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黄帝寿经
黄帝寿经

黄帝寿经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三练集注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1710435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黄帝内经》中选择与健体长寿相关的内容,重新编辑,并加以注释,力求使读者对《黄帝内经》养生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具体包括:天年篇、脏腑篇、血气篇、五味篇、阴阳篇、综合潘、群分篇、天地潘、病理潘、治则篇、针道潘。李三练,1958年出生,河北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会员、《现代养生》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科研究和科普工作,先后出版《环境的呼唤》《农村民居抗震常识》等4本专著。
《黄帝寿经》目录
标签:集注 黄帝

导论 1

天年篇 41

论天年 41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43

阴阳和,故能有子 45

寿敝天地之道 47

形与气相任则寿 48

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51

四季养生之道 5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55

脏腑篇 59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 59

诸血者皆属于心 60

诸水皆生于肾 61

六府传谷 62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 64

下焦 65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66

奇恒之府,五藏六府 66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68

血、脉、营、气、精神,五藏之所藏也 70

五藏应四时 73

审五藏之病形,以知气之虚实 76

藏象之论 76

五官者,五藏之阅也 78

五藏不利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和则留为痈 80

视其外应,可断寿夭 80

五官之辨,察言观色 85

五色五脉,其病可别 91

五藏六府之候 92

色味当五藏 93

气血篇 97

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 97

人之血气,清者注阴,浊者注阳 98

营卫生会 99

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 100

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101

营气 102

营气循行 104

卫气之行,周而复始 105

卫气之行,出入之合 107

五十营 109

营卫之行,如环无端 110

真气、正气、邪气 113

血气之候,可知形气 115

有气无血,唇口不荣 117

皮肉、气血、筋骨之病 118

血气分离,则阴阳破败,经络厥绝 119

人之善忘,何气使然 122

面不着衣,其故何也 123

伤风漏泄 124

昼不精,夜不瞑 124

阴虚则目不瞑 124

四时五行,相顺则治 125

五味篇 129

五味入口,以养五气 129

五味阴阳之用 129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 130

五藏之病,五味所宜 130

五味入藏,分别奈何 132

五味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134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135

诸气司天,五味之用 136

诸气在泉,五味之用 137

阴阳篇 141

夫生之本,本于阴阳 141

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 146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147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4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150

阴阳离合论 151

怒狂生于阳 15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54

和气之方,必通阴阳 155

知七损八益,则阴阳可调 157

综合篇 163

人之肢节,可应天地 163

何谓形,何谓神 165

精、气、津、液、血、脉,一气而六名 167

津液五别 168

阴阳表里,血气形态 170

四时气血,有余不足 172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73

虚实之要 174

五实五虚 174

阳道实,阴道虚 175

论梦 177

少气之厥,令人妄梦 177

淫邪发梦 178

五藏所恶,五劳所病 179

五味、五气、五邪、五劳 181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182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不可愈 186

群分篇 191

人有阴阳,其态不同 191

人分五形五色 194

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199

形色相得,富贵大乐 201

白黑肥瘦,各有数乎 202

四时之风,病人如何 202

骨节、皮肤、腠理不坚,人常有病 204

人之胜毒,何以知之 207

百姓血气,各不同形 208

天地篇 213

地有高下,气有温凉 213

五运行大论 214

因地制宜 217

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 219

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220

腠理开闭,常有时也 220

贼风邪气,因加而发 221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221

四时阴阳,各有条理 223

法四时五行而治 225

病理篇 231

百病生于气 231

百病之始生,必先于皮毛 233

生病起于过用 234

邪气中人,必因其开 236

腠理开则邪气入 236

形气之伤,外内相应 238

邪气中人,清浊有别 239

邪之中人,无有恒常 239

邪之中人,病形何如 241

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 242

两气相搏,乃合为胀 245

五藏六府,寒热相移 247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 249

气血不通,则生痈肿 251

五藏之风 253

五藏气热,可生五痿 255

五藏卒痛,何气使然 259

五邪 260

风厥 261

邪气客身,以胜相加 262

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266

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269

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热厥 271

热聚胃口,胃脘为痈 272

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 272

寒气客于厌,则卒然失音 273

痈疽之别 275

水胀 275

鼓胀 277

厥逆 277

血枯 278

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279

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280

治则篇 283

审察病机,疏其气血 283

上堂问礼,临病问便 284

治标与治本 286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287

知标与本,用之不殆 288

调气之方,必别阴阳 290

治之大体,各安其气 291

辨证定法,适事为故 292

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292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294

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295

不得其人,其功不成 299

针道篇 303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303

经脉运行,顺逆有道 304

十二经脉,气绝则危 305

五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 308

病有阴阳,刺有深浅 311

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313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 314

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315

审察形气,可知逆顺 317

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318

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318

缪刺 326

灸寒热之法 327

刺热病 328

刺腰痛 331

参考文献 335

附录:相关译注人物简介 336

跋 3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