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竞争法教程
竞争法教程

竞争法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明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0222028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为了同步反映近几年我国竞争法制建设的突出成就和竞争法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科学、严谨和高品质,今在《竞争法教程》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推出《竞争法教程》第二版。增加了“知识产权垄断控制制度”一章。增加了我国2008年以来竞争法方面所出台的新规则。增加了一批新的竞争法典型案例。增加了近几年竞争法领域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增加前述诸方面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到教材篇幅的限制和优质教材的精炼要求,此次修改以“增加内容但保持教材原有体量”为原则,主要从时效性出发,对第一版相关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压缩和精简。
《竞争法教程》目录

第一编 竞争法总论 3

第一章 竞争法的一般原理 3

第一节 竞争法的基本概念 3

一、竞争法的定义 3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竞争法调整视角的特殊性 4

二、竞争法的调整对象 5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竞争作用的二重性特征 6

理论研究 竞争法的调整对象是竞争关系还是竞争干预关系 10

三、竞争法的特征 11

第二节 竞争法的政策目标 12

一、竞争法政策目标的含义与意义 12

二、竞争法政策目标的确定依据 13

三、竞争法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 14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围绕竞争模式选择所形成的不同竞争理论 15

立法分析 如何解读中国竞争法的政策目标 20

第三节 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21

一、自由竞争原则 21

二、平等竞争原则 22

三、公平竞争原则 22

四、诚信竞争原则 23

五、适度干预竞争原则 24

立法分析 如何解读中国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24

第四节 竞争法的体系 26

一、竞争法体系的概念 26

二、竞争法体系的基本内容 26

理论研究 如何界定经济学上的垄断与法学上的垄断 27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垄断与限制竞争行为的关系 29

立法分析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如何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 30

三、竞争法体系的结构 31

第五节 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33

一、世界各国主要竞争立法模式 33

二、竞争立法模式的异同比较 36

立法背景 中国竞争立法模式的选择 37

第六节 竞争法的地位 39

一、竞争法属经济法范畴,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之一 39

二、竞争法是经济法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经济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40

理论研究 如何看待竞争法价值功能的多元性 41

第二章 竞争法的产生与发展探源 43

第一节 竞争法产生的基础和原因 43

一、竞争法产生的基础 44

二、竞争法产生的原因 45

立法背景 现代竞争法为什么最早在美国产生 46

第二节 竞争法形成与发展概况 47

一、竞争法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47

二、竞争法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50

第三节 竞争法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51

一、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向多元化发展 51

二、竞争法的调整领域不断扩大 52

三、竞争法的技术性特征日益突出 52

四、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裁力度不断加大 52

五、对国内垄断的控制趋向温和与宽容 53

六、竞争法的国际化发展呈必然趋势 53

第三章 竞争法与相关法的关系 55

第一节 竞争法与经济法其他相关子部门法的关系 55

一、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5

二、竞争法与产品质量法 56

三、竞争法与广告法 56

四、竞争法与价格法 57

五、竞争法与宏观调控法 58

第二节 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58

一、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关系的三个维度 58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60

三、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60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关系的新特点 62

第三节 竞争法与民法及其相关子部门法的关系 64

一、竞争法与民法 64

二、竞争法与合同法 64

三、竞争法与侵权行为法 65

第二编 反垄断法律制度 69

第四章 反垄断法概述 69

第一节 反垄断法的概念 69

理论研究 反垄断法概念的多视角解读 70

第二节 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 71

理论研究 如何确定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 72

第三节 反垄断法的特征 73

一、反垄断法具有竞争法的一般特征 73

二、反垄断法以规制垄断与限制竞争行为为基本内容 73

三、反垄断法具有较强的经济政策性 74

四、反垄断法律规范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抽象性 74

第四节 反垄断法的功能 75

一、反垄断法保障企业自由 75

二、反垄断法维护竞争机制的正常运作 75

三、反垄断法确保一般消费者的利益 76

四、反垄断法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76

理论研究 反垄断法功能的不同观点解析 76

第五节 反垄断法的地位 77

一、反垄断法具有经济宪法的地位 77

二、反垄断法之经济宪法地位的确立依据 77

三、反垄断法之经济宪法地位的确立过程 78

第六节 反垄断法的制度体系 78

第五章 垄断协议控制制度 81

第一节 垄断协议基本问题考察 81

一、垄断协议的含义 81

理论研究 如何界定“垄断协议”的概念 82

二、垄断协议的特征 83

典型案例 柯达公司(Kodak)欧洲全资子公司价格协议案 83

实务探讨 为什么上海的黄金价格协议能实现而南京则不能 84

三、垄断协议的表现形式 85

典型案例 1946年美国烟草公司诉美国案 87

四、垄断协议的分类 88

第二节 垄断协议的规制原则 88

一、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分析原则的含义 88

实务探讨 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分析原则对反垄断法实践的影响 89

二、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分析原则的适用 89

实务探讨 美国反托拉斯实践中如何适用本身违法原则 90

典型案例 美国诉吉罗尔得电子公司案 91

三、对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分析原则的评析 92

第三节 横向限制的规制 92

一、横向限制的危害 92

二、横向限制的构成要件 93

三、横向限制的表现形式 94

典型案例 美国电力设备固定价格密谋案 94

典型案例 美国诉艾迪斯通钢管与钢铁公司案 95

四、横向限制的规制方法 96

第四节 纵向限制的规制 97

一、纵向限制的竞争政策分析 97

二、纵向限制的表现形式 97

典型案例 贵州茅台公司和四川宜宾五粮液公司价格垄断案 98

三、纵向限制的构成要件 100

四、纵向限制的规制方法 100

第五节 中国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 101

一、中国垄断协议立法概况 101

二、中国垄断协议的分类规制 101

典型案例 在华8家日本汽车企业价格垄断案 102

典型案例 北京锐邦公司诉强生公司案 103

典型案例 湖南省新车保险案 105

三、中国垄断协议的法律责任 105

立法分析 如何理解我国《反垄断法》有关垄断协议的立法特点 106

第六章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制度 109

第一节 市场支配地位基本问题考察 109

一、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 109

二、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标准 110

立法分析 如何看待市场份额在认定市场支配地位中的作用 111

实务探讨 同是“一体化经营”,为何AT&T被禁止而柯达公司却被放行 112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方法 113

典型案例 美国诉杜邦公司案 114

第二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法律透视 116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含义界定 116

理论研究 我国如何界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 117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特征与分类 118

三、妨碍性滥用及其影响分析 119

典型案例 欧共体1978年联合商标案 119

典型案例 利乐国际集团公司诉欧共体委员会案 120

四、剥削性滥用及其影响分析 121

典型案例 2002年台湾地区微软案 122

第三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控制的制度模式选择 122

一、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结构主义控制 123

二、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义控制 125

理论研究 不同控制制度的评析与模式选择 125

第四节 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 127

一、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立法概况 127

二、中国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控制模式 128

三、中国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依据与推定方法 129

四、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表现形式 130

立法背景 国家是否应当干预“低于成本的销售” 131

典型案例 惠州大亚湾溢源净水有限公司附条件交易案 134

五、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 135

第七章 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控制制度 137

第一节 经济力量集中的形式 137

一、经济力量的一般集中 138

二、经济力量的市场集中 139

理论研究 反垄断法对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控制方法有何不同 140

第二节 阻止一般集中的企业控股规制 141

一、禁止控股公司 141

立法背景 1997年日本《禁止垄断法》何以对控股公司开禁 142

二、限制金融公司的股份保有 144

三、限制大规模非金融公司的股份保有 144

第三节 阻止市场集中的经营者集中规制 145

一、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145

二、经营者集中规制的政策选择 146

实务探讨 美国经营者集中控制政策的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变迁 146

三、经营者集中规制的法律要件 148

典型案例 布朗鞋公司诉美国案 149

四、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与核准制度 151

五、经营者集中规制的分析方法 151

典型案例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诉Staples公司案 153

六、对反竞争经营者集中的制裁措施 154

第四节 中国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 155

一、中国经营者集中的立法概况 155

立法背景 如何处理控制经营者集中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关系 155

二、中国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制度 156

立法背景 我国《反垄断法》应如何确定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 157

三、中国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制度 158

四、中国经营者集中的禁止制度 159

典型案例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 160

五、中国经营者集中控制与外资并购安全审查 161

六、中国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责任 161

第八章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控制制度 163

第一节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基本问题考察 163

一、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概念 163

二、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特征 164

三、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表现形式 165

典型案例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等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案 166

典型案例 辽宁省抚顺市某区结婚登记处限制竞争案 167

典型案例 吉林省某市政府部门指定垄断经营限制竞争案 168

四、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成因与危害 169

第二节 国外控制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比较研究 169

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法律规制 170

二、转型国家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法律控制 171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欧共体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法律规制 171

第三节 中国控制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理论与实践 172

一、中国关于控制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理论探讨与争论 172

理论研究 如何看待治理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不同观点 173

二、中国控制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立法实践 174

第九章 知识产权垄断控制制度 178

第一节 知识产权垄断基本问题考察 178

一、知识产权垄断的概念 178

理论研究 如何界定知识产权垄断 179

二、知识产权垄断的特征 180

理论研究 知识产权垄断中是否存在状态规制问题 181

三、知识产权垄断与知识产权滥用的关系 182

理论研究 知识产权垄断是否等同于知识产权滥用 182

第二节 知识产权垄断控制的一般原则 183

一、同等对待原则 183

实务探讨 同等对待原则是如何形成的 184

二、分类规制原则 185

三、合理分析原则 186

实务探讨 反垄断法的一般适用原则在处理知识产权垄断问题时的改变 186

第三节 知识产权垄断控制的制度安排 187

一、技术标准垄断控制制度 187

实务探讨 世界上的领先企业如何利用技术标准垄断市场 187

二、知识产权联合限制控制制度 189

实务探讨 世纪之交的中国DVD产业因何从繁荣走向衰落 189

三、知识产权拒绝交易控制制度 190

实务探讨 思科公司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拒绝交易长期垄断市场 190

四、知识产权许可限制控制制度 191

典型案例 世纪之交的美国微软垄断案 192

第四节 中国知识产权垄断的法律规制 193

一、《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范 193

二、合同法中的相关规范 193

典型案例 美国英特尔公司诉中国深圳东进公司案 194

三、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规范 195

四、《反垄断法》的规制 196

典型案例 中国华为公司诉美国交互数字公司技术标准垄断案 196

第十章 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 199

第一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基本问题考察 199

一、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含义 199

二、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特点 200

三、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立法体例 200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理论依据与价值功能 200

第二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适用范围 202

一、特定行业或部门 202

理论研究 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与反垄断法自然垄断豁免制度的变化 203

二、特定组织或个人 205

三、特定行为或情况 205

第三节 反垄断法豁免的制度模式 205

一、反垄断法的部门豁免模式与行为豁免模式 206

二、反垄断法的类型豁免模式与个案豁免模式 206

立法分析 中国《反垄断法》采取何种豁免制度模式 206

第四节 中国《反垄断法》关于豁免的规定 207

一、中国《反垄断法》对特定行业垄断经营活动的豁免 207

二、中国《反垄断法》对垄断协议的豁免 209

三、中国《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豁免 209

四、中国《反垄断法》对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的联合与协同行为的豁免 210

理论研究 我国《反垄断法》为什么豁免农产品经营活动中的联合或协同行为 211

第十一章 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制度 213

第一节 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基本问题考察 213

一、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含义 213

典型案例 波音与麦道合并案 214

二、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理论依据 215

理论研究 “效果原则”及其理论困境 217

第二节 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18

一、美国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18

实务探讨 美国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效果原则”中的效果程度 219

二、欧共体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0

立法分析 美国与欧共体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比较 221

第三节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 222

一、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冲突与成因 222

二、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国际合作与局限 223

三、反垄断决定与判决的域外执行 223

四、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所面临的新问题 224

实务探讨 协调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冲突的模式与选择 225

五、中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 227

实务探讨 如何应对国外依据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对我国企业提起的诉讼 227

第十二章 反垄断执法制度 230

第一节 反垄断执法机关 230

一、反垄断执法机关的类型 230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反垄断执法机构中的“准司法”问题 231

二、反垄断执法机关的特点 232

理论研究 如何理解反垄断执法机关与法院之间的关系 234

第二节 反垄断执法权限 235

一、调查权 235

二、裁决权 235

三、起诉权 235

四、罚款权 236

五、建议权 236

六、制定规则权 236

第三节 反垄断执法程序 236

一、受理 236

二、调查 237

三、审议或审理 237

四、裁决 237

五、执行 237

实务探讨 反垄断执法程序中富于特色的“行政指导”措施 238

第四节 中国《反垄断法》关于执法的规定 239

一、中国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的设置模式 240

立法背景 如何选择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模式 241

二、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242

三、中国反垄断调查程序 245

四、中国反垄断执法中的法律责任 246

实务探讨 对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决定如何寻求司法救济 246

第三编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251

第十三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251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251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宗旨 252

理论研究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宗旨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253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体例 254

一、制定专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254

二、援用一般法律 255

三、专门法律与一般法律相结合 255

第四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255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具有密切联系 256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存在重要区别 256

第十四章 仿冒行为规制制度 258

第一节 仿冒行为基本问题考察 258

一、仿冒行为的概念 258

二、仿冒行为的特征 259

三、仿冒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 259

实务探讨 如何对待反向仿冒 260

第二节 仿冒行为的客体范围 263

一、仿冒行为的客体 263

二、国际立法中规定的仿冒客体范围 264

理论研究 如何保护“知名人物形象”的商品化权利 265

三、外国立法中规定的仿冒客体范围 267

第三节 中国仿冒行为的法律规制 268

一、中国仿冒行为的立法概况 268

二、中国仿冒行为的表现形式与认定 269

实务探讨 如何解决域名与商标之间的冲突 270

典型案例 江苏常州某淘宝网店仿冒知名商品案 275

三、中国仿冒行为的法律责任 275

第十五章 虚假宣传行为规制制度 277

第一节 虚假宣传行为基本问题考察 277

一、虚假宣传行为的概念 277

二、虚假宣传行为的特征 278

三、虚假宣传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 278

实务探讨 未针对竞争对手的虚假宣传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278

第二节 虚假宣传的形式 280

一、以广告方式所进行的虚假宣传 280

二、以广告以外的其他方式所进行的虚假宣传 280

第三节 虚假宣传的认定原则 282

一、后果原则 282

二、普通注意力原则 282

三、积极宣传与消极宣传兼顾原则 283

四、整体观察原则 283

五、产生误导可能性原则 283

实务探讨 如何处理商业宣传中的“虚假”与“引人误解”之间的关系 284

第四节 中国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规制 286

一、中国虚假宣传行为的立法概况 286

二、中国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 287

典型案例 无锡某泵业公司网络虚假宣传案 288

三、中国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 288

第十六章 商业诋毁行为规制制度 290

第一节 商业诋毁行为基本问题考察 290

一、商业诋毁行为的概念 290

二、商业诋毁行为的特征 291

三、商业诋毁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 291

实务探讨 如何区分商业诋毁行为与一般侵犯名誉权行为 292

第二节 商业诋毁行为的表现形式 294

一、直接在公众中散布谣言 294

二、通过新闻、广告进行诋毁 295

三、通过交易相对人进行诋毁 295

四、通过有关商品或服务的附属资料进行诋毁 295

实务探讨 如何理解商业诋毁与虚假宣传的关系 295

五、通过网上恶意评价进行诋毁 297

第三节 商业诋毁行为的认定 297

一、关于竞争关系问题 297

二、关于主观意图和实际损失问题 298

三、关于陈述内容的真假问题 298

实务探讨 如何理解比较广告中的商业诋毁问题 299

第四节 中国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规制 300

一、中国商业诋毁行为的立法概况 300

二、中国商业诋毁行为的构成要件 301

典型案例 腾讯公司诉360公司隐私保护器商业诋毁案 302

三、中国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责任 303

第十七章 商业贿赂行为规制制度 305

第一节 商业贿赂行为基本问题考察 305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概念 305

二、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 306

三、商业贿赂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 306

理论研究 如何界定商业贿赂的概念范围 307

第二节 商业行贿和商业受贿 309

一、商业行贿 309

二、商业受贿 309

典型案例 美国司法部诉德普诊断品(天津)有限公司案 310

第三节 中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规制 311

一、中国商业贿赂行为的立法概况 311

二、中国商业贿赂行为的认定 312

实务探讨 如何区别商业贿赂与附赠 312

典型案例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 315

三、中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 315

第十八章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规制制度 317

第一节 商业秘密基本问题考察 317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 317

二、商业秘密的特征 318

理论研究 商业秘密权属何种性质的权利 319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 320

一、不当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320

二、不当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 321

三、合法获知但违法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 321

四、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321

实务探讨 如何处理员工“跳槽”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侵权问题 322

第三节 中国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325

一、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 325

二、中国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326

典型案例 上海博达数据通信有限公司诉孙巍、上海深谊计算机有限公司案 327

三、中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328

第十九章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规制制度 331

第一节 有奖销售基本问题考察 331

一、有奖销售行为的概念 331

二、有奖销售行为的特征 332

三、有奖销售行为的利弊 332

实务探讨 电视台的有奖竞猜活动是否属于有奖销售 333

第二节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334

一、巨奖销售 335

二、欺骗性有奖销售 335

实务探讨 如何对待特殊形式的有奖销售 336

第三节 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规制 337

一、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立法概况 337

二、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认定 338

三、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的法律责任 339

典型案例 上海卓尚信息有限公司诉艺龙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 339

第二十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制度 343

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责任概述 343

第二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 344

一、停止侵害行为 344

二、排除侵害后果 345

三、损害赔偿 345

第三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责任 346

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346

二、罚款 347

第四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事责任 347

第四编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律制度 353

第二十一章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概述 353

第一节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的概念 353

第二节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的性质 354

一、反倾销与反补贴法主要是国际法 354

二、反倾销与反补贴法是国际经济法 355

三、反倾销与反补贴法是国际竞争法 355

理论研究 反倾销法应属于贸易法还是竞争法 355

第三节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的立法概况 359

第四节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面临的新问题 361

理论研究 竞争法框架下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361

第二十二章 倾销行为规制制度 364

第一节 倾销基本问题考察 364

一、倾销的概念 364

二、倾销的分类 365

三、倾销的利弊分析 365

理论研究 在国际贸易中究竟是否应当反倾销 366

第二节 反倾销的条件 367

一、存在倾销行为 367

实务探讨 如何看待反倾销调查中的替代国制度 368

二、存在产业损害 370

三、倾销行为与产业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71

实务探讨 如何确定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371

第三节 反倾销措施 372

一、临时措施 372

二、价格承诺 372

三、征收反倾销税 373

第四节 反倾销调查 373

一、反倾销调查的发起 373

二、反倾销调查活动的展开 374

三、初步裁决 374

四、最终裁决 375

理论研究 现行WTO反倾销法应如何改革 376

第五节 中国倾销行为的法律规制 377

一、中国反倾销立法概况 377

二、中国反倾销的条件 378

三、中国反倾销措施 379

四、中国反倾销调查 380

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纸产业反倾销调查案 381

第二十三章 补贴行为规制制度 385

第一节 补贴行为基本问题考察 385

一、补贴的概念 385

二、补贴的专向性限制原则 386

三、补贴的分类 386

理论研究 补贴与反补贴的理论分歧 387

四、补贴与倾销的关系 388

第二节 反补贴的条件 389

一、存在补贴行为 389

二、存在产业损害 390

三、补贴行为与产业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90

第三节 反补贴措施 391

一、临时措施 391

二、承诺 391

三、反补贴税 391

第四节 反补贴调查 392

一、反补贴调查的发起 392

二、反补贴调查活动的展开 392

三、反补贴调查中的协商 392

四、反补贴案件的裁决 393

理论研究 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是否完全体现了公平原则 393

第五节 中国补贴行为的法律规制 395

一、中国反补贴立法概况 395

实务探讨 如何应对国外对华反补贴这一出口贸易中的新挑战 395

二、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条件 397

三、中国反补贴措施 399

四、中国反补贴调查 400

典型案例 加拿大对中国碳钢及不锈钢紧固件反补贴案 4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