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从入门到精通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从入门到精通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从入门到精通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松柏,张云杰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30020000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是PTC公司推出的最新版本。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该版本软件的使用方法,结合实例讲解了各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并且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光盘,将案例制作过程制作为多媒体进行讲解,讲解形式活泼,方便实用。全书主要介绍Pro/ENGINEER的基本操作,如特征操作、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曲面特征设计以及钣金设计等内容。本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知识全面、可读性强,设计实例专业性和实用性强、步骤明确,并配备多媒体教学光盘,主要针对使用Pro/ENGINEER进行机械设计的广大初、中级用户,是广大读者快速掌握应该软件的自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指导教材。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第1章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基础 1

1.1 Pro/ENGINEER的发展与应用 1

1.2 工作界面介绍 1

1.2.1 菜单栏 3

1.2.2 工具栏 7

1.2.3 特征工具栏 9

1.2.4 命令提示栏 9

1.2.5 导航器 9

1.2.6 浏览器 10

1.2.7 特征操控面板 11

1.3 文件和窗口的基本操作 11

1.3.1 文件的基本操作 11

1.3.2 窗口的基本操作 19

1.4 控制三维视角 21

1.4.1 控制三维视角的方法 21

1.4.2 设置视角方向——重定向 22

1.4.3 设置颜色和外观 25

1.4.4 设置视角环境 25

1.5 基础实例 27

1.5.1 打开文件 27

1.5.2 关闭窗口并从内存调用零件 28

1.5.3 显示零件的前视图 29

1.5.4 保存文件 30

1.6 本章小结 30

第2章 创建基准特征 31

2.1 基准特征分类 31

2.2 建立基准平面 32

2.2.1 基准平面的用途 32

2.2.2 建立基准平面的步骤 33

2.2.3 修改基准平面 35

2.3 建立基准坐标系 35

2.3.1 基准坐标系的作用 36

2.3.2 基准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36

2.3.3 设置基准坐标系的参数 36

2.4 建立基准点 38

2.4.1 基准点的类型 38

2.4.2 基准点的用途和命令 38

2.5 建立基准曲线 39

2.5.1 基准曲线的功能 39

2.5.2 创建基准曲线的方法 39

2.6 建立基准轴 42

2.6.1 基准轴用途 42

2.6.2 建立基准轴的方法 42

2.7 创建基准实例 43

2.7.1 建立基准平面 43

2.7.2 建立基准坐标系 44

2.7.3 创建基准点 46

2.7.4 建立基准轴 49

2.7.5 创建基准曲线 51

2.8 本章小结 51

第3章 剖面草绘设计 52

3.1 剖面概念和绘制工具 52

3.1.1 剖面的有关概念 52

3.1.2 工具栏 54

3.1.3 草绘特征工具栏 54

3.1.4 菜单栏 56

3.2 绘制剖面几何图形元素 57

3.2.1 绘制点、直线和矩形 57

3.2.2 绘制圆、椭圆与圆弧 58

3.2.3 绘制曲线 60

3.2.4 创建文本 63

3.3 修改剖面几何元素 64

3.3.1 剖面图元的镜像复制 64

3.3.2 剖面图元的缩放旋转 65

3.3.3 剖面图元的缩放旋转复制 65

3.3.4 修剪剖面图元 66

3.4 尺寸标注 67

3.4.1 直线尺寸标注 68

3.4.2 圆或弧尺寸标注 69

3.4.3 角度标注 72

3.4.4 修改约束条件 72

3.5 剖面设计实例 74

3.5.1 实例介绍 74

3.5.2 绘制几何元素 75

3.5.3 标注和修改尺寸 77

3.6 本章小结 78

第4章 建立基本实体特征 79

4.1 零件设计基础 79

4.1.1 基本概念 79

4.1.2 零件设计的基本过程 79

4.2 拉伸特征 80

4.2.1 拉伸特征的选项说明 80

4.2.2 拉伸特征的创建 82

4.2.3 实体拉伸截面的注意事项 83

4.3 旋转特征 83

4.3.1 旋转特征的选项说明 83

4.3.2 旋转特征的创建 84

4.3.3 设置旋转截面和旋转轴的注意事项 85

4.4 基础实体实例 85

4.4.1 实例介绍 85

4.4.2 拉伸出基本实体 85

4.4.3 进行旋转切除 87

4.5 本章小结 90

第5章 扫描和混合特征设计 91

5.1 可变截面扫描 91

5.1.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的创建 91

5.1.2 扫描剖面外形的控制方式 94

5.2 螺旋扫描 98

5.2.1 螺旋扫描命令 98

5.2.2 指定螺旋轨迹草绘平面 99

5.2.3 创建螺旋轨迹线 100

5.2.4 创建螺旋扫描截面 101

5.2.5 修改螺旋参数的方法 101

5.3 三维扫描 102

5.3.1 设置扫描视图 102

5.3.2 创建三维扫描样条曲线 104

5.3.3 将样条曲线标注到局部坐标系 104

5.4 混合特征 106

5.4.1 定义混合特征生成方式 106

5.4.2 混合方式 108

5.5 扫描和混合特征实例 110

5.5.1 实例介绍 110

5.5.2 创建水壶实体 110

5.5.3 创建壶底和壶柄 113

5.6 本章小结 115

第6章 倒角、圆角和孔特征设计 116

6.1 倒角特征 116

6.1.1 倒角特征的选项说明 116

6.1.2 边倒角特征的创建 118

6.1.3 拐角倒角特征的创建 118

6.1.4 特征设置提示 118

6.2 圆角特征 119

6.2.1 圆角特征的选项说明 119

6.2.2 圆角特征的创建 121

6.2.3 过渡部分设计 121

6.3 孔特征 125

6.3.1 孔特征的选项说明 125

6.3.2 孔特征的创建 127

6.4 特征设计实例 128

6.4.1 实例介绍 128

6.4.2 拉伸出基本形状 128

6.4.3 制作螺栓孔 131

6.4.4 建立圆角特征 132

6.4.5 制作倒角特征 133

6.5 本章小结 133

第7章 抽壳、筋和螺纹特征设计 134

7.1 抽壳 134

7.1.1 抽壳特征简介 134

7.1.2 抽壳特征的建立 134

7.2 筋 136

7.2.1 筋特征简介 136

7.2.2 筋特征的创建 137

7.3 螺纹 139

7.3.1 螺纹特征简介 139

7.3.2 螺纹特征的创建 139

7.4 特征设计实例 142

7.4.1 实例介绍 142

7.4.2 实例1的设计过程 142

7.4.3 创建螺杆外螺纹 148

7.4.4 创建螺母内螺纹 152

7.5 本章小结 156

第8章 特征的操作 157

8.1 特征复制 157

8.1.1 特征复制简介 157

8.1.2 特征复制的建立 158

8.2 特征阵列 161

8.2.1 阵列特征操控面板 161

8.2.2 选择阵列方式 163

8.2.3 选择阵列再生方式 164

8.3 修改和重定义特征 164

8.3.1 特征的修改 164

8.3.2 重定义特征 168

8.4 特征之间的父子关系 169

8.4.1 父子关系的定义 170

8.4.2 父子关系产生的原因 170

8.4.3 父子关系的查看 170

8.4.4 父子关系的意义 172

8.5 特征的删除、隐含和隐藏 172

8.5.1 特征的删除(或隐含) 172

8.5.2 特征的隐藏 177

8.6 特征的重新排序和参照 178

8.6.1 特征的重新排序 178

8.6.2 特征的重定参照 181

8.7 特征设计实例 183

8.7.1 复制孔特征 183

8.7.2 阵列孔特征 191

8.8 本章小结 197

第9章 零件程序设计 198

9.1 启动程序 198

9.2 显示设计 199

9.2.1 显示设计的方法 199

9.2.2 信息窗口的组成 200

9.3 编辑设计 201

9.4 零件程序设计实例 203

9.4.1 显示设计 203

9.4.2 编辑设计 206

9.5 本章小结 209

第10章 装配基础 210

10.1 基本概念 210

10.1.1 创建组件 210

10.1.2 组件模型树 212

10.1.3 装配元件 213

10.2 环境配置 215

10.2.1 中文环境设置 215

10.2.2 配置文件 216

10.3 装配约束 217

10.3.1 匹配 218

10.3.2 对齐 219

10.3.3 插入 221

10.3.4 坐标系 222

10.3.5 相切 223

10.3.6 线上点 224

10.3.7 曲面上的点 224

10.3.8 曲面上的边 224

10.4 组件的调整 225

10.4.1 定向模式 225

10.4.2 平移元件 226

10.4.3 旋转元件 227

10.4.4 调整元件 228

10.5 组件的隐含和恢复 230

10.5.1 隐含与恢复命令 230

10.5.2 组件的隐含与恢复应用实例 230

10.6 装配基础实例 235

10.6.1 实例介绍 235

10.6.2 实例制作 235

10.7 本章小结 238

第11章 编辑装配体和配合件设计 239

11.1 组件的修改 239

11.1.1 元件名称的修改 239

11.1.2 元件的修改 241

11.2 装配关系的修改 243

11.2.1 修改装配关系 243

11.2.2 数据相关性 245

11.3 零组件的复制 245

11.3.1 零组件复制基础 245

11.3.2 使用复制方式 245

11.3.3 使用阵列复制方式 251

11.4 装配特征应用于配合件 252

11.5 以引导零件设计配合件 256

11.6 编辑装配体和配合件设计实例 259

11.6.1 实例介绍 259

11.6.2 在组件中去除材料 260

11.6.3 在组件中创建倒角 262

11.7 本章小结 264

第12章 装配体高级设计 265

12.1 在装配中定义新零件 265

12.2 在装配中定义新的子装配 266

12.2.1 创建空子组件 266

12.2.2 创建子组件并设置默认基准 267

12.2.3 通过复制组件来创建子组件 268

12.3 生成装配的分解状态 268

12.3.1 分解状态的主要特点 268

12.3.2 分解状态生成的基本方法 269

12.3.3 手动创建分解状态 271

12.4 生成材料清单 273

12.5 装配体高级设计实例 275

12.5.1 实例介绍 275

12.5.2 在装配中创建新的零件 275

12.5.3 合并操作 278

12.5.4 定义子装配 280

12.5.5 相交操作 283

12.6 本章小结 284

第13章 布局和产品结构图设计 285

13.1 产品设计三维布局 285

13.1.1 添加 286

13.1.2 移动 286

13.1.3 固定位置 287

13.1.4 完成 287

13.2 产品设计二维布局 287

13.2.1 布局图设计 288

13.2.2 绘制工具 288

13.2.3 辅助命令 289

13.2.4 零件设计 291

13.2.5 零件自动装配 292

13.3 产品结构图设计 292

13.3.1 产品结构图的用途 292

13.3.2 创建产品结构图基础 292

13.4 布局和产品结构图设计实例 298

13.4.1 设置基本视图 298

13.4.2 以封装方式装配其他零件 302

13.4.3 定位零件 303

13.5 本章小结 307

第14章 自顶向下装配 308

14.1 概念介绍 308

14.1.1 自顶向下装配概念 308

14.1.2 自顶向下装配的优点 309

14.1.3 自顶向下装配设计的步骤 309

14.2 布局设计 310

14.2.1 布局设计基础 310

14.2.2 布局设计基本步骤 311

14.2.3 声明布局 319

14.3 骨架设计 320

14.3.1 骨架设计基础 320

14.3.2 创建骨架模型的方法 320

14.3.3 修改骨架 322

14.4 自顶向下装配设计实例 323

14.4.1 创建骨架 323

14.4.2 装配元件到骨架模型 326

14.4.3 编辑骨架模型 329

14.5 本章小结 330

第15章 工程图基础 331

15.1 工程图的创建方法 331

15.1.1 工程图环境界面 331

15.1.2 创建工程图的过程 335

15.2 工程图配置文件 335

15.2.1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的设置及修改 335

15.2.2 工程图配置文件的设置及修改 336

15.3 常用工程图配置文件选项 338

15.4 产生三视图 339

15.5 视图的操作 340

15.6 工程图基础实例 341

15.6.1 实例介绍 341

15.6.2 建立主视图 341

15.6.3 添加投影视图 344

15.7 本章小结 345

第16章 制作基本工程图 346

16.1 创建一般视图 346

16.1.1 设置视图类型选项 346

16.1.2 设置比例 347

16.1.3 设置视图显示 348

16.2 创建剖视图 349

16.2.1 创建全剖视图 349

16.2.2 创建半剖视图 351

16.2.3 创建局部剖视图 351

16.3 创建半视图 352

16.4 创建局部视图 354

16.5 创建破断视图 354

16.6 创建投影视图 356

16.7 创建尺寸 357

16.7.1 显示尺寸 357

16.7.2 创建尺寸 359

16.8 创建标注 361

16.8.1 标注的创建 361

16.8.2 标注的编辑 362

16.9 基本工程图实例 365

16.9.1 实例介绍 365

16.9.2 建立主视图 365

16.9.3 添加俯视图和左视图 367

16.9.4 标注尺寸 372

16.10 本章小结 378

第17章 工程图高级设计 379

17.1 创建旋转视图 379

17.2 创建辅助视图 381

17.3 创建详细视图 382

17.4 创建参考立体视图 383

17.5 工程图中的格式和模板 384

17.6 工程图高级设计实例 384

17.6.1 新建格式文件 385

17.6.2 新建模板文件 390

17.6.3 应用模板文件 395

17.7 本章小结 396

第18章 工程图编辑和打印 397

18.1 编辑视图 397

18.1.1 视图显示相关设置 397

18.1.2 改变视图位置 397

18.1.3 删除视图 398

18.2 编辑尺寸 398

18.2.1 单个尺寸的编辑 398

18.2.2 全局尺寸的编辑 399

18.2.3 改变尺寸位置 399

18.3 加入工程图技术条件 400

18.4 创建几何公差 401

18.4.1 几何公差的基本格式 401

18.4.2 几何公差的创建及设置 401

18.4.3 创建几何公差基准 402

18.5 创建表面粗糙度 404

18.6 工程图打印 405

18.6.1 页面设置 405

18.6.2 打印机配置 405

18.7 工程图编辑实例 409

18.7.1 为工程图标注尺寸公差 409

18.7.2 添加几何公差 411

18.7.3 完成工程图 415

18.8 本章小结 419

第19章 曲面造型设计 420

19.1 简单曲面设计 420

19.1.1 创建拉伸曲面特征 420

19.1.2 创建旋转曲面特征 421

19.1.3 创建混合曲面特征 422

19.1.4 创建扫描曲面特征 424

19.2 创建可变剖面扫描曲面特征 425

19.3 创建扫描混合曲面特征 428

19.4 创建螺旋扫描曲面特征 430

19.5 创建填充曲面特征 431

19.6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特征 432

19.7 曲面造型设计实例 435

19.7.1 建立拉伸曲面 435

19.7.2 建立扫描曲面 436

19.7.3 设计其他曲面特征 438

19.8 本章小结 441

第20章 曲面编辑修改 442

20.1 复制、移动、旋转及偏移曲面 442

20.1.1 曲面复制 442

20.1.2 曲面移动与旋转 443

20.1.3 曲面偏移 445

20.2 曲面相交和延伸 446

20.2.1 曲面相交 446

20.2.2 曲面延伸 447

20.3 曲面合并和修剪 448

20.3.1 曲面合并 448

20.3.2 曲面修剪 449

20.4 曲面加厚和实体化 451

20.4.1 曲面加厚 451

20.4.2 曲面实体化 452

20.5 曲面编辑修改实例 453

20.5.1 建立基本曲面 454

20.5.2 合并曲面 456

20.5.3 创建鼠标底面及端面 456

20.5.4 曲面实体化 460

20.6 本章小结 462

第21章 钣金件设计基础 463

21.1 钣金件基本操作 463

21.2 创建拉伸壁 464

21.2.1 创建拉伸壁的参数选项 464

21.2.2 创建拉伸壁的步骤 464

21.3 创建平整壁 465

21.3.1 创建平整壁的参数选项 465

21.3.2 创建平整壁的步骤 466

21.4 创建法兰壁 467

21.5 折弯特征设计 469

21.5.1 常规折弯 469

21.5.2 边折弯 475

21.6 钣金基础实例 476

21.6.1 实例说明 476

21.6.2 基础设计 476

21.6.3 创建前期折弯 479

21.6.4 创建其他特征 484

21.7 本章小结 489

第22章 钣金混合设计和特征操作 490

22.1 钣金混合设计 490

22.1.1 平行方式 490

22.1.2 旋转方式 492

22.1.3 一般方式 493

22.2 钣金特征操作 493

22.2.1 转化为钣金件的操作 493

22.2.2 操作设置 493

22.3 混合设计实例 495

22.3.1 实例说明 495

22.3.2 创建第一个混合特征 495

22.3.3 创建第二个混合特征 499

22.4 本章小结 506

第23章 Form钣金设计基础 507

23.1 Form特征设计基础 507

23.1.1 Form特征设计的概念 507

23.1.2 对冲压方式的理解 508

23.2 Form钣金设计的具体方法 508

23.2.1 模具冲压 508

23.2.2 冲孔冲压 510

23.3 Form钣金设计实例 512

23.3.1 实例说明 512

23.3.2 创建基础模型 512

23.3.3 创建冲压模具 513

23.3.4 创建各Form特征 517

23.4 本章小结 5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