 176

二、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 181

三、人口增长的时间与空间不平衡性 190

第七节 人口与中国疆域及外部世界的关系 196

一、秦汉时期 196

二、隋唐时期 200

三、宋元时期 203

四、明清时期 206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13

第五章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调查制度 213

第一节 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 213

一、有关早期人口调查制度的传说 214

二、商代人口调查制度的推测 215

第二节 周朝的人口调查制度 217

一、《周礼》所载制度 218

二、《国语》所载制度 222

三、上计制度的形成 224

四、户籍制度的出现 226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人口调查制度 230

一、上计制度的完善 231

二、户籍制度的强化 239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人口调查制度 246

一、户籍制度的延续 246

二、户籍人口的流失 252

三、户籍统计的异化 254

四、由括户到貌阅 260

第六章 先秦至秦时期的人口数量 265

第一节 皇甫谧《帝王世纪》所载人口数与夏商人口的估计 265

一、对皇甫谧《帝王世纪》所载人口数的评价 266

二、由传世文献推算夏、商人口数的不可靠性 274

三、考古学和甲骨文提供的证据 277

第二节 对西周人口数量的分析 288

第三节 对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数量的估计 291

一、现有说法的分析 291

二、推测春秋战国人口数量的可能性和途径 297

第四节 秦时期的人口数 300

一、由西汉初人口数推测秦朝人口数 301

二、从县数的比较推测人口数量 304

三、从征发人口的规模推测秦朝的人口数量 306

四、从人口迁移的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 311

第七章 两汉时期的人口数量 313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人口数量 313

一、确定西汉人口数量的主要依据 317

二、从文献所载户口数考察西汉人口数量的变化 327

1.从部分侯国的户口数推测第一阶段的人口增长 328

2.部分地区在第一、二、三阶段的人口增长 333

3.部分地区在第二、三阶段的人口增长 339

4.部分地区在第三阶段的人口增长 341

三、从人口变化规律考察西汉期间的人口增长率 344

1.人口政策 344

2.婚姻状况 345

3.生育状况 355

4.净繁殖率 357

5.家庭规模 360

四、从农业生产及粮食产量考察人口的增长 362

1.主要农业区与垦田面积 363

2.农具、耕作制度和水利设施 367

3.粮食亩产的估计 370

4.从三辅地区的粮食产量增长率推测全国水平 372

五、武帝时期“户口减半”的事实 375

1.有关武帝时“户口减半”的文献记载 375

2.武帝时影响人口变化诸因素的分析 377

3.武帝末年至宣帝时户口统计数的特殊现象 389

4.几种误解的剖析 391

六、西汉户籍以外的人口数量 395

1.西域 396

2.匈奴 397

3.羌、氐 398

4.其他 399

第二节 东汉时期的人口数量 399

一、史籍所见东汉户口统计数字的分析 401

二、东汉期间人口数量变化的大势 408

1.两汉间的人口谷底 408

2.东汉前期的人口增长 411

3.第二阶段的停滞和下降 415

4.东汉人口高峰的推测 419

三、东汉户籍统计以外的人口 425

1.西域 426

2.匈奴 427

3.鲜卑 428

4.乌桓 429

5.羌、氐 430

6.南方诸族 432

7.东北诸族 434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人口数量 436

第一节 三国和西晋时期的人口数量 436

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户口数字的分析 437

二、实际人口的估计 441

三、东汉三国之际的人口谷底 447

四、西晋时期的人口数量 452

1.现存西晋户口数分析 452

2.西晋最高人口数估计 454

3.《华阳国志》所载户口数 458

第二节 东晋和南朝的人口数量推测 464

一、东晋 464

二、宋 465

三、齐、梁、陈 466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的人口数量估计 470

一、十六国时期户口数字的分析 470

二、十六国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473

三、北朝人口数量的变化 474

第九章 秦汉至南北朝的人口分布 476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分布 476

一、对夏、商、周时期的推测 477

二、秦汉时期的人口分布 479

1.西汉末的人口分布 479

2.东汉中期的人口分布 493

3.秦代和西汉前期人口分布的推测 500

三、影响秦汉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500

1.自然条件 500

2.经济条件 504

3.政治条件 512

4.社会条件 516

5.人口的迁移 517

四、魏晋南北朝的人口分布 539

1.西晋太康年间人口分布的估计 540

2.南朝人口分布的估计 547

五、影响东汉末至南北朝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558

1.气候的变迁 558

2.人口的迁移 560

第二节 人口构成的分布:汉代户均口数分布 580

主要参考文献 589

索引 599

卷后记 677

表目 127

表3-1明洪武四年、九年绩溪县分职业户口 127

表3-2明代新昌县历年户口数比较 129

表3-3明代上海县历年户口数比较 129

表3-4明洪武年间部分府县户均口数 130

表4-1不同年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147

表4-2 1820年和1851年人口密度最高的府州 167

表4-3 1931——1934年江苏省江阴县农村人口贫富别死亡率 177

表4-4西汉元始二年各州户均口数 193

表4-5 1820——1880年分省人口数与人口增长的比较 194

表5-1西魏大统十三年计账(?)户口统计 251

表6-1宋镇豪关于龙山中晚期或夏商之际古城遗址的统计 278

表7-1西汉部分侯国的户口增长 329

表7-2西汉末人口密度居前(高)的郡国 340

表7-3西汉末全国及各州的家庭规模 361

表7-4西汉末全国及各州的人口密度 367

表7-5汉武帝期间人口变化状况统计 385

表7-6西汉初至武帝时部分侯国户口增长率的比较 392

表7-7东汉中元二年至永寿三年主要户口数及增长率 407

表7-8汉元始二年至永兴二年巴郡户口数的增长 420

表7-9东汉南方部分郡户口数与西汉末的比较 421

表8-1王育民关于三国实际人口的估计数 444

表8-2洪廷彦关于晋、宋、隋的江南户口数比较 469

表9-1西汉元始二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487

表9-2西汉人口密度居后(低)的郡国 493

表9-3东汉永和五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494

表9-4西晋太康初年分郡国户口统计 540

表9-5南朝宋大明八年各州郡户口统计 548

表9-6张丕远关于西晋至南北朝气候状况的统计 559

表9-7西汉元始二年各郡国户均口数 580

表9-8东汉永和五年各郡国户均口数 5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