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庄学史
中国庄学史

中国庄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铁基等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383474X
  • 页数:6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评介着手,通过战国至清代中国历史各时期庄子学说继承发展脉络的论述,详细阐释了庄子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
《中国庄学史》目录
标签:

第一章 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 1

第一节 庄子生平简述 1

一 庄子生活的时代 1

二 姓名和身世 4

三 故里及其与楚的关系 7

第二节 《庄子》其书 15

一 从古本到今本 16

二内、外、杂篇之分及真伪问题 19

第三节 《庄子》的主要思想 25

一 《庄子》内篇的统一性 26

二 逍遥论 30

三 自然论 33

四 无为论 36

五 齐物论 40

第四节 关于庄子的历史地位 44

一 在道家形成中的地位 44

二 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47

三 略说当代价值 49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庄学 51

第一节 社会政治与思想学术 51

一 社会政治的主要特点 51

二 民心向背问题 56

三 士人的社会角色 61

四 思想学术的特点 68

第二节 潜行的《庄子》 71

一 秦汉初期潜行之大概 72

二 西汉中期以后潜行的发展 79

三《庄子》潜行的原因 90

第三节《吕氏春秋》、《淮南子》与《庄子》 92

一《吕氏春秋》与《庄子》 93

二《淮南子》与《庄子》 98

第四节《庄子》思想对儒学的渗透 102

一儒家学者所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103

二《庄子》与汉代经学 10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学 118

第一节 社会·士人·玄学 118

一 社会动荡与人口流动 118

二 士人与士风 122

三 玄学 135

第二节 庄学的勃兴 139

一 读庄成风与注庄成学 140

二 庄子思想的主要影响 150

第三节 阮籍与庄学发展 156

一 阮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157

二《达庄论》之意义及其思想 162

三通《易》、《老》和《大人先生传》 167

第四节 郭象《庄子注》 171

郭象其人 172

二向、郭二《庄》及其他 176

三郭象《庄子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79

第五节 魏晋般若学与《庄子》 191

一汉晋佛教与般若学 191

二 名僧与名士 196

三 佛学、佛僧与《庄子》 200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庄学 209

第一节 政治与文化的特点 209

统一与开放 209

二 承前启后 215

三 宗教的兼容 220

第二节 庄学的继续发展 225

一 从注《庄子》看庄学发展 225

二《庄子》与道教 231

三《庄子》与文学 236

第三节 陆德明《庄子音义》 244

一《经典释文》和《庄子音义》 244

二《庄子音义》与诸家注 248

三《庄子音义》之释义 252

第四节 成玄英的庄学思想 259

一 会通老庄 260

二 修正郭象 263

三 凸现重玄 272

四 归宗修身 277

第五节《治要》、《意林》、《南华邈》 281

一《庄子治要》 282

二《庄子意林》 286

三《南华邈》 292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庄学 296

第一节 思想学术的转换创新 296

一 右文政策 296

二学风变 299

三理学繁衍 303

四佛道流行 309

第二节庄学研究概况 313

一《庄子》研究者及其著作 313

二 庄学研究的特点 318

三理学视野下的《庄子》 328

四 庄学与佛老 335

第三节 王雱的庄学思想 341

一 道的特点 342

二“圣人体道以为用” 347

三儒释道之调和 354

第四节 陈景元的庄子研究 359

一《庄子》的综合研究 361

二体道与修身 364

三 治国之要 374

第五节 朱熹的庄学思想 378

一 与庄子相关的两个问题 379

二对《庄子》的理&解和评价 383

三 庄子与释道 394

四 朱熹哲学与庄子 399

第六节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 401

一 庄子真意 403

二 “大宗旨未尝与圣人异” 413

三 以禅解《庄子》 422

第七节 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427

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427

二《庄子》乃救世之书 431

三 援儒入《庄子》 434

四 道教旨趣 438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庄学 442

第一节 明清学术与庄学特点 442

一 明代学术的特点 442

二 清代学术的特点 454

三 明清时期的庄学 463

第二节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470

一 论读懂《庄子》的要领 470

二 心性与道德 474

三 处世与帝王 475

四 外杂篇与老子《道德经》的关系 477

五评庄子学派特点 482

第三节 释性通的《南华发覆》 483

一 对于《庄子》的基本认识 483

二 内篇思想的整体性 485

三外篇思想的解释 488

四 杂篇的分析 494

第四节 沈一贯《庄子通》 498

一 以孔子衡量庄子 498

二 庄子内篇思想的解析 501

三《让王》四篇的来源与老庄的异同 508

第五节 焦竑的《庄子翼》 511

一 焦竑与他的《庄子翼》 511

二《庄子》的流传及儒道关系 514

三 关于《庄子》之书的考证 518

四 内篇的思想及无为之治的特点 522

第六节 方以智《药地炮庄》 526

一《药地炮庄》的基本倾向 526

二关于老庄学派 528

三庄与儒的相通 533

四对庄子的批评 540

第七节 王夫之的《庄子》研究 547

一王夫之与他的《庄子》研究 547

二关于逍遥的理解 553

三关于齐物论的认识 558

四《养生主》至《应帝王》的理解 563

五区分外杂诸篇的不同价值 568

第八节藏云山房主人《南华大义悬解参注》 573

一 藏云主人及《悬解参注》的特点 573

二《庄子》祖述《老子》及其发展 574

三 修道及其目标 580

第九节 林云铭《庄子因》 586

一《庄子因》的特点及对《庄子》的基本看法 586

二历代的误读与正确的读法 589

三 从逍遥到帝王的逻辑 594

四 关于外杂篇的思想与真伪 597

第十节 屈复《南华通》 601

一 庄子与儒道佛的关系 601

二 关于内篇的理解 607

第十一节 胡文英《庄子独见》 611

一 文章评点的意义 611

二 寻求“本根”与“言道”方式 612

三 关于庄子的“本根” 614

第十二节 清人的《庄子》考证 618

一 王念孙《庄子杂志》 619

二 卢文弨《庄子音义考证》 622

三 俞樾与孙治让的《庄子》考证 624

附录20世纪《庄子》研究资料简目 630

后记 6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