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工资理论研究
工资理论研究

工资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闵正良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26027879
  • 页数:1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审视工资的性质入手,在评述既有工资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工资决定的规律性,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在工资决定过程中劳动商品两因素所起作用的相对重要性的演变趋势。
《工资理论研究》目录

1.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工资理论的演变与评述 4

1.3 工资理论演变的简要总结 14

1.4 本书分析所依据的制度背景 15

1.5 本书的结构 17

2.工资的性质 19

2.1 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 19

2.2 工资性质辨析 22

2.2.1 关于“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22

2.2.2 关于“工资是租金” 26

2.2.3 关于“工资是折旧” 27

2.2.4 关于“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28

2.3 小结 33

3.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与工资水平决定 34

3.1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确定 35

3.1.1 劳动力商品的生产成本的确定 35

3.1.2 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中增值部分的确定 38

3.1.3 劳动力商品的“生产成本”与“价值”概念的辨析 39

3.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41

3.2.1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度量与比较 41

3.2.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与劳动能力的关系 43

3.3 劳动力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45

3.4 工资波动区间的理论依据 48

3.4.1 工资的波动 48

3.4.2 工资波动的下限与劳动力商品生产成本 48

3.4.3 工资波动的上限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49

3.4.4 劳动力商品两因素与工资波动区间 49

3.5 工资决定的历史阶段性 52

3.5.1 资本主义初期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 53

3.5.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在工资决定中地位的上升 56

3.5.3 重视劳动力使用价值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7

3.6 “二因素工资论”的方法论意义 58

4.劳动者生命周期与工资水平 59

4.1 个体劳动者生命周期与工资水平 59

4.2 抚养系数与工资水平 61

4.2.1 从可能性看抚养系数的确定 62

4.2.2 从必要性看抚养系数的确定 63

4.2.3 结论 63

4.3 工资支付方式与工资水平 64

4.3.1 两种典型的工资支付方式 64

4.3.2 对两种工资支付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64

4.4 工资收入的均匀程度对劳动者生活的影响 68

5.平均工资率 70

5.1 劳动力流动与平均工资率的形成 70

5.1.1 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划分意义的局限性 70

5.1.2 “等量劳动获得等量工资”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74

5.1.3 阻碍平均工资率形成的因素及其克服 78

5.1.4 平均工资率与按劳分配 81

5.1.5 加快市场化进程的紧迫性 82

5.2 非经营性组织中劳动者工资的确定 82

5.2.1 非经营性组织中劳动者工资确定的特殊性 82

5.2.2 非经营性组织中劳动者工资的确定 83

5.3 同质劳动者之间的竞争 84

5.4 平均工资率与二因素论 87

6.对影响工资因素的再探讨 88

6.1 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影响因素 88

6.1.1 按空间划分形成的三种类型的劳动力市场 88

6.1.2 根据对供求关系反应的灵敏程度差异划分形成的三种类型的劳动力市场 89

6.1.3 工会在工资形成中的作用 89

6.1.4 企业文化对工资的影响 91

6.2 工资水平的三重均衡 92

7.从分配角度看的工资 95

7.1 关于劳动力所有权与劳动力是否是商品 95

7.1.1 劳动力所有权 95

7.1.2 对劳动力的使用方式并不改变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性质 97

7.1.3 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98

7.2 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的异同 100

7.3 关于按劳分配 102

7.3.1 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 102

7.3.2 当代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实践 104

7.3.3 市场化改革对“按劳分配”政策的影响 106

7.3.4 一个争论:按劳分配的对象 107

7.3.5 关于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111

7.4 关于对剩余产品的索取权 113

7.4.1 资本的属性 113

7.4.2 劳动力是否具有“资本”的“三性” 114

7.4.3 “人力资本”理论对认识这一问题的帮助 116

7.4.4 劳动要素投入的内容及其报酬 116

7.4.5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不一致性 117

7.4.6 对工资水平上升的解释 119

7.4.7 启示与现实意义 119

7.5 运用基尼系数进行国际比较的局限性 120

8.工资理论与我国工资改革 126

8.1 工资理论对工资改革的指导意义 126

8.1.1 企业的工资改革与二因素工资理论 126

8.1.2 非盈利性组织中劳动者的工资改革与平均工资率 128

8.2 “最低工资法”和“下岗生活费”等的理论依据 128

8.2.1 “最低工资法”中最低工资的理论依据 128

8.2.2 “下岗职工生活费”的理论依据 130

8.2.3 “工资指导线”的理论依据 131

8.3 工资理论在工资宏观管理中的运用 134

8.4 我国工资改革实践 135

8.4.1 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的实践 135

8.4.2 我国行政事业性单位工资改革的实践 140

8.5 我国工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40

8.5.1 “工效挂钩”中存在的问题 140

8.5.2 职工“下岗走后门”问题 153

8.5.3 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 158

8.5.4 行政事业单位中工资存在的问题 159

8.5.5 地区工资差距问题 160

附录 163

致谢 173

参考文献 174

后记 1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