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初级阶段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初级阶段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初级阶段的体现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雅民,薛汉伟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1632721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初级阶段的体现》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 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 3

第一章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主义观 3

第一节 现代的到来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孕育 3

一、马克思的“现代”概念: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主义 3

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6

三、尖锐的社会矛盾:决定社会主义发达程度的重要因素 11

四、同人文主义和启蒙学说衔接,同经济学对立:关于思想源流 15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最初求索 20

一、16世纪~17世纪:共产主义的最初设想及其面临的矛盾 20

二、18世纪:宁可牺牲经济进步,也要实现社会平等 25

三、19世纪初:同时追求社会主义两大目标 2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观 39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9

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界线 39

二、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的两次飞跃 44

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45

第二节 关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方法 52

一、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52

二、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社会 55

三、不同国家走向共产主义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60

四、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概念 70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论述 74

一、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保证个人最全面的发展 74

二、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 78

三、按照劳动量分配消费品 88

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93

五、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与消灭商品经济 97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 1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胜利与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新公式 106

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 106

二、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112

三、社会主义作为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而崛起 1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概念:列宁同马克思的比较 118

一、方法论上的特点 118

二、马克思设想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构成社会主义定义的时期 128

三、若干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 132

第三节 直接过渡的三个设想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136

一、十月革命前夕: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设想 136

二、1918年春天: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建立国家生产和国家分配制度 144

三、战时共产主义:最纯粹的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 150

第四节 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根本转变 155

一、1921年春:带有小农占优势所造成特点的社会主义 155

二、1921年秋:共产主义与商业关系的重新思考 160

三、列宁的最后著作:社会主义观念的根本转变 165

第四章 战争与革命年代形成的前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 178

第一节 前苏联模式的形成 178

一、战争与革命的年代 178

二、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与20年代的大论战 181

三、前苏联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最终形成 204

第二节 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观念 212

一、以重工业为固定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212

二、社会主义标准的修正 214

三、过分国有化的所有制观 218

四、与指令性计划相适应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观 219

五、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国家 221

六、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阶段 224

第三节 前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 226

一、前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与社会主义的胜利进军 226

二、前苏联模式的历史局限与前苏联模式的衰败 230

三、斯大林模式僵化的根源 234

第二篇 社会主义本质论 239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其中的地位 2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面临的时代挑战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 239

一、体制转换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性危机 239

二、危机——危险加机遇 242

三、前苏联模式的危机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萌芽、形成和发展 245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 252

一、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252

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 254

三、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 259

四、东亚崛起时代的社会主义 263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266

一、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266

二、走自己的道路 268

三、一切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273

四、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2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地位 285

一、全新事业需要解放思想革新社会主义观念 285

二、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287

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关键 292

第六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 297

第一节 改革的起步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萌芽 297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与首要基本理论问题的提出 297

二、三个根本转变与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初提出 300

三、党的十二大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概括 303

第二节 改革的初步展开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 315

一、改革的重大突破 315

二、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17

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鲜明提出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 321

第三节 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概括 325

一、改革的深入要求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25

二、社会主义理论的再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328

三、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深化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概括 331

第七章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若干理论和认识问题 3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概括的特点 332

一、突出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32

二、突出社会主义的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36

三、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338

四、把实际目标放到首位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341

第二节 目标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的地位 343

一、本质论断中的社会主义两大实际目标 343

二、历史经验的总结 346

三、体制改革的需要 348

四、选择社会主义目标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3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两大目标的相互关系 355

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 355

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 358

三、公平与效率 36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 367

一、从社会主义原则的两种不同概括谈起 367

二、过去我们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特征的 369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371

第三篇 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 377

第八章 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产力 377

第一节 建国以后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77

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阶段 377

二、以发展消费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补课阶段 380

三、我国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 38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体现 390

一、关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390

二、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 391

三、关于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394

第三节 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02

一、实现未来15年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02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矛盾 406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 409

第九章 改革经济政治体制,解放生产力 413

第一节 体制改革在解放生产力的要求下推进 413

一、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413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415

三、与市场取向改革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 418

第二节 市场取向改革与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 421

一、通过市场取向改革解放生产力 421

二、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 427

第三节 市场取向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31

一、市场取向改革的成就 431

二、市场取向改革存在的问题 432

第十章 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逐步实现 435

第一节 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的体现及差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435

一、共同富裕的体现 435

二、差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440

第二节 正确处理城乡差别 442

一、我国城乡差别的表现 442

二、如何正确处理城乡差别 444

第三节 正确处理地区差别 450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 450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区的基本特征及地区差距形成的原因 452

三、向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的方向努力 457

第四节 解决高低收入过分悬殊的问题 461

一、我国居民个人之间高低收入差距的扩大 461

二、高低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分析 465

三、调节高低收入差距应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467

后记 4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