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
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

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计算机学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2188148
  • 页数:491 页
图书介绍:本报告汇总了2003年以来,关于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可视媒体、大型应用软件、微处理芯片、新一代互联网、无线传感网络、网络存储、虚拟计算机环境、计算机系统虚拟化、语义网格等主题的11个973项目,分别由活跃在各个方向上的科研人员撰写项目进展报告,详细介绍了对应项目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实现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目录

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诸葛海等 1

1语义网格 1

2核心科学问题 2

3课题研究进展 2

3.1语义资源空间模型的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 2

3.2语义网格的过程语义及其验证理论与服务集成技术 4

3.3基于语义网格的语义关联存储模型及管理和通信平台 7

3.4语义网格资源描述模型、形式化理论和支撑技术 15

3.5语义网格环境下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供应理论与技术 18

3.6语义网格在中医药知识共享与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

3.7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检索、集成与应用 22

3.8基于语义的资源服务协同和管理研究 25

4总结 28

代表论著 29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吴建平等 32

1新一代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科学问题 33

1.1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基本特征 33

1.2新一代互联网络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34

1.3四个基本的科学问题 35

参考文献 39

2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理论 39

2.1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40

2.2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基本科学问题及内在联系 42

2.3多维可扩展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 42

2.4多维可扩展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中的五个基本要素 43

2.5基于IPv6真实地址的可信任新一代互联网 44

参考文献 45

3新一代互联网路由交换理论 45

3.1引言 45

3.2主要研究成果 46

3.3代表性成果1——基于ForCES的开放路由器体系结构 46

3.4代表性成果2——可扩展的交换设备模型 50

3.5代表性成果3——域间路由优化理论与技术 52

3.6结论和下一步的工作 54

参考文献 54

4网络动态行为和传输控制理论 55

4.1引言 55

4.2主要研究成果 55

4.3代表性成果1——高性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58

4.4代表性成果2——超点检测研究 62

4.5结论和下一步的工作 66

参考文献 67

5可信任的互联网安全体系结构和安全监控理论 67

5.1引言 67

5.2主要研究成果 69

5.3代表性成果1——真实IPv6源地址寻址体系结构及验证方法 71

5.4代表性成果2——基于源地址认证的组播安全认证 73

5.5结论和下一步的工作 76

参考文献 76

6新一代互联网服务模型和服务管理理论 77

6.1引言 77

6.2主要研究成果 77

6.3代表性成果——分布式环境中服务组合的迭代选择算法 78

6.4结论和下一步的工作 89

参考文献 89

7新一代网络远程实验室DRAGON-Lab 90

7.1引言 90

7.2主要研究成果 91

7.3代表性成果1——DRAGON-Lab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91

7.4代表性成果2——地址随机化算法研究 93

7.5结论和下一步的工作 97

参考文献 98

8总结与展望 98

现代设计大型应用软件的共性基础&孙家广 101

1概述 102

2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04

2.1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105

2.2产品定制设计与优化设计研究 111

2.3产品设计中的几何计算理论与方法 119

2.4从二维信息重构相应三维形体理论与方法研究 130

2.5产品协同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137

2.6协同设计大型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及形式化机理研究 147

3今后的研究工作 150

参考文献 151

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存储的组织模式和核心技术研究&冯丹 160

1基于对象的海量存储系统关键问题研究&冯 丹等 164

1.1引言 164

1.2主动存储对象模型 165

1.3高可用性研究 173

1.4高效元数据管理 176

1.5结论 179

参考文献 179

2下一代网络存储的高速通道研究&韩冀中 贺 劲 韩承德 182

2.1引言 182

2.2下一代网络存储的高速通道 184

2.3分布式缓存的研究 186

2.4轻量级通信协议及相关通信机制 187

2.5应用加速引擎机制 188

2.6总结与未来展望 189

参考文献 190

3海量数据网络存储系统的研究&曹 强 谢长生 191

3.1引言 191

3.2海量数据网络存储系统总体结构 192

3.3存储系统的软件结构 195

3.4数据的组织方式 198

3.5存储安全技术研究 200

3.6原理性研究 202

参考文献 205

4 P2P存储系统关键问题研究&杨 智 田 敬 代亚非 208

4.1引言 208

4.2 P2P存储系统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208

4.3深入理解P2P环境的动态性 210

4.4数据的持久性研究 210

4.5数据的安全性研究 212

4.6 UPStore:一个开放的P2P存储平台 213

参考文献 214

5网络存储对象化及其动态部署的核心技术研究 215

5.1引言 215

5.2总体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216

5.3服务动态部署技术 218

5.4虚拟存储技术 221

5.5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 224

5.6未来工作 226

参考文献 226

6大规模网络存储系统服务质量的研究&舒继武 227

6.1引言 227

6.2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 227

6.3进一步的工作 236

参考文献 236

7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应用——多媒体网络GIS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喻占武 李忠民 237

7.1引言 237

7.2基于双重集群的网络GIS体系结构 239

7.3按PB级处理能力设计大型GIS应用系统 240

7.4基于对象存储的空间数据存储模型 241

7.5地形数据的分布策略 242

7.6所取得的进展 242

7.7总结 243

参考文献 243

延长摩尔定律的微处理芯片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研究&李国杰 胡伟武 246

1研究背景 247

2主要研究内容 249

2.1可扩展、可重构片上并行体系结构及原型芯片设计 249

2.2片上并行系统的编程模型与支撑环境 250

2.3低功耗体系结构、电路设计与功耗管理 250

2.4高性能处理芯片的可靠性设计 252

2.5高性能处理芯片的设计验证与测试 253

3研究进展 255

3.1片上并行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255

3.2片上并行编程系统与支撑环境 258

3.3低功耗体系结构、电路设计与功耗管理 262

3.4高性能处理芯片的可靠性设计 265

3.5高性能处理芯片的设计验证与测试 268

4总结和未来工作 275

参考文献 275

虚拟计算环境聚合与协同机理研究&卢锡城 279

1研究背景 280

2科学问题、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 282

2.1科学问题 282

2.2概念模型 283

2.3体系结构 286

3虚拟计算环境的关键技术 287

3.1资源虚拟化 287

3.2资源按需聚合 290

3.3自主协同 295

3.4可信保障 297

3.5编程开发和运行环境 300

4实验与验证 303

4.1实验床 303

4.2应用案例分析 305

5相关工作比较 306

6结论和进一步研究 308

参考文献 310

海量信息的协同性和可生存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李未 314

1绪论 316

1.1引言 316

1.2研究目标 318

1.3工作基础和条件 319

1.4问题划分 324

1.5研究团队 324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25

2.1面向服务的网格计算和对等网计算 326

2.2海量信息协同系统 327

2.3分布式软件系统可生存性研究 327

2.4我国的相关研究工作 327

3海量信息协同性和可生存性的信息科学特征研究 328

3.1系统信息更新的基础理论研究 328

3.2海量信息传输的观测试验研究 330

3.3海量信息计算的统计特征研究——RB模型的研究 333

3.4小结 333

4海量信息系统协同性随机模型与可生存性复杂性分析 334

4.1 Spin Glasses理论与海量信息协同的算法和复杂性研究 334

4.2海量信息系统协同性的随机模型研究 335

4.3海量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的代数学研究 336

4.4网络环境下协同计算的形式化模型与行为研究 337

4.5小结 338

5实时协同可生存的海量信息系统的试验与验证平台 339

5.1海量协同服务网络的体系结构 339

5.2基于内容的海量协同服务 342

5.3可生存的协同服务网络 351

5.4面向复杂协同网络的试验平台 356

5.5小结 357

6可生存的海量信息系统软件设计理论 357

6.1需求分析 357

6.2研究模型与技术 358

6.3小结 359

7海量信息系统可生存性分析方法及软件可生存性增强技术 360

7.1软件体系结构与服务分布 360

7.2软件运行状态分析 361

7.3可生存性增强技术 361

7.4小结 362

8海量信息系统软件可生存性策略和测评方法研究 364

8.1研究范围 364

8.2 SAP模型与关键算法 364

8.3可生存性策略研究 365

8.4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相比的创新性 367

8.5小结 368

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研究进展&胡事民 369

1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研究的科学意义 369

2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370

2.1可视媒体的认知特征 372

2.2可视媒体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373

2.3可视媒体的表示、分析与利用 373

2.4基于内容的可视媒体安全 373

2.5可视媒体的交互与融合处理 374

2.6可视媒体的高效计算与系统 374

3研究成果及展望 375

3.1项目研究工作的突出进展 375

3.2项目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380

3.3科研获奖情况 380

4结束语 380

参考文献 381

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倪明选 李明禄 薛广涛 384

1项目意义 385

1.1国家需求 385

1.2科学意义 386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87

2.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87

2.2国内研究现状 391

2.3小结 393

3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393

3.1关键科学问题 393

3.2主要研究内容 394

3.3课题设置 397

4项目进展 398

4.1项目进展 398

4.2学术影响 401

4.3小结 407

参考文献 408

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张宏科 413

1前言 415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17

参考文献 420

3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421

3.1关键科学问题 421

3.2主要研究内容 423

3.3研究目标 424

4研究方案和课题设置 425

4.1学术思路 425

4.2技术途径 425

4.3项目的创新点与特色 436

4.4课题设置 436

5研究基础、工作条件和研究队伍 437

5.1总体情况 437

5.2研究基础 438

5.3工作条件 442

5.4研究队伍 443

6研究进展 447

6.1原型系统 449

6.2论文 452

6.3特邀报告 454

6.4专利 454

6.5人才培养 454

计算系统虚拟化:挑战与机遇&金 海 廖小飞 邵志远 456

1引言 456

2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458

2.1发展历程 458

2.2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460

3虚拟化的相关研究内容 469

3.1虚拟计算体系结构 469

3.2多计算系统的虚拟化 470

3.3虚拟用户使用环境 471

3.4虚拟化系统的安全可信机制 472

3.5虚拟计算系统的性能评测 473

3.6虚拟化应用 474

4虚拟化研究进展 477

4.1虚拟机基础研究 478

4.2虚拟机快速部署系统 482

4.3虚拟工作环境 485

4.4虚拟集群管理与维护 486

5总结 488

参考文献 488

索引 4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