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共青团工作纵横谈
共青团工作纵横谈

共青团工作纵横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德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0676669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宋德福同志1984~1993年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一书记期间有关共青团工作的讲话、文章、即席发言、序言、书信等。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宣传文化、干部培训青年修养、深入基层培养作风、科技革命岗位练兵、脱贫致富绿化祖国、民族统战外事、高校机关部队、少先队辅导员、纪念五四学习雷锋、理论研究专题论文等十大部分。
《共青团工作纵横谈》目录
标签:纵横谈 工作

代序:我走了,共青团 1

一、思想教育 宣传文化 1

1.适应改革 明确自身使命——在共青团全国学习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7月5日) 3

2.积极组织全社会力量 加速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在“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表彰会”上的讲话(1989年1月11日) 15

3.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序言(1990年1月) 22

4.帮助青少年学法守法 人人义不容辞——接受《民主与法制》记者采访(1988年6月) 25

5.面向青年 吸引青年 鼓舞青年——在《中国青年报》创刊40周年茶话会上的致辞(1991年4月26日) 28

6.塑造更多的青年改革者形象——在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授奖大会上的讲话(1984年8月) 30

7.为攀登青年文学高峰建功立业——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上的开幕词(1986年12月31日) 33

二、干部培训 青年修养 37

1.培养一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85年12月30日) 39

2.辛勤的园丁 光荣的一页——纪念中央团校建校四十周年(1988年4月) 46

3.团干部是关键——在上海城区团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谈话(1987年7月14日) 50

4.致全国团支部书记的一封信(1986年12月) 53

5.求知、奋进、成才——《酒泉青年工作向导》序言(1989年5月11日) 57

6.塑造个体形象与维护群体形象——《青年干部形象的自我塑造》序言(1990年4月) 59

7.加强修养 健康成长——《共青团员修养全书》序言(1991年11月21日) 63

三、深入基层 培养作风 67

1.关于当前工作的五点想法——在团甘肃省委机关的即席讲话(1986年2月27日) 69

2.基层工作抓落实需要搞得更具体一些——在听取武铁分局团委工作汇报后的即席讲话(1986年3月10日) 73

3.团的工作要提倡求实和创新——在陕西调研时的谈话要点(1988年8月) 76

4.打好基础 完善机制 建设机关 活跃基层——在贵州下基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摘要)(1990年2月) 80

5.下去不下去大不一样——在接见中央团校二十九期学员时的即席讲话(1986年5月21日) 88

6.团旗,我们需要你——在兰州市基层团支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6年3月) 91

7.基层之道 常抓不懈(1990年11月) 94

8.力求工作落实 力戒空泛议论(1990年) 98

9.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劲头为抗洪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做出新贡献——在团中央进一步部署全团抗灾救灾工作电话会议上的讲话(1991年8月14日) 102

10.探索新经验 壮志攀高峰——《飘扬吧,火红的团旗》序言(1984年10月) 107

11.努力开创共青团基层工作万紫千红的新局面——《最佳团日活动例选》序言(1985年7月15日) 109

四、科技革命 岗位练兵 113

1.向科技革命进军——《中国青年科技》创刊词(1992年) 115

2.积极倡导岗位练兵 岗位成才 岗位奉献的良好风尚——在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1990年11月20日) 118

3.做科技星火的传播者 当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在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表彰动员会上的讲话(1990年2月14日) 123

4.以新的姿态投身跨世纪的伟大进军——在中国大学生科技发明大奖赛成果展览暨技术交易会上的讲话(1992年11月6日) 132

五、脱贫致富 绿化祖国 135

1.立足本地资源 着眼普遍致富——《青年专业户手册》序言(1986年1月) 137

2.写好创业的历史 留下奋斗的足迹——在全国贫困地区团县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1987年3月20日) 140

3.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前进——《农村青年与青年工作》序言(1987年12月) 146

4.愿贫困地区青年成为新一代开拓者——在全国贫困地区十大青年开发能人座谈汇报会上的讲话(1989年3月16日) 148

5.志在绿化祖国 功在造福万代——在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表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91年4月6日) 155

6.要珍惜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1991年7月) 164

六、民族 统战 外事 167

1.今天来北京参加学习 明天来北京领取奖旗——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团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1990年11月1日) 169

2.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 向贫困落后告别向共同繁荣迈进——在共青团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2月26日) 173

3.增强国际意识 办好国内事情 埋头团的工作——在全国青年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4月23日) 192

4.合法经营 大胆竞争——在青旅集团成立大会上的即席讲话(1988年12月16日) 199

七、高校 机关 部队 201

1.青年学生要懂全局,善分析——在江西大学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1985年10月17日) 203

2.如何树立青年学生的良好形象——在全国学联第二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86年8月15日) 206

3.信念与追求——《跨世纪的期待》序言(1991年11月) 211

4.用马克思主义照耀青年学生前进的道路——关于大学生学马列的思考(1992年9月) 213

5.机关青年应该争当全国青年的模范——在全国机关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85年9月10日) 223

6.做光荣的继承者 勇敢的开拓者——在考察武警广东总队边防六支队十三中队团支部建设时的讲话(1984年6月21日) 234

7.浇铸明天的钢铁长城——八一建军节抒怀(1992年8月) 238

八、少先队 辅导员 241

1.肩负起党所赋予的培养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1990年10月13日) 243

2.用纯洁的童心去拥抱未来——《全国辅导员技能技巧训练必读》序言(1989年4月) 249

3.全团带队——《中国儿童少年工作百科》序言(1990年4月30日) 252

4.造福后代的“希望工程”(1992年6月) 254

5.给团中央幼儿园全体同志的信(1986年5月30日) 257

九、纪念五四 学习雷锋 259

1.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1989年5月) 261

2.继承爱国主义传统——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1990年5月4日) 265

3.再乘春风鼓征帆——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刁海峰采访(1992年5月3日) 268

4.三月再掀热潮 着眼贯穿全年——在全团学雷锋电话会议上的讲话(1990年2月12日) 274

5.学习雷锋精神 学习英模人物——《十九岁的年华——潘星兰、杨大兰事迹》序言(1990年3月) 280

6.学雷锋活动的只言片语——在中宣部、总政治部、团中央联合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1990年3月5日) 283

7.高举雷锋的旗帜(1991年8月) 289

8.学习雷锋精神 发扬民族传统 把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更有成效——在全国中小学学雷锋现场会上的讲话(1991年8月) 292

9.关于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给广州团市委的信(1993年2月18日) 304

10.扎根在基层奋斗的岗位——在颁发共青团五四奖章仪式上的讲话(1988年10月) 306

11.共青团干部的优秀代表(1984年3月) 308

12.八十年代的青春之歌——《朝阳颂——当代青年先进事迹》序言(1986年2月) 310

13.宝贵的精神财富——《太行山的记忆》序言(1988年6月14日) 313

十、理论研究 专题文章 315

1.我们将永远关注共青团学的建立和发展——《挑战·思考·对策——共青团自身改革理论初探》序言(1993年1月) 317

2.加强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 更好服务现实工作——在全国团校共青团工作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1984年4月10日) 322

3.青年研究向学科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青年学》序言(1987年7月) 336

4.试论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结合起来(1991年3月) 340

5.投身实现共同理想的宏伟事业——《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体会(1987年3月) 347

6.胆大与步稳——论改革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的两个方面(1988年) 354

7.认真组织团员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在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9年11月24日) 360

8.广大青年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00周年(1989年11月) 369

9.敬爱的邓大姐,您永远活在全国青少年心中(1992年8月6日) 373

附录:一茬团干部的改革探索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