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瞧这人  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  1891-1927
瞧这人  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  1891-1927

瞧这人 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 1891-1927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建著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3369155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近代中国历史人物传记。
《瞧这人 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 1891-1927》目录

第一部分 成长年代(1891—1910)  1

一 “我是安徽徽州人”  3

二 幼年失怙  5

三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8

四 童学书目  13

五 “穈先生”  15

六 “僧道无缘”  17

七 出山  22

八 在梅溪学堂跳级  24

九 思想的胎孕(一)  26

十 思想的胎孕(二)  30

十一 “为公学得了个好学生”  33

十二 堕落时代  36

十三 “我很挨近榜尾了”  41

第二部分 负笈北美(1910—1917)  45

一 路线图与时间表  47

二 走向乐观主义  51

三 “民有、民治、民享”  55

四 “小叙事”、“大叙事”  57

五 “吾对于政治社会事业之兴趣”  62

六 模拟大选中的“激进”与“保守”  65

七 民权政治的“初步”  68

八 “天赋人权说之沿革”  73

九 “第一次访女生宿舍”  76

十 世界公民(A citizen of the world)  82

十一 “自由政治者之大枢纽”  86

十二 字句之争  91

十三 “以人道之名为不平之鸣”  92

十四 “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  94

十五 尼采的“遗毒”  99

十六 消极和平主义  103

十七 与韦莲司谈“容忍”  107

十八 歌德的镇静功夫  111

十九 “爱国癫”  115

二十 从“不争”到“积极和平主义”  121

二十一 舌战富山接三  125

二十二 “波士顿游记”中的财产权问题  130

二十三 “波士顿游记”中的美国独立战争  136

二十四 危险的“国教”  142

二十五 “拆房”之喻  147

二十六 “舆论家”  151

二十七 “论革命”  153

二十八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156

二十九 “理想”的迷途  159

三十 “美人不及俄人爱自由”?  163

三十一 导师  167

三十二 管子的法治 孟子的民权  169

三十三 自由国度里的非自由一幕  173

三十四 袁世凯,还是威尔逊  174

三十五 沁园春·新俄万岁  176

三十六 杜威 哥大 博士(一)  179

三十七 杜威 哥大 博士(二)  183

三十八 杜威 哥大 博士(三)  187

第三部分 海归以后(1917—1927)  191

一 “如今我们回来了&”  193

二 1∶3的新文化运动格局  196

三 与汪懋祖、钱玄同书  200

四 张厚载和林纾  203

五 反对“最后之因”  207

六 无声的义举及北大教授的收入  211

七 启蒙中的声音  215

八 “五四”的态度  220

九 质疑“根本解决”  225

十 枕上炸弹诗  229

十一 为周作人“作伐”和北大“某籍某系”  233

十二 第一次谈政治  237

十三 初试《努力》  240

十四 舆论家的态度  243

十五 “在一个共和的国家里,什么叫做悖主?”  247

十六 联邦之路(一)  252

十七 联邦之路(二)  256

十八 联邦之路(三)  261

十九 “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266

二十 “为了一个主张而来,为了主张的失败而去”  273

二十一 “不过我说的话,我想定然是不合时宜的”(一)  280

二十二 “不过我说的话,我想定然是不合时宜的”(二)  285

二十三 “百尺竿头掉下来”  291

二十四 “适之,你连帝国主义都不承认吗?”(一)  299

二十五 “适之,你连帝国主义都不承认吗?”(二)  306

二十六 1925年11月29日《晨报》殃(一)  312

二十七 1925年11月29日《晨报》殃(二)  317

二十八 “女师大风潮”和北大脱离教育部(一)  324

二十九 “女师大风潮”和北大脱离教育部(二)  332

三十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  340

三十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二)  347

三十二 两个人的莫斯科(一)  355

三十三 两个人的莫斯科(二)  360

三十四 两个人的莫斯科(三)  366

三十五 两个人的莫斯科(四)  371

三十六 两个人的莫斯科(五)  376

三十七 “两个人的莫斯科”附  384

三十八 “欧游”过了是“漫游”  386

三十九 1927年的“博士”之谜  393

四十 对国民党的态度(一)  403

四十一 对国民党的态度(二)  410

四十二 第二次过日本  419

四十三 “这也可能意味着[新文化]运动的倒退”  422

后记:理性思考 感性表达  4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