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精品课程讲记  马淑然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中医精品课程讲记  马淑然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中医精品课程讲记 马淑然中医基础理论讲稿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淑然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86362
  • 页数:5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马淑然教授在近30年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和临床心得,内容包括中医学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书末附有验案分析和方剂索引,验案分析可提高读者的临床思维能力,方剂索引列出了每个方子的出处、组成、功效及主治,可供读者学习参考。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可作为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中医精品课程讲记 马淑然中医基础理论讲稿》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沿革 2

一、中医学的起源 2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9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 28

一、司外揣内 29

二、整体研究 30

三、援物比类 30

四、以常衡变 32

五、试探和反证 33

六、内景反观 33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3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35

一、阴阳概念的形成 35

二、阴阳的概念 38

三、阴阳的属性 39

四、阴阳的相互关系 42

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0

第二节 五行学说 70

一、五行的起源和沿革 70

二、五行和五行学说的概念 73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75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88

第三节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97

第三章 藏 象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藏象概念 102

二、藏象学说 103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03

四、脏腑的命名和分类 105

五、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107

第二节 五脏 110

一、心 110

二、肺 118

三、脾 128

四、肝 136

五、肾 147

第三节 六腑 159

一、胆 161

二、胃 162

三、小肠 165

四、大肠 167

五、膀胱 168

六、三焦 170

第四节 奇恒之腑 175

一、脑 175

二、髓 177

三、骨 178

四、脉 178

五、女子胞 178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80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81

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195

三、六腑之间的关系 200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201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206

第一节 精 207

一、精的概念 207

二、精的生成 209

三、精的贮藏与施泄 210

四、精的功能 210

第二节 气 213

一、气的概念 213

二、气的生成 216

三、气的功能 217

四、气的运动 221

五、气的分类 222

第三节 血 226

一、血的概念 227

二、血的生成 227

三、血的运行 231

四、血的功能 234

第四节 津液 236

一、津液的概念 23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238

三、津液的功能 240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242

一、精与气的关系 242

二、精与血的关系 243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244

四、气与血的关系 244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247

六、血与津液的关系 249

第五章 经 络 253

第一节 概述 253

一、经络学说的重要性 253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54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内容 258

一、经络学说的概念 258

二、关于经脉和络脉的区别 258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260

第三节 十二经脉 261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261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265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268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277

五、十二经脉的络属关系 278

六、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 278

七、十二经脉的循行 280

第四节 奇经八脉 286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286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286

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的不同 287

四、奇经八脉的功能 288

五、奇经八脉的循行 289

第五节 经别、别络、筋经和皮部 298

一、十二经别 299

二、别络 302

三、经筋 304

四、皮部 306

第六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307

一、经络的功能 307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310

第六章 体 质 314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314

一、概念 314

二、体质的形成与发展 315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 316

一、分类方法 316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317

第三节 体质理论的应用 319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319

二、指导辨证分析 319

三、指导治疗 320

第七章 病因与发病 324

第一节 概述 324

一、病因和病因学说的概念 325

二、中医病因学说的源流与分类 325

三、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326

第二节 病因 327

一、六淫 327

二、疫疠邪气 344

三、内伤病因 346

四、病理产物性病因 351

第三节 发病 359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359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364

三、发病形式 366

第八章 病 机 372

第一节 概述 372

一、病机与病机学说的概念 372

二、中医病机学说的基本特点 373

第二节 基本病机 374

一、邪正盛衰 375

二、阴阳失调 383

三、气血失常 407

四、津液代谢失常 422

第三节 内生“五邪”病机 432

一、风气内动 432

二、寒从中生 439

三、湿浊内生 442

四、津伤化燥 445

五、火热内生 447

第九章 防治原则 453

第一节 养生 453

一、基本概念 453

二、基本原则 454

三、养生的主要方法 456

第二节 预防 459

一、基本原则 459

第三节 治则 462

一、治病求本 463

二、正治与反治 466

三、扶正祛邪 471

四、调整阴阳 474

五、三因制宜 478

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480

附录1 484

验案分析 484

参考答案 500

附录2 517

方剂索引 5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