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重大科学问题
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重大科学问题

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重大科学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荣辉,吴国雄,陈文,刘屹岷,周连童,周的刚,刘永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84635
  • 页数:195 页
图书介绍: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由以院士为主体、众多专家参与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研讨共同完成,涉及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本书不仅能够帮助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也是科技管理部门重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也是社会公众了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及趋势的重要读本。
《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目录

第一章 国际近百年大气科学和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大研究成就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全球多层次、多尺度三维大气观测网的建立 2

第三节 大气环流波动理论体系和天气预报理论的创立 5

第四节 大气环流演变的预测和数值模拟试验的发展 11

第五节 大气物理学迅速发展 13

第六节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 14

第七节 大气环境与大气化学学科的兴起和发展 16

第八节 中层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19

第九节 气候系统动力学和数值模拟与预测的研究蓬勃发展 23

第十节 全球增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 26

参考文献 30

第二章 我国近几十年来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大成就 36

第一节 引言 36

第二节 多尺度三维大气综合观测网的建立 37

第三节 东亚季风系统和大气环流的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的建立 39

第四节 数值天气预报研究蓬勃发展 44

第五节 暴雨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动力学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发展迅速 46

第六节 大气物理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49

第七节 大气环境与大气化学已成为政府和民众十分关心的研究领域 53

第八节 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迅速发展 56

第九节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 62

参考文献 65

第三章 重大问题一: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发生机理及其预测 69

第一节 引言 69

第二节 国际研究动态 73

第三节 亟须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 75

第四节 关键的科学问题 80

第五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81

参考文献 83

第四章 重大问题二:大气环境灾害的发生机理与预报理论 85

第一节 引言 85

第二节 我国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86

第三节 国际研究动态 90

第四节 亟须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 95

第五节 关键的科学问题 97

第六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99

参考文献 100

第五章 重大问题三:东亚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响应、机理和应对 102

第一节 引言 102

第二节 国际研究动态 103

第三节 亟须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 107

第四节 关键的科学问题 111

第五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112

参考文献 114

第六章 重大问题四:地球/气候系统数值模型的发展 115

第一节 引言 115

第二节 发展地球/气候系统数值模型的科学意义 116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8

第四节 亟须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 121

第五节 关键的科学问题 123

第六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七章 重大问题五:平流层过程与日地关系 127

第一节 引言 127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8

第三节 亟须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 132

第四节 关键的科学问题 137

第五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138

参考文献 140

第八章 重大问题六:青藏高原地-气耦合过程及其气候效应 141

第一节 引言 14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2

第三节 亟须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 147

第四节 关键的科学问题 151

第五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152

参考文献 154

第九章 重大问题七:西太平洋暖池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天气气候效应 155

第一节 引言 15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156

第三节 亟须开展研究的科学问题 160

第四节 关键的科学问题 167

第五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168

参考文献 170

第十章 重大科学问题八:大气探测的新原理和前沿技术 174

第一节 引言 174

第二节 我国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和问题 175

第三节 大气探测技术国际发展动态 181

第四节 亟须发展的大气探测前沿技术 185

第五节 对今后研究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190

参考文献 192

结束语 1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