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管理思想史
管理思想史

管理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筱红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16052177
  • 页数:5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古代管理思想,传统管理学,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现思想,以及近代管理理论五个方面综合阐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史。
上一篇:精读蔡元培下一篇:人的发展论
《管理思想史》目录

导言 1

第1篇 古代管理思想 14

第1章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4

1.1 道家管理思想 15

1.1.1 老子其人其书 15

1.1.2 无为之道:老子管理思想的内容 16

1.1.3 无为之德: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 21

1.2 儒家管理思想 27

1.2.1 孔子其人与其书 27

1.2.2 中和位育:孔子的管理思想 28

1.2.3 弘毅进取:管理者的道德精神 37

1.3 法家管理思想 40

1.3.1 韩非其人其书 40

1.3.2 人情有好恶:韩非的人性定位 41

1.3.3 以法为本:韩非的法治 42

1.3.4 领导权谋:韩非的统治术 45

1.3.5 领导权威:韩非的势治 50

第2章 前工业社会的世界管理思想 55

2.1 早期文明的管理思想 55

2.1.1 东方魅力:东方古国的管理思想 55

2.1.2 西方珍宝:西方古代管理思想 58

2.2 思想文化变革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66

2.2.1 从神到人:社会中心的转变 68

2.2.2 新文化的崛起: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文化基础 68

2.2.3 近代科学的发展,科学主义思想的出现 71

第2篇 传统管理学范式建立 76

第3章 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管理思想 76

3.1 管理思想发生的背景 76

3.1.1 科学的力量 78

3.1.2 工厂制度带来的变化 80

3.1.3 思想的资源 83

3.1.4 政治环境的宽松 84

3.2 古典管理理论的序曲 85

3.2.1 对人性的分析 85

3.2.2 分工理论 93

3.2.3 分配制度 97

3.2.4 科学管理 103

3.2.5 管理教育 110

第4章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17

4.1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根基 117

4.2 泰勒其人其书 119

4.3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121

4.3.1 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121

4.3.2 任务管理 122

4.3.3 工时研究 124

4.3.4 管理职能和组织 125

4.3.5 工人的培训 127

4.3.6 关于工会的看法 129

4.3.7 管理哲学 129

4.4 科学管理思想的实践、传播及发展 134

4.5 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35

4.6 科学管理理论的深远影响 136

第5章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42

5.1 法约尔管理思想产生的土壤 142

5.2 法约尔研究管理理论的经历 143

5.3 法约尔一般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44

5.3.1 一般管理的概念 145

5.3.2 管理的五项职能 146

5.3.3 管理的原则 150

5.3.4 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155

5.4 法约尔与泰勒及其管理思想的比较 156

5.5 法约尔管理思想的评价 159

第6章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65

6.1 韦伯进行官僚制理论研究的背景 165

6.1.1 时代需求 165

6.1.2 人生经历 166

6.1.3 欧洲行政组织的历史回顾 168

6.2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68

6.2.1 权威及其组织类型 169

6.2.2 官僚制的要点与特点 172

6.3 韦伯对官僚制的分析 177

6.4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178

6.4.1 扫除障碍:韦伯理论的政治意义 178

6.4.2 建立范式:韦伯理论的学术意义 178

6.4.3 发展与完善:韦伯理论的现实意义 179

第3篇 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86

第7章 行为科学的创立 186

7.1 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186

7.2 行为科学基础理论的形成 188

7.2.1 推开了另一扇门:霍桑实验 189

7.2.2 梅奥的新发现:人群关系理论 197

7.2.3 初创学科:作为管理理论的行为科学问世 199

第8章 行为科学的发展 203

8.1 关于个体行为研究的理论 203

8.1.1 人性与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04

8.1.2 从需要的角度思考管理:阿尔得夫的生存、关系及成长理论 209

8.1.3 成功的渴望: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211

8.1.4 两种人性: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215

8.1.5 动机的外在诱惑: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17

8.1.6 香蕉就在鼻子前: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220

8.1.7 另一类满足: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223

8.1.8 走向综合: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225

8.2 关于群体、组织行为的研究 228

8.2.1 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 229

8.2.2 关于群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230

8.3 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232

8.3.1 关注素质:特质理论 232

8.3.2 转向行为研究:行为理论 234

8.3.3 应物变化:权变理论 237

第4篇 现代管理思想的繁荣 246

第9章 管理职能论 246

9.1 经营管理职能学派 246

9.2 穆尼的组织原理 247

9.2.1 “组织”的内涵和特性 248

9.2.2 组织原理 248

9.3 孔茨的管理职能论 249

9.3.1 突出政策的作用:计划 250

9.3.2 完善授权原则:组织 250

9.3.3 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能:人事 251

9.3.4 目标实施中的协调:指挥 252

9.3.5 监视督导的艺术:控制 253

第10章 管理系统论 258

10.1 管理系统学派 258

10.2 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系统论 259

10.2.1 组织的含义 259

10.2.2 组织协作三要素 260

10.2.3 组织平衡理论 266

10.2.4 经理人员职能 268

10.3 约翰逊等人的系统管理思想 272

10.3.1 系统观点 273

10.3.2 工商企业系统 273

10.3.3 系统分析 274

10.3.4 系统管理 276

第11章 管理机制论(上) 284

11.1 多学派的共同思路 284

11.2 西蒙的管理决策论 286

11.2.1 决策中的组织 286

11.2.2 决策的含义、合理模式 287

11.2.3 决策的分类、准则 289

11.2.4 决策过程、方法和信息 293

11.3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探讨 297

11.3.1 管理者的处境、任务和职责 298

11.3.2 有效管理的五种思想习惯 302

11.3.3 组织结构设计 304

11.3.4 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 309

11.3.5 目标管理 311

11.4 戴尔等人的比较管理经验论 315

11.4.1 戴尔的比较管理方法 315

11.4.2 福尔克的七原则 318

11.4.3 劳勃的十二原则 319

11.4.4 彼得斯等人的八原则 320

11.4.5 英克森等人的K理论 321

第12章 管理机制论(下) 327

12.1 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论 327

12.1.1 经理工作的六个特征 328

12.1.2 经理担任的十种角色 329

12.1.3 经理的六项基本目标 336

12.1.4 经理职务的八种类型 337

12.1.5 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十要点 339

12.2 菲德勒和卢桑斯的权变管理论 342

12.2.1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观 342

12.2.2 卢桑斯的权变管理论 352

第13章 管理科学论 361

13.1 管理科学学派 361

13.2 数量管理论 362

13.2.1 数量管理论的目的和特点 362

13.2.2 建立和使用数学模型的程序 363

13.2.3 数理分析的主要方法 364

13.3 伯法的生产管理系统分析 365

13.4 电脑管理论 368

13.4.1 管理信息系统分级 369

13.4.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369

12.4.3 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用 372

第5篇 当代管理理论 378

第14章 企业文化理论 378

14.1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378

14.1.1 社会环境变化的产物 378

14.1.2 日美管理比较的结果 381

14.1.3 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 382

14.2 企业文化理论的代表思想 384

14.2.1 威廉·大内的Z理论 385

14.2.2 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五因素”说 387

14.2.3 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7S”管理框架 389

14.2.4 彼得斯和沃特曼的卓越品质说 391

14.2.5 米勒的企业精神 393

14.2.6 沙因的文化层次论 395

14.2.7 科特和赫斯克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理论 397

第15章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405

15.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405

15.1.1 20世纪7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高涨 405

15.1.2 20世纪80年代前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低落 407

15.1.3 20世纪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复苏 408

15.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409

15.2.1 战略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409

15.2.2 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 410

15.2.3 战略管理理论的延续阶段 412

15.2.4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414

15.2.5 战略管理理论的深化阶段 416

15.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十大流派 417

15.3.1 设计学派 418

15.3.2 计划学派 419

15.3.3 定位学派 420

15.3.4 企业家学派 421

15.3.5 认知学派 422

15.3.6 学习学派 422

15.3.7 权力学派 423

15.3.8 文化学派 424

15.3.9 环境学派 425

15.3.10 结构学派 425

第16章 企业再造理论 431

16.1 企业再造理论的形成背景 431

16.1.1 不确定的环境给“企业再造”以外在压力 432

16.1.2 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给“企业再造”以内在动力 433

16.2 企业再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434

16.2.1 企业再造的含义和特点 434

16.2.2 企业再造的目标 436

16.2.3 企业再造的功能 436

16.2.4 企业再造的原则 438

16.2.5 企业再造的程序 441

16.2.6 企业再造的策略 445

16.3 企业再造理论的运用 447

16.3.1 成功之路 447

16.3.2 避开陷阱 451

第17章 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 459

17.1 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 459

17.1.1 信息网络化 459

17.1.2 经济全球化 460

17.1.3 资源知识化 460

17.1.4 管理人本化 461

17.2 知识型企业 463

17.2.1 知识型企业的概念 463

17.2.2 知识型企业的特征 463

17.3 学习型组织 465

17.3.1 自我超越 466

17.3.2 改善心智模式 466

17.3.3 建立共同愿景 467

17.3.4 团体学习 468

17.3.5 系统思考 468

17.4 第五代管理 469

17.4.1 对等知识联网 470

17.4.2 集成的过程 471

17.4.3 对话式工作 471

17.4.4 人类时间和计时 472

17.4.5 虚拟企业和动态协作 473

第6篇 中国近现代管理思想 481

第18章 近代以来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481

18.1 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81

18.1.1 近代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萌生 481

18.1.2 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艰难发展 482

18.2 当代中国管理思想发展的脉络 488

18.2.1 毛泽东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初创与发展 489

18.2.2 新时期我国管理思想的探索与发展 495

18.3 中国当代管理思想发展趋势 503

后记 5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