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探究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探究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探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兵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3042116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根本动力是合理分工和定位,让“强者更强,弱者变强”。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证篇和战略篇。理论篇探讨了区域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教育在推进区域融合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证篇横向比较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的影响要素和现实差距,内部梳理了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现状和需求。战略篇以区域教育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为主题,指明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着力点,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可为政府制定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探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相关研究的迫切性与现实意义 1

二、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4

三、本研究关注的基本问题 6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区域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7

一、国际发达区域教育发展实践的参照和启示 7

二、国内区域教育研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5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26

一、相关概念界定 26

二、研究框架 27

三、研究假设 28

四、主要观点 30

五、研究方法 32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32

理论篇 37

第二章 碰撞中的融合: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发展 37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37

一、城市化进程的内涵与实质 37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39

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42

第二节 从城市到区域的发展转变 45

一、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动力机制 46

二、逆城市化与区域发展机遇 49

三、我国城市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 50

四、区域化城市与文化的创造力 52

第三节 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 54

一、区域均衡增长理论 55

二、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56

三、内生增长理论 57

四、后发优势理论 59

五、梯度推移理论 61

第三章 内生动力:教育推进区域发展的理论依据 63

第一节 区域教育发展的相关理论 63

一、区域教育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63

二、区域教育发展与各种要素的关系 64

三、区域教育发展的各种理论基础 65

四、区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69

五、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实现条件 70

第二节 教育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73

一、社会公平的突破——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说起 73

二、提高民族素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教育的重要地位 75

三、带动经济发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刺激教育消费 77

四、影响人口管理——非户籍人口的升学考试政策倒逼人口制度改革 78

五、探索现代治理体系——以深度改革构建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79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为区域融合带来机遇 81

一、信息化与区域融合发展 82

二、信息化是缩小教育差距的手段 83

实证篇 87

第四章 横比有差距: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综合实力比较 87

第一节 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 87

一、从经济总量来看,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但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低 87

二、从经济外向度来看,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贸易增速快,但贸易额低 88

三、从居民收支水平来看,京津冀区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幅快,但整体收支水平低 88

四、从产业结构来看,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农业比例依然较高 90

五、从城市竞争力来看,京津冀地区城市整体实力弱,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大 91

六、从区域环境来看,京津冀区域存在生态发展矛盾,拉大了区域内部差距 91

第二节 三大区域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比较 92

一、从人口发展状况来看,京津冀区域总抚养比高,人口密度相对低 92

二、从居民受教育水平来看,京津冀区域居民高学历人口比重大 93

三、从科技资源配置来看,京津冀科技资源具有政府主导的特征 94

四、从教育发展规模来看,京津冀区域教师数量充足,高等教育规模大 96

五、从教育投入来看,京津冀区域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大 97

第三节 三大区域教育发展阶段特征比较 99

一、东部长三角区域处于以知识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的教育协作阶段 100

二、南部珠三角区域处于以市场经济驱动为主、政府辅助的教育协作阶段 101

三、京津冀区域教育协作尚处萌芽阶段,需要政府驱动 102

第四节 三大区域比较带给京津冀的启示 103

一、京津冀区域教育协作需尽早开展,合理规划 103

二、京津冀区域发展需政府主导,科教驱动 104

第五章 内视有机遇:北京、天津、河北协作需求分析 107

第一节 区域内社会经济结构分析 107

一、从发展定位来看,京津冀三地各有特点、各具优势,为区域整体布局提供依据 107

二、从区位条件来看,京津冀地处核心位置,交通便利,是东北亚区域协作的前沿阵地 108

三、从产业结构来看,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互补,有各自的经济增长极 109

四、从人口结构来看,京津人口密度大,河北人口密度小,但三地均处于“人口红利期” 110

五、从人口素质来看,京津缺少技能型人才,河北缺少高学历人才 112

第二节 区域内教育发展基本成就 113

一、高等教育拥有一批特色专业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前沿经济提供人才和科研支持 113

二、职业教育拥有一批国家级重点学校和示范专业,培养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 117

三、基础教育整体实力强且改善幅度大 120

第三节 区域内教育发展基本问题 121

一、高等教育专业重复设置严重,不利于地区间分工协作 121

二、职业教育不能较好满足区域发展需求,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122

三、基础教育地域差距大,不能充分满足本地区教育需求 123

第四节 区域内教育发展差异比较 126

一、京津冀教育的规模和等级差异测评 127

二、京津冀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测评 131

三、京津冀教育经费配置差异测评 132

四、京津冀学校空间分配差异测评 133

五、京津冀区域教育差异的基本结论 136

第五节 环京津贫困带的战略地位 138

一、“环京津贫困带”对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38

二、将“环京津贫困带”变为首都的“人力资源储备带”十分必要 140

战略篇 149

第六章 指导方略:京津冀区域教育发展模式构建 149

第一节 对京津冀区域教育协作模式的基本判断 149

一、区域教育协作模式以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为依据 150

二、区域教育协作模式应当为三级梯度放射模式 151

三、基于京津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现状的思考 153

第二节 以竞争引领的视角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创新推动模式 156

一、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创新推动模式的理论基础 156

二、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创新推动模式的现实基础 158

三、构建高等教育创新推动模式的重点环节 159

第三节 以经济联动发展的视角构建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生发模式 161

一、构建京津冀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生发模式的理论基础 161

二、构建京津冀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生发模式的现实基础 163

三、构建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生发模式的重点环节 165

第四节 以缩小差距的视角构建基础教育均衡互动模式 168

一、构建京津冀基础教育均衡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 168

二、构建京津冀基础教育均衡互动模式的现实基础 169

三、构建基础教育均衡互动模式的重点环节 171

第七章 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教育空间布局构想 175

第一节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现状 175

一、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75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特点 177

三、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间合理布局的现实依据 186

第二节 京津冀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空间布局特点 188

一、京津冀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特点 188

二、京津冀基础教育空间布局特点 190

第三节 京津冀区域教育布局的影响因素 191

一、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191

二、区域产业分布情况 193

三、地区教育发展定位 195

四、政府的政治责任——均衡发展 197

第四节 京津冀区域教育布局构想 198

一、打造跨地区复合廊道——“京—津—廊”教育发展轴 200

二、“京津双核”凸显两市教育强项,实现弱势教育领域外迁 201

三、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打造“大滨海地区”高等教育研发带 204

四、规划“8+X”网状职业教育发展带,储备职业技能型人才 204

五、山区生态文化带重点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206

第八章 基本策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途径 207

第一节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构建 207

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 208

二、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动力 211

三、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代化路径 213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对策 217

一、高等教育差异式发展,突出地方特色 217

二、职业教育转型式发展,突出地方需求 218

三、基础教育互补式发展,突出区域均衡 218

四、空间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个教育中心城市 219

五、中央统筹式发展,建立京津冀教育基金 219

六、发挥首都辐射示范作用,实施“环京津贫困带”教育扶贫 220

参考文献 222

附表 228

后记:这是一个协同共赢的时代 2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