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式的刑法竞合问题研究
中国式的刑法竞合问题研究

中国式的刑法竞合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洪兵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2071592
  • 页数:24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式的刑法竞合问题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大竞合论 1

一、目的困惑症: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目的追问 1

二、人为复杂化:眼花缭乱的法条竞合类型辨证 5

三、理论上的纠结:“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理解 17

四、绞尽脑汁: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 24

五、大竞合论之提倡:罪刑相适应是处理竞合问题的根本原则 30

六、补论:大竞合论有助于解决“界限”及克服所谓立法缺陷 43

第二章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另一种理解 47

一、问题的提出 47

二、通说“法条竞合说”之疑问 51

三、“想象竞合说”的合理性 58

四、总结 60

第三章 刑法第149条的理解及其展开 63

一、问题的提出 63

二、第149条规定的性质 65

三、法益保护要求罪刑相适应 68

四、结论 76

第四章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相关条款的理解适用 77

一、问题源起 77

二、准确适用的前提:行为个数的认定 78

(一)行为人是否明确认识到对象的不同属性 79

(二)是否侵害一身专属法益 80

(三)行为主要部分是否重叠、可否分割 81

三、“同时构成其他犯罪”条款的理解适用 83

(一)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83

(二)危险驾驶罪 84

(三)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88

(四)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 89

(五)虚假诉讼罪 90

四、刑法分则中数罪并罚条款的再审视 91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91

(二)强迫卖淫罪 93

五、总结 94

第五章 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重合与竞合 96

一、犯罪构成要件之间是互斥还是竞合 98

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重合与竞合 104

(一)人身犯罪 104

(二)财产犯罪 107

(三)贪污贿赂罪及渎职罪 109

三、具体构成要件要素之间的包容性评价 116

第六章 竞合处断原则探究 120

一、问题的提出 120

二、法条(犯罪构成要件)关系梳理 123

三、特别关系法条竞合适用原则 128

(一)“特别法优先”抑或“重法优先” 128

(二)刑法第149条只是注意性规定 131

(三)“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属于提醒适用重法的补充性条款 133

(四)“特别法优先”在我国既不是法律规定,亦不是当然之理 138

四、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 141

(一)区分的意义 141

(二)区分的标准 144

第七章 罪刑相适应原则在解释论中的贯彻 154

一、罪刑相适应原则对数罪并罚适用的制约 155

(一)同种数罪应否并罚 155

(二)选择性罪名能否数罪并罚 157

(三)是应数罪并罚还是评价为一罪的加重情节 160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在个罪解释中的指导机能 162

(一)限制性解释 162

(二)刑法用语含义的相对性 167

(三)刑法分则中致人重伤、死亡的相对性解读 170

三、“量刑反制定罪论”的疑问 172

(一)“量刑反制定罪论”的由来 172

(二)“量刑反制定罪论”的缺陷 173

第八章 行为数与罪数 179

一、行为数的判断标准 181

(一)域外行为数的判断标准 181

(二)侵害人身专属法益的,原则上应根据被害者的人数确定行为个数 183

(三)应考虑行为人是否明确认识到对象的不同性质而存在数次规范意识的突破 185

(四)看行为主要部分是否重叠,认定成立想象竞合犯还是数罪并罚 187

二、行为数的具体认定 190

(一)不作为犯 190

(二)过失犯 192

(三)共犯 193

(四)单行为犯与复行为犯 194

(五)短缩的二行为犯 197

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罪数确定 198

第九章 实体与程序双层次罪数论体系的构建 203

一、目前罪数(竞合)论存在的问题 204

(一)标准混乱 204

(二)有悖罪刑均衡原则 207

二、基于罪刑均衡重构实体上的罪数论体系 208

(一)想象竞合犯 210

(二)牵连犯 212

(三)连续犯 213

(四)吸收犯 215

(五)接续犯 218

(六)共罚的事后(前)行为 219

(七)集合犯 220

(八)继续犯、结合犯、结果加重犯 221

(九)包括的一罪 221

三、基于禁止双重危险构建程序上的罪数论体系 223

(一)从“一事不再理”到“禁止双重危险” 223

(二)一事不再理中的“一事”应指自然意义上的一个行为 226

(三)程序上一罪与数罪的具体认定 230

主要参考文献 2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