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指导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风,包愚勤,金韧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长春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0214088
- 页数:318 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 1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
二、内容概要 1
三、名词、概念解释 6
四、问题及解答 11
(一)选择题 11
单项选择题 11
多项选择题 12
(二)辨析题 14
1.马克思主义大传播、大发展、大胜利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14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14
3.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的深入研究中,取得了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一是创建了唯物史观;二是创建了阶级斗争学说。 14
4.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 15
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5
6.马克思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15
(三)简答题 15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它优于和高于其他理论体系? 16
2.现今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的两个主要障碍是什么? 16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彻底而严整的? 17
4.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7
(四)论述题 18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18
2.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论述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19
第二章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1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21
二、内容概要 21
三、名词、概念解释 25
四、问题及解答 31
(一)选择题 31
单项选择题 31
多项选择题 33
(二)辨析题 35
1.凡是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35
2.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唯心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哲学。 35
3.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36
4.关于意识能动性问题,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 36
5.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36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它是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成分。 36
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36
8.意识不外是移入人脑并经过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 37
9.世界统一于存在。 37
10.意识和物质不是等同的,因此,意识活动是一种没有物质的运动。 37
11.哲学上的二元论是错误的,一元论都是正确的。 38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因此“万物一体”。 38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8
14.“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38
1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也决定世界观。 38
(三)简答题 39
1.什么是哲学?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是什么关系? 39
2.什么是唯物主义?它经历了哪几种历史形态? 39
3.什么是唯心主义?它有哪些形式? 40
4.什么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40
5.什么是近代唯物主义?它有哪些成就和根本缺陷? 40
6.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的对立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的关系怎样? 41
7.唯心主义既然是错误的,为什么还会长期存在? 42
8.为什么说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唯物史观具有决定意义? 43
9.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44
10.为什么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4
11.为什么说意识的本质在于它对物质的依赖性? 45
12.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46
13.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47
(四)论述题 47
1.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47
2.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及意义。 48
3.如何理解劳动观点、生产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9
4.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50
5.怎样理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关系一般特点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1
第三章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灵魂 54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54
二、内容概要 54
三、名词、概念解释 59
四、问题及解答 61
(一)选择题 61
单项选择题 61
多项选择题 63
(二)辨析题 65
1.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65
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 65
3.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65
4.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实质上是规律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66
5.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仅是发展的而且是会改变的,所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能改变规律。 66
6.机械决定论既主张事物服从某种绝对的必然规律,也承认事物具有偶然性。 66
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6
8.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是人们的思维产物。 66
9.质和量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改变事物的质。 67
10.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产生出来的质。 67
11.事物的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表现出周期性,呈现出在自身基础上无限循环的过程。 67
(三)简答题 67
1.为什么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7
2.什么是相对静止?认识事物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67
3.空间、时间及其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的关系。 68
4.如何理解空间、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8
5.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69
6.必然性、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69
7.可能性、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69
8.什么是规律及其客观性? 70
9.什么是质?质和属性的关系如何? 70
10.什么是量?量与质的关系怎样? 71
11.什么是度?认识事物的度有什么意义? 71
12.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72
1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72
14.为什么说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其实践意义如何? 72
15.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73
16.简要说明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74
17.如何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74
18.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75
19.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及其方法论意义? 76
20.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其现实意义如何? 77
(四)论述题 77
1.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77
2.如何理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则的哲学依据及其重要意义? 79
3.试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80
4.辩证否定观及其实践意义。 81
第四章 社会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8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83
二、内容概要 83
三、名词、概念解释 88
四、问题及解答 93
(一)选择题 93
单项选择题 93
多项选择题 94
(二)辨析题 95
1.“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错误的,他强调人口增长与物质生活资料增长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观点,也无可取之处。 95
2.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直接起决定作用。 96
3.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等,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96
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97
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生产力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 97
6.国体决定政体,同一国体必然采取同一政体。 97
7.阶级斗争是围绕着掌握和夺取政权而进行的。 98
(三)简答题 98
1.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98
2.为什么说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99
3.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如何? 99
4.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100
5.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 100
6.把握社会发展根本规律有什么意义? 101
7.为什么说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的过程? 102
8.为什么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02
9.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03
10.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04
1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由多方面、多环节和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 105
(四)论述题 105
1.为什么说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而不是决定因素? 105
2.为什么说生产力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07
3.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 108
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0
第五章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12
二、内容概要 112
三、名词、概念解释 116
四、问题及解答 122
(一)选择题 122
单项选择题 122
多项选择题 123
(二)辨析题 124
1.人的生物性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124
2.人们的活动目的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团结奋斗。 124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杰出人物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所以,杰出人物创造历史的作用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更大。 124
4.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创造的,因此,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不受限制的。 125
5.社会历史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所以,每个人对社会历史发展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125
6.人的本质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25
7.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26
8.社会历史的主体性就是社会历史具有属人的性质。 126
(三)简答题 126
1.如何理解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26
2.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必须具有哪些特点? 127
3.什么是社会历史主体性特征? 127
4.如何理解社会历史主体和主体性的辩证关系? 128
5.如何理解和评价人的价值? 128
6.如何理解实现群体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关系? 129
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用? 130
8.怎样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131
9.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 131
10.怎样理解人是在“合力”中创造历史的? 132
11.怎样理解社会历史是主体——人的客观活动过程? 133
12.怎样认识人的自觉活动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关系? 133
(四)论述题 133
1.用个人与群众关系原理,说明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133
2.用历史条件对人创造活动具有制约性,说明我国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34
3.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原理,说明克服个人主义的重要性。 135
4.试用实例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创造精神文明中的光辉成就。 136
第六章 人类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及历史进程 13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38
二、内容概要 138
三、名词、概念解释 143
四、问题及解答 146
(一)选择题 146
单项选择题 147
多项选择题 148
(二)辨析题 149
1.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真正驳倒了不可知论。 149
2.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50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150
4.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么我们必须做到“凡事躬行”。 150
5.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51
6.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51
7.马克思主义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因而它必然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1
8.被社会公认的认识就是真理。 152
9.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152
10.我们所说的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由。 152
(三)简答题 153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53
2.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些基本性质? 153
3.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的基本观点包含哪些内容? 154
4.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55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55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6
7.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156
8.如何实现理论向现实的转化? 157
9.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57
10.什么是分析和综合?二者辩证关系怎样? 158
11.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58
12.真理和谬误是怎样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159
13.真理是具体的它有哪些内容和要求? 159
1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60
15.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60
16.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160
17.怎样理解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160
18.恩格斯所说的“两大提升”指的是什么? 161
(四)论述题 161
1.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161
2.怎样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62
3.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163
4.怎样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64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开辟了人类对自己的社会关系的认识与改造的新纪元? 165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167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67
二、内容概要 167
三、名词、概念解释 173
四、问题及解答 175
(一)选择题 175
单项选择题 175
多项选择题 177
(二)辨析题 178
1.商品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消费产品。 178
2.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个体劳动和社会劳动决定的。 178
3.货币是商品交换之间的媒介,因而货币不是商品。 179
4.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而货币就是资本。 179
5.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获得的巨额利润,一部分是由自动化的机器创造的。 179
(三)简答题 179
1.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179
2.为什么说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180
3.区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意义 180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80
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劳动制度? 181
(四)论述题 18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如何理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理论基石? 181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82
第八章 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18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83
二、内容概要 183
三、名词、概念解释 188
四、问题及解答 189
(一)选择题 189
单项选择题 189
多项选择题 189
(二)辨析题 191
1.垄断的形成消除了竞争。 191
2.垄断价格是资本家随心所欲制定的。 191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含有很大比重的国家资本,因此它包含着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 191
4.“股权分散”使工人手中持有企业股票,造成工人地位上升为资本家,因此不再有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区分和对立。 192
(三)简答题 192
1.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192
2.战后垄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193
3.金融资本是如何形成并统治整个社会的? 193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形式?其作用是什么? 194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95
6.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是如何控制的? 195
7.为什么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会日趋扩大? 196
(四)论述题 197
1.为什么说社会福利制度不能根本改变劳动群众受剥削和遭贫困的状况? 197
2.战后资本输出迅速增长的原因、特点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是什么? 198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201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201
二、内容概要 201
三、名词、概念解释 206
四、问题及解答 208
(一)选择题 208
单项选择题 208
多项选择题 209
(二)辨析题 211
1.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而资本积累不具有对抗性质。 211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说明资本主义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12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发生若干次了,但资本主义经济却还在发展,这表明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大。 212
(三)简答题 213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13
2.为什么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14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趋势的性质? 215
4.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有什么区别? 216
5.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217
6.为什么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 217
7.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18
8.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18
9.如何认识剩余价值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之间的矛盾? 219
(四)论述题 220
1.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今天,如何认识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 220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怎样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 221
第十章 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阶级实质 224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224
二、内容概要 224
三、名词、概念解释 229
四、问题及解答 232
(一)选择题 232
单项选择题 232
多项选择题 233
(二)辨析题 234
1.资本主义把人们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纯粹的商品买卖关系,因此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阶级与阶级的关系,已转变为物与物的交换关系了。 234
2.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的加强,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使其成为全民的超阶级的国家。 234
3.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权的构成形式和组织原则上采取民主的方式,因此是民主国家。 234
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所以我们应当一概排斥。 234
(三)简答题 235
1.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特点? 235
2.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对抗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35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36
4.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消失论”是错误的? 237
5.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试从职能即社会作用上加以说明。 238
6.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民主? 238
7.如何认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演变趋势? 239
(四)论述题 239
1.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批驳“资产阶级人性论”。 239
2.如何理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已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240
第十一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42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242
二、内容概要 242
三、名词、概念解释 246
四、问题及解答 248
(一)选择题 248
单项选择题 248
多项选择题 249
(二)辨析题 250
1.既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就不必经过人们的自觉斗争去推翻。 250
2.苏联和东欧的演变,从实质上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 251
3.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生活得到改善,改变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 251
(三)简答题 251
1.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有哪些客观原因? 251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遭到的严重挫败,并没有改变历史的总趋势? 252
3.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有何重要意义? 254
4.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54
5.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255
6.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56
(四)论述题 257
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257
2.如何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260
3.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学生,能不能自发地形成科学社会主义意识? 26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26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263
二、内容概要 263
三、名词、概念解释 268
四、问题及解答 271
(一)选择题 271
单项选择题 271
多项选择题 272
(二)辨析题 273
1.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是指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 273
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74
3.毛泽东同志由于晚年的失误,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只有错误,没有贡献。 274
(三)简答题 275
1.怎样从世界历史时代来考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前提? 275
2.怎样认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一个著名论断的一致性? 276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防线的迂回突破? 277
4.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278
(四)论述题 279
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哪些难度很大的新课题? 279
2.试论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 28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民族特色。 28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283
二、内容概要 283
三、名词、概念解释 288
四、问题及解答 290
(一)选择题 290
单项选择题 290
多项选择题 291
(二)辨析题 293
1.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末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对生活资料实行社会共同占有制,对生产资料实行个人所有制。 293
2.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管理模式是一回事。 293
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93
4.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中间桥梁。 293
(三)简答题 294
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设想? 294
2.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同社会主义现实的关系? 294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95
4.为什么说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296
(四)论述题 297
1.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说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意义? 297
2.试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管理体制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9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0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300
二、内容概要 300
三、名词、概念解释 304
四、问题及解答 305
(一)选择题 305
单项选择题 305
多项选择题 306
(二)辨析题 307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07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它能始终处于良好的协调的运行状态。 308
3.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08
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重大区别 309
(三)简答题 309
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309
2.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310
3.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10
4.社会主义社会运行存在哪几种状态? 312
5.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312
6.为什么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313
7.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314
8.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 314
(四)论述题 315
1.为什么说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重大贡献? 315
2.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末来观考察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316
3.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原理,说明当代青年应如何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目前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317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幼儿英语游戏活动指导与实训》苏小菊,任晓琴主编;颜晓芳,覃静,谢恬恬,钟博维副主编 2020
- 《花样民游 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的创新与指导》刘娟 20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指导》郭跃萍主编 2019
- 《深度学习与飞桨PaddlePaddle Fluid实战》于祥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