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常见传染性疾病临证药对
常见传染性疾病临证药对

常见传染性疾病临证药对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幸来主编;周举,周绩,姜方建副主编;孙冰,孙岩岩,姜衰芳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8296616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别介绍了流行性感冒(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霍乱、伤寒(副伤寒)、麻疹(风疹)、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药对治疗。每组药对,从药物组成、药对来源、配伍效用、临床应用、常用剂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详细地阐述。临床特点突出,融科学性与实用性与一体,可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研究生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使用。
《常见传染性疾病临证药对》目录

第一章 药对配伍的临床意义与基本规律 1

第一节 药对的历史渊源及运用药对的临床意义 1

一、药对的历史渊源 1

二、运用药对的临床意义 2

第二节 药对配伍的基本规律 4

一、协同为用,增强疗效 4

二、药物相互作用而减轻不良反应 12

三、伍用剂量不同,所治病证有变 12

第二章 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 15

第一节 祛风解表类药对 15

一、荆芥防风 15

二、荆芥穗 薄荷 17

三、麻黄 桂枝 18

四、钩藤 薄荷 20

五、薄荷 石膏 22

六、白僵蚕 荆芥穗 23

七、浮萍 牛蒡子 24

八、葛根 升麻 25

九、蝉蜕 薄荷 27

十、苍耳子 辛夷 28

十一、柴胡 前胡 29

十二、川芎 羌活 30

十三、葱白 淡豆豉 32

十四、蔓荆子 连翘 34

十五、桑叶 菊花 35

十六、桑叶 桔梗 36

十七、桑叶 紫苏子 37

十八、升麻 柴胡 39

十九、升麻 桔梗 40

二十、栀子 淡豆豉 41

第二节 清热、解毒、滋阴、祛暑类药对 44

一、金银花 连翘 44

二、牛蒡子 连翘 45

三、柴胡 薄荷 47

四、板蓝根 山豆根 48

五、栀子 知母 50

六、竹叶 石膏 51

七、鲜芦根 知母 53

八、板蓝根 大青叶 54

九、焦栀子 黄芩 56

十、生石膏 桂枝 58

十一、生地黄 石斛 59

十二、白茅根 芦根 60

十三、黄连 佩兰 63

十四、羌活 石膏 64

十五、生地黄 薄荷 66

十六、青蒿 鳖甲 67

十七、鳖甲 知母 69

十八、麦冬 黄连 70

十九、人参 石膏 72

二十、金银花 赤芍 74

二十一、荷梗 竹叶 75

第三节 祛风除湿类药对 76

一、羌活 独活 76

二、羌活 防风 77

三、苍术 防风 79

第四节 清导、泻下、和解、理气、降逆类药对 81

一、大黄 荆芥穗 81

二、白芍 桂枝 82

三、柴胡 黄芩 85

四、柴胡 防风 87

五、羌活 菊花 88

第五节 化湿利水类药对 89

一、鲜藿香 鲜佩兰 89

二、鲜佩兰 鲜荷叶 91

第六节 安神、熄风、开窍、补益类药对 92

一、白薇 白僵蚕 92

二、石斛 天花粉 93

三、黄芪 防风 95

第七节 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对 96

一、桑叶 枇杷叶 96

二、麻黄 苦杏仁 98

三、麻黄 石膏 99

四、前胡 苦杏仁 101

五、桑白皮 桑叶 102

六、苦杏仁 升麻 103

七、桑叶 竹茹 104

八、半夏苦 杏仁 105

九、苦杏仁 紫苏子 107

第八节 理血、固涩、散结类药对 108

一、桃仁苦 杏仁 108

二、黄芪 牡蛎 110

第三章 病毒性肝炎 113

第一节 清热、解毒、滋阴、祛暑类药对 113

一、黄芩 黄连 113

二、黄芩 半夏 115

三、黄连 黄柏 116

四、石膏 栀子 118

五、蒲公英 败酱草 118

六、生地黄 白芍 120

七、牡丹皮 栀子 121

八、紫花地丁 蒲公英 123

九、土茯苓 七叶一枝花 124

十、水牛角 生地黄 126

十一、藿香 茵陈 127

第二节 消导、泻下类药对 128

一、白术 鸡内金 128

二、炒枳壳 焦神曲 130

三、大黄 芒硝 132

四、鸡内金 麦芽 134

五、神曲 鸡内金 135

六、大黄 甘草 136

第三节 和解、理气、降逆类药对 138

一、苍术 香附 138

二、苍术 桂枝 139

三、柴胡 黄芩 140

四、柴胡 牡蛎 142

五、柴胡 白芍 143

六、柴胡 茯苓 144

七、柴胡 防风 145

八、柴胡 枳壳 146

九、陈皮 大腹皮 147

十、川楝子 郁金 149

十一、黄连 吴茱萸 150

十二、青皮 陈皮 151

十三、香附 紫苏梗 153

十四、香附 乌药 155

十五、香附 黄连 156

十六、延胡索 川楝子 157

第四节 化湿利水类药对 159

一、苍术 白术 159

二、苍术 厚朴 160

三、车前子 车前草 162

四、赤小豆 茯苓 163

五、赤小豆 连翘 165

六、槟榔 大腹皮 166

七、茯苓 猪苓 167

八、茯苓 泽泻 168

九、茯苓 薏苡仁 170

十、鲜藿香 鲜佩兰 172

十一、茵陈 金钱草 172

第五节 安神、熄风、开窍、理血类药对 173

一、酸枣仁 五味子 173

二、赤芍 白芍 175

三、丹参 墨旱莲 176

四、丹参 三七 177

五、丹参 茜草 178

六、丹参 王不留行 179

七、丹参 紫草 180

八、三棱 莪术 181

九、延胡索 乌药 183

第六节 补益类药对 184

一、党参 丹参 184

二、茯苓 白术 185

三、仙茅 淫羊藿 186

第七节 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对 187

一、半夏 陈皮 187

二、麦冬 半夏 189

第四章 流行性腮腺炎 192

第一节 清热、解毒类药对 192

一、紫花地丁 蒲公英 192

二、牛蒡子 连翘 193

三、板蓝根 山豆根 193

四、板蓝根 大青叶 194

五、金银花 赤芍 194

六、石膏 生地黄 195

七、麦冬 黄连 196

八、人参 石膏 196

九、金银花 连翘 197

十、土茯苓 七叶一枝花 197

十一、甘草 蒲公英 198

十二、栀子 知母 199

十三、石膏 栀子 200

十四、竹叶 石膏 200

十五、鲜芦根 知母 201

十六、生石膏 桂枝 201

十七、生地黄 小蓟 201

十八、青蒿 鳖甲 202

十九、鳖甲 知母 203

二十、生地黄 石斛 204

二十一、黄连 升麻 204

二十二、羌活 石膏 205

第二节 和解、理气、降逆类药对 206

一、柴胡 防风 206

二、柴胡 黄芩 207

第五章 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210

第一节 清热、燥湿、滋阴类药对 210

一、知母 黄柏 210

二、知母 川贝母 211

三、生地黄 白茅根 213

四、青蒿 地骨皮 214

五、青蒿 鳖甲 216

六、玄参 川贝母 216

七、生地黄 石斛 218

第二节 补益类药对 218

一、白芍 附子 218

二、天冬 麦冬 220

三、麦冬 五味子 222

四、人参 三七 223

五、北沙参 麦冬 225

第三节 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对 227

一、阿胶 紫菀 227

二、白前 百部 229

三、百合 款冬花 230

四、款冬花 紫菀 232

五、桑叶 枇杷叶 233

六、麦冬 半夏 234

七、枇杷叶 半夏 235

八、桑白皮 地骨皮 236

九、紫苏子 葶苈子 238

十、葶苈子 大枣 239

十一、苦杏仁 川贝母 240

十二、苦杏仁 厚朴 242

十三、苦杏仁 薏苡仁 243

第四节 和解、理气、降逆、化湿利水类药对 245

一、柴胡 黄芩 245

二、槟榔 大腹皮 245

三、冬瓜子、丝瓜络 246

第五节 安神、熄风、开窍类药对 247

一、百合 知母 247

二、半夏 夏枯草 249

三、茯苓 麦冬 250

四、槐花 黄芩 251

第六节 理血、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对 253

一、阿胶 仙鹤草 253

二、白及 大黄 254

三、侧柏叶 白芍 255

四、大黄 升麻 256

五、丹参 墨旱莲 257

六、三七 白及 258

七、川贝母 浙贝母 259

第六章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262

第一节 清热、燥湿、解毒类药对 262

一、黄芩 黄连 262

二、黄连 黄柏 263

三、乌梅 黄连 264

四、苍术 知母 265

五、藿香 茵陈 267

六、麦冬 黄连 267

七、人参 石膏 268

八、滑石 甘草 268

第二节 消导、泻下类药对 270

一、大黄炭 焦神曲 270

二、大黄 肉桂 271

三、大黄 芒硝 273

四、生地 黄白术 273

第三节 和解、理气、降逆类药对 275

一、柴胡 黄芩 275

二、柴胡 枳壳 275

三、干姜 黄连 276

四、桔梗 枳壳 278

五、木香 槟榔 279

六、木香 黄连 280

七、香附 乌药 282

第四节 化湿利水类药对 283

一、赤小豆 茯苓 283

二、赤小豆 当归 283

三、花椒 苍术 284

四、茯苓 猪苓 286

五、茯苓 泽泻 286

六、茯苓 薏苡仁 287

第五节 安神、熄风、开窍、理血类药对 288

一、丹参 黄连 288

二、黄连 肉桂 289

三、黄连 阿胶 291

四、牡蛎 五味子 292

五、槐花 地榆 293

第六节 补益、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对 294

一、当归 白芍 294

二、黄芪 防风 295

三、人参 附子 296

四、百合 乌药 297

五、苦杏仁 桔梗 298

第七节 固涩、散结、驱虫及其他类药对 300

一、赤石脂 禹余粮 300

二、诃子 罂粟壳 301

三、五味子 五倍子 303

第七章 疟疾 306

第一节 清热、燥湿类药对 306

一、麦冬 黄连 306

二、人参 石膏 306

第二节 和解、理气、降逆类药对 307

一、苍术 桂枝 307

二、柴胡 黄芩 307

三、柴胡 防风 308

第三节 祛风除湿、和解、理气、降逆类药对 308

一、羌活 防风 308

二、柴胡 防风 309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 312

第一节 清热、燥湿、滋阴、祛暑类药对 312

一、石膏 生地黄 312

二、白茅根 芦根 312

三、羌活 石膏 313

四、藿香 茵陈 313

五、麦冬 黄连 314

六、人参 石膏 314

第二节 祛风除湿、和解、理气、降逆、化湿利水类药对 315

一、羌活 防风 315

二、柴胡 防风 315

三、茯苓 赤芍 316

第九章 流行性出血热 318

第一节 清热、燥湿、滋阴、祛暑类药对 318

一、水牛角 生地黄 318

二、牡丹皮 赤芍 319

三、牡丹皮 栀子 320

四、金银花 赤芍 321

五、生地黄 石斛 321

六、石膏生 地黄 322

七、白茅根 芦根 322

八、羌活 石膏 323

九、藿香 茵陈 323

十、麦冬 黄连 324

十一、人参 石膏 324

第二节 理血类药对 325

一、阿胶 仙鹤草 325

二、白及 大黄 325

三、侧柏叶 白芍 326

四、赤芍 丝瓜络 326

五、赤芍 白芍 327

六、大黄 升麻 328

七、丹参 紫草 328

八、白茅根 藕节 329

第十章 霍乱 332

第一节 祛风除湿、消导、泻下类药对 332

一、吴茱萸 木瓜 332

二、木瓜 牛膝 333

三、白术 鸡内金 334

第二节 和解、理气、降逆、化湿利水类药对 335

一、黄连 吴茱萸 335

二、藿香 陈皮 335

第三节 补益、固涩、散结、驱虫及其他类药对 337

一、人参 附子 337

二、赤石脂 禹余粮 339

三、诃子 罂粟壳 339

四、金樱子 芡实 340

五、肉豆蔻 补骨脂 341

六、五味子 五倍子 342

第十一章 伤寒(副伤寒) 345

第一节 化湿利水、清热、燥湿、祛暑类药对 345

一、茯苓 赤芍 345

二、黄连 黄柏 345

三、滑石 甘草 346

四、黄连 佩兰 347

五、苍术 知母 347

六、藿香 茵陈 347

七、麦冬 黄连 348

八、人参 石膏 348

第二节 理血、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对 349

一、三七 白及 349

二、苦杏仁 薏苡仁 350

第十二章 麻疹(风疹) 352

第一节 解表利水类药对 352

一、浮萍 牛蒡子 352

二、蝉蜕 薄荷 353

三、刺蒺藜 荆芥穗 353

四、葛根 升麻 354

五、升麻 桔梗 355

六、白僵蚕 荆芥穗 355

七、浮萍 紫草 356

八、荆芥 防风 357

九、麻黄 浮萍 357

第二节 清热、燥湿、滋阴、祛暑类药对 359

一、麦冬 黄连 359

二、人参 石膏 359

三、牛蒡子 连翘 360

四、栀子 知母 360

五、石膏 栀子 361

六、竹叶 石膏 361

七、荷梗 竹叶 362

八、鲜芦根 知母 362

九、板蓝根 大青叶 362

十、生石膏 桂枝 363

十一、生地黄 小蓟 363

十二、生地黄 石斛 364

第三节 理血、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对 364

一、丹参 紫草 364

二、苦杏仁 升麻 365

第十三章 手足口病 367

第一节 清热、燥湿类药对 367

一、石膏 生地黄 367

二、牛蒡子 连翘 368

三、鲜芦根 知母 369

四、板蓝根 大青叶 369

第二节 解表利水类药对 370

一、钩藤 薄荷 370

二、薄荷 石膏 370

三、白僵蚕 荆芥穗 371

四、浮萍 紫草 371

五、浮萍 牛蒡子 371

六、蝉蜕 薄荷 372

七、刺蒺藜 荆芥穗 372

八、葛根 升麻 373

九、葱白 淡豆豉 373

十、荆芥 防风 374

十一、荆芥穗 薄荷 374

十二、桑叶 菊花 375

十三、升麻 桔梗 375

十四、栀子 淡豆豉 376

第十四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78

第一节 清热、解毒、滋阴类药对 378

一、紫花地 丁蒲公英 378

二、金银花 连翘 378

三、牛蒡子 连翘 379

四、板蓝根 玄参 379

五、栀子 知母 380

六、石膏 栀子 381

七、竹叶 石膏 381

八、荷梗 竹叶 381

九、鲜芦根 知母 382

十、板蓝根 大青叶 382

十一、青蒿 鳖甲 383

十二、鳖甲 知母 383

十三、石膏 生地黄 384

附录 中药计量单位与剂量换算 385

一、中药计量单位 385

二、有关中药剂量的换算 3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