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方仲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1062885
  • 页数:761 页
图书介绍: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梁集共八种。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目录

总序 1

凡例 1

正编 1

甲编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及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说明 3

甲表1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数,每户平均口数和每户每口平均田亩数 6

甲表2前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19

甲表3前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19

甲表4前汉元始二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26

甲表5后汉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28

甲表6后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32

甲表7后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32

甲表8后汉永和五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37

甲表9后汉对前汉郡国口数增减之比较(系估计数字) 39

甲表10后汉对前汉西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 50

甲表11后汉对前汉淮汉以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 52

甲表12汉初各侯初封时及国除时的户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54

甲表13三国、西晋、南北朝的启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56

甲表14西晋太康初年各州户数、平均户数及各州户数的比重 60

甲表15西晋太康初年各州郡国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61

甲表16刘宋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68

甲表17刘宋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70

甲表18北魏一部分州郡的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80

甲表19东魏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81

甲表20东魏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84

甲表21隋、唐、五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96

甲表22隋各州郡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大业5年,公元609年) 104

甲表23唐贞观十三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公元639年) 110

甲表24唐贞观十三年各道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公元639年) 111

甲表25唐天宝元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公元742年) 121

甲表26唐天宝元年各道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公元742年) 121

甲表27唐开元、元和各道府州户数及元和时每县平均户数 134

甲表28唐代各道人口密度 160

甲表29辽代各道府州军的户数、军兵丁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出军兵丁数 160

甲表30辽代御帐亲军数 166

甲表31辽代历朝所建宫卫骑军数 168

甲表32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172

甲表33北宋主客户口数及客户户口数的比重 180

甲表34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186

甲表35北宋初年各道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 188

甲表36北宋元丰初年各路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 199

甲表37北宋太宗朝及神宗朝各路(道)主客户数及客户占总户数百分比的比较 212

甲表38北宋各路府州军监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214

甲表39宋元丰、崇宁、绍兴、嘉定四朝各路户口数的比较 224

甲表40宋代各路人口密度 229

甲表41金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230

甲表42金代猛安、谋克等户口及垦田、牛具数 231

甲表43金代猛安、谋克户平均口数、田数及正口和奴婢的比数 233

甲表44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234

甲表45金代各路民户数、平均户数及各路户数的比重 235

甲表46金代各路府州军的民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235

甲表47元代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243

甲表48元代各省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省户口数的比重 246

甲表49元代各省路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246

甲表50元代各省人口密度 255

甲表51明太祖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55

甲表52明成祖朝户口及税粮数 256

甲表53明仁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58

甲表54明宣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58

甲表55明英宗朝(正统)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0

甲表56明代宗朝(景泰)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0

甲表57明英宗朝(天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2

甲表58明宪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2

甲表59明孝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4

甲表60明武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6

甲表61明世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8

甲表62明穆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68

甲表63明神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70

甲表64明熹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270

甲表65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总平均数 272

甲表66明代历朝每户平均口数及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 273

甲表67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升降百分比 273

甲表68明太祖朝分区户口数 274

甲表69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275

甲表7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分区户口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278

甲表71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279

甲表72明代南、北直隶及各布政使司人口密度 281

甲表73明天顺初年及嘉靖、隆庆年间各司府县的里数及估计户数 282

甲表74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丁及田地数 336

甲表7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每朝及每十年平均人丁数、田地数及每丁平均亩数 340

甲表76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数及存仓米谷数 341

甲表77清咸丰、同治两朝的人口数 348

甲表7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初、中期)四朝各直省人丁数 352

甲表7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354

甲表80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进各直省人丁数的升降百分比 355

甲表81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户、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 356

甲表82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 357

甲表83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358

甲表84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359

甲表85清同治、光绪两朝各直省口数 360

甲表86清宣统年间调查(公元1912年汇造)之户口数的修正 368

甲表87清代各直省人口密度 374

甲表88清嘉庆二十五年各府州人口密度 376

甲表89中国历代县户口数、每县平均户数及平均口数 385

乙编 唐宋元明清田地、田赋概况说明 388

乙表1唐天宝中户税、地税及租庸调估计收入数 390

(1)户税、地税估计收入数 390

(2)租庸调估计收人数 390

乙表2唐天宝中岁入钱粟布绢绵之数及其用途 392

(1)岁人钱数及其用途 392

(2)岁入粟数及其用途与所输仓库 392

(3)岁入布绢绵数及其用途与输往地点 392

乙表3唐建中年间税户、籍兵数及钱谷收支数 392

(1)建中元年税户、籍兵及钱谷数 392

(2)建中初年钱谷数及内外费用 393

乙表4唐天宝八年各道屯粮数及其百分比 393

乙表5唐天宝八年各色米粮总数 394

乙表6北宋至道末年及天禧末年实收租税数 396

乙表7北宋岁出入总数 397

乙表8北宋熙宁十年夏秋二税现催额及其百分比 397

乙表9北宋元丰八年各项税物岁人岁出数 398

乙表10北宋元丰年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与夏秋二税现催额 399

乙表11北宋熙宁三年至九年诸路水利田数 401

乙表12北宋熙宁年间诸路职田数 402

乙表13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岁漕定额及治平二年漕运实数 403

乙表14北宋淳化四年东南六路漕运上供米额 404

乙表15北宋熙宁九年诸路上报司农寺免役钱物收支及应在现在数 405

乙表16北宋宣和元年诸路上供钱物数 408

乙表17两宋历朝岁出入缗钱数 409

乙表18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各路上供钱银数及其百分比 412

乙表19宋代各路租税收入中的匹帛数 413

乙表20南宋绍兴中年东南诸路岁起绢绸绫罗絁匹数 416

乙表21南宋绍兴年间各地上供和买绢布匹帛岁额 417

乙表22元代岁入粮数 417

乙表23元代科差总数 419

乙表24元代赏赐诸王贵戚户丝户钞数 422

乙表25元代的赐田 442

(1)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百官寺院田地数 442

(2)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田地数 442

(3)元代历朝所赐功臣百官田地数 443

(4)元代历朝所赐各寺田地数 447

乙表26元代屯军屯民人户数及屯田亩数 448

乙表27元至元二十年至天历二年每年海运粮米数及耗损率 459

乙表28明实录中关于洪武朝增垦田亩数的记载 461

乙表29明洪武、弘治、嘉靖三朝分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462

乙表3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 466

乙表31图书编等三书关于明弘治十五年分区田地数字之对照 472

乙表32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 474

乙表3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区田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478

乙表3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 479

乙表3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 481

乙表3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平均亩田征粮额 483

乙表3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487

乙表38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的升降百分比 488

乙表39明洪武二十六年分区实征税粮数 489

乙表40明弘治十五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 491

乙表41明嘉靖初年分区户口、钱粮数 493

乙表42明嘉靖中年后分区里数及户口、田赋数 495

乙表43明天顺年间各府州粮额数 497

乙表44明崇祯(?)年间各府州粮额数 499

乙表45明末各府州粮额数 501

乙表46明永乐初至成化末屯田子粒数 503

乙表47明成化末至正德末及万历中屯田顷数及子粒石数 506

乙表48明嘉靖初至天启末屯田子粒及屯牧地银与屯折银数 507

乙表49明代各都司卫所屯田及其粮银额数 508

乙表50明洪武及万历年间南京各卫屯粮数 510

乙表51明永乐初至正德末漕粮数及减免天下税粮数 511

乙表52明嘉靖初至隆庆末漕粮的额运、改折、实运等数及各处运纳粮数 516

乙表53明泰昌元年至天启末年额运及实该进京通二仓漕粮数 517

乙表54明成化八年以后分区漕运正粮及改兑米、预备米额数 518

乙表55明代各卫所官军转运漕粮额数 521

乙表56明万历六年分区起运存留米麦数及其百分比 523

乙表57明代各镇军马额数 525

乙表58明代九边兵饷额数乙表59明万历四十八年分区加派地亩银数 527

乙表60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田赋加派占辽饷总数的百分比 529

乙表61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 530

乙表62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占其总计的百分比 532

乙表63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 534

乙表64清光绪十三年各直省各项田地数及其百分比 535

乙表65清初十四省原额田及实额田数 538

乙表66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数 539

乙表67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每人平均亩数及每亩平均银粮数的升降百分比 540

乙表6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541

乙表6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的升降百分比 542

乙表70清顺治十八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543

乙表71清康熙二十四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544

乙表72清雍正二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545

乙表73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 547

乙表74清乾隆三十一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 548

乙表75清乾隆四十九年各直省人丁、田地及额征田赋数 551

乙表76清嘉庆十七年各直省人口、田地及其平均数 554

乙表77清嘉庆二十五年各直省府州厅户口、田地及额征田赋数 555

乙表78清康熙初年各直省地丁银数 572

乙表79清道光朝各直省额征及实征地丁银数 573

乙表80清光绪十一年至二十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 574

乙表81清光绪十九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 575

乙表82清光绪二十九年各直省征收田赋数 576

乙表83清光绪年间各直省地丁及耗羡银数 578

乙表84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三十一年各直省屯田、屯赋及其平均数 580

乙表85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学田及田租数 582

乙表86清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米麦豆实数 584

乙表87清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地丁钱粮起运存留银数及其百分比 586

乙表88清嘉庆及光绪年间各直省起运存留正耗银数及其百分比 588

乙表89明、清两代每口平均负担粮银数 590

附编 591

说明 593

附表1自隋至清杭州、苏州、松江三府的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595

附表2明、清两代南直隶各府州田赋数及征麦米数 598

附表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 600

附表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升降百分比 600

附表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占全国总数的百分比 601

附表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平均数 601

附表7明初苏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02

附表8清代苏州府分县实在人丁数 603

附表9清嘉庆二十五年苏州府分县男丁数和女口数的比较 604

附表10明代松江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05

附表11明代松江府分县男子数和妇女数的比较 606

附表12清代松江府分县实在男妇数 608

附表13元、明两代常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10

附表14清代常州府分县实在当差人丁数 611

附表15明、清两代福建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 611

附表16明、清两代浙江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 612

附表17南宋临安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12

附表18明代杭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14

附表19清代杭州府分县人丁数 616

附表20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户数、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 616

附表21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乡民数和市民数的比较 617

附表22明、清两代嘉兴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18

附表23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 620

附表24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的百分比 620

附表25清康熙三十年开封府分县旧管、开除、新收及实在人丁数 621

附表26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23

附表27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男女大小口的百分比 624

附表28明万历朝、清光绪朝顺天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625

附表29唐、北宋、元三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路州户数比较表 626

附表30唐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户口比较表 627

附表31北宋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主客户比较表 629

附表32元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路州户口比较表 630

附表33清康熙、雍正、道光三朝广州府分县丁数 631

附表34明代各朝广州府分县田地及税粮数 633

附表35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田地、地丁银数、起运存留驿传银数及其百分比 633

附表36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屯田及屯米数 635

附表37清道光九年福建全省分县人口数 636

别编 639

小序 641

表说1历代男女法定年龄与赋役课免的规定 642

表说2西晋户调式及“边远夷人”纳布米额 646

表说3西晋平民男女丁占田课田额数 647

表说4西晋品官占田及荫客限额 648

表说5西晋高级官员食俸及赐绢、菜田额数 650

表说6东晋南朝品官荫客限额 650

表说7北魏地方官公田额数 651

表说8北魏迄唐均田制下平民受田额数 652

表说9北魏迄唐良民户调赋役额数 668

(1)一夫一妇的户调田租及每丁男的力役额数 668

(2)未娶丁男及奴婢丁牛的租调额数 670

表说10唐代亲贵官勋永业田额数 672

表说11隋、唐内外官职分田额数 674

表说12唐代内外官府公廨田额数 676

表说13唐开元二十五年调赋绵绢麻布等物的区域分布 678

表说14元世祖中统元年每户输纳丝料包银税率 682

表说15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丁地税税率 685

表说1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分类比较 687

表说1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的输纳区域分配 689

表说18明代南北分区兑运法中每石漕米加征脚耗轻赍率 693

表说19清乾隆年间各直省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694

(1)民赋田每亩征科额数 694

(2)更名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696

(3)归并卫所屯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697

(4)农桑地等各类田地征科额数 700

表说20清乾隆年间各直省人丁等每口科银额数 701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 704

1历代户数比较 704

2历代人口比较 705

3历代垦田比较 706

4明代历朝户、口和田地数的升降 709

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人丁、田地数的升降 709

6清乾隆至光绪六朝人口数的升降 707

附录 709

一、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 711

Ⅰ.历代度量衡之变迁 713

Ⅱ.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时代特征 722

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 738

(甲)中国历代尺之长度标准变迁表 738

一、古今尺度的比较 738

二、吴承洛的推算 742

三、刘复和杨宽的推算 743

四、万国鼎对唐尺的推算 744

(乙)中国历代升之容量标准变迁表 744

(丙)中国历代两斤之重量标准变迁表 745

(丁)中国步和亩的进位变迁表 746

三、引用书籍、论文目录 748

(一)引用书籍目录 748

(二)引用论文目录 7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