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诗神的三足鼎  三种基本文化视野下的抒情诗比较
诗神的三足鼎  三种基本文化视野下的抒情诗比较

诗神的三足鼎 三种基本文化视野下的抒情诗比较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本益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58310
  • 页数:5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三种基本文化(道德文化、科学文化、宗教文化)视野中,对抒情诗进行了如下较为广泛的比较研究:对不同区域(中国、西方、西亚南亚)的优秀抒情诗进行比较,将中国古代抒情诗和现代抒情诗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同阶段与外国抒情诗进行比较,将抒情诗的诸种成分(情感特性、思想题材、审美意象、创作手法)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本书的价值在于:在三种基本文化比较的框架内,探索通过其他框架难以发现的中外抒情诗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特点,并由此对已经衰亡的抒情诗做出较为准确的历史评价,为仍然活着和正在兴起的抒情诗揭示其现代必然性。
《诗神的三足鼎 三种基本文化视野下的抒情诗比较》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情感特性比较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情感特性 3

一、文化的道德特性 3

(一)半文明宗教文化向道德文化转型 4

(二)儒道佛三家思想的道德特性 11

二、诗歌情感的道德特性 18

(一)功利性道德情感 20

(二)审美性道德情感 25

三、异质文化与异质情感 33

(一)异质文化——科学文化 33

(二)异质情感——自我情感 35

四、道德情感与自我情感的历史变化 40

第二节 西方抒情诗的情感特性 44

一、文化的科学特性 44

(一)半文明宗教文化向科学文化转型 44

(二)科学文化的心理机能——理智及其他 51

二、诗歌情感的自我特性 54

(一)功利性自我情感 55

(二)审美性自我情感 59

三、异质文化与异质情感 74

(一)异质文化——宗教文化 74

(二)异质情感——宗教情感 81

四、自我情感与宗教情感的历史变化 89

第三节 西亚南亚抒情诗的情感特性 111

一、文化的宗教特性 111

(一)半文明宗教文化向文明宗教文化升华 111

(二)三种宗教文化的不同特性 121

二、诗歌情感的宗教特性 125

(一)功利性宗教情感与审美性宗教情感 125

(二)三种诗歌宗教情感的不同特性 137

三、异质文化与异质情感 147

(一)异质文化——科学文化 147

(二)异质情感——自我情感 159

四、宗教情感与自我情感的历史变化 168

第四节 中国现代抒情诗的情感特性 181

一、文化的“科学—政治”特性 181

(一)“科学一政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变化 182

(二)“科学—政治”文化心理与民族主义、激进主义 187

二、诗歌情感的“自我—政治”特性 191

(一)功利性“自我—政治”情感与审美性“自我—政治”情感 191

(二)“自我—政治”情感是现代诗歌诞生的内在标志 205

三、异质文化与异质情感 208

(一)异质文化——政治文化 208

(二)异质情感——政治情感 209

四、自我情感与政治情感的历史变化 214

第二章 思想题材比较 239

第一节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思想题材 239

一、忧患思想题材 239

(一)忧国、忧民、忧仕途功名 239

(二)“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 245

二、亲情思想题材 247

(一)亲情与泛亲情——乡情、友情 247

(二)自然血缘与文化的内在自然根性 252

三、山水思想题材 254

(一)山水体道与山水愉情 254

(二)自然山水与文化的外在自然根性 263

第二节 西方抒情诗的思想题材 266

一、爱情思想题材 266

(一)为爱而爱的爱情 266

(二)爱情的形而上升华 272

二、哲理思想题材 274

(一)形而上哲理与人生哲理 274

(二)诗歌与哲学 282

三、宗教思想题材 285

(一)赞颂、救赎、天国与死亡 285

(二)宗教超越及其他超越 293

第三节 西亚南亚抒情诗的思想题材 296

一、希伯来抒情诗的思想题材 296

(一)宗教思想题材 296

(二)世俗思想题材 301

二、阿拉伯—波斯抒情诗的思想题材 305

(一)宗教思想题材 305

(二)世俗思想题材 312

三、印度抒情诗的思想题材 320

(一)宗教思想题材 320

(二)世俗思想题材 328

第四节 中国现代抒情诗的思想题材 333

一、政治思想题材 333

(一)政治忧患、政治抗争与政治歌颂 333

(二)爱国主义传统与诗歌 339

二、爱情思想题材 342

(一)感伤的爱、智性的爱与体验的爱 342

(二)爱情的变性与扭曲 353

三、哲理思想题材 355

(一)形而上哲理与人生哲理 355

(二)直觉思维与诗歌 368

第三章 审美意象比较 37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审美意象 373

一、意象论与意境论 373

(一)意象论的产生与历史变化 373

(二)意境论的产生与历史变化 376

二、意象与意境的特点 381

(一)意象的特点 381

(二)意境的特点 384

三、意境的审美特性 391

(一)意境的审美中和性 391

(二)意境的审美形态 394

第二节 西方抒情诗的审美意象 396

一、意象论 396

(一)意象论的来源 396

(二)审美意象论与诗歌意象论 398

二、意象的特点 406

(一)意象的特点 406

(二)意象与意境辨析 408

三、意象的审美特性 411

(一)意象的审美心灵性与审美形式性 411

(二)意象的化丑为美与以丑为美 418

第三节 西亚南亚抒情诗的审美意象 421

一、希伯来抒情诗的审美意象 422

(一)《诗篇》等作品的意象 422

(二)《雅歌》的意象 427

二、阿拉伯—波斯抒情诗的审美意象 430

(一)阿拉伯抒情诗的意象 430

(二)波斯抒情诗的意象 434

三、印度抒情诗的审美意象 439

(一)意象的特点 439

(二)梵我同一与意象的神秘性 442

第四节 中国现代抒情诗的审美意象 446

一、现代意象论 446

(一)两种现代意象论及其来源 446

(二)现代诗歌意象论 449

二、意象的特点 456

(一)意象的特点 456

(二)意象与意境辨析 462

三、意象的审美特性 465

(一)意象的审美心灵性与审美形式性 465

(二)诗歌审美意象的存在方式 475

第四章 创作手法比较 479

第一节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创作手法 479

一、感物起兴 479

二、直观性描写 486

三、客观化抒情 490

第二节 西方抒情诗的创作手法 494

一、沉思赋形 494

二、想象性描写 508

三、主观化抒情 513

第三节 西亚南亚抒情诗的创作手法 518

一、希伯来抒情诗的创作手法 518

二、阿拉伯—波斯抒情诗的创作手法 525

三、印度抒情诗的创作手法 533

第四节 中国现代抒情诗的创作手法 539

一、沉思赋形 539

二、想象性描写 548

三、主观化抒情 552

余论 556

丛书后记 5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