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植物学
中药植物学

中药植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莺,李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6765022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中药植物学”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当前中医及相关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特点以及中药教学方法规律探索的体会,是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本教材根据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临床实践应用需求,首次提出集中药来源植物鉴别和栽培于一体的“中药植物学”概念,并据此编写《中药植物学》教材应用于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本书分为绪论、中药植物形态及分类基础、中药植物栽培基础、中药植物识别及栽培各论四大部分。以临床常用中药来源植物为对象,重点介绍其辨认、栽培及加工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常见中药植物为对象绘制插图,力争使教材更加直观、实用,便于读者学习。读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够系统认识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的全过程以及植物的形态特征。
《中药植物学》目录

总论 2

第一篇 绪言 2

第一节 中药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3

一、准确识别鉴定中药植物,考证新资源与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二、利用中药植物学的栽培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 5

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新品种、扩大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以及有效成分的实验室生产 6

第二节 我国中药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6

第三节 我国中药植物栽培的种类及分布 9

一、我国植物类中药资源概况 9

二、我国中药材种类及其区域划分 9

第四节 中药植物规范化栽培与发展方向 15

一、中药材GAP概述 16

二、标准操作规程 16

三、中药材GAP的发展前景 17

第二篇 中药植物形态及分类 19

第一章 植物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20

第一节 根 20

一、正常根的类型 20

二、根的变态 21

三、根的生理功能 22

第二节 茎 23

一、茎的形态 23

二、茎的类型 26

三、茎的变态 28

四、茎的生理功能 29

第三节 叶 30

一、叶的组成 30

二、叶的形态 32

三、叶片的分裂和单叶与复叶 35

四、叶序和叶镶嵌 38

五、异形叶性 38

六、叶的变态 39

七、叶的生理功能 40

第四节 花 41

一、花的组成与形态 42

二、花的类型 51

三、花的表示方法 53

四、花序 54

五、花的生理功能 57

第五节 果实 58

一、果实的形成和特征 58

二、果实的类型 59

三、果实的生理功能 63

第六节 种子 63

一、种子的组成 64

二、种子的类型 65

第二章 植物分类概述 66

第一节 植物界的分门别类及植物的分类单位 66

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66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 67

第二节 植物的命名 69

一、植物的物种命名法 69

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 70

第三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 71

一、定距式检索表 71

二、平行式检索表 71

三、连续平行式检索表 72

第三章 被子植物门中药植物类群及重要的中药植物 73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73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 73

一、原始花被亚纲 73

二、后生花被亚纲 95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 107

第三篇 中药植物栽培 113

第四章 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栽培环境的关系 114

第一节 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 114

一、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 114

二、中药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16

三、中药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117

第二节 影响中药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119

一、光 119

二、温度 120

三、水 122

四、土壤 123

五、空气和风 126

第五章 中药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调控 127

一、种植制度选择 127

二、土壤耕作 128

三、灌溉与排水 129

四、植株调整 130

五、支架 131

六、覆盖与遮阴 131

七、人工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 132

八、抗寒防冻 132

九、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132

第六章 中药植物栽培技术 134

第一节 中药植物繁殖 134

一、有性繁殖 134

二、无性繁殖 138

第二节 中药植物野生抚育与引种驯化 140

一、中药植物野生抚育 140

二、中药植物引种驯化 141

第三节 中药植物病虫害防治 143

一、植物检疫 144

二、农业防治 144

三、生物防治 145

四、物理机械防治 147

五、化学防治 147

第四节 农药及有害重金属残留的控制 147

一、农药残留的控制 147

二、有害重金属残留的控制 148

第五节 采收与产地加工 148

一、中药材的合理采收 149

二、产地加工 151

第六节 中药材的包装和贮运 154

一、中药材的包装 154

二、中药材的贮运 155

第七章 中药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158

一、中药植物的产量及其构成 158

二、中药植物品质的形成 159

第八章 中药的炮制 163

一、炮制的目的 163

二、炮制的方法 164

第九章 中药药性及其影响因素 167

一、环境因子与中药药性形成 167

二、中药植物形态特征与中药药性形成 168

三、药用部位与中药药性形成 168

四、采收季节与中药药性形成 170

五、加工炮制与中药药性形成 170

各论 174

第十章 解表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174

一、发散风寒药 174

二、发散风热药 187

第十一章 清热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194

一、清热泻火药 194

二、清热燥湿药 199

三、清热解毒药 205

四、清热凉血药 222

五、清虚热药 226

第十二章 泻下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30

一、攻下药 230

二、润下药 232

三、峻下逐水药 234

第十三章 祛风湿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37

一、祛风寒湿药 237

二、祛风湿热药 240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246

第十四章 化湿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49

第十五章 利水渗湿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54

一、利水消肿药 254

二、利尿通淋药 258

三、利湿退黄药 263

第十六章 温里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66

第十七章 理气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71

第十八章 消食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78

第十九章 驱虫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82

第二十章 止血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85

一、凉血止血药 285

二、化瘀止血药 290

三、收敛止血药 293

四、温经止血药 296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298

一、活血止痛药 298

二、活血调经药 302

三、活血疗伤药 310

第二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12

一、温化寒痰药 312

二、清化热痰药 316

三、止咳平喘药 320

第二十三章 安神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29

第二十四章 平肝息风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33

一、平抑肝阳药 333

二、息风止痉药 334

第二十五章 开窍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37

第二十六章 补虚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39

一、补气药 339

二、补阳药 349

三、补血药 355

四、补阴药 358

第二十七章 收涩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69

一、固表止汗药 369

二、敛肺涩肠药 370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 374

第二十八章 涌吐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79

第二十九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 381

药名索引 3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