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论
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论

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家先,太俊文编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11123401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和新思维及难点。
《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论》目录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 1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1

一、“课程”含义溯源 1

二、当代“课程”含义的新发展 2

第二节 我国历史课程的沿革和发展 8

一、中国古代的历史课程 8

二、中国近代的历史课程 9

三、新中国建立后历史课程的发展 10

第三节 当代世界历史课程发展的典型特征 15

一、美国的历史课程状况 15

二、英国的历史教育 17

三、其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教育 19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理论 21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任务 21

一、基本历史知识的传授 21

二、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23

三、对学生道德、情操、人生观的培养 25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 26

一、历史知识的特点 26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 28

第三节 中学历史的教学原则 29

一、教育的意义 29

二、中学历史的教学原则 30

第四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与结构 33

一、综合课的内涵与结构 33

二、单一课的内涵与结构 34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36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36

一、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 36

二、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 38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综合创新方法 45

四、中学历史专题史内容的讲授方法 49

第二节 乡土历史教学 53

一、乡土历史的概念 53

二、乡土历史的教学功能 54

三、乡土历史教材的形式和内容 54

四、乡土历史资料的收集和乡土历史教材的编写 55

五、乡土历史教学的实施 56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 57

一、历史教学中课外活动的作用 57

二、历史教学中课外活动的形式与方法 58

三、历史教学中课外活动的基本原则 61

第四节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选择 62

一、着眼于信息处理的历史教学模式 63

二、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64

三、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65

四、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68

五、历史教学中的范例教学模式 69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材 71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材的类型和编写 71

一、中学历史教材的含义 71

二、中学历史教材的类型和基本属性 71

三、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74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83

一、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沿革 83

二、历史教科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86

三、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和功能 86

第五章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 91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功能 91

一、课程标准的含义 91

二、课程标准的功能 91

三、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92

第二节 历史课程的新理念和设计思路 93

一、历史课程的新理念 93

二、历史课程设计思路 94

第三节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 95

一、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 95

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02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 108

第六章 新课程理念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施 111

第一节 新课程和教师、学生的新角色 111

一、树立新的师生观 111

二、走向新的教学观 126

第二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43

一、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143

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44

三、发展的终极追求:走向全人教育 145

第三节 走向生活 148

一、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基本理念之一) 148

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本理念之二) 155

第四节 为了学生美好的明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理念之三) 163

一、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 163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64

三、探究学习的条件 167

四、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169

第五节 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基本理念之四) 170

一、学生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 170

二、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缺一不可 172

三、参与中三维的交融性 177

四、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179

第六节 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本理念之五) 181

一、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81

二、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 184

三、放飞思维与想象 188

四、知识、能力、创新水乳交融 189

五、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191

第七节 教是为了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基本理念之六) 194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194

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198

三、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202

四、师生是“学习共同体” 203

五、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205

第八节 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基本理念之七) 206

一、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 206

二、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 207

三、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09

四、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210

第九节 发展才是硬道理——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基本理念之八) 211

一、评价的内涵 212

二、评价的行动策略 221

第七章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 226

第一节 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226

一、历史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 226

二、历史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227

三、历史教学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 227

第二节 课程改革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228

一、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与发展 228

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特征 230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评价理念 231

第三节 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常见的评价类型 233

一、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233

二、学生评价目标领域的划分 235

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236

第四节 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测验题型 239

一、题型的分类 239

二、历史教学测评中常用题型 239

第五节 教育测评中常见的质量指标 242

一、信度——测试的可靠性指标 242

二、效度——测试的准确性指标 244

三、难度——测试的难易度指标 245

四、区分度——测试的鉴别性指标 246

第八章 中学历史现代化教学 248

第一节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48

一、媒体的概念 248

二、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48

三、多媒体CAI课件的类型 250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251

一、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原则 251

二、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 253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步骤 257

四、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制作软件 260

第三节 网络化教学与学习 263

一、网络教育及其发展前景 263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 263

三、网络教学的模式 264

四、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 265

第四节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267

一、尊重基本教学规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267

二、转换旧的师生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68

三、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68

四、重视人文环境的熏陶 269

第九章 中学历史微格教学 271

第一节 微格教学概述 271

一、教学技能的概念 271

二、什么是微格教学 272

三、微格教学的作用 273

四、微格教学与相关师范教育课程的关系 274

第二节 微格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 275

一、教学设计 275

二、微格教学设计 278

三、微格教学教案编写 279

第三节 导入技能 281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 281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 281

三、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 282

四、导入技能的类型 283

五、应用要点 291

六、导入技能的教案举例 292

七、导入技能的评价单 294

第四节 提问技能 294

一、什么是提问技能 294

二、提问技能的功能 294

三、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296

四、提问技能的类型 298

五、应用要点 301

六、提问技能的教案举例 302

七、提问技能的评价单 303

第五节 讲解技能 303

一、什么是讲解技能 303

二、讲解技能的功能 304

三、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 304

四、讲解技能的类型 305

五、应用要点 307

六、讲解技能的教案举例 308

七、讲解技能的评价单 309

第六节 变化技能 309

一、什么是变化技能 309

二、变化技能的功能 310

三、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311

四、应用要点 316

五、变化技能的教案举例 318

六、变化技能的评价单 319

第七节 强化技能 319

一、什么是强化技能 319

二、强化技能的功能 320

三、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321

四、应用要点 325

五、强化技能的教案举例 326

六、强化技能的评价单 326

第八节 演示技能 327

一、什么是演示技能 327

二、演示技能的功能 327

三、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329

四、演示技能的类型 333

五、应用要点 334

六、演示技能的教案举例 335

七、演示技能的评价单 336

第九节 板书技能 336

一、什么是板书技能 336

二、板书技能的功能 337

三、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 337

四、板书的类型和设计 338

五、应用要点 343

六、板书技能的教案举例 344

七、板书技能的评价单 345

第十节 结束技能 345

一、什么是结束技能 345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345

三、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346

四、结束技能的类型 346

五、应用要点 349

六、结束技能的教案举例 351

七、结束技能的评价单 351

第十章 历史专业的教育实习 352

第一节 教育实习的意义和现状 352

一、教育实习的意义 352

二、我国教育实习的现状 355

第二节 教育实习的形式和任务 358

一、教学见习 358

二、教育实习的实施形式 359

三、教育实习的任务和内容 361

第三节 教育实习的过程与组织管理 364

一、教育实习的基本过程 364

二、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 368

第十一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学习与研究 372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 372

一、中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372

二、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375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 376

一、中学历史教师业务进修和培训的目的 376

二、中学历史教师进修和培训的主要内容 378

三、中学历史教师进修和培训的方式 379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 381

一、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者 381

二、中学历史教师历史教学研究领域 382

三、中学历史教师历史教学研究方法 384

四、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及其作用 385

第四节 中学历史教师的史学研究 386

一、确立研究方向的几项原则 386

二、史学论文的主要类型、写作步骤及其格式 387

参考文献 3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