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太极史
中国太极史

中国太极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湛洲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7101655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周易》自先秦至清末产生、发展的历程,重点对长期以来纷争不断的周易与宗教、义理与象数,河图洛书、十传解经等影响重大的记事以及《系辞》等历代重要易学著作做了明确的学说解析。在易学界获得一致好评。
《中国太极史》目录
标签:

第一篇 太极思维的初期积累时期(燧人氏——商朝末期) 3

第一章 燧人氏星星之火点燃太极思维 3

第二章 新石器时期伏羲氏以阴、阳理论制爻、卦 8

第一节 数字卦之谜 8

第二节 伏羲卦图是八卦源头 10

一、人祖伏羲及其图腾 10

二、伏羲以阴阳之说创制阴、阳爻 12

三、伏羲卦图是八卦之源 13

第三节 伏羲卦图“天圆地方”的深邃哲理 17

第四节 巫咸氏卜筮为伏羲卦图传流 20

第三章 神农氏炎帝作《连山》易 23

第四章 黄帝时期的五行、天干、地支奠定了太极学说,中国哲学见本原 27

第一节 黄帝时期作《归藏》易 27

第二节 黄帝时期铜的应用使五行物质到位,五行学说始成 29

第三节 中国最早的方位说,黄帝时期创天干、地支和六十干支,太极思维对宇宙客观存在的精妙反映 30

一、识“北斗枢星”有方位之说,创出天干、地支 30

二、黄帝命羲和和大挠氏定六十干支,常仪占月开创了“月亮历法” 32

第四节 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 35

第五节 《易经》初萌和黄帝时期的医药 36

第五章 颛顼帝、帝喾时期的太极发展 38

第一节 颛顼时期已有五行配五色、五方位,以及当时的巫、历改革 38

第二节 帝喾时期卜筮已进入日常生活之中 40

第六章 尧帝时期的天干初记日、历法和方位,巫咸成官员 43

第一节 尧帝时期的宗教,有地支、天干用于人名 43

一、中国的原始宗教 43

二、十二地支和天干在古时用作人名、帝王名 44

第二节 尧制历法并试以天干记日,有闰月运用 45

第三节 尧时的方位和历法相结合,太极时空运动理论 47

第四节 尧帝时巫咸氏成国家官员 49

第七章 舜帝时期的五行文字化及卜筮运用 51

第一节 舜帝时五行和天干排配的文字记载 51

第二节 舜帝时已有官卜 53

第八章 大禹时期的夏历制,以及大禹创《河图》《洛书》夏启时期“飞龙登于天” 55

第一节 禹作“夏历制”、始有地支纪月,夏朝始见干支纪日 55

第二节 大禹创《河图》《洛书》 58

第三节 夏启时有易辞“飞龙登于天”及中国早期的宗教崇拜、天命观 58

第四节 月亮历法首见“朔”说 60

第九章 商朝时期的龟卜之灾及甲骨文化 62

第一节 商朝的天命思想以及对太极学说的干扰 62

第二节 商朝痴迷卜筮 64

第三节 商朝的愚昧迷信信仰造成太极发展史上第一次大灾难 65

第四节 商朝时期朴素的辩证唯物论认识以及历法、甲骨文化、《洪范》和金的制造 66

第二篇 太极发展兴盛时期(西周——南宋末) 73

第十章 太极起始的早期积累,中华文明的勃兴 73

第一节 图腾——人类的精神腾飞 73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天文研究硕果累累 75

一、天干、地支 75

二、从远古而来的二十八宿 76

第三节 五行学说重在物质性,其中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光辉 77

第四节 巫咸氏早期的太极传流 79

第十一章 西周时期出《周易》,古代“原始卦象推演”法及西周时的阴阳之称和干支纪年 82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卜筮 82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杰出人物——周公 83

一、周公前期显才略 84

二、周公摄政 85

三、周公太极思想的发展 86

四、周公作《周易》(一) 87

五、周公作《周易》(二),《周易》的方位认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92

六、《周易》首出“五行生克”说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 98

七、《周易》九、六之称开始了阴、阳两爻的成卦形式 103

八、周公《周官》始出“阴阳”之称 104

九、《周易》做成何处去 105

第三节 远古时期的“原始卦象推演”法 107

一、“原始卦象推演”法 107

二、“原始卦象推演”法的意义及辩证认识 111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重要记事 112

一、周历制考 112

二、中国干支纪年的起始 114

第十二章 春秋时期道学、儒学和《左传》唱“春秋之歌”,中国哲学的新发展 115

第一节 老子创道学及对《归藏》唱起的“挽歌” 116

第二节 孔子创儒学 118

一、孔子创儒学,兴盛了《周易》哲理 118

二、孔子谈命引发了新的太极思维形式 122

三、孔子之后有《子夏易传》 124

第三节 从《左传》《国语》中的卜筮看春秋时期的卜筮特点 124

一、春秋时期卜筮开始社会化,首出“象数”一词 125

二、“原始卦象推演”法开始向“卦象推演”法发展 128

三、春秋时期易学的两大误区:《周易》卦辞、爻辞早期的本义理解和义理发挥中开始有《易》与《周易》混用生误区,《周易》与卜筮运用被混合在一起生误区 129

四、卦卜的多样传本和卦卜的失测性 130

第四节 春秋时期太极思维在五音、天文、医学等多方面的运用 131

一、五行纳音 131

二、春秋时期的天文研究 132

三、春秋时期的数、医药、金属币等多方面的运用 133

第十三章 战国时期太极思想传流中的是是非非,《书》的编定 135

第一节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太极学说 135

一、战国出多家 135

二、命理学方面的争论 138

三、五行学说中的正邪思想 140

第二节 八卦传流、竹简“坤”名存疑和巫氏之弊 143

第三节 阴阳理论的天文研究测定时空物质性,以及春秋战国时的易学 145

一、《吕氏春秋》记载了能准确测定时空运动的二十四节 气 145

二、阴阳理论中的天文研究和医学成果 147

三、春秋战国时的易学 148

第四节 战国时期方位、地图等运用推动了社会文明发展 149

第五节 战国时期编定《书》 150

一、上古《书》对研究中国太极史和中国哲学史有重要价值 150

二、太极学说是中国哲学的本原之说 153

第十四章 对“十传”有取舍才能保证太极、八卦的准确传流 156

第一节 《说卦》系巫咸氏所作的卜筮和卦象之说 157

一、《说卦》是重要的卜筮和卦象之说 157

二、《说卦》献出了“先天八卦图” 158

三、《说卦》巧说“后天八卦图” 160

四、“帝出乎震”是西周时期的巫咸氏《说卦》先道出了“后天八卦图” 162

第二节 孔子作《系辞》 164

一、《系辞》分《系辞上》和《系辞下》是以六十四卦发展为论述的重要区分 165

二、《系辞》的揲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167

三、《系辞》为太极思维勘探出重要源头 169

四、《系辞》中的众多名句增加了太极传流中的亮点,是对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170

五、《系辞》与《说卦》的关系 174

六、《系辞》的唯物论思想是来自于作者的社会实践 176

七、《系辞》中的缺憾 177

八、由《系辞》“阳一君而二民”之说引发了对伏羲八卦生成过程的重大发现 179

九、《系辞》对《周易》卦义的解译不成立 182

十、《系辞》只是“系辞”,还不是独立的太极思维运用形式 183

第三节 《序卦》 184

第四节 对“十传”解经应有取舍 187

第十五章 秦朝时期卜筮之学通过了“历史海峡” 189

第十六章 西汉时期太极发展进入兴盛,象数学突出了时空物质运动的权威性 193

第一节 帛书《周易》又主一传流 194

第二节 汉武帝刘彻尊儒学 195

一、汉武帝尊儒学为易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历代圣贤研习《周易》 196

二、西汉铸钱促进了以币卜筮形式 汉时恢复夏历制 198

三、董仲舒神学 199

第三节 繁乱的卜筮传流和古代的择日运用 200

一、西汉卜筮繁而乱 200

二、古代的择日 203

第四节 西汉易学发展形成了象数学的特点,孟喜创“卦气说”为特点之一 204

第五节 《京氏易传》表现了西汉象数学的“卦象说”特点,突出了时空运动的权威性 206

一、京房其人 206

二、“纳甲法”表现了伏羲卦爻与宇宙同步运动,天干地支出精奇,并突出了地支作用 207

三、《京氏易传》八宫阵法和爻变规律 210

四、纳甲法巧合了波粒二象性运动 212

五、纳甲法对五行学说的杰出运用 214

六、《京氏易传》离不开古代的天文研究 215

七、《京氏易传》突出地表现了西汉象数学中“卦象说”特点 215

八、《京氏易传》是易学中的一颗明珠 217

九、《京氏易传》的社会贡献 218

第六节 西汉易学有官学和民办“双轨制”,费直民办中始见“以传解经” 220

一、西汉的官学和民学 220

二、费直开始了“以传解经” 222

三、规定性地以传解经是易学中的不正之风,以及汉易学的弊病 224

第七节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易纬》和多种太极运用 225

一、刘安《淮南子》 225

二、汉易学中的《易纬》及爻辰之象 226

三、中国古代计时考 229

四、几经失传的“太乙九宫占盘” 232

五、在对天象的认识中产生了占星术 233

六、堪舆学兴起 236

七、多用于兵家的奇门遁甲 239

八、卦爻游戏——射覆 240

第八节 西汉时与太极有关的记说 241

一、西汉时期,《书》被称为《尚书》 241

二、司马迁作《史记》 243

第九节 太极思想的多民族传流 汉时佛教传入中国 246

第十节 王莽改制后也用太极学说 西汉时出《河图》《洛书》偏误说 247

第十七章 东汉时期的道教、六十花甲子纳音和日益丰富的“卦象推演”法 249

第一节 众多才子鼓动以传解经,郑玄阉割《周易》 250

一、以传解经,郑玄阉割《周易》 250

二、以传解经的荀爽也有物象方面的成果 252

第二节 道教易学和道教 253

一、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253

二、东汉时期产生了道教 255

三、道教在《易》学传流中的特点 256

四、与奇门遁甲齐名的六壬术 258

第三节 虞翻“卦变说”成话柄,其物象应是一贡献 259

一、虞翻的“互卦”是以传解经 259

二、荀爽、虞翻的物象为汉象数学特征之一 260

三、要注意卦爻物象运用中的意识行为 261

第四节 王充以无神论观点论说命理 262

第五节 从建除术中产生的十二生肖 265

一、十二生肖之说 265

二、从建除术中看十二生肖的产生,太极思维有了从天干到地支运用的转变 266

第六节 东汉时期印度佛教进驻中原 270

第七节 六十花甲子纳音应是东汉之际所出 271

一、民间盛传的六十花甲子纳音 271

二、由六十花甲子纳音可以发明“湛洲图” 273

第八节 发展而来的“卦象推演”法 274

一、物象和卦象 274

二、推演之中的基础之象 275

三、发展而来的推演之象 276

四、多体推演之象 278

五、“卦象推演”法推动了卜筮的发展 280

第九节 东汉时期的《汉书》和其他 281

一、《汉书》为太极传流作了历史记载,也首出“《易》为筮卜之书”之误,扩散了“经传不分” 281

二、东汉时期坤卦卦名被代之谜 283

三、东汉时期的文化、科技和蔡伦造纸、张仲景医学 285

第十节 两汉时期的易学名人简介 286

第十八章 三国时期奇门遁甲运用和八卦传流惊见易学起旋涡 291

第一节 诸葛亮与奇门遁甲 291

第二节 陆绩为《京氏易传》传承 292

第三节 卦卜流落民间及三国时的易学传人 293

一、管辂卜筮亵渎了卦爻的严肃性 294

二、三国时的易学传人 295

第四节 王弼以《周易注》和《周易略例》挑起了易学内战 296

一、王弼作《周易注》和《周易略例》 296

二、王弼的“义理”不成理 298

三、王弼妄谈“爻变说” 300

四、王弼挑起了易学内战 302

五、王弼由以传解经,发展成以传充经为“离经叛道” 304

六、易学中的象数学和义理学是不可分割的,也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05

七、王弼挑起的内战对易学发展的不良影响——太极史上第二次大灾难 308

第十九章 两晋和南朝、北朝、隋朝时期的太极传流 311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太极多元化 311

一、西晋时挖出了《周易》古本“永嘉之乱”的古经损失 311

二、是是非非的郭璞阴阳说 312

三、竹签占卜是将卦卜庸俗化 314

四、韩康伯的《系辞注》和王弼《周易注》演起二重唱 315

五、两晋时的占星术和星象研究 316

六、东晋的道家推动了古代化学和医药的发展,东晋造纸取代了竹木简 梅赜献《尚书》 317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大兴盛 318

一、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的发展 319

二、不要将太极学说和佛教相混淆 319

三、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和范缜的神灭论 321

四、魏孝文帝接受汉姓促进了全国的文化交流 322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易学已被郑玄、王弼义理派干扰,周弘正“元、亨、利、贞”出新意 322

一、“王弼义理”起势占上风,有干宝留意京房 322

二、周弘正注解“元,亨,利,贞”有新意 324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太极传人 325

第四节 隋朝时期儒家文化定科举制度 327

一、隋文帝首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327

二、隋朝的道教发展及太极传人 328

第二十章 唐朝时期两种不同的易说,初见地支记时,算命术起,中国历法传承文明 330

第一节 孔颖达《周易正义》在加深易学内战 330

一、孔颖达的“开场白”就自相矛盾 331

二、《周易正义》没有“真象” 332

三、扭曲了的《周易正义》 333

第二节 李鼎祚《周易集解》作了比较公正的“集解” 335

一、《周易集解》理顺了象数和义理的关系 335

二、《周易集解》深获后人好评 336

第三节 唐代的《尚书》 337

第四节 唐代的道教影响,初见地支记时 337

第五节 唐代始盛的中国古代算命术 339

一、唐代李虚中创中国古代算命术 339

二、中国古代算命术的真实内容,天干、地支又出精妙 341

第六节 中国历法传承文明,月运动中的波粒二象性 345

一、中国历法简述,历法是人类思维对宇宙客观存在的重要反映 345

二、干支纪月 348

三、从算命术和历法回看《周易》中的“朔”“望”之说,这是中国古代认识的“月亮运动”,巧合了波粒二象性 350

第七节 唐代的民间卜筮、射覆 352

一、唐代的民间卜筮已职业化 352

二、唐诗中的卦爻和射覆的兴盛传流 353

第八节 唐代的石刻《周易》、佛教、药王孙思邈以及唐朝时期的太极传人 355

一、唐代的石刻《周易》 355

二、唐代的佛教 356

三、药王孙思邈 356

四、唐朝的太极传人 357

第九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儒学传流 359

第二十一章 两宋时期的《河图》《洛书》,太极学说多生新论,太极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研究 360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河图洛书说 361

一、陈抟传道学 361

二、刘牧《易数钩隐图》有以传解经内容 362

三、八卦创始的唯物论基础 365

四、刘牧以“奇偶”论阴阳留下了致命的破败 367

五、刘牧神化了河洛之学 368

第二节 《河图》《洛书》之争及其对伏羲卦图的运用 369

一、时隐时现的《河图》《洛书》 370

二、《河图》《洛书》对伏羲卦图的运用及《河图》《洛书》的传流 370

第三节 北宋时期出现的太极图 373

一、《河图》《洛书》和太极、八卦的关系 373

二、北宋周敦颐出太极图说 374

第四节 邵康节推出先天学、后天学,创《梅花易数》 375

一、邵康节推出“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 375

二、《梅花易数》对太极学说的贡献 378

第五节 程颐《程氏易传》主北宋义理学 379

一、《程氏易传》义理的理本论思想 379

二、程颐《程氏易传》的辩证法思想 381

三、必须将《程氏易传》与“王弼义理”区别开来 382

第六节 宋朝时期的象数学发展 383

一、朱震《周易集传》又振象数学 383

二、宋朝时的《火珠林》出现和王弼义理派的败阵 384

第七节 朱熹“《易》本是卜筮之书”论是易学中一大误区 386

一、误区前后的识别 386

二、《周易本义》“《易》本是卜筮之书”以误导成误区 388

三、《易学启蒙》也有一定的蒙昧 390

四、“《易》本是卜筮之书”的误区架空了《周易》 393

第八节 宋代名人易著和文人学《易》 395

一、程迥《周易古占法》整理了“卦象推演”法的变爻律 396

二、俞琰《易外别传》承续道家易说 397

三、两宋较有影响的易人易著 398

四、宋代文人学《易》,欧阳修、苏轼《易》事 399

第九节 易学概念及易学学派 401

一、易学概念 402

二、各种学派 403

三、太极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太极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研究 405

第十节 在太极科学的基础上我国古代的指南针和火药发明 407

一、从后天八卦图的方位上制作了罗盘针(指南针) 407

二、道家研易发明了火药 408

第十一节 十二地支的计时运用,时空物质性的计时形式 409

第十二节 两宋时期的有关文化传流和佛教影响 410

一、两宋时期有益于太极传流的社会文化 410

二、两宋时期的佛教影响 412

第十三节 两宋时期的太极、八卦传流 412

一、北宋时期的太极传人 412

二、南宋时期的太极传人 413

第十四节 辽、西夏、金时期的太极文化 415

第二十二章 太极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太极兴盛时期的历史认识(概述) 417

第一节 太极与八卦的关系 417

一、太极和八卦的区别 417

二、太极和八卦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 418

第二节 关于太极发展时期的划分 419

一、太极发展阶段性划分的根据及其特点 419

二、太极发展阶段性划分的“模式” 420

第三节 对太极学说在实际运用中复杂形式的辨别 421

第四节 对太极发展的认识必须要以现代唯物辩证法理论为指导 423

第三篇 太极发展的第三时期:太极思维新发展时期(从元朝开始,即公元1271年起) 427

第二十三章 元朝时期和明朝时期太极思想的新发展,传世太极图出 427

第一节 元时的易学 427

一、元时的《易》说和太极学家 427

二、元时期的易著 429

第二节 明朝时期的太极学 430

一、刘伯温《黄金策》对象数学的发展 431

二、传世太极图的问世 432

三、胡广奉敕撰《周易大全》 434

四、来知德的《周易集注》 434

五、张介宾《医易义》 435

六、方孔炤、方以智父子的《周易时论合编》 436

七、“图书学之辨”已成为明朝易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437

第三节 朱元璋对道家张天师的革封,以及道家贡献 438

第四节 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历法对世界的贡献 439

一、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440

二、中国历法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440

三、占星术的“五星聚”之说有谬误 441

第五节 明朝时期太极形式的多方面运用和发展 443

一、明皇帝的取名 443

二、明朝的算命术 443

三、郑和下西洋 444

四、李时珍《本草纲目》对中医药的发展 444

五、明代活字印刷术及《尚书》 444

第六节 元、明两时期的宗教传流及从《西游记》等小说中看明朝的宗教影响,明朝时期的太极传人 445

一、元、明时期宗教的多样性 445

二、从《西游记》等小说看明朝时期的宗教对太极的影响 446

三、明朝时期的太极传人 448

第二十四章 清朝时期的图辨说和《河洛精蕴》,以及复兴汉易学和其他 451

第一节 清朝的易学名人和名著多斥河图洛书派 451

一、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和黄宗炎《图学辨惑》 452

二、王夫之的《周易外传》和《周易内传》 453

三、清代易学家毛奇龄 455

四、胡渭《易图明辨》 456

第二节 《河图》《洛书》的贡献和清代江永对《河图》《洛书》与八卦的研究 457

一、《河图》《洛书》的贡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457

二、《河图》《洛书》和《周易》、后天八卦图中的方位认识 中华圣贤,业绩辉煌 459

三、清江永《河洛精蕴》对《河图》《洛书》与八卦关系的研究 461

第三节 清朝掀起复兴汉易学的潮流,以及易学中训诂、考证和义理阐发的误区 465

一、清朝复兴汉易学 465

二、易学中训诂、考证和义理阐发 466

三、易学训诂、考证和义理阐发中的困境:春秋时期以《易》解《周易》的误区在继续 467

第四节 清朝时期的象数、道学,太极拳的兴盛,以及占卜、堪舆学中被愚昧迷信的侵入 469

一、清人王洪绪《卜筮正宗》一书的传流 469

二、清朝时期的道教及道教的后来 471

三、中国太极拳兴盛了民族体质锻炼 472

四、清朝末期的皇家卦卜和堪舆 473

第五节 袁树珊作《命理探源》 475

第六节 清朝时期的文化和宗教纪要 476

一、郑成功在台湾设立学校 476

二、清政府对西藏喇嘛的册封 476

第七节 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易经》外译 477

第八节 清朝时期的太极学说传流和《尚书》,以及甲骨文的发现和地支记时、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太极传人 478

一、清朝时期的易学和《尚书》 478

二、甲骨文的被发现和科举制度的被废除 480

三、中国地支记时与国际记时 481

四、清代的太极传人 484

第二十五章 新思想推动太极学说的新发展 486

第一节 太极发展要纳进新思想 486

一、1912年,中国开始以阳历纪年 486

二、袁世凯的封建愚昧 487

第二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传播了马列主义 488

一、在新文化运动中太极思想接受火的洗礼 488

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易说和《尚书》 48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普及了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和运用 491

第二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太极学说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 指导、必须与现代社会和科学相结合,《周易》被成功解读 493

第一节 易学象数学的运用和发展 494

一、太极广泛的自然科学运用是象数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494

二、象数和义理的关系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关系,它们必须不断与社会和科学发展相结合 498

第二节 方湛洲《中华〈周易〉千古之光》一书破译了《周易》和六十花甲子纳音两个古谜,又出《中国太极史》,为中国太极学说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而努力 499

一、“六十花甲子纳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形式 500

二、千古演《周易》,今日知根本 500

三、读懂《周易》第一家,读懂《周易》的意义和作用 508

四、《中国太极史》的出版以及对《尚书》的认识 514

五、太极思维理论形式特点的认识 515

六、试说中国哲学 518

七、《周易》读本规范化,易学著说科学化 520

八、卦名“睽睽之辨”,是对《周易》原著的重要回归 524

太极发展纪要 527

太极(易说)传流简图 535

后记:中华生太极 太极扬中华 5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