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戏代药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星煜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7064536
- 页数:460 页
辑一 剧中人的原型和传说楚霸王与虞姬 3
蔡伯喈之死及其遗文 12
关羽和曹操的妻女 14
诸葛亮的羽扇 16
吴梅村笔下的冼夫人 17
董其昌轻信《郑崔墓志》 18
刘三姐的传说 20
刘三姐的哥哥 22
悟空姓车不姓孙 23
杨贵妃吃荔枝 24
《飘然太白》与杨贵妃 27
古典戏曲中的杜甫 31
杜甫古迹和孔尚任 33
《刘海戏金蟾》和刘元英 34
佘太君的年纪 35
从佘太君的拐杖说起 37
萧太后的政绩与军功 39
《荆钗记》与《王十朋评传》 41
武松和武松墓 43
辽伶官赵惟一与粤剧《辽宫月》 45
《皇帝与妓女》出现的登闻鼓院与陈东 46
《风波亭》的岳飞与道悦 49
“疯”僧与济“癫”僧 53
《三夫人》中的岳飞夫人 56
岳坟铁像的历史演变 58
赵翼对秦桧的美化 60
《孔雀胆》的押不芦花 63
况公祠和“十五贯”事件 64
况钟的文字功夫 69
《两香丸》、《秋虎丘》与徐文长 70
《四进士》之一的毛朋 73
《高文襄公全集》与海瑞罢官事件 74
《海南丛书》与海瑞史料 81
从《徐龙打朝》到《孙安动本》 83
红颜薄命李香君 87
《寒灯夜话》与蒲松龄 89
胭脂疑案与施愚山 93
宋景诗与马永真 97
张文祥刺马案 99
窦尔墩故事 101
琐谈《智斩安得海》 102
秋瑾·夏瑜·血馒头 103
《一个明星的遭遇》和周璇 105
辑二 戏剧史外编鲁迅先生所说的“目连嗐头” 111
鲁迅先生所说的“惰民”与戏曲 113
鲁迅先生与乱弹、调腔、目连戏 114
剧种名和艺人名奇谈 124
土芭蕾——跷功 129
戏曲的唱和念白 131
书法与戏曲 134
反对放爆竹的戏曲 136
打仗和演戏 138
服装与戏装 140
再谈服装与戏装 142
陈妙常是道姑还是尼姑 144
舞台上服装的裙子、袖子 146
川剧的魅力 148
从虞姬舞剑谈宝剑 150
元代已有“桃花扇” 153
陕西蒲城张氏藏的明代脸谱 154
明代的独脚戏 156
以戏代药 157
脚色研究资料的新发现 158
传统的戏曲曲谱 159
明末清初的上海剧坛 161
乾隆时北京的曲艺和杂技 163
李文茂以前的广州剧坛 165
高拨子的流传与演变 167
潮剧历史发展的探索 169
婺剧的“乱弹”和“滩簧” 171
唱春 174
滑稽与幽默 176
话剧的民族化与方言 178
辑三 戏剧家轶事陶宗仪与夏庭芝的深厚友谊 189
马致远有了《全集》校注本 192
珠帘秀的作品和她的知心朋友 195
高则诚的墓碑 197
周全的指挥棒 198
魏良辅寄寓的“娄东”在何处 199
汤显祖的玉茗堂 201
汤显祖谈“梦” 204
《临川梦》和汤显祖 207
戏曲大师皆爱茶 209
《玉簪记》作者高濂 211
高濂之前就有曝背取暖法 213
两个活严嵩 214
深谙生活艺术的张岱 216
余怀被摈弃于《明遗民录》 218
演秦桧的角色经常被打 221
扬州的猫王 223
清初广东戏曲家廖燕 225
“铁员外”李调元南来内幕 227
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 229
蒋士铨与雪莱 231
焦循与魏长生 232
焦循及其《花部农谈》 235
焦循《剧说》新探 237
杨恩寿亦擅长灯谜 239
汤贻汾与花鼓戏 240
刘赶三痛斥李鸿章 242
再谈刘赶三 244
徐鄂与《诵荻斋曲》 245
关于汪派戏 246
梅兰芳、周信芳主考记 248
黄佐临的往事点滴 250
杜宣剧作的情节与结构 252
谈梁伟平的表演 257
多才多艺的蔡金萍 259
日本相扑力士的传记 261
辑四 剧目所反映的众生万象《目连救母》与儒释道 265
《慈悲愿》之谜 268
《柳毅传书》·《牛郎织女》·《洞庭缘》 270
《山亭乎》?《醉打山门》乎? 272
《木兰诗》与《雌木兰》 275
《金瓶梅》传奇并非佳作 278
南山逸史为曹操翻案的戏剧 281
《长生殿》与李白的《清平调》 284
《长生殿》与《天宝曲史》——对杨贵妃“秽事”的截然不同的处理 291
《桃花扇》的三种注释本 295
大忽雷和小忽雷 301
《戚继光斩子》的传说 303
形形色色的《大红袍》、《小红袍》 305
广东、福建的海瑞戏 314
《昭代箫韶》与《忠义璇图》 315
两百年前的《刘三姐》 317
清中叶宜黄戏演《邯郸梦》 319
《天仙配》故事的历史地理背景 320
《赛琵琶》的下落——关于《秦香莲征番》 328
妗·妗婆·《妗婆打》 330
《管府送》与台湾风物 333
锡剧的《珍珠塔》 335
越剧的《珍珠塔》 337
方言话剧的《珍珠塔》 339
《黑奴吁天录》在中国 341
《沈清传》在中国 343
鼠年谈《鼠疫》 345
《金大班》与百乐门舞厅 347
浓墨重彩演经典——越剧《家》的感染力 351
《廉吏于成龙》剧名小议 353
辑五 岁时佳节的文娱活动桃符和春联 357
上元节灯会灯市 359
合镜和骂曹——上元节的故事 361
花朝、花神和劝农 363
上巳节与兰亭修禊 365
寒食节和介之推 367
端午节和屈原 370
浴佛节的来历和佛事活动 372
七夕和牛郎织女的神话 374
盂兰盆节的古代风俗 377
中秋赏月杂谈 379
钱塘观潮 381
登高·赏菊·插茱萸 383
腊月·腊味·腊八粥 386
辑六 上世纪最后二十年舞台档案刀美兰嬉《水》 391
阿拉伯世界的风情画 395
《雨中情》与《学步》 397
巴歌渝舞观不足 401
《画皮》的双人舞 404
《丝路花雨》与唐代风貌 408
民族舞剧《倾国倾城》 412
杨晓敏的伤逝 417
《胭脂扣》扣我心弦 421
给胡嘉禄的一封公开信 423
歌剧《张骞》 426
在悉尼歌剧院欣赏《蝴蝶夫人》 428
曹禺的《王昭君》 430
观《北京人在纽约》 435
《美国来的妻子》剖视——汪文君的性心理之奥秘 437
我听《闹钟》 440
昆剧《唐太宗》 444
《琵琶行》与古典剧目 451
“唐镜”可鉴——《贞观盛事》观赏札记 453
黄梅戏艺术片《龙女》先睹记 456
后记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