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涨海行舟  海洋遗产的考古与历史探究
涨海行舟  海洋遗产的考古与历史探究

涨海行舟 海洋遗产的考古与历史探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春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2794040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厦门大学吴春明老师近些年海洋遗产考古与历史探索方面论文的汇集。书中收录的了在各个期刊上发表过的17篇文章。书稿分为三篇,即:舟船起源于航海技术,船货贸易与四海航路,诸蕃融合与海洋中华。书稿不但体现了我国近些年海洋考古的诸多新发现与新成就,更为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这些海洋遗迹对中国海洋文化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提出了“海洋经济是人类海洋文化发展的根本宗旨与核心内容”等观点。
《涨海行舟 海洋遗产的考古与历史探究》目录

舟船起源与航海技术 2

一、复合型独木舟与亚太航海术的起源 2

(一)太平洋的双体独木舟 3

(二)东南亚与太平洋的边架艇独木舟 9

(三)东亚复合型独木舟与原始海船的起源 14

二、朝鲜半岛传统木帆船的发现与研究 25

(一)传统“韩船”的考古发现 26

(二)朝鲜半岛传统木帆船的形态与结构 32

三、中国古代航海术中的天文导航 40

(一)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天文导航实践 41

(二)东南船家的天文导航术:民族考古的复原 48

(三)南岛民族志的星象导航 52

(四)华南与南太平洋原始导航术的共性 57

船货贸易与四洋航路 62

四、“北洋”海域中朝航路及其沉船史迹 62

(一)“北洋”航路网络中的中朝水路 62

(二)环渤海沿岸航路与绥中沉船 65

(三)登州东渡与蓬莱、新安沉船 69

(四)明州通高丽及其航路史迹 75

五、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航路与性质的再认识 82

(一)绥中沉船不是一艘内贸船 83

(二)绥中沉船不是一条河海联运的小船 86

(三)绥中沉船在环渤海航路与中朝航路上的地位 88

六、福建连江定海沉船的港口与航路 92

(一)定海湾沉船遗址的内涵与性质 92

(二)定海湾沉船陶瓷的产销路径 100

(三)定海湾沉船及相关史迹在福州港史上的地位 103

七、东洋航路网络中的贸易陶瓷与沉船考古 109

(一)东洋航路与贸易陶瓷之史前史 110

(二)东洋航路贸易陶瓷的出现与早期华瓷沉船 112

(三)东洋航路的变迁与明清华瓷沉船 117

八、南海古代沉船的性质与航路拟测 131

(一)南海早期沉船与“广州通海夷道” 131

(二)宋元时期的南海沉船与东洋、西洋航路的发展 133

(三)明代早中期海禁时代的南海沉船与私商航路 136

(四)晚明清代全球化背景下中西商船的南海汇聚 142

九、近古欧亚航路网络中的沉船考古 153

(一)亚欧航路初拓史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沉船 153

(二)亚欧航路盛期的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沉址 160

(三)近古欧亚航路尾声的其他欧美商船沉址 174

十、古代东南海洋性瓷业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185

(一)东汉六朝海洋性青瓷业产销格局的初现 186

(二)唐宋时期东南青瓷、青白瓷业产销体系的扩张 187

(三)明清青花瓷业海洋经济与贸易格局的变化 192

诸蕃融合与海洋中华 200

十一、“多元一体”与“海洋中华” 200

(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海洋因素的隐性特征 201

(二)“海洋中华”的奠基、传承与变迁 205

十二、环中国海海洋族群的历史发展 208

(一)中华海洋文化的奠基:东夷、百越的海洋活动 209

(二)中华海洋文化的传承:华南“汉人”的“四洋”航海 213

(三)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中外海洋族群的互动融合 217

十三、华南海商文化的东夷、百越土著基础 224

(一)华南海商源于东夷、百越土著 224

(二)东南港市源于百越都城 227

(三)沿海汉人的土著基因 230

十四、海洋“诸蕃”融合的历史与考古考察 234

(一)东海“倭”“夷”的登陆 234

(二)南海“胡”“蕃”涉海而至 237

(三)欧风东渐五百年 245

十五、中国考古发现的几类海洋舶来品 254

(一)西域的海路玻璃 254

(二)西洋、南洋的珍稀宝石 257

(三)南海、印度洋的热带香料 260

(四)西亚、欧美的金属钱币 261

十六、水下考古工作中的海洋文化史研究 268

(一)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学术责任 269

(二)探索多样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海洋历史 271

(三)海洋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考古研究 275

(四)海洋族群的社会史探索 278

十七、中国东南考古与海洋文化探索 283

(一)先秦两汉时期东南土著海洋人文的考古探索 283

(二)“大航海时代”的海交史迹与海洋考古 288

(三)从百越土著到“华南汉人”的海洋文化传承 2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