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毒理学基础  第5版
毒理学基础  第5版

毒理学基础 第5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心如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88879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毒理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全书共约50万字,20章。系统的阐述了毒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内容深浅适宜,概念明确,重点突出,创新性强,适合广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使用,同时可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毒理学基础 第5版》目录

第一部分 毒理学原理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1

一、描述毒理学 1

二、机制毒理学 1

三、管理毒理学 2

四、毒理学科学与艺术 3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3

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3

二、启蒙时代毒理学 4

三、现代毒理学 6

第三节 毒理学展望 7

一、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8

二、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试验 8

三、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 8

四、从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 9

五、从传统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9

六、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 10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14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14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14

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16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人体的毒效应谱 16

一、毒效应谱 16

二、毒作用分类 17

三、选择性毒性、靶器官和高危险人群 18

四、生物学标志 19

第三节 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20

一、剂量和暴露特征 20

二、剂量-反应关系和量反应、质反应 22

三、量反应和剂量-效应曲线 23

四、质反应和剂量-反应曲线 24

五、毒物兴奋效应 25

六、时间因素 26

第四节 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26

第五节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28

一、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28

二、剂量-反应关系比较 31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37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38

一、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38

二、吸收 40

三、分布 43

四、排泄 45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47

一、生物转化的意义 47

二、生物转化酶 48

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49

四、影响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某些因素 59

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 61

一、经典毒物动力学 61

二、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 65

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 74

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74

一、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75

二、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75

三、增毒与解毒 78

第二节 靶分子的反应 82

一、反应的类型 83

二、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 84

第三节 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86

一、毒物引起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87

二、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改变 90

第四节 修复障碍 95

一、损伤修复机制 95

二、修复障碍及其引起的毒作用 98

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 105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 105

一、化学结构 105

二、理化性质 106

三、不纯物和外源化学物的稳定性 108

第二节 机体因素 108

一、物种、品系及个体的遗传学差异 109

二、宿主其他因素对于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 111

第三节 环境因素 113

一、气象条件 113

二、季节或昼夜节律 114

三、动物笼养形式 114

四、外源化学物的接触特征和赋形剂 114

第四节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115

一、非交互作用 116

二、交互作用 116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120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 120

一、概述 120

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 121

三、LD50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124

四、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124

第二节 局部刺激试验 125

一、眼刺激试验 125

二、皮肤原发性刺激试验 125

三、皮肤致敏试验 127

第三节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27

一、概述 127

二、研究方法 128

三、结果评价 132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 139

一、基因突变 139

二、染色体畸变 140

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 141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 141

一、引起突变的DNA变化 141

二、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 143

三、其他的改变 143

四、突变的后果 144

第四节 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146

一、DNA损伤的修复 146

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147

第五节 观察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 149

一、观察项目的选择 149

二、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150

三、致突变试验中的一些问题 155

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160

第一节 化学致癌过程 160

一、细胞癌变的多阶段学说 160

二、遗传易感性与化学致癌 162

第二节 化学致癌机制 163

一、体细胞突变学说 163

二、非突变致癌机制 164

第三节 化学致癌相关的分子事件 167

一、基因突变 167

二、端粒调控与细胞永生化 167

三、细胞周期调控紊乱 168

四、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 168

第四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169

一、根据对人类和动物致癌作用分类 169

二、按化学致癌作用模式分类 171

第五节 化学致癌物筛查的基本方法 173

一、定量构效关系分析 173

二、遗传毒性试验 173

三、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174

四、哺乳动物致癌试验 174

五、促癌剂的检测 176

六、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动物在致癌物筛查中的应用 176

七、人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176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第二节 发育毒性与致畸性 183

一、基本概念 183

二、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84

三、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 188

四、父源性发育毒性 190

第三节 致畸(发育毒性)作用机制 191

一、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192

二、干扰基因表达 192

三、细胞损伤与死亡 193

四、干扰细胞-细胞交互作用 194

五、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 194

六、干扰母体稳态 195

第四节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试验与评价 195

一、动物发育毒性试验 196

二、流行病学研究和人类发育毒物的确定 198

三、发育毒性的初筛和替代试验 201

第十章 毒理基因组学与系统毒理学 207

第一节 概述 207

第二节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 208

一、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平台 209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 211

三、代谢组学技术平台 212

四、生物信息学 213

第三节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215

一、毒作用机制研究 215

二、化学物毒性预测 216

三、比较毒理学研究 217

四、混合物联合毒作用研究 218

五、危险度评定 218

六、表型锚定 219

七、信息整合 220

第四节 从毒理基因组学到系统毒理学 221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226

第一节 管理毒理学概述 226

一、管理毒理学的定义 226

二、管理对毒理学的影响 227

三、毒理学家在化学品管理中的作用 227

第二节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介绍 228

第三节 安全性评价 231

一、安全性和安全性评价 231

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231

三、安全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232

第四节 危险性分析 233

一、危险性分析基本概念 233

二、危害识别 234

三、危害表征 235

四、暴露评定 239

五、危险度表征 242

六、危险性管理 243

七、危险性交流 245

第五节 毒理学网络信息资源 247

一、美国医学图书馆的毒理学网络 247

二、管理毒理学有关的机构及网址 249

第二部分 靶器官毒理学第十二章 血液毒理学 253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对血液的损害作用 253

一、造血作用 253

二、血液毒性 254

第二节 红细胞毒理学 255

一、对红细胞生成的影响 255

二、对血红蛋白呼吸功能的影响 257

三、对红细胞存活期的影响 259

第三节 白细胞毒理学 260

一、对粒细胞生成的影响 260

二、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261

三、中毒性白血病 261

第四节 血小板及凝血毒理学 262

一、对血小板生成的影响 262

二、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63

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64

第五节 血液毒理学研究方法 265

一、动物模型与血液监测 265

二、体外骨髓实验及应用 266

第十三章 免疫毒理学 271

第一节 免疫生物学基础概述 27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71

二、免疫应答过程及其病理反应 274

第二节 免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276

一、免疫抑制 277

二、超敏反应 279

三、自身免疫 280

第三节 免疫毒性作用的试验方法与评价 282

一、检测方案 282

二、检测方法 284

三、评价 288

第十四章 生殖毒理学 293

第一节 概述 293

一、生殖毒理学 293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94

三、生殖危害 294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对雄性生殖能力的损害作用与机制 295

一、下丘脑-垂体-睾丸轴 295

二、支持细胞 296

三、间质细胞 299

四、成熟精子 301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能力的损害作用与机制 303

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303

二、卵泡发育 305

三、卵母细胞 307

第四节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能力影响的检测与评价 309

一、雄性生殖能力检测与评价 309

二、雌性生殖能力检测与评价 312

三、生殖能力综合评价 315

第十五章 神经和行为毒理学 322

第一节 概述 322

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 324

一、神经毒物及分类 324

二、神经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 325

三、神经毒性作用特点 326

第三节 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327

一、神经递质与神经毒性 327

二、通道与神经毒性 328

三、受体信号转导与神经毒性 329

四、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毒性 330

五、细胞骨架与神经毒性 331

第四节 神经和行为毒理学研究方法与评价 332

一、动物神经系统疾病模型 333

二、学习和记忆功能测试 334

三、感觉运动功能测试 336

第十六章 呼吸毒理学 340

第一节 概述 340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40

二、呼吸系统毒物 343

第二节 呼吸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 346

一、急性损伤 347

二、变态反应 347

三、慢性损伤 347

四、肺损伤的适应 349

第三节 肺损伤机制 350

一、肺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损伤 350

二、巨噬细胞损伤 351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破坏 351

四、细胞因子在肺损伤中的作用 351

第四节 呼吸毒理学研究方法 352

一、整体试验 352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 355

三、体外试验 357

第十七章 肝脏毒理学 361

第一节 肝脏作为毒作用靶器官 361

一、肝脏作为靶器官的原因 361

二、常见的肝毒物 363

第二节 肝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与机制 363

一、肝细胞死亡 364

二、脂肪变性 364

三、胆汁淤积 365

四、肝窦状隙损害 365

五、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366

六、肝癌变 366

第三节 肝损害所致的生物功能障碍 367

一、物质代谢障碍 367

二、凝血功能障碍 368

三、免疫功能障碍 368

第四节 化学性肝损伤的检测与评价 368

一、肝损伤的体内试验评价 369

二、肝损伤的体外试验评价 372

第十八章 肾脏毒理学 378

第一节 概述 378

一、肾脏是毒物的重要靶器官 378

二、引起肾毒性的化学物 378

三、肾脏对毒物的易感性 378

第二节 肾脏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基础 379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79

二、肾脏吸收和分泌 380

三、逆流放大系统和尿液浓缩机制 381

四、肾脏中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381

第三节 中毒性肾损伤的部位与类型 382

一、肾小球损伤 382

二、肾近曲小管损伤 382

三、亨利氏襻,远曲小管及集合管损伤 383

四、肾脏疾病分类 383

第四节 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 384

一、细胞死亡 384

二、活性中间代谢产物 384

三、细胞容积和离子内稳态 385

四、细胞骨架和细胞极性 385

五、钙的内稳态 385

第五节 肾损害的检测与评价 385

一、整体实验 385

二、离体试验 387

第六节 几种常见的肾性毒物 388

一、汞 388

二、镉 389

三、氯仿 389

四、四氟乙烯 390

五、溴化苯 390

第十九章 心血管毒理学 393

第一节 概述 393

一、心血管毒理学概念 393

二、心血管毒性效应 393

三、心血管疾病 394

第二节 心血管毒物的毒性效应 394

一、心血管毒物的来源及种类 394

二、心血管毒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395

三、心血管毒物对血管的毒性作用 399

第三节 心血管毒物的毒作用机制 400

一、心脏毒性的毒作用机制 400

二、血管毒性的毒作用机制 407

第四节 心血管毒性的检测与评价 408

一、心血管毒理学研究方法 408

二、心血管毒理学实验方法 409

三、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测与评价 409

第二十章 皮肤毒理学 413

第一节 概述 413

一、皮肤作为毒物靶器官 413

二、皮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13

第二节 皮肤毒作用类型和机制 416

一、接触性皮炎 416

二、光毒理学 419

三、痤疮 422

四、色素异常 422

五、肉芽肿 423

六、荨麻疹 423

七、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 424

八、皮肤肿瘤 424

第三节 皮肤毒理学研究方法和评价 425

一、皮肤黏膜刺激试验 425

二、皮肤致敏实验 425

三、光毒性和光敏试验 425

主要参考书目 42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30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 4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