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庆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172411
- 页数:796 页
第一章 犯罪概念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1
二、犯罪概念的种类问题 2
(一)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与刑法上的犯罪概念的关系问题 2
(二)立法上的犯罪概念与司法上的犯罪概念问题 4
(三)形式犯罪概念、实质犯罪概念与混合犯罪概念问题 5
三、犯罪概念的基本特征问题 10
(一)社会危害性是否属于认定犯罪的标准问题 10
(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否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问题 12
(三)罪过是否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问题 15
四、犯罪概念中是否存在定量因素问题 16
(一)犯罪概念中是否存在定量因素的两种认识观点 16
(二)犯罪概念中应当存在定量因素的理由 17
五、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问题 18
(一)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的两种表述观点 18
(二)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的两种表述观点评析 19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20
第二章 犯罪客体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24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24
二、犯罪客体概念的界定问题 25
(一)“社会关系说”客体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二)重新界定犯罪客体概念的诸观点及其评析 27
三、犯罪客体的种类问题 30
(一)“选择客体”的提法是否科学问题 30
(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同类客体存废问题 32
(三)同类客体中的大类客体和小类客体问题 32
四、犯罪客体应否作为犯罪构成要件问题 34
(一)犯罪客体应否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两种观点 34
(二)犯罪客体应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理由 35
五、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问题 37
(一)犯罪对象概念中是否包括信息与行为问题 37
(二)所有犯罪是否都有犯罪对象问题 40
(三)犯罪对象是属于犯罪客体要件还是犯罪客观要件问题 41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42
第三章 犯罪客观方面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44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4
二、不作为犯罪成立的特定义务来源问题 45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来源问题 46
(二)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来源问题 49
(三)由“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来源问题 51
(四)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来源问题 53
(五)道德义务能否成为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来源问题 60
三、持有型罪之持有是否属于第三种行为方式问题 63
(一)持有是属于状态还是属于行为问题 64
(二)持有是否属于第三种行为方式问题 66
四、危害结果是否属于犯罪的共同要件问题 70
(一)危害结果是否属于犯罪共同要件的两种认识观点 70
(二)危害结果不应当属于犯罪共同要件的的基本理由 71
五、刑法中的偶然因果关系问题 72
(一)偶然因果关系是否属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问题 72
(二)偶然因果关系能否起到定罪作用问题 75
六、不作为犯罪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问题 77
(一)不作为犯罪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种观点 77
(二)不作为犯罪应当存在因果关系的基本理由 77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78
第四章 犯罪主体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8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80
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条款规定的适用问题 81
(一)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之刑事责任“标准”问题 81
(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条款规定中的“故意杀人”范围问题 84
(三)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条款规定中的“强奸”是否包括“奸淫幼女”的问题 86
(四)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条款规定中的“抢劫”范围问题 89
(五)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条款规定中的“贩卖毒品”是否包括“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问题 92
三、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行为人实施绑架应否负刑事责任问题 94
(一)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行为人实施绑架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两种观点 94
(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行为人实施绑架不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 96
四、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防卫过当应否负刑事责任问题 103
(一)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防卫过当不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 103
(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 104
五、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与上限问题 104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是否应该降低问题 104
(二)刑法应否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问题 107
六、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110
(一)完全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110
(二)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112
(三)限制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113
七、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114
(一)病理性醉酒人犯罪能否承担刑事责任问题 114
(二)生理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 117
八、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120
(一)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 120
(二)又聋又哑的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案例评析 121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 123
第五章 故意犯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12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125
二、故意犯罪条款中的“明知”是否包括违法性认识问题 126
(一)故意犯罪条款中的“明知”是否包括违法性认识的诸观点 126
(二)故意犯罪条款中的“明知”不应当包括违法性认识的理由 128
三、间接故意构成要素中是否应当包括“必然性认识”问题 129
(一)间接故意构成要素中是否应当包括“必然性认识”的两种观点 129
(二)间接故意构成要素中应当包括“必然性认识”的基本理由 130
四、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放任”涵义及其表现形式问题 131
(一)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放任”的涵义问题 131
(二)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放任”的表现形式问题 133
五、“明知必然性而放任”属于何种故意犯罪形态问题 136
(一)“明知必然性而放任”是否属于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中间形态问题 136
(二)“明知必然性而放任”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形态问题 140
六、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犯罪目的问题 143
(一)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犯罪目的的两种观点 143
(二)间接故意犯罪应当存在犯罪目的的理由 144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147
第六章 过失犯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14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149
二、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问题 150
(一)“应当预见”能力的标准问题 150
(二)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153
三、过于自信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问题 155
(一)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 155
(二)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155
四、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犯罪的界定问题 158
(一)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犯罪的界定标准问题 158
(二)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犯罪界定的案例评析 162
五、疏忽大意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定问题 171
(一)疏忽大意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界定的标准问题 171
(二)疏忽大意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界定的案例评析 172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178
第七章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18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180
二、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问题 181
(一)假想犯罪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问题 181
(二)假想的不犯罪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问题 182
三、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问题 185
(一)强奸并抢劫自己妻子的对象认识错误问题 185
(二)行凶过程中误伤同伙的对象认识错误问题 186
(三)盗窃罪中低估财物价值的认识错误问题 187
(四)行为人误盗自己财物的认识错误问题 189
(五)沈某盗窃13万余元的手表是否属于事实认识错误问题 190
四、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问题 192
(一)将被害人撞伤而抛“尸”致其死亡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问题 192
(二)将被害人打昏而掩埋致其死亡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问题 193
五、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与被害人承诺的关系问题 194
(一)被害人的错误承诺能否阻却行为人的犯罪成立问题 195
(二)被害人承诺中可能发生的行为人的认识错误问题 196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198
第八章 正当防卫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20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201
二、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行为的界定问题 202
(一)不法侵害是否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问题 202
(二)假想防卫是否构成犯罪问题 203
三、正当防卫的时间构成条件问题 205
(一)不法侵害结束的标准认定问题 205
(二)强奸行为的不法侵害是否有“继续状态”或“正在进行”问题 207
(三)事前防卫的刑事责任问题 209
(四)事后防卫的刑事责任问题 210
四、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认定问题 212
(一)对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能否实施正当防卫问题 212
(二)对过失犯罪能否实施正当防卫问题 213
(三)对重复侵害行为能否实施正当防卫问题 215
(四)对单位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是否可以进行正当防卫问题 216
(五)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行为是否可以进行正当防卫问题 217
(六)对正当防卫人的防卫过当行为能否进行正当防卫问题 219
(七)动物能否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问题 220
五、正当防卫中主观条件的界定问题 222
(一)相互斗殴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问题 222
(二)防卫挑拨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问题 223
(三)随身携带凶器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问题 225
(四)偶然防卫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问题 227
六、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界定问题 229
(一)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界定的诸观点及其评析 229
(二)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界定应采用“必需说”的基本根据 230
七、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问题 231
(一)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能否由疏忽大意的过失形式构成问题 231
(二)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能否由过于自信的过失形式构成问题 233
(三)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能否由直接故意构成问题 234
(四)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问题 237
八、无过当防卫权的适用条件问题 240
(一)“行凶”的基本涵义问题 240
(二)对“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四种犯罪范围的理解问题 241
(三)“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范围的理解问题 242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 244
第九章 紧急避险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24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246
二、自招危险能否构成紧急避险问题 247
(一)自招危险能否构成紧急避险的诸观点 247
(二)自招危险能够构成紧急避险的主要理由 248
三、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问题 249
(一)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界定标准的诸观点 249
(二)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界定标准的诸观点评析 250
(三)“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与“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的关系问题 252
四、紧急避险与胁从犯、期待可能性的关系问题 253
(一)紧急避险与胁从犯的关系问题 253
(二)紧急避险与期待可能性的关系问题 255
五、紧急避险的司法认定问题 257
(一)为保护一人生命权而损害另一人生命权能否构成紧急避险问题 257
(二)驾车逃避危险而致不法侵害者死亡是否构成紧急避险问题 259
(三)消防队员救火中逃生将人砸成重伤是否构成紧急避险问题 260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263
第十章 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形态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266
二、间接故意犯罪有无犯罪未遂与中止形态问题 267
(一)间接故意犯罪有无犯罪未遂问题 267
(二)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犯罪中止问题 270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272
(一)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是否与刑法第13条“但是”规定相协调问题 272
(二)是否所有的预备犯具有可罚性问题 273
(三)预备中止是否具有可罚性问题 275
四、犯罪未遂存在的范围问题 276
(一)持有型犯罪是否存在未遂问题 276
(二)偷税罪是否存在未遂问题 277
(三)情节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问题 279
(四)真正不作为犯是否存在未遂问题 280
五、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界定问题 281
(一)关某参与抢劫是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问题 281
(二)抢劫罪中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界定问题 282
(三)盗窃罪中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界定问题 284
六、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界定问题 285
(一)故意杀人罪中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界定问题 285
(二)敲诈勒索罪中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界定问题 285
(三)强奸犯罪中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界定问题 288
七、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的界定问题 289
(一)抢夺财物后又主动返还是否构成犯罪既遂问题 289
(二)投毒后报警是否构成犯罪中止问题 290
(三)绑架后又将人质送回是否属于犯罪中止问题 291
八、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的界定问题 293
(一)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基本案例 293
(二)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的诸观点 294
(三)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应当定性为犯罪未遂的基本理由 296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 299
第十一章 犯罪既遂形态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30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301
二、间接故意与过失犯罪是否存在既遂形态问题 302
(一)间接故意与过失犯罪是否存在既遂形态的两种观点 302
(二)间接故意与过失犯罪应当存在既遂形态的基本理由 303
三、行为犯与举动犯的关系及其既遂未遂形态问题 304
(一)举动犯与行为犯的关系问题 304
(二)行为犯与举动犯的既遂未遂形态问题 307
四、危险犯既遂后能否成立犯罪中止形态问题 309
(一)危险犯既遂后能否成立犯罪中止形态的两种观点 309
(二)危险犯既遂后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形态的基本理由 311
五、过失结果犯是否应当改为过失危险犯问题 314
(一)过失结果犯是否应当改为过失危险犯的两种观点 314
(二)过失结果犯应当改为过失危险犯的基本理由 316
六、犯罪既遂形态的司法认定问题 320
(一)强迫卖淫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问题 320
(二)运送他人偷越国境是行为犯还是举动犯问题 321
(三)传授犯罪方法罪是行为犯还是举动犯问题 323
(四)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还是举动犯问题 324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325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32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328
二、共同犯罪中共同行为的界定问题 329
(一)共谋而未实行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共同行为问题 329
(二)开锁公司为偷车贼开锁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共同行为问题 330
三、共同犯罪能否有过失构成问题 331
(一)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能否构成共同犯罪问题 331
(二)“交通肇事罪共犯”司法解释的合理性问题 334
四、片面共犯能否构成共同犯罪问题 337
(一)片面共犯能否构成共同犯罪的两种观点 337
(二)片面共犯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的基本理由 338
五、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的界定问题 339
(一)共同犯罪中结果加重犯是否属于实行过限问题 339
(二)共同犯罪中转化犯是否属于实行过限问题 343
(三)共同犯罪中想象竞合犯是否属于实行过限问题 345
(四)共同犯罪中实行犯的实行过限问题 346
六、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界定问题 350
(一)共同犯罪中主犯的犯罪中止界定问题 350
(二)共同犯罪中实行犯的犯罪中止界定问题 353
(三)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犯罪中止界定问题 356
七、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问题 358
(一)犯罪集团中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问题 358
(二)聚众犯罪中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问题 360
(三)两个以上的首要分子能否区分主犯与从犯问题 361
(四)刑法第97条规定的首要分子与第26条第1款规定的主犯的关系问题 366
八、犯罪集团中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问题 370
(一)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是否等同于犯罪集团所有成员的刑事责任问题 370
(二)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是否限于其组织、策划、指挥实施的罪行问题 371
(三)首要分子对其他成员的加重结果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问题 373
(四)首要分子对其他成员的实行过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问题 374
(五)首要分子应否重于其他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问题 376
九、教唆犯有无犯罪未遂问题 379
(一)教唆犯有无犯罪未遂的两种观点 379
(二)教唆犯不应当有犯罪未遂的基本理由 380
十、前引案例的评析 384
第十三章 单位犯罪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387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387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构成内容问题 388
(一)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主体还是两个犯罪主体问题 388
(二)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问题 391
(三)单位分支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问题 394
三、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能否包括过失形式问题 396
(一)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能否包括过失形式的两种观点 396
(二)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应当包括过失形式的基本理由 398
四、单位共同犯罪的构成问题 400
(一)单位犯罪是否就是单位成员共同犯罪问题 400
(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是否构成单位共同犯罪问题 402
(三)单位内部成员之间是否构成单位共同犯罪问题 403
五、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定问题 406
(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主要区别问题 406
(二)为单位利益实施犯罪能否认定为单位犯罪问题 409
六、强迫职工劳动罪是否属于单位犯罪问题 411
(一)强迫职工劳动罪是否属于单位犯罪的两种观点 411
(二)强迫职工劳动罪不应当属于单位犯罪的基本理由 412
七、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的适用法律问题 414
(一)司法实践中的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问题 414
(二)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能否加以处罚问题 415
(三)是否有必要设立单位盗窃罪问题 419
八、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适用问题 421
(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处罚标准是否等同问题 421
(二)单位犯罪处罚中“双罚制”与“单罚制”的合理性问题 424
(三)单位犯罪处罚中对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和从犯的问题 427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 429
第十四章 继续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43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31
二、继续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432
(一)继续犯与持续犯是否属于相同罪数形态问题 432
(二)继续犯是否应当定位于罪数形态问题 432
三、继续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434
(一)继续犯的行为构成特征问题 434
(二)继续犯的时间构成特征问题 438
(三)继续犯的客体构成特征问题 441
四、继续犯是否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442
(一)继续犯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的两种观点 442
(二)继续犯不存在犯罪未遂的基本理由 442
五、继续犯与即成犯、状态犯的界定问题 444
(一)继续犯与即成犯的界定问题 444
(二)继续犯与状态犯的界定问题 446
六、继续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448
(一)虐待罪是否属于继续犯问题 448
(二)重婚罪是否属于继续犯问题 449
(三)脱逃罪是否属于继续犯问题 452
(四)绑架罪是否属于继续犯问题 453
(五)挪用公款罪是否属于继续犯问题 454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456
第十五章 想象竞合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45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59
二、想象竞合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460
(一)想象竞合犯罪数形态的诸种认识观点 460
(二)想象竞合犯罪数形态的诸种认识观点评析 462
三、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464
(一)想象竞合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464
(二)想象竞合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467
四、想象竞合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470
(一)盗打彩票兑奖是否构成想象竞合犯问题 470
(二)为逃避检查驾车冲撞警车是否构成想象竞合犯问题 473
(三)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是否构成想象竞合犯问题 474
(四)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是否构成想象竞合犯问题 476
五、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问题 478
(一)想象竞合犯处断原则的诸观点及其评析 478
(二)想象竞合犯的“从一重处断”原则适用问题 483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488
第十六章 法条竞合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49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490
二、法条竞合犯是否属于罪数形态问题 491
(一)法条竞合犯是否属于罪数形态的诸观点 491
(二)法条竞合犯应当属于罪数形态的基本理由 493
三、法条竞合犯的竞合关系界定问题 494
(一)法条竞合是否存在包容关系问题 494
(二)法条竞合是否存在交叉关系问题 495
四、法条竞合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498
(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否属于法条竞合问题 498
(二)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犯罪是否属于法条竞合问题 500
(三)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是否属于法条竞合问题 501
(四)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是否属于法条竞合问题 502
五、法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问题 504
(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处理原则问题 504
(二)重法优于轻法的处理原则问题 507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513
第十七章 结果加重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51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515
二、结果加重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516
(一)结果加重犯罪数形态的两种认识观点 516
(二)结果加重犯罪数形态应为“法定一罪”的基本理由 516
三、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518
(一)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518
(二)结果加重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521
四、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问题 528
(一)基本犯罪未遂但加重结果己经发生是否构成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 528
(二)基本犯罪已发生但加重结果未发生能否构成结果加重犯未遂问题 530
五、结果加重犯与结果犯的关系界定问题 532
(一)结果加重犯是否属于结果犯问题 532
(二)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第1款是否属于结果加重犯问题 534
六、结果加重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536
(一)劫持航空器造成“严重破坏”能否按结果加重犯处罚问题 536
(二)结果加重犯刑事责任的合理性问题 538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539
第十八章 转化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54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542
二、转化犯构成的基本特征问题 543
(一)转化犯的构成特征数量问题 543
(二)转化犯构成的前提行为特征问题 544
(三)转化犯构成的原因行为特征问题 546
(四)转化犯构成的法定根据特征问题 548
三、转化犯的立法规定问题 551
(一)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是否应当规定为转化犯问题 551
(二)“携带凶器抢夺”是否属于转化犯问题 554
(三)“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抢劫”是否必须达到“数额较大”问题 556
四、转化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559
(一)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是否属于转化犯问题 559
(二)暴力方法抗税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否属于转化犯问题 563
(三)盗伐林木过程中当场使用暴力能否转化为抢劫问题 564
(四)寻衅滋事致人重伤、死亡是否属于转化犯问题 566
五、转化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569
(一)转化犯的定罪处罚方式问题 569
(二)非法组织卖血罪和强迫卖血罪转化犯的法定刑是否协调问题 569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 572
第十九章 结合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57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575
二、结合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576
(一)结合犯罪数形态的两种认识观点 576
(二)结合犯应当为法定一罪的基本理由 577
三、结合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578
(一)结合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578
(二)结合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580
四、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结合犯问题 586
(一)有价证券诈骗罪是否属于结合犯问题 586
(二)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是否属于结合犯问题 588
(三)绑架罪是否属于结合犯问题 590
(四)邮政人员从邮件中窃取财物是否属于结合犯问题 592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 596
第二十章 集合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59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599
二、我国刑法中是否有必要采用集合犯问题 600
(一)我国刑法中是否有必要采用集合犯的两种认识观点 600
(二)我国刑法中有必要采用集合犯的的基本理由 601
三、集合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602
(一)集合犯的罪数形态表述诸观点 602
(二)集合犯的罪数形态表述诸观点评析 603
四、集合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606
(一)集合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606
(二)集合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608
五、集合犯与惯犯的关系及其种类划分问题 611
(一)集合犯与惯犯的关系问题 611
(二)集合犯的种类划分问题 612
六、集合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613
(一)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否属于集合犯问题 613
(二)非法行医罪是常业犯、职业犯还是营业犯问题 614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616
第二十一章 选择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61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618
二、选择犯概念的称谓及其罪数形态问题 619
(一)选择犯概念的称谓问题 619
(二)选择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620
三、选择犯的选择标准问题 624
(一)犯罪行为作为选择犯的选择标准问题 624
(二)犯罪对象作为选择犯的选择标准问题 627
(三)犯罪主体作为选择犯的选择标准问题 630
(四)犯罪结果作为选择犯的选择标准问题 632
(五)罪过形式能否作为选择犯的选择标准问题 633
四、选择犯的数额与数量认定问题 635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选择犯的数额认定问题 635
(二)持有、使用假币罪选择犯的数额能否合并问题 638
(三)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选择犯的数额能否合并计算问题 640
(四)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选择犯的数额能否合并计算问题 642
(五)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选择犯的数量问题 644
(六)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选择犯的次数能否累计问题 645
五、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否属于选择犯问题 647
(一)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应否成为选择犯的两种观点 647
(二)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不应成为选择犯的基本理由 649
六、选择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651
(一)同一案件的选择犯能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 651
(二)不同案件的选择犯能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 652
(三)漏罪和新罪的选择犯能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 654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655
第二十二章 连续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657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657
二、连续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658
(一)连续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658
(二)连续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660
三、跨法、跨刑事责任年龄段的连续犯适用法律问题 667
(一)跨法连续犯的适用法律问题 667
(二)跨刑事责任年龄段的连续犯适用法律问题 668
四、连续犯与接续犯、徐行犯、同种数罪的界定问题 670
(一)连续犯与接续犯的界定问题 670
(二)连续犯与徐行犯的界定问题 672
(三)连续犯与同种数罪的界定问题 674
五、连续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676
(一)前次犯罪己过追诉期又犯同种罪的能否认定为连续犯问题 676
(二)连续犯如何适用累犯条款问题 677
(三)国企改制前后连续受贿行为能否构成连续犯问题 678
六、连续犯的处罚原则适用问题 680
(一)连续犯处罚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 680
(二)连续犯的处罚原则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冲突问题 682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684
第二十三章 牵连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68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686
二、牵连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687
(一)牵连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687
(二)牵连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689
三、牵连犯的牵连关系界定问题 693
(一)牵连犯的牵连关系界定标准问题 693
(二)牵连关系能否解释为因果关系问题 695
(三)牵连关系能否解释为主从关系问题 696
四、牵连犯的犯罪停止形态界定问题 697
(一)为行窃而施放液化气的牵连犯停止形态界定问题 697
(二)盗窃假币后而持有的牵连犯停止形态界定问题 698
(三)为杀人而盗窃枪支的牵连犯停止形态界定问题 701
(四)为绑架而劫持汽车的牵连犯停止形态界定问题 702
(五)为骗取保险金而放火的牵连犯停止形态界定问题 703
五、牵连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705
(一)编造虚假恐怖信息进行敲诈是否构成牵连犯问题 705
(二)为盗窃而容留他人卖淫是否构成牵连犯问题 707
(三)冒充公安人员劫人索财是否构成牵连犯问题 708
(四)赢得赌资后嫖宿幼女是否构成牵连犯问题 710
(五)为领举报金盐贩自己举报自己是否构成牵连犯问题 711
六、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712
(一)牵连犯处罚原则的矛盾状况 712
(二)牵连犯的“双重处断原则”适用问题 714
(三)牵连犯是否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原则”问题 716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724
第二十四章 吸收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72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726
二、吸收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727
(一)吸收犯的罪数形态的两种认识观点 727
(二)吸收犯的罪数形态应当是“处断一罪”的基本理由 729
三、吸收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730
(一)吸收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730
(二)吸收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733
四、吸收犯的吸收关系界定问题 736
(一)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是否属于吸收犯的吸收关系问题 736
(二)重行为吸收轻行为是否属于吸收犯的吸收关系问题 739
(三)主行为吸收从行为是否属于吸收犯的吸收关系问题 741
五、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关系界定问题 743
(一)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关系问题 743
(二)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关系界定问题 745
六、吸收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748
(一)“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是否属于吸收犯问题 748
(二)持刀欲强奸并抢劫是否属于吸收犯问题 750
(三)小偷让失主赎回被窃物品是否属于吸收犯问题 751
(四)将被害人致伤死亡并当场取走其财物是否属于吸收犯问题 753
(五)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而盗窃是否属于吸收犯问题 755
七、吸收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756
(一)吸收犯的处罚原则是否具有合理性问题 756
(二)吸收犯与数罪并罚中吸收原则的区别问题 758
八、前引案例的评析 758
第二十五章 包容犯 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76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761
二、包容犯的罪数形态问题 762
(一)包容犯是否属于法条竞合问题 762
(二)包容犯是否应为独立的罪数形态问题 763
三、包容犯的构成特征问题 766
(一)包容犯的主观构成特征问题 766
(二)包容犯的客观构成特征问题 767
四、包容犯与结合犯的界定问题 771
(一)包容犯与结合犯的主要区别问题 771
(二)包容犯应修改为结合犯的立法建议问题 772
五、包容犯的司法认定问题 773
(一)包容犯的立法条款规定范围问题 773
(二)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包容犯问题 777
(三)绑架罪包容犯中的两罪轻重问题 778
六、包容犯的处罚原则问题 780
(一)包容犯的加重处罚原则问题 780
(二)绑架罪的包容犯能否实行数罪并罚原则问题 783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 786
主要参考书目 789
后记 795
- 《犯罪痕迹师 谋杀禁忌 2 尸偶》黑眼圈著 2020
- 《犯罪学》许桂敏著 2017
- 《小学一年级预备班幼小衔接语文难点强化提高》稚子文化主编 2014
- 《证券期货犯罪研究》李宇先著 2019
- 《犯罪预防原理》刘莹,张泽华责任编辑;(中国)王瑞山 2019
-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适用教材 高等数学 上 英文版》(中国)潘斌,牛宏,陈丽 2019
- 《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考试解析 数学一和数学二适用》全国考研数学配套教材编委会 2018
- 《视唱练耳教程 1 适用于固定唱名法教学与首调唱名法教学》吕仲起 2019
- 《视唱练耳教程 4 适用于固定唱名法教学与首调唱名法教》吕仲起 2019
- 《刑法适用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袁林著 2020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