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承洛启闽  道南学派思想研究
承洛启闽  道南学派思想研究

承洛启闽 道南学派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京菊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10062870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以“道南学派”作为专题研究,运用历史还原法与系统方法相结合,依据诸多历史文本与历史文献,不仅通过对道南学派产生的历史环境分析,特别是从地域、学统、时间、思想异同、学说特色和哲学范畴体系六大方面对道南学派的考论与界定,使道南学派无可否定地屹立于南宋诸多学派之间,彰逻其独特的学派品格、气韵、特点和逻辑结构,而且通过对道南学派主要人物如杨时、游酢、罗从彦和李侗等人思想的考察、梳理与阐发,从而揭示道南学派的理论特色、历史地位和影响。
《承洛启闽 道南学派思想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两宋之际——道南学派的历史环境及界定 13

一、内忧外患,党派纷争 13

(一)大乱之后的宋初统治 14

(二)变革运动与党派斗争 18

(三)金人入侵,宋室南渡 23

二、新党当政,洛学被抑 25

(一)学界新风蔚起 25

(二)政见不同,殃及学术 28

三、儒、佛、道的文化和合 32

(一)前宋儒学的衰微与佛、道的昌盛 32

(二)援佛、道入儒 33

四、道南学派的界定 38

(一)地域上的共同倡道东南 40

(二)学统上的一脉直系相传 43

(三)时间上的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 44

(四)思想上的别异中有同 45

(五)学说上共有的理论特色 46

(六)哲学范畴及相近的逻辑体系 47

第二章 济世之志——杨时的社会政治思想 49

一、生平及主要活动 50

(一)四十一岁前:敦昌勤学 51

(二)四十二岁至七十岁:沉伏下僚 56

(三)晚年:入朝为官 61

二、颉颃新学,扶正洛学 71

(一)理论上指陈新学的“力学而不知道” 72

(二)新法之弊与现实的取而代之 86

三、社稷为重,亲民为先 95

(一)知人善任 95

(二)重保仁心 100

(三)积极抗金 104

第三章 阐发洛学——杨时的哲学思想 108

一、理气观 109

(一)“天下只是一理” 109

(二)“通天下一气” 111

(三)“理一”与“分殊” 114

二、心性论 118

(一)循天理,去胜心 118

(二)高扬人性本善 122

三、格物致知论 126

(一)格物求理 127

(二)反身而诚 129

(三)经义在于践履 134

四、修养论 137

(一)体验未发之中 138

(二)敬与静 142

五、人生理想 143

(一)学为圣人 144

(二)求仁之境界 149

第四章 洛学南传——道南学派其他成员 155

一、与谢、杨鼎足的游酢 156

(一)生平及主要经历 156

(二)廉正济世的政治思想 162

(三)“治气养心,行己接物”的心性哲学 171

(四)发挥仁说的伦理思想 183

(五)“本其躬行心得之言以说经”的经学思想 188

(六)“亲至此地”以辨异同的佛禅态度 191

二、独得杨门之传的罗从彦 198

(一)生平及主要活动 198

(二)治乱在朝廷的政治思想 201

(三)肩道统薪传的哲学思想 216

三、高扬道南指诀的李侗 228

(一)生平及主要活动 228

(二)发“先儒之所未言”的哲学思想 234

第五章 理论特色、历史地位和影响 255

一、道南学派的理论特色 255

(一)注重发挥儒经义理的治学方法 255

(二)贯通体用于日用间的学术宗旨 260

(三)侧重体验未发的直觉思维方式 263

(四)高扬理想人格塑造的一贯学风 265

(五)承继洛学,会通佛、道的文化趋向 267

二、道南学派在宋明理学史上的历史定位 269

(一)理本气化观到系统的理气观 269

(二)经学改新到成熟经学体系的建立 271

(三)未发已发的心性论探讨到未发已发并重 275

(四)“理一分殊”命题的提出到全面认识 277

(五)提倡仁的境界到系统仁说的建构 278

(六)融突佛、老到集诸说之大成 280

三、道南学派的影响及意义 283

(一)延续了两宋期间传统文化的发展 283

(二)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交流 286

(三)奠定了朱子学走向世界的理论局面 288

主要参考文献 291

后记 2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