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测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祝恒琛,谢成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210606
- 页数:469 页
第一章 疾病预测学的作用意义 2
第一节 疾病预测的内容和意义 2
一、疾病预测的内容 2
二、疾病预测研究的重要意义 2
第二节 疾病预测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3
一、春秋战国时期——未病理论奠定,疾病预测思想诞生 3
二、秦汉时期——未病学思想指导疾病预测发展 4
三、晋、隋、唐、金时期——疾病预测防治进一步发展 5
四、金元明清时期——摄生预防,提高疾病征兆及传变规律的认识 6
五、近代——疾病预测理论认识,方法和技术应用 7
第三节 疾病预测学的作用 10
一、疾病预测分析当前疾病形势,针对性制定疾控方针计划 10
二、根据预测困扰社会的生活性疾病发展趋势,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13
三、高科技技术应用有效地促进疾病预测 14
四、现代疾病预测学激活传统预测医学发展 15
五、促进疾病预测相关边缘学科的渗透发展 17
第四节 疾病预测学的研究目的 20
一、远期目标——人人健康的无医世界 20
二、近期目标——预防医学发展新阶段 21
三、疾病学——Ⅱ级预防 23
四、疾病学——Ⅰ、Ⅲ级预防 24
第五节 疾病预测的原则 25
一、预防观点 25
二、超前观点 27
三、长期务实观点 28
第六节 疾病预测的重点是易感低体质人群和个体 30
第七节 疾病预测学的研究前景及存在问题 31
一、疾病预测学前景 32
二、疾病预测学存在问题 33
第二章 疾病预测科学的理论基础 34
第一节 致病损伤基本阈值 34
一、病因理论 34
二、发病阈值 34
第二节 疾病的关节点 40
一、生命体多难以用确定的度来表现一定的质 40
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有不同性质表现 40
第三节 疾病的遗传方式 41
一、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 41
二、显性、隐性规律 42
三、交叉遗传 42
四、基因表达与疾病 43
五、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阈值 43
六、遗传变异论在疾病预测中的作用 43
第四节 疾病潜隐信息是早期预测的关键 46
一、隐潜信息基本概念 46
二、潜病理信息临床预测疾病的意义 47
三、潜隐信息显化标志在疾病预测中的作用 48
四、潜前病理信息显化是疾病预测的关键 49
五、潜前病理变化是前兆信息的根本 50
六、前病证信息评估 52
第五节 疾病是内稳系统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失调 54
一、阴平阳秘恒动有序 55
二、协同调控,动中稳定 55
三、脏腑经络气血调节 57
第六节 疾病与体质易感性、倾向性 57
一、体质概念 57
二、体质类型与疾病 58
三、影响体质因素 59
四、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60
五、运气与体质疾病 61
六、病理体质的理论基础与检测方法 62
第七节 全息律先兆是疾病的表征 63
一、全息律是预测疾病的基点 63
二、生理全息与病理全息先兆 65
三、全息先兆标记 65
四、太极、数码全息结构 66
第八节 疾病病理生理特性与疾病 67
一、耗散结构性 67
二、泛系综合性 68
三、黑箱模糊性 68
四、中介性 69
五、发病趋势性 69
第九节 发病层次性与健康稳定性在疾病预测中的作用 70
一、遗传病发病系统层次 71
二、癌症发病系统层次 72
三、疾病病机系统层次 73
四、健康的连贯性、稳定性 74
第三章 疾病预测学的研究方法 76
第一节 疾病预测学的科学思维 76
一、疾病预测学的科学思路 76
二、疾病预测学的指导思想 79
三、潜隐病理信息显化的思维方式 80
四、创造性思维培养 83
第二节 健康态、未病态特征类型评估 84
一、健康态理念与标准 85
二、未病态理念与特征 87
三、未病态类型 89
四、未病态评估 92
第三节 生物医学测量法 98
一、生物医学测量技术和特点 98
二、生物医学测量仪器的指标 100
三、生理、病理信号 101
四、生物医学信号标示 102
五、医学成像 105
第四节 症状、体征量化分析法 106
一、量化诊断 107
二、中医量化数字化诊断 107
三、近代医学量化数字化诊断 109
第五节 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分析法 110
一、生活事件应激 110
二、应激适应 112
第六节 环境医学分析法 113
一、地方性疾病预测 114
二、职业性疾病预测 115
三、营养性疾病预测 117
四、寄生虫疾病与传染病预测 119
第七节 生物及疾病信息反馈与疾病预测 119
一、生物反馈疗法 119
二、生物反馈与疾病预测 120
三、信息反馈系统分析 121
四、疾病信息反馈分析 122
第八节 疾病监测与疾病预测 123
一、疾病监测基本概念 123
二、疾病监测类型 123
三、疾病监测对疾病预测的作用 124
第四章 唯象与全息分析 126
第一节 唯象医学信息概念 126
一、唯象与预测医学 126
二、唯象信息与预测医学 127
三、唯象医学在疾病预测中作用 128
第二节 气色光泽、压痛与疾病 131
一、气色光泽与疾病 131
二、病区压痛点总论 134
第三节 面部、五官表相征兆与疾病预测 135
一、面部表相征兆 135
二、五官表相征兆 136
第四节 脉象皮纹及指(趾)甲表相征兆 140
一、脉象与疾病预测 140
二、皮纹及皮肤与疾病先兆 141
三、甲诊疾病先兆 146
四、手酸碱区及手部三斑、络脉 148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先兆症状 149
一、味觉与嗅觉 149
二、欲食与厌食 150
三、声音 150
四、呕、噁、呃征兆 150
五、失眠与嗜睡 151
六、疲乏预兆 151
七、消瘦与肥胖征兆 151
八、头痛、头晕、头风征兆 151
九、皮肤异常征兆 152
十、麻木征兆 152
十一、瘀血征兆 152
第六节 分泌、排泄物与疾病信息 153
一、唾液、涕、泪及口臭信息 153
二、痰变化信息 154
三、汗信息 155
四、尿液变化信息 156
五、粪便变化信息 157
第五章 数理统计学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 159
第一节 统计分析学概述 159
一、数理统计基本概念 160
二、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 161
三、总体均数的估计和t检验 162
四、方差分析 162
五、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63
六、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163
七、卡方(X2)检验 164
八、直线相关与回归 164
九、统计表与统计图 167
第二节 调查分析预测 167
一、回顾性调查 168
二、前瞻性调查 168
第三节 数理统计分析预测 169
一、易感性、阈值、作用力分析 169
二、正常值偏离度及特异性分析 169
三、媒介能量分析 170
四、危险状态预测性及趋势分析 170
第四节 数理统计模型预测 171
一、微分方程模型 171
二、动力系统模型 172
三、时间序列模型 172
四、建立预报方程 178
第五节 模糊数理预测 179
一、模糊数学诊断模型在疾病预测中应用 179
二、模糊数理模型在疾病因素分析中应用 180
三、模糊聚类分析及疾病电脑预测 181
第六节 BP神经网络预测 182
一、材料与方法 182
二、结果 184
第七节 序值检验及曲线与跟踪预测法 184
一、序值检测法 184
二、周期性曲线预测 185
三、疾病预测跟踪预报 187
第六章 传染病学与疾病预测 189
第一节 传染病预测 189
一、传染病预测方法分类 189
二、传染病预测步骤与要求 190
第二节 传染病预测方法 193
一、定性预测 193
二、定量预测技术 195
三、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198
四、传染病暴发的预测模型 201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202
一、确定预测病种,抓住流行的主要因素 202
二、对有可能上升引起暴发流行的趋势疾病预测 203
三、控制流行的主要环节和重点传染病 204
四、传染病发病规律在预测中的应用 204
五、应用“Z-D”现象预测传染病疫情研究 205
第四节 传染病预测效果和存在问题 207
一、传染病预测效果评估 207
二、疾病预测存在问题思考 208
第七章 遗传病学与疾病预测 210
第一节 基因预测疾病基本知识 210
一、基因检测疾病 210
二、基因预测疾病进展 211
三、遗传疾病预测 212
第二节 遗传学疾病预测基本方法 214
一、健康家谱预测疾病 214
二、姓氏预测疾病 215
三、舌象、切诊预测遗传性疾病 217
四、几种遗传性疾病的特殊肤纹 218
第三节 婚前、产前检查是疾病预测的重要方法 220
一、婚前健康检查和教育 221
二、产前检查 226
第四节 遗传疾病数理分析 229
一、群体关联分析 229
二、复等位基因遗传疾病数学模型分析 232
三、复杂遗传疾病QTL分析 234
第五节 基因染色体预测疾病 236
一、基因诊断预测法 236
二、染色体诊断技术 240
三、基因芯片、蛋白芯片技术研究 240
第六节 遗传病学相关学科与疾病预测 244
一、疾病基因和遗传基因工程分析法 244
二、遗传毒理分析法 245
三、药物基因和药物遗传学分析法 247
四、免疫遗传学分析法 248
五、体质遗传学方法 250
第八章 气象学与运气学预测疾病 251
第一节 气象学与疾病关系 251
一、气象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251
二、气象对常见病影响例举 256
第二节 运气学与预测疾病 260
一、从非典准确预测看五运六气预测疾病作用 260
二、运气推算方法与作用 263
三、六淫病因先兆 264
四、运气气化病机与体质 266
五、运气与灾害学 268
第九章 生物钟学说与疾病预测 272
第一节 生物钟特性 272
一、生物钟节律整体性 273
二、生物钟节律多样性、复杂性 274
三、生物钟节律的遗传性、变异性 275
四、生物节律整合性 275
第二节 生物节律的性质 276
一、生物节律的外源性、内源性和温度补偿性 276
二、生物节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277
三、生物节律相对稳定性和疾病变异性 277
第三节 生物节律机制 278
一、外源论机制 278
二、内源论机制 278
第四节 生物钟假说及临床特点 280
一、生物钟机制原理的假说 280
二、生物钟紊乱的临床特点 280
第五节 生物钟紊乱疾病例举 281
一、时差综合征 281
二、心率变异、血压变异 282
三、心脏病患者昼夜节律 283
四、肿瘤节律 284
五、内分泌疾病时间节律 285
六、传染病的节律 286
七、抑郁症和癫痫节律 286
第十章 细胞及元素病理信息分析 287
第一节 细胞形、质与疾病 287
一、细胞形态、质地分析 287
二、血液活性物质和相关成分与疾病 291
三、细胞能量与自由基 293
四、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295
第二节 元素与疾病 296
一、元素病理作用 296
二、微量元素与疾病 297
第十一章 蛋白、基因、大分子物质病理信息表达 300
第一节 蛋白质、蛋白质组表达疾病信息 300
一、蛋白质类型及作用 300
二、蛋白质组结构功能作用 301
第二节 基因、基因组表达变异与疾病 302
一、功能基因组学表达与疾病预测 302
二、基因结构变异与疾病 304
三、DNA损伤修复与疾病 306
四、基因表达调控异常与疾病 307
五、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疾病 308
六、大分子与复杂性状疾病 313
第三节 疾病基因、蛋白、标记物信息表达 316
一、基因、蛋白、标记物表达对疾病预测的作用 316
二、疾病信息标记物分析法 319
三、示踪标记及放免标记 323
第四节 弘扬中医学的作用显示潜隐疾病信息 324
一、有证“无病”的虚证患者的血液微医学分析 324
二、血栓前状态血液变化分析 325
三、脾虚证动物模型分析 325
四、温病先征兆血液变化 325
五、温病传变动物模型病理分析 325
六、“胸痹”的红细胞膜形态变化分析 326
七、中医的寒热证与细胞ATP/ADP的关系 326
第五节 疾病基因与疾病预测 326
一、基因结构异常与疾病 326
二、致病基因与疾病预测 328
三、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研究 332
第十二章 纳米科学技术在疾病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 335
第一节 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335
一、影像学诊断 335
二、实验室、细胞、遗传学诊断 337
三、病原微生物诊断 339
第二节 纳米生物探针在医疗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340
一、纳米生物探针 340
二、分子信标探针 341
三、纳米金、量子点生物探针 342
第三节 纳米级生物传感器及生物芯片 345
一、纳米技术与生物传感器 345
二、生物芯片研究与应用 346
第四节 纳米载体细胞分离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50
一、基因、活性物、药物载体 351
二、细胞及细胞成分分离与提纯 352
三、免疫纳米磁球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应用 354
第十三章 临床疾病预测例举 357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预测例举 357
一、冠心病预测 357
二、高血压病预测 362
三、中风发病预测 365
第二节 癌症预测 367
一、癌症前奏征兆 367
二、癌症潜前期表达的病理信息 370
第三节 代谢性疾病预测例举 372
一、糖尿病 372
二、钙代谢障碍 375
三、骨质疏松症 378
第四节 内分泌疾病预测例举 378
一、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378
二、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381
第五节 遗传性疾病预测例举 384
一、解读疾病基因 385
二、解读功能基因 389
三、病理基因揭示 391
四、疾病、健康、行为基因例举 393
第六节 消化、呼吸系统疾病预测例举 401
一、消化系统疾病例举 401
二、呼吸系统疾病例举 402
第七节 妇产科疾病预测例举 403
一、怀孕预测 403
二、不育症预测 404
第八节 传染病预测例举 405
一、艾滋病预测 405
二、麻疹预测 406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测 407
第九节 精神分裂症预测 407
一、临床分型 407
二、预测 408
第十四章 亚健康未病态的识别 409
第一节 亚健康未病态 409
一、概念 409
二、亚健康未病态征兆 409
第二节 疲劳 410
一、疲劳 411
二、疲劳感 411
三、慢性疲劳感诊断 413
四、疲劳的临床意义 413
第三节 疲劳综合征 415
一、疲劳综合征诊断 415
二、疲劳综合征病因 415
第四节 过劳死 416
一、过劳死病因及表现 416
二、过劳死防范 417
第十五章 心理性疾病预测 418
第一节 心理性疾病态层次 418
一、心理性疾病层次 419
二、心理性疾病层次关系 420
第二节 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灵商指数 420
一、心理健康标准 420
二、心灵商 421
第三节 心理疾病先兆 421
一、心理性先兆征 421
二、未病态心理类型 423
第四节 类神经病征兆 425
一、焦虑未病态、疾病态层次分析 425
二、恐惧未病、疾病态层次分析 426
三、疑虑未病、疾病态层次分析 426
第五节 类精神病未病态、疾病态 427
一、抑郁未病态、疾病态分析 427
二、自卑与孤独未病态、疾病态分析 428
第六节 类神经症与类精神病表现心理异常现象 428
第十六章 社会适应不良预测 430
第一节 社会心理未病态、疾病态 430
一、社会心理素质 430
二、社会心理不良分析 431
三、人缘商的测量 431
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432
第二节 人际交往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 432
一、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432
二、人际交往性不良心理表现 433
第三节 人格层次多态性 435
一、不良人格、性格改变 435
二、人格层次类型及表现 436
第十七章 中医疾病预测学临床应用 439
第一节 先兆证在疾病预测中作用 439
一、先兆证在疾病预测中意义及形式 440
二、潜前未病态征兆特点 440
三、传变未病态征兆特点 440
四、危证先兆证特点 441
五、中医先兆证规律 441
第二节 急诊先兆证(症) 442
一、闭证先兆 442
二、脱证先兆 442
三、厥证先兆 442
第三节 危象病证先兆 443
一、危象病证特点 443
二、昏迷先兆 443
三、高热先兆 445
四、抽搐先兆 447
五、中医学危证、重证及病愈征兆识别 448
第四节 衰老先兆 449
一、形衰先兆 449
二、九窍衰老先征兆 451
三、神衰先兆 451
四、心理衰老的自我测定 453
第五节 传变未病态及先兆 453
一、疾病传变的方式 453
二、传变与并发症 454
三、传变趋向的预测 454
四、传变的预兆 456
五、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 456
主要参考文献 458
- 《考研英语命题人终极预测8套卷 英语一》朱伟主编 2019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专家解百病系列丛书 图说前列腺疾病》张清华 2019
- 《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预测系列教材 历年真题精解 中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李进主编 2009
- 《你一定要了解的重大疾病 5》(日)佐藤千史,(日)井上智子主编;陈韵如翻译 2017
- 《RNA折叠结构预测算法与计算复杂性》刘振栋著 2019
- 《预测方法与技术》苗敬毅编著 2019
- 《心内科疾病临床诊治学》刘占伟主编 2018
- 《现代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王华主编 2017
- 《肝胆胰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中国)戴德银,皮儒先,王江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