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
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

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4566071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并非白手起家,而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重建。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过渡的历史阶段,加上面临着全球化和老龄化的巨大压力,原先在城镇公有制基础上由国家包揽、以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出现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再能维系了,必须重建。社会保障在对象层面要完成由城乡分治向城乡一体化的跃迁,在表现形态层面要由再分配手段转变为社会政策,在方式方法层面要由国家财政包揽转变为激励社会成员参与和自立,在目标取向层面要由确保稳定转向促进民生。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而转制重建,则将困难重重,成本巨大,必须慎行。
《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目录

第一章 中国原有社会保障制度述评 1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1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2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5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7

第二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 10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 10

二、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11

第三节 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缺陷 19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特点 19

二、国家—单位保障制度的功过是非 24

三、国家—单位保障制度运行条件的丧失 27

第二章 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风险 30

第一节 中国社会的转型 30

一、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含义 31

二、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规定性 33

三、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37

第二节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 40

一、现代化带来的社会风险 40

二、体制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风险 42

三、社会转型期社会风险的特点 46

第三节 社会(公共)问题、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 49

一、什么是社会(公共)问题 49

二、什么是社会风险 53

三、什么是公共危机 58

四、社会保障同社会(公共)问题、社会风险、公共危机的关系 62

第三章 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分类特征及其化解之策 64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认定和研究方法 64

一、社会问题认定的条件 64

二、社会问题认定的过程 68

三、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71

第二节 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分类、特征及其治理 78

一、社会问题的分类 78

二、三类社会问题区分的依据 82

三、中国当前社会问题的特点:“三症并发” 87

四、缓解中国当前社会问题的对策:“双管齐下” 90

五、缓解中国当前社会问题的关键:“一关把牢” 92

第三节 正确改革观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与社会问题的化解 94

一、化解社会问题呼唤正确的改革观 95

二、化解社会问题依靠科学的发展观 98

三、化解社会问题要求与时俱进的政府决策 102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与政策目标 10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设想 107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保障思想 107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109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社会作用与历史意义 112

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114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114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理论 117

三、“费边社会主义”思想 119

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122

五、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124

六、“贝弗里奇报告”的福利国家思想 126

七、福利国家的目标取向 129

第三节 福利国家的危机与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新走向 135

一、福利国家的危机与“撒切尔革命” 135

二、新保守主义的复兴 137

三、“第三条道路” 141

四、当代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废之争 144

第五章 老龄化与全球化趋势对社会保障的挑战 150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 151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 151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 154

三、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社会保障的冲击 157

四、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之策 164

第二节 全球化浪潮与社会保障 171

一、对“全球化”的不同解读 171

二、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 181

三、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 183

四、经济全球化削弱了主权国家的调控能力 186

第六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 189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189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189

二、知识经济的特点 191

三、知识经济的功能 195

第二节 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保障的冲击 198

一、经济结构转型击碎了“产业工人大军” 198

二、非典型性就业 201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 205

四、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 206

第三节 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的应对之策 210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 210

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22

三、以资产建设的思路拓展社会保障 223

第七章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基础的东方管理 232

第一节 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形成原因 233

一、地理原因 233

二、历史原因 233

三、法律原因 234

四、社会原因 234

五、思想原因 235

六、伦理原因 235

第二节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 235

一、西方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 235

二、东方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 239

三、东西方管理特点的比较 245

第三节 东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特点比较 245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246

二、东方社会保障制度 246

三、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差异比较 247

四、东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管理的环境比较 247

第八章 农民工社会政策及其建构 249

第一节 为“谁”服务 249

一、农民工群体的边界及其构成 250

二、农民工的规模 252

三、农民工群体具有的属性 252

第二节 提供“什么”服务 254

第三节 “如何”提供服务 258

第四节 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建构实例 260

一、生存型问题取向政策的解读与建构——以农民工就业政策为例 261

二、生存型福利取向政策的解读与建构——以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为例 262

三、发展型问题取向政策的解读与建构——以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为例 263

四、发展型福利取向政策的建构——以农民工关怀为例 265

第九章 敦睦他者: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合 266

第一节 问题缘起、概念阐释与研究框架 267

一、问题的提出 267

二、新移民的界定 268

三、研究框架 269

四、社区背景和个案选择 272

第二节 调查分析:新移民与社区融合的启动 275

一、政策弹性下的社区合作 275

二、市场平台上的身份平等 279

三、文化差异中的理性兼容 283

第三节 从“二元社区”走向“敦睦他者” 287

一、“二元社区”“敦睦他者”与“同质认同” 287

二、依托社区促进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对策 291

三、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293

参考文献 2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