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领导者的媒体驾驭能力
领导者的媒体驾驭能力

领导者的媒体驾驭能力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光凡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2170075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答记者问,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为领导者的媒体驾驭能力提供科学方法与经验。
《领导者的媒体驾驭能力》目录

第一章 信息化与信息公开第一节 信息化与信息资源  1

一、数字鸿沟正在扩大  1

二、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3

三、信息化已成我国的国家战略  5

四、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6

第二节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8

一、信息公开是检验政府改革诚意和开放决心的试金石  8

二、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10

三、阳光是天底下最好的防腐剂  12

四、新闻发布和网上发布是信息公开的重要方式  14

第三节 信息公开的新领域  16

一、党务公开  16

二、防务公开  18

三、立法公开  20

四、司法公开  22

第四节 信息公开焦点问题  24

一、如何处理信息公开和保守国家秘密的矛盾  24

二、个人隐私能否公开  26

三、官员财产何时公开  27

四、公开住房成本信息遏制房产暴利  29

第二章 新闻发布的大趋势第一节 新闻发布制度建设  32

一、新闻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  32

二、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及其职责  34

第二节 新闻发言人的崛起  36

一、新闻发言人登台亮相逐渐增多  36

二、新闻发言人专业培训逐渐普及  38

第三节 新闻发布当下格局  40

一、我国政府已建成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系  40

二、国新办发布会和外交部记者会  41

第四节 新闻发布未来走向  43

一、自主发布渐成主流  43

二、定时发布逐渐规范  45

第三章 新闻发布操作指南第一节 新闻发布会的准备  48

一、跟踪信源:见证决策追踪媒体奔赴现场  48

二、分析舆情:准确分析舆情掌握发布时机  50

三、准确押题:事先猜测记者可能提的问题  52

四、准备口径:统一回答口径减少即兴发挥  54

五、把握时机:策划发布主题珍惜第一时间  56

六、确定人选:熟悉新闻发布善于驾驭媒体  57

七、准备资料:散发新闻通稿附加背景材料  59

八、邀请记者:考虑记者发稿时间提前邀请  61

九、模拟彩排:如果领导缺乏经验可先演练  62

十、技术准备:新闻发布会准备事项一览表  64

第二节 新闻发布会的流程  65

一、设计形象:仪容整洁仪表脱俗仪态端庄  65

二、介绍成员:领导专家转换角色成发言人  67

三、开场独白:简化开场白以尽快答记者问  68

四、记者提问:公平对待记者适当照顾外媒  70

五、答记者问:掌握运用答记者问应知应会  72

六、划定底线:维护上级利益避免激怒记者  73

七、设置议程:顺势推出己方话题引导舆论  75

八、控制场面:运筹帷幄干净利索善始善终  77

九、控制时间:遵守时间限制均分提问机会  78

十、会后采访:发布结束未必等于采访结束  80

第三节 新闻发布会的评估  82

一、上级评价:发布程序合法发言口径有据  82

二、记者评价:记者如果不满后果一定严重  84

三、公众评价:决定发布会成败的最终因素  86

四、自我评价:对比外界评价反思自我评价  88

五、专家评价:分析同行意见听取专家评价  89

六、上座比例:主题和发言人吸引力的考验  91

七、提问比例:回答尽量简短多给提问机会  93

八、报道比例:中国须有自己的世界级媒体  95

九、引用比例:多家媒体争相引用精彩表述  96

十、转载比例:重大新闻交给重要媒体首发  98

第四章 答记者问应知应会第一节 答记者问根本原则  100

一、政治原则:紧跟中央政策保守国家秘密  100

二、法律原则:所有表态都有法律法规依据  102

三、组织原则:与领导和上级保持绝对一致  104

四、自律原则:确信获得授权严禁超越权限  106

第二节 答记者问公关原则  108

一、摆正关系:为领导和记者两个方面服务  108

二、驾驭媒体:让媒体按你的预谋设置议程  110

三、满足记者:提供新闻照顾记者发稿需求  111

四、永不说谎:诚实是发言人最重要的品质  113

第三节 弄清媒体记者来路  115

一、境内记者:注意若干新锐媒体和名记者  115

二、港台记者:两种社会制度造就两种记者  117

三、外国记者:为了制造新闻可能无所不施  118

四、大牌记者:对大牌记者可为其安排专访  120

第四节 辨别化解圈套陷阱  122

一、虚构前提:通过虚构前提得出虚假判断  122

二、以偏概全:通过片面证据得出偏颇结论  124

三、预设结论:先下结论后提问题请君入瓮  126

四、掺杂观点:一边提问一边掺沙子放流弹  128

第五节 区别应对各类问题  130

一、澄清事实:若非机密和隐私则尽量公开  130

二、拷问疑点:如果内心坦然不妨率性作答  132

三、判断是非:除非关系重大否则别惹是生非  133

四、追究责任:根据政策严守法律把握证据  135

第六节 确保回答权威可信  137

一、吃透政策:政府发言人应熟悉政策  137

二、援引法律:手握真凭实据对照法律条文  139

三、专家论断:引用专家论断说明专家身份  141

四、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带路引导舆论走向  142

第七节 回答生疏棘手问题  144

一、转给他人:问题超过自己的权限和职责  144

二、转给下次:问题超出自己能提供的信息  146

三、转移视线:将记者的视线转向己方议程  148

四、转移重心:将回答的重点转向重要议题  149

第八节 回避机密敏感问题  151

一、重申原则:重申口径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151

二、一语双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攻可守  153

三、引而不发:点到为止引而不发暗示结论  155

四、付之一笑:提供幽默素材委婉拒绝记者  156

第九节 应对恶意刁难问题  158

一、戏拟反讽:模拟对方话语讽刺对方谬论  158

二、设问反诘:提出一个反问促使对方反省  160

三、加冕脱冕:彰显自信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162

四、顺势逆转:化对方的结论为自己的前提  163

第十节 答记者问逻辑方法  165

一、归谬证伪:假设对方正确推出错误结论  165

二、二难推理:置对手于两难境地进退维谷  167

三、还原前提:还原对方前提推翻对方假设  169

四、悬置结论:只给前提悬置结论可进可退  171

第十一节 答记者问修辞技巧  172

一、设计标题:提炼精辟话语惠赐新闻标题  172

二、警句引语:记者直接引用媒体纷纷转载  174

三、类比参照:用熟悉的事物解释陌生事物  176

四、委婉生动:将公文语言转化为媒体语言  178

第十二节 塑造形象展示魅力  180

一、形象魅力:仪容清新仪表不凡仪态优雅  180

二、人格魅力:信仰坚定言辞坚决展现魅力  181

三、语言魅力:文学化的语言和诙谐的谈吐  183

四、思想魅力:用话语中的智慧让记者折服  185

第十三节 答记者问立场错误  187

一、封锁信息:妨碍民众知情沉默不再是金  187

二、避重就轻:避而不谈消极面只谈积极面  189

三、惹是生非:违背政策法律议论他人是非  191

四、指责媒体:发言人无权裁决记者的是非  192

第十四节 答记者问表达错误  194

一、口径不一:自相矛盾互相矛盾莫衷一是  194

二、无可奉告:回答无可奉告反会引人上钩  196

三、用词不当:使用内宣语言平添理解难度  198

四、出口伤人:出言不逊的后果是自取其辱  200

第五章 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第一节 四类突发公共事件  202

一、应对自然灾害:防止不实信息依附真实信息  202

二、应对事故灾难:事故不是丑闻掩盖才是丑闻  204

三、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来势凶猛谎言就是地狱  205

四、应对社会安全事件:事件处理与信息发布同步进行  207

第二节 危机传播焦点问题  209

一、预警发布:预警信息网络必须全面高效  209

二、应急发布:发布信息并不等于发布真相  211

三、生产安全:工业化加速期是事故易发期  213

四、群体事件: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215

第六章 理解媒体善待记者第一节 媒体已然第四权力  217

一、设置议程影响政府决策  217

二、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219

第二节 记者俨然无冕之王  220

一、记者的天职是民主的守护者  220

二、名人的隐私是记者好打听的题材  222

第三节 新兴媒体后来居上  223

一、网络是空前难以驾驭的媒体  223

二、一条手机短信足以引发一场风波  225

第四节 如何对待媒体记者  227

一、不能变舆论监督为监督舆论  227

二、永远不要激怒记者制造敌人  229

附录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33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40

附录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53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61

附录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77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85

附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89

附录8 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  293

附录9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95

附录10 信访条例  301

附录11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311

附录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处室联系方式  325

附录13 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  325

附录14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  326

附录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  330

附录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事办公室新闻处室联系方式  333

附录17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336

参考文献  340

后记  3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