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稠油开发实验技术与应用
稠油开发实验技术与应用

稠油开发实验技术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方礼,刘其成,刘宝良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2159843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稠油油藏岩石特性、流体特性、储集层热物理性质、基础管式物理模拟、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二维、三维比例物理模拟、物理模拟数字实验、热采储层损害评价等。
《稠油开发实验技术与应用》目录

1 稠油的分类标准及稠油油藏的基本特征 1

1.1 稠油的分类标准 1

1.2 稠油资源 3

1.3 稠油油藏的基本特征 3

2 稠油开发实验技术发展历程及主要实验技术成果 7

2.1 稠油油藏开发历程 7

2.2 稠油开发实验技术发展历程及成果 7

3 稠油油藏岩石特性测试技术 11

3.1 稠油疏松和松散岩心冷冻加工与处理 11

3.2 冷冻岩心常规物性测试与校正技术 18

3.3 岩石矿物分析与鉴定 22

3.4 稠油疏松和松散岩心孔隙结构测试技术 27

4 稠油油藏流体特性测试技术 30

4.1 稠油物性测试技术 30

4.2 稠油流变特性分析技术 36

4.3 稠油高压物性实验技术 59

4.4 地层水水质分析技术 65

4.5 稠油油藏气体分析技术 66

5 储集层热物性参数测定技术 69

5.1 导热系数测定 69

5.2 比热容的测定 72

5.3 热膨胀系数测定 77

5.4 热扩散系数的计算 78

5.5 油藏岩石及流体热物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78

5.6 油藏岩石及流体热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 80

6 基础管式物理模拟实验技术 84

6.1 基础管式物理模拟研究概况 84

6.2 蒸汽驱油实验技术 84

6.3 热水驱油实验技术 93

6.4 蒸汽复合气驱油实验技术 94

6.5 注气非混相驱油实验技术 99

7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测定技术 102

7.1 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测定 102

7.2 油—蒸汽(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 106

7.3 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112

8 热采比例物理模拟实验技术 116

8.1 油藏相似理论研究概况 116

8.2 油藏物理模拟相似理论 118

8.3 油藏物理模拟相似准则 120

8.4 比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131

8.5 实验技术要求 136

9 比例物理模拟数字实验技术 139

9.1 物理模拟数字实验技术的特点 139

9.2 物理模拟数字实验步骤 140

9.3 物理模拟数字实验技术的功能 140

10 热采储集层伤害评价实验技术 145

10.1 热采储集层伤害状况 145

10.2 热采储集层伤害的类型 145

10.3 评价热采储集层伤害的实验方法 149

11 稠油热采污水回用指标测试技术 157

11.1 稠油热采污水水质特点及其对锅炉及深度处理工艺的影响 157

11.2 稠油污水回用水质分析方法 159

11.3 蒸汽干度测试方法 163

12 井筒传热模拟实验技术 165

12.1 井筒传热数学模型 165

12.2 井筒传热物理模型 171

12.3 井筒传热模拟实验程序 174

13 欢喜岭油田齐40块热采储集层变化研究 178

13.1 齐40块储集层基本特征 178

13.2 热采条件下水—岩石反应的物理模拟 179

13.3 热采条件下水—岩石反应的数值模拟 183

13.4 热采条件下储集层水—岩石反应变化规律及对储集层的伤害 188

13.5 热采作用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190

13.6 热采条件下原油组分变化 191

13.7 齐40块热采储集层保护措施筛选研究 192

13.8 结论 194

14 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实验研究 195

14.1 引言 195

14.2 齐40块蒸汽驱驱油效果评价 195

14.3 齐40块油—水、油—蒸汽渗流特征 198

14.4 齐40块稠油蒸汽蒸馏率的测定 200

14.5 齐40块蒸汽驱三维比例物理模拟研究 208

15 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物理模拟研究 215

15.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实验研究综述 215

15.2 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模型建立 217

15.3 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219

15.4 二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15.5 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开采机理分析 224

15.6 认识与结论 232

16 蒸汽复合气驱实验研究 233

16.1 引言 233

16.2 洼38块蒸汽复合烟道气驱实验研究 233

16.3 锦45块蒸汽复合氮气驱实验研究 236

17 水平裂缝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拟 241

17.1 物理模型及实验系统 241

17.2 物理模拟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法 242

17.3 FSAGD的不同生产阶段及渗流传热机理 243

17.4 影响FSAGD开采效果的因素研究 244

17.5 认识与结论 247

18 “2+3”调驱提高稠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248

18.1 锦90块实施“2+3”调驱有利条件分析 248

18.2 调驱体系筛选与评价 249

18.3 “2+3”调驱驱油效果评价 262

18.4 “2+3”调驱数值模拟研究 265

18.5 结论与认识 266

19 注蒸汽井筒氮气隔热技术实验研究 268

19.1 引言 268

19.2 氮气隔热井筒传热物理模型的建立 268

19.3 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271

19.4 同心油管井筒氮气隔热效果评价 272

19.5 光油管井筒隔热效果评价 276

19.6 两种井筒氮气隔热效果对比 278

19.7 认识与结论 279

20 超稠油管输流动特征实验研究 281

20.1 引言 281

20.2 水平管输物理模型系统建立 282

20.3 不含水超稠油流变特征 286

20.4 含水超稠油流变特征 287

20.5 添加降黏剂后原油流变性 290

20.6 认识与结论 292

21 稠油污水回用湿蒸汽发生器SiO2水质指标研究 294

21.1 关于稠油污水回用中SiO2指标问题 294

21.2 污水回用湿蒸汽发生器结垢模拟试验 295

21.3 模拟试验结果及分析 296

21.4 现场真实湿蒸汽发生器用清水和用污水对比实验 300

21.5 对锅炉结垢机理的认识 302

21.6 经济效益分析 3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