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其国,史学正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30199119
- 页数:515 页
第一章 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 1
第一节 土壤资源研究概述 1
一、土壤学与土壤资源 1
二、土壤资源的含义 6
三、土壤资源研究 9
第二节 土地与土壤资源概况 11
一、土地资源概况 11
二、中国土地利用区划 13
三、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6
第三节 土壤退化及恢复重建 18
一、土壤退化的含义 18
二、土壤退化的类型 19
三、土壤退化与人为活动 20
四、土壤退化的防治与恢复重建 21
第四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 22
一、不同区域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向 22
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途径 23
第五节 土壤资源与环境 25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土壤形成过程与分类 27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27
一、成土因素学说 27
二、成土因素与土壤发生过程 28
第二节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31
一、土壤矿物质 31
二、土壤有机和生命物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6
第三节 土壤发生过程 39
第四节 主要土壤形成过程 40
一、自然土壤形成过程 40
二、人为土壤形成过程 47
第五节 土壤形成过程与土壤分类 53
一、低活性富铁层发生过程和特征 53
二、干旱表层的发生过程和特征 58
三、土壤形成过程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63
参考文献 64
第三章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6
第一节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66
一、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的背景和指导原则 66
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67
三、其他诊断特征 70
四、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 71
五、土纲到土系的辨识 72
六、命名系统 74
七、土纲检索 75
第二节 世界土壤参比基础(WRB) 79
一、背景 79
二、WRB的特点 80
三、诊断层、诊断特性和诊断物质 82
四、参比土壤类型 85
五、二级参比单元 87
参考文献 92
第四章 中国的土壤分类 93
第一节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 93
一、马伯特土壤分类 93
二、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94
三、土壤系统分类 97
第二节 基于土壤发生的土壤分类系统 98
一、分类原则 98
二、土壤类型的划分和土纲简介 98
第三节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建立 101
一、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背景 101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主要阶段 102
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103
四、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体系 105
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结构和检索体系 106
第四节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 107
一、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有机土(Histosols) 107
二、人为作用下形成的土壤——人为土(Anthrosols) 108
三、灰化过程的产物——灰土(Spodosols) 109
四、具有火山灰特性的土壤——火山灰土(Andosols) 109
五、高度富铁铝化土壤——铁铝土(Ferralosols) 110
六、胀缩性强的黏土——变性土(Vertososls) 111
七、具干旱表层的土壤——干旱土(Aridosols) 111
八、盐积和碱积土壤——盐成土(Halosols) 112
九、强还原作用的土壤——潜育土(Gleyosols) 113
十、腐殖质均匀分布的土壤——均腐土(Isohumosols) 114
十一、低活性黏粒富铁土壤——富铁土(Ferrosols) 114
十二、高活性黏化土壤——淋溶土(Argosols) 115
十三、有风化B层的土壤——雏形土(Cambosols) 115
十四、新近形成的土壤——新成土(Primosols)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五章 中国土壤参比及其查询系统 120
第一节 引言 120
一、研究的意义 120
二、土壤参比研究的进展 121
三、土壤参比研究的方法 123
第二节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与其他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125
一、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的演变 125
二、单个土体的参比 126
三、土壤类型参比 128
第三节 中国土壤参比基准研究的基础数据 131
第四节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基准 133
一、GSCC土纲与ST土纲的参比基准 133
二、GSCC土类与ST土纲的参比基准 135
第五节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基准 138
一、最大参比度>90%的土类 138
二、最大参比度60%~90%的土类 140
三、最大参比度<60%的土类 141
第六节 中国土壤参比查询系统 142
一、建立土壤参比查询系统的基础数据 142
二、参比查询系统的设计 144
三、全国尺度的参比查询 145
四、区域尺度参比查询 147
五、单个土体尺度参比查询 148
第七节 土壤分类专家系统的检索查询 149
一、专家知识与经验的表示方法 149
二、推理过程 150
三、GIS与土壤分类专家系统的结合 150
四、数据流图结构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六章 土壤空间变异及其研究方法 154
第一节 引言 154
一、概念与意义 154
二、土壤空间变异研究进展 155
第二节 土壤空间变异研究方法 157
一、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158
二、全局多项式插值法 159
三、局部多项式插值法 160
四、径向基函数插值法 160
五、三角网插值法 161
六、克里格插值法 161
第三节 地统计学研究方法 162
一、地统计学概述 162
二、区域化变量理论 163
三、克里格插值方法 173
第四节 土壤空间变异研究实例 180
一、研究方法 181
二、结果与讨论 182
三、结论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七章 土壤资源遥感 193
第一节 引言 193
一、遥感基本概念 193
二、遥感电磁波谱和地物波谱特征 193
三、土壤资源遥感研究的意义 195
第二节 土壤资源遥感发展状况 196
一、航空摄影发展的阶段 196
二、航天发展的阶段 197
三、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状况 198
四、土壤资源遥感发展概况 199
第三节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200
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200
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概述 202
三、计算机辅助目视解译方法 206
第四节 土壤资源遥感研究 207
一、土壤光谱研究 207
二、土壤物理信息遥感定量反演 211
三、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 213
四、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216
五、遥感高光谱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218
参考文献 219
第八章 土壤信息系统 222
第一节 土壤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和发展 222
一、土壤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 222
二、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 222
三、国际上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 224
四、我国土壤信息系统的研究概况 227
第二节 土壤信息系统及其构成 228
一、土壤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28
二、土壤信息系统的构成 230
第三节 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功能 232
一、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232
二、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 233
三、空间分析 236
四、土壤制图 238
五、土壤空间分布相关的数字地形模型 238
第四节 中国土壤信息系统 238
一、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源 238
二、中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 239
三、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属性数据 240
四、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集成 241
第五节 土壤信息系统在土壤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241
一、土壤质量评价 242
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242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44
四、土壤健康质量评价 246
参考文献 249
第九章 土地资源评价 251
第一节 引言 251
一、土地资源 251
二、土地资源评价 251
三、土地资源评价的必要性 251
四、土地资源评价的逻辑基础 252
五、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 253
六、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253
第二节 联合国FAO土地资源评价纲要 254
一、基本背景 254
二、土地评价目标 255
三、《FAO纲要》的特征 256
四、《FAO纲要》(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256
五、土地适宜性分类 257
第三节 美国土地评价与定位评估(LESA)系统 261
一、基本背景 261
二、LESA的目标与功能 262
三、LESA的结构 263
四、LESA的应用 264
参考文献 270
第十章 土壤多样性 273
第一节 引言 273
一、概念 273
二、土壤多样性研究的学科意义 274
第二节 土壤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74
一、数据基础 274
二、计算指数选择 275
三、多度模型 277
四、嵌套子集方法 277
五、空间表达 278
第三节 土壤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279
一、利用小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对土壤多样性的计量 279
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 281
三、SOTER数据库支持下土壤及其他地学要素多样性分析 286
四、城市化过程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 291
第四节 土壤多样性研究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 307
一、问题讨论 307
二、应用前景 308
参考文献 309
第十一章 土壤地球化学 312
第一节 土壤地球化学的概念和发展 312
一、概念 312
二、土壤地球化学的发展 313
第二节 土壤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315
一、土壤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315
二、土壤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318
第三节 土壤地球化学的应用 325
一、在农业上的应用 325
二、人类的疾病和健康 326
三、在环境上的应用 331
四、在找矿上的意义 333
五、为全球变化服务 335
参考文献 337
第十二章 盐渍土及其他障碍性土壤资源 339
第一节 引言 339
一、障碍性土壤资源的定义 339
二、盐渍土的定义 339
三、障碍性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特征 339
第二节 盐渍土的发生及其演变过程 340
一、盐渍土的发生条件 340
二、土壤水盐运动规律 342
三、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特点 342
四、盐渍化的演变过程 344
第三节 盐渍土的类型与分布 349
一、盐渍土的主要分类体系及分级指标 349
二、中国盐渍土的类型与特点 351
三、我国盐渍土资源分布特征与盐渍土分区 353
第四节 土壤盐渍化的环境效应及其监测 358
一、土壤盐渍化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358
二、土壤盐渍化的变动与发展趋势 359
三、土壤盐渍化的监测与评估 360
第五节 盐渍化的防控与盐渍土资源的优化利用 362
一、土壤盐渍化的防控与盐渍土资源优化利用原则 362
二、土壤盐渍化的防控措施及其作用机制 363
第六节 其他障碍性土壤资源特点与利用 367
一、不同障碍性土壤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 367
二、障碍性土壤的调控和改良措施 369
参考文献 370
第十三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372
第一节 引言 372
一、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 373
二、土壤侵蚀研究内容与方向 374
三、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动态 375
四、土壤侵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80
第二节 土壤侵蚀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380
一、减少土壤资源数量,降低质量 381
二、影响江、河、湖、库等水体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382
三、降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影响水源水质 383
四、生态恶化、贫困加剧 383
第三节 土壤侵蚀因素分析 384
一、气候因素 385
二、土壤与地表组成物质 388
三、植被因子 391
四、地形因子 392
五、人为活动 394
第四节 土壤侵蚀规律与预测预报模型 395
一、土壤侵蚀研究方法 395
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 397
三、“3S”技术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399
第五节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与防治措施 401
一、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401
二、土壤侵蚀控制措施的机理 402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类型 403
参考文献 406
第十四章 土壤侵蚀的同位素示踪 409
第一节 土壤侵蚀的同位素示踪法简介 409
一、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409
二、土壤侵蚀示踪中的常用同位素 410
第二节 同位素示踪法的原理与实验方法 411
第三节 红壤侵蚀作用下137Cs示踪的理论基础 414
一、137Cs的来源及物质循环 415
二、137Cs示踪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优点 416
第四节 137Cs示踪技术在红壤区的应用 417
一、红壤区137Cs基准值及空间变异性 417
二、137Cs基准值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变异 420
三、137Cs在非耕地土壤剖面中的分布 423
四、137Cs在耕地土壤剖面中的分布 426
第五节 红壤侵蚀的定量估算模型及应用 429
参考文献 436
第十五章 土壤退化及其恢复重建 442
第一节 土壤退化研究进展 442
一、土壤退化的涵义 442
二、土壤退化的分类 443
三、土壤退化的驱动因素 444
四、土壤退化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与方法 446
五、国内外土壤退化研究评述 449
第二节 土壤退化概况及危害 451
一、土壤资源利用与土壤退化 451
二、全球土壤支出与土壤退化 454
第三节 土壤退化防治及其恢复重建 456
一、不同类型土壤退化的防治 456
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458
三、增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推广 458
第四节 我国红壤地区土壤退化及调控对策 459
一、我国红壤退化研究概况 459
二、红壤地区土壤退化时空变化 460
三、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机理 464
四、我国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调控 470
第五节 展望 475
参考文献 476
第十六章 土壤碳库与全球变化 479
第一节 引言 479
一、碳循环和全球变化 479
二、土壤碳库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和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 479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趋势 481
第二节 土壤碳库的研究方法 484
一、剖面类型推算法 484
二、模型模拟法 486
三、“3S”技术在土壤有机碳库研究中的应用 486
第三节 土壤碳库的影响因素 487
一、自然因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87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488
三、土壤固碳潜力 490
第四节 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 492
一、数据基础与研究方法 492
二、基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 493
三、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 495
四、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结果与误差分析 498
第五节 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 501
一、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501
二、中国各行政大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 501
三、中国各大流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 502
四、各气候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 502
五、各生态类型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 504
第六节 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库储量分异及主要提高途径 504
一、水稻土有机碳库分异性的研究方法 504
二、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土壤类型(亚类)分异 506
三、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区域空间分异 507
四、水稻土有机碳库的时间分异 508
五、提高水稻土有机碳库量的主要途径 510
参考文献 511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云计算节能与资源调度》彭俊杰主编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海绵城市概论》刘娜娜,张婧,王雪琴 2017
- 《史学与红学》唐德刚著 2019
- 《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 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周兢编 2015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污灌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研究》齐学斌,樊向阳,乔冬梅 2019
- 《药学概论》于海平主编 2019
- 《香山设县850年》吴冉彬主编;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等编 2003
- 《晚霞风景 《晚霞》杂志创刊十周年作品选集》王诚德等编 1999
- 《行知工程创新教学探索系列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李怀源等编 2012
- 《诗文阅读入门》邵霭吉,戴永俊,朱桂元主编;王延潭,王学荣,王辉等编 1991
- 《全国精美作文年选 2009年度经典 高中卷》邵荣霞主编;邵荣霞,张年军,屠丽君等编 2010
- 《外科诊疗手册 新1版》裘法祖等编 1956
-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第2版 下册》谢惠民等编 2019
- 《日本经济现状研究》薛敬孝等编 1998
- 《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 第一部分》黑龙江省中草药进修班等编 1971
- 《大学物理实验》刘汉臣等编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