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增订本
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增订本

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增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发渭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7704076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增订本》目录

临证验案 1

风寒犯肺(病毒性肺炎) 1

风寒郁热(上呼吸道感染) 1

风寒郁闭(长期发热) 2

风寒夹食抽风(小儿重症肺炎) 4

风温1(上呼吸道感染) 5

风温2(小儿重症肺炎) 6

春温(病毒感染伴鼻衄) 7

温热战汗 8

暑风痉厥(重度中暑) 9

暑温1(乙型脑炎) 10

暑温2(感染后出血性脑炎) 11

暑温3(糖尿病、脑梗死伴肺炎) 12

暑温入营(乙型脑炎) 13

暑温夹风(乙脑重型) 14

暑温夹风内陷 15

产后病暑(产道感染) 16

暑湿夹食(胃肠型感冒) 18

伏暑夹湿 18

伏暑感凉(乙型脑炎) 20

湿热内蕴(急性乙型肝炎) 21

湿热夹风 22

湿温发?(乙型脑炎) 22

湿温误治 24

湿温内闭(乙脑极重型) 25

寒湿(腰腿痛) 26

风暑湿内闭(乙脑重型) 27

热结旁流(乙脑重型) 28

疰夏(小儿夏季热) 29

秋燥(急性气管炎) 29

冬温1(病毒性肺炎) 30

冬温2(重症小儿肺炎) 31

感冒1(冠心病、糖尿病伴上感) 33

感冒2(上呼吸道感染) 33

感冒3(上呼吸道感染) 34

感冒4(上呼吸道感染) 35

感冒5(冠心病、糖尿病伴上感) 36

感冒6(肺癌术后、慢性肾衰伴上感) 37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38

鼻鼽(变应性鼻炎) 39

外感发热1(上呼吸道感染) 40

外感发热2(右肺中下叶支气管扩张) 41

气虚发热(Still氏病) 42

阳虚发热(伪膜性肠炎) 42

火郁发热1(病毒感染) 43

火郁发热2(高热不退) 44

血虚发热(产后上感) 44

阴虚发热(干燥综合征) 45

血瘀发热(产道感染) 45

食积发热1(消化不良) 46

食积发热2(中毒性消化不良) 47

中阳不升(低热不退) 47

热郁少阳(发热不退) 48

六郁化热(不规则发热) 49

肝郁化火(发热不退) 49

气分热结(肾病综合征伴高热) 50

热结阳明(病毒性脑炎) 51

咳嗽1(糖尿病、脑梗死伴左下肺炎) 52

咳嗽2(慢性支气管炎) 53

咳嗽3(支气管炎) 54

咳嗽4(慢性支气管炎) 55

咳喘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 56

咳喘2(间质性肺炎) 57

咳喘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 58

咳喘4(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59

咯血(支气管扩张) 60

胸痹1(冠心病心绞痛) 61

胸痹2(冠心病) 61

胸痹3(冠心病心绞痛) 62

胸痹4(冠心病心绞痛) 63

胸痹5(冠心病心绞痛) 64

胸痹6(冠心病) 65

胸痹7(冠心病) 66

胸痹8(冠心病心绞痛) 67

胸痹9(冠心病心绞痛) 68

胸痹10(冠心病) 69

胸痹11(冠心病、高血压病) 70

胸痹12(冠心病、心律失常) 70

胸痹13(冠心病心绞痛) 71

胸痹14(冠心病心绞痛) 72

心悸1(心房纤颤、冠心病) 73

心悸2(心房纤颤) 74

真心痛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75

真心痛2(冠心病、心肌梗死) 76

真心痛3(急性心肌梗死) 77

真心痛4(急性心肌梗死) 78

正衰阳欲脱(急性心梗伴肺部感染、菌群失调) 80

眩晕1(梅尼埃病) 81

眩晕2(梅尼埃病) 82

眩晕3(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83

眩晕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84

眩晕5(脑动脉硬化症) 85

眩晕6(内耳性眩晕症) 86

眩晕7(内耳性眩晕症) 87

眩晕8(产后高血压病) 88

眩晕9(低血压症) 89

耳鸣(神经衰弱、高血压病) 89

中风1(脑梗死) 91

中风2(脑出血) 92

中风3(脑梗死) 93

中风偏枯(脑梗死后遗症) 94

郁证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95

郁证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96

郁证3(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96

郁证4(神经官能症) 97

郁证5(更年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98

脏躁1(神经官能症) 99

脏躁2(神经官能症) 100

痫证(癫痫) 101

颤振1(帕金森病) 102

颤振2(帕金森病) 103

积滞1(消化功能紊乱症) 104

积滞2(消化不良) 105

胃脘痛1(慢性浅表性胃炎) 106

胃脘痛2(慢性胃窦炎) 107

胃脘痛3(慢性胃炎) 108

胃脘痛4(慢性萎缩性胃炎) 109

胃脘痛5(胃小弯部溃疡) 110

胃脘痛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10

胃脘痛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 111

胃脘痛8(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112

胃脘痛9(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 113

胃脘痛1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13

胃脘痛11(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 114

便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 114

腹胀(重度胃下垂) 116

泄泻1(消化不良) 116

泄泻2(慢性肠炎) 117

泄泻3(小儿腹泻) 118

肠结(粘连性肠梗阻) 119

便秘1(习惯性便秘) 120

便秘2(产后便秘) 121

胁痛(胆结石) 121

臌胀1(肝硬化) 122

臌胀2(肝硬化) 123

黄疸(重症亚急性病毒性肝炎) 125

肝积(肝癌) 126

消渴1(糖尿病) 127

消渴2(糖尿病) 128

消渴3(糖尿病) 129

消渴4(糖尿病) 130

消渴5(糖尿病) 131

消渴6(糖尿病) 132

消渴7(糖尿病) 133

消渴8(糖尿病) 135

痹证1(类风湿性关节炎) 136

痹证2(类风湿性关节炎) 137

痹证3(强直性脊柱炎) 138

痹证4(脊髓空洞症) 139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40

狐惑1(白塞综合征) 141

狐惑2(白塞综合征) 142

狐惑3(白塞综合征) 143

血证(血小板无力症) 144

肌衄1(结节性红斑) 145

肌衄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46

瘾疹(荨麻疹) 147

面游风(脂溢性皮炎) 148

红蝴蝶疮1(系统性红斑狼疮) 149

红蝴蝶疮2(系统性红斑狼疮) 150

虚劳1(乳腺癌术后广泛转移、脑萎缩) 152

虚劳2(乙肝、免疫复合物肾炎、肾病综合征) 153

虚劳3(席汉氏综合征) 154

水肿1(慢性肾炎) 155

水肿2(慢性肾炎) 155

水肿3(慢性肾炎) 156

水肿4(肾病综合征Ⅰ型) 157

水肿5(肾病综合征) 158

水肿6(肾病综合征) 160

水肿7(肾病综合征) 161

水肿8(肾病综合征) 162

水肿9(肾病综合征) 163

癃闭(前列腺肥大) 164

淋证(泌尿系感染) 165

尿浊(乳糜尿) 166

尿血(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 167

月经前后诸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168

月经不调1 169

月经不调2 170

月经先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171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172

经漏 173

经行头痛 174

经行抽搐 174

痛经1 175

痛经2 176

痛经3 177

痛经4 178

痛经5 178

痛经6 179

妊娠恶阻1 180

妊娠恶阻2 180

妊娠恶阻3 181

子肿(妊娠肾病Ⅰ型) 182

滑胎1(习惯性流产) 183

滑胎2(习惯性流产) 183

不孕症1 184

不孕症2(输卵管不通) 186

产后自汗 188

乳痈(急性乳腺炎) 189

癥瘕(卵巢囊肿) 190

用药经验 191

同出一物中药的区别使用 191

一、性味归经之差 191

二、升降浮沉之异 192

三、功能毒性之别 193

四、炮制方法不同 194

同名异物中药的鉴别应用 196

一、刺蒺藜与潼蒺藜 196

二、竹叶与淡竹叶 197

三、南沙参与北沙参 198

“蕲春四宝”及其药用价值 199

人参的配伍应用 203

西洋参功效及其服用方法 207

一、西洋参的功效特点 207

二、西洋参的服用方法 208

三、西洋参的辨识与宜忌 210

附子的妙用 211

一、暑温苦寒致危 巧施附子获救 211

二、寒湿兼有上热 重取附子而瘳 212

三、臌胀水泛危笃 活配附子收效 213

四、尿浊缠绵难愈 妙投附子奏功 214

附子的配伍应用 215

黄芪运用经验 219

一、益气固表 219

二、益气生血 219

三、益气升阳 220

四、补气建中 220

五、益气利水 221

六、补气活血 221

七、益气养阴 222

八、补气生肌 223

菊花功用特点 223

一、品种繁多 药名迥别 223

二、功效不凡 各有侧重 224

三、临证配伍 运用广泛 226

荷叶的运用经验 227

一、外感暑热 可清可透 227

二、中气下陷 可升可举 228

三、脾虚泄泻 可运可敛 229

四、血热崩漏 可凉可止 230

“龙牡”配伍经验 231

一、收敛止汗 231

二、安神定惊 232

三、平肝熄风 232

四、固精止遗 233

五、固崩止带 234

六、涩肠止痢 235

白芍运用十二法 235

茯苓功效与运用 239

甘草运用的规律 243

一、甘辛化阳重用甘草 243

二、甘平缓补皆用甘草 244

三、甘酸化阴必用甘草 244

四、甘苦泻火多用甘草 245

五、甘寒生津倚重甘草 245

小麦的应用 246

姜枣的配合应用 249

效验秘方 252

扶正防感汤 252

新定火郁汤 253

高氏751糖浆 254

新定养肺琼玉汤 255

双紫补肺片 255

蒺藜定眩汤 257

滋阴柔肝熄风汤 257

复脑愈风汤 258

宁心缓肝汤 259

养心定志汤 260

双固阴阳方 261

越鞠甘麦大枣汤 262

变通理中汤 263

健脾护肝汤 263

芪赤防痹饮 265

滋脺降糖饮 266

补肾消渴饮 266

新加春泽汤 267

两调脾肾方 268

新加三才封髓汤 269

知柏地黄二陈汤 270

加味左金丸 271

高氏固胎丸 271

消食壮儿汤 272

本书常用方剂索引 27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