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  第2版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  第2版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宝盛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22009696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的介绍了环境分析检测的理论与技术。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 第2版》目录

第一篇 环境分析监测概论和定量分析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环境分析监测概述 1

一、环境分析监测的特点及任务 1

二、环境分析监测的分类 2

三、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2

四、常用环境分析监测方法 2

第二节 环境标准 3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 3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3

三、环境标准体系 4

四、制定环境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4

五、标准之间以及标准与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5

六、主要环境标准 6

第三节 环境分析监测中常用的计量单位 7

一、法定计量单位概念 7

二、环境分析监测中常用的物理量和法定计量单位 7

练习与思考题 9

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10

第一节 误差理论和应用 10

一、准确度与误差 10

二、精密度与偏差 12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4

四、误差的传递与分配 14

五、提高分析测试准确度的方法 16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7

一、有效数字及计位规则 17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 18

三、有效数字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8

第三节 分析结果的统计与评价 19

一、分析结果的统计和表示 19

二、分析结果的检验和异常值处理 21

三、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评价 24

练习与思考题 24

第三章 定量分析监测中常用的计算规则 26

第一节 溶液配制和浓度的表示方法 26

一、化学试剂的规格 26

二、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26

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8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计算依据和方法 30

一、等物质的量定律 30

二、物质的量比关系及导出公式 33

第三节 定量分析计算示例 33

练习与思考题 35

第四章 痕量分析与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37

第一节 痕量分析基本概念 37

一、痕量分析中表示组分含量的常用符号 37

二、痕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37

三、痕量分析中的空白值 38

第二节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39

一、分离与富集的必要性 39

二、分离富集方法的评价 39

三、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39

练习与思考题 42

第二篇 滴定分析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43

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43

一、方法简介 43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43

三、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45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46

第一节 质子理论与酸碱滴定的实质 46

一、质子理论 46

二、共轭酸-碱的离解常数和酸碱的强度 47

第二节 环境分析监测中常见酸碱平衡体系的pH值计算 48

一、物料平衡式、电荷平衡式和质子平衡式 48

二、各种常见的酸碱平衡体系的pH值计算 50

三、酸碱缓冲溶液 56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 60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因 60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60

三、影响指示剂使用的因素 63

第四节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64

一、强酸(碱)的滴定 64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67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69

第五节 酸碱滴定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71

一、水的碱度及其测定 71

二、水的酸度及其测定 74

练习与思考题 74

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76

第一节 概述 76

第二节 EDTA及其络合物 76

一、EDTA在水中的离解平衡 76

二、EDTA络合物的结构 77

三、EDTA络合物的特点 77

第三节 影响络合滴定的因素 78

一、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 79

二、共存离子的影响及其排除 81

第四节 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 83

一、滴定曲线 83

二、络合滴定指示剂 84

第五节 络合滴定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直接法测定水的硬度) 86

一、测定硬度的意义 86

二、硬度的分类 86

三、硬度测定的原理 86

练习与思考题 87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88

第一节 概述 88

一、分步沉淀和沉淀滴定法原理 88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89

第二节 莫尔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89

一、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的确定 90

二、滴定条件的确定 91

练习与思考题 92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93

第一节 条件电极电位和影响因素 93

一、条件电极电位 93

二、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94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程度及化学计量点电位 96

一、平衡常数计算 96

二、准确滴定的判定 98

三、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 98

第三节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 98

一、性质和历程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99

二、外部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99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101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滴定突跃的计算 101

二、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103

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04

一、高锰酸钾法及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105

二、重铬酸钾法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07

三、碘量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08

练习与思考题 112

第三篇 仪器分析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13

第十章 光学分析法 113

第一节 光学分析法概论 113

一、光的基本性质 113

二、光谱分析法 114

三、吸收光谱 114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15

一、概念和特点 115

二、基本原理 116

三、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 118

四、测定条件的选择 121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26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9

一、基本原理 129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34

三、分析方法和测定条件 138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41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142

一、基本原理 142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44

三、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45

练习与思考题 145

第十一章 电化学分析法 147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基本原理 147

一、化学电池 147

二、可逆电极和可逆电池 148

三、电位分析法原理 148

第二节 直接电位法 148

一、pH值的测定 148

二、直接电位法的定量测定依据 150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简介 151

四、衡量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的指标 152

五、直接电位法的定量测定方法 153

第三节 电位滴定法 153

一、电位滴定法的应用方向 154

二、电位滴定法原理 154

三、终点的确定 154

第四节 极谱分析法 156

一、极谱分析的基本装置和过程 156

二、极谱分析的特点 157

三、极谱分析的原理 157

四、半波电位 158

五、扩散电流方程 159

六、定量分析中常见的干扰及减小方法 160

七、定量分析方法 160

第五节 溶出伏安法 161

第六节 电化学分析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62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62

二、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天然水中pH值、CO2-3、HCO-3、Ca2+和Mg2+ 162

三、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苯胺 163

练习与思考题 163

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法 165

第一节 色谱概述 165

一、色谱法分类 165

二、色谱法特点 165

三、色谱图及基本概念 166

四、色谱法基本理论 169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 172

一、色谱流程 172

二、主要部件 172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174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174

二、工作流程和特点 175

三、主要部件 176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各种模式及分离类型的选择 177

第四节 色谱分析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77

练习与思考题 180

第十三章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和基于计算机的环境分析监测 181

第一节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 181

一、监测系统的构成 181

二、自动监测的关键技术 181

第二节 环境分析监测中专用的自动监测仪器 183

一、水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 183

二、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184

第三节 基于计算机的环境分析监测 185

一、滴定曲线的绘制和滴定误差分析 185

二、化学数据库的分析与应用 187

三、计算机与环境分析监测仪器的接口技术 188

四、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189

第四篇 环境要素监测 191

第十四章 环境要素监测理论与技术 191

第一节 环境要素监测分类 191

一、空气污染监测 191

二、水体污染监测 192

三、土壤污染监测 192

四、生物污染监测 193

五、固体废物污染监测 193

六、噪声污染监测 194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关系 194

一、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时间分布的关系 194

二、环境监测与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关系 196

第三节 确定监测方案与监测方法的基本原则 197

一、确定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 197

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197

三、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198

练习与思考题 199

第十五章 主要环境要素的监测 200

第一节 空气监测 200

一、概述 200

二、空气分析监测采样技术 202

三、标准气的配制 206

四、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208

五、空气中分子态污染物的测定 209

六、空气污染指数 211

第二节 水和废水监测 212

一、概述 212

二、水和废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13

三、主要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 215

四、主要化学性质指标的测定 217

五、底(泥)质监测 219

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 221

一、水环境生物监测 221

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测定 223

三、空气环境生物监测 224

第四节 其他环境要素的测定 224

一、固体废物监测 224

二、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测定 228

三、噪声污染与监测 231

练习与思考题 235

第十六章 环境要素监测的质量保证 236

一、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图 236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239

练习与思考题 239

第五篇 环境分析监测实验 241

第十七章 环境分析监测实验基础 241

第一节 环境分析监测一般操作守则 241

一、环境分析监测实验规则 241

二、环境分析监测的安全规则 241

第二节 常用玻璃仪器 242

一、环境分析监测常用的玻璃仪器 242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246

三、玻璃仪器的干燥 247

四、主要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248

五、玻璃仪器的保管 252

第十八章 环境要素监测实验 253

实验一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53

实验二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54

实验三 水中碱度的测定 256

实验四 水中硬度的测定 257

实验五 废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260

实验六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262

实验七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263

实验八 水中氮、磷的测定 266

实验九 废水中挥发酚的测定 268

实验十 校园空气质量分析与监测 271

附表 276

一、SI基本单位 276

二、环境分析监测中常用的量和法定计量单位(GB) 276

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79

四、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0) 281

五、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82

六、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284

七、标准电极电位(18~25℃) 285

八、某些氧化还原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ψΘ) 287

参考文献 2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