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资源学导论
资源学导论

资源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补拙,濮励杰,黄贤金等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64109523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简述了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以及发展趋势,系统地概述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等的特征、分类、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简述了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功能与设计等。
《资源学导论》目录

绪论 1

1.1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

1.1.1 资源的概念 1

1.1.2 资源的分类 1

1.1.3 资源的特点 7

1.2 资源科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0

1.2.1 资源科学研究的对象 10

1.2.2 资源科学研究的任务 11

1.3 资源科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2

1.3.1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12

1.3.2 资源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1.3.3 资源科学的研究方法 15

1.4 资源科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16

1.4.1 资源科学的发展历史 16

1.4.2 资源科学的展望 18

1.5 资源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 20

1.5.1 自然资源与社会及经济发展 20

1.5.2 资源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 21

1.6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2

1.6.1 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23

1.6.2 协调人地关系 23

气候资源 26

2.1 气候资源的概念、特性与作用 26

2.1.1 气候资源的概念与意义 26

2.1.2 气候资源的主要特性 28

2.2 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 29

2.2.1 太阳总辐射 29

2.2.2 光质与光合有效辐射 31

2.2.3 光时 32

2.2.4 光能生产潜力 33

2.2.5 光能资源的合理利用 34

2.3 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 34

2.3.1 几种热量指标及其农业生产意义 35

2.3.2 光温生产潜力 38

2.4 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39

2.4.1 水分资源及其农业生产意义 39

2.4.2 气候生产潜力 40

2.5 气候灾害与农业生产 42

2.5.1 旱涝与农业 42

2.5.2 低温冷害与农业 44

2.5.3 冰雹 45

2.5.4 干热风 46

2.6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48

2.6.1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48

2.6.2 防御灾害性天气 50

2.6.3 人工调控和改善农田小气候 51

2.6.4 狠抓污染防治,搞好环保建设 51

水资源 53

3.1 水与水资源 53

3.1.1 水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53

3.1.2 水资源特征 55

3.1.3 中国水资源特征 57

3.2 水资源评价 61

3.2.1 水资源数量评价 62

3.2.2 水资源利用评价 64

3.2.3 水环境评价 65

3.3 水资源管理 70

3.3.1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70

3.3.2 水资源管理的内容 72

3.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74

3.4.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74

3.4.2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 75

3.4.3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77

土地资源 81

4.1 土地资源及其特性 81

4.1.1 土地资源的概念 81

4.1.2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82

4.1.3 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3

4.2 土地资源的分类 85

4.2.1 土地资源分类的意义和依据 85

4.2.2 土地分类体系 86

4.3 土地资源评价 93

4.3.1 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94

4.3.2 土地资源评价的种类和方法 95

4.3.3 土地利用能力评价 96

4.3.4 土地适宜性评价 98

4.3.5 土地经济评价 98

4.4 土地利用规划 100

4.4.1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类型 100

4.4.2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01

4.4.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2

4.5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04

4.5.1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04

4.5.2 我国土地资源和可利用现状问题分析 105

4.5.3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106

生物资源 109

5.1 生物资源及其特性 109

5.1.1 生物资源的概念 109

5.1.2 生物资源的特性 110

5.1.3 生物资源量的测定 114

5.1.4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117

5.2 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118

5.2.1 生物资源的分类 118

5.2.2 生物遗传性状资源 119

5.2.3 生物物种资源 120

5.2.4 生物生态系统资源 122

5.3 生物多样性 126

5.3.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126

5.3.2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126

5.3.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28

5.4 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130

5.4.1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30

5.4.2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135

5.4.3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38

海洋资源 143

6.1 海洋资源及其价值与作用 143

6.1.1 海洋资源的概念 143

6.1.2 海洋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143

6.2 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其特征 145

6.2.1 海洋资源的分类 145

6.2.2 海洋资源的基本特征 146

6.3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问题 152

6.3.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52

6.3.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和管理问题 155

6.4 海洋资源开发综合管理 158

6.4.1 海洋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及其特点与作用 158

6.4.2 海洋资源开发综合管理的主要任务 159

6.4.3 海洋资源开发综合管理的方法 160

6.5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161

6.5.1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161

6.5.2 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162

6.5.3 海洋生物资源将面临危机和挑战 163

6.5.4 海洋新能源的开发 163

6.5.5 更加重视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164

矿产资源 166

7.1 矿产资源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166

7.1.1 矿产资源的概念 166

7.1.2 矿产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166

7.2 矿产资源的估算与评价 171

7.2.1 概述 171

7.2.2 矿产资源的估算 176

7.2.3 矿产资源的评价 178

7.3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85

7.3.1 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85

7.3.2 可持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和途径 189

能源资源 193

8.1 能源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193

8.1.1 能源的概念 193

8.1.2 能源的一般特性 193

8.1.3 能源的分类 196

8.2 各类能源资源的概况及作用 198

8.2.1 各类能源资源的概况 198

8.2.2 能源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5

8.3 能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07

8.3.1 能源利用现状 207

8.3.2 能源的构成与分配 222

8.3.3 能源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 226

8.4 能源发展预测 227

8.4.1 世界能源预测 227

8.4.2 我国能源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229

旅游资源 234

9.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234

9.1.1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34

9.1.2 旅游资源的特点 235

9.2 旅游资源的分类 236

9.2.1 旅游资源分类概述 236

9.2.2 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237

9.3 旅游资源的评价 240

9.3.1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40

9.3.2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241

9.3.3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242

9.3.4 案例分析——南京市旅游资源评价 247

9.4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48

9.4.1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涵 248

9.4.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250

9.4.3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250

9.4.4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52

9.4.5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253

社会资源 256

10.1 社会资源及其特征 256

10.2 社会资源的分类 257

10.2.1 人力资源 257

10.2.2 信息资源 259

10.2.3 智力资源 261

10.2.4 资本资源 261

10.3 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 262

10.3.1 相互制约 262

10.3.2 相互替代 263

10.3.3 相互依存 266

10.4 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266

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 269

11.1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269

11.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269

11.1.2 循环经济基本特征 271

11.2 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272

11.2.1 循环经济的提出 272

11.2.2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 276

11.3 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281

11.3.1 循环型企业模式 281

11.3.2 循环型园区模式 282

11.3.3 循环型社会模式 283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287

12.1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287

12.1.1 节约的内涵 287

12.1.2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287

12.2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288

12.2.1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88

12.2.2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289

12.2.3 实证分析:以全国及江苏省比较为例 290

12.3 资源节约的国际经验 293

12.3.1 推动政府优先节约 293

12.3.2 制定节能法律法规 294

12.3.3 创立政策激励机制 294

12.3.4 发展循环经济 294

12.3.5 实行产品能耗认证 294

12.3.6 采用新型节能技术 295

12.3.7 加大节约宣传力度 295

12.4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选择 295

12.4.1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 295

12.4.2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296

资源信息管理 298

13.1 资源信息与资源信息管理 298

13.1.1 资源信息及其特征 298

13.1.2 资源信息管理 300

13.2 资源信息系统 302

13.2.1 资源信息系统的概念 302

13.2.2 资源信息系统的目标与功能 305

13.2.3 资源信息系统的级别与等级 305

13.2.4 资源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 306

13.2.5 建立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307

13.2.6 资源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09

13.3 资源数据库系统 314

13.3.1 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 314

13.3.2 数据模型 318

13.3.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322

13.3.4 资源数据库系统 323

13.3.5 数据库设计 326

13.4 资源信息系统的实例 330

13.4.1 实例1: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30

13.4.2 实例2:基于WebGIS技术的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333

后记 3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