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黄土沟壑村庄的绿色消解
黄土沟壑村庄的绿色消解

黄土沟壑村庄的绿色消解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112198641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
《黄土沟壑村庄的绿色消解》目录

1 绪论 1

2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发展的现实与问题 5

2.1 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的变化与动向 5

2.1.1 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变化 6

2.1.2 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需求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动向 8

2.1.3 城镇化影响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趋势 10

2.1.4 “三农”现代化影响下的黄土沟壑区镇村体系新预期 13

2.2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社会经济变异的实态与困惑 16

2.2.1 人口结构变异与状态的多元化 16

2.2.2 当前常住人口结构 19

2.2.3 经济收入结构改变 20

2.2.4 社会组织方式改变 22

2.2.5 农民观念的改变 24

2.3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人居环境的量变形势与问题 26

2.3.1 基层村人居环境的衰落格局 26

2.3.2 基层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现象 28

2.3.3 基层村村落自然与历史文化遗存状态 30

2.3.4 基层村民居宅院建筑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32

2.4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其引发的新形势 33

2.4.1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农业现代化的表征与趋向 34

2.4.2 基层村农业生产现代化引发的新形势 37

2.4.3 基层村农业产业空间发展新趋势 38

2.4.4 从城乡一体化预测黄土沟壑区现代农业产业方向 40

2.5 小结 41

3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发展的特征与消解的规律 43

3.1 城镇化进程中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的发展特征 43

3.1.1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村发展的类型分异 44

3.1.2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发展的基本特征 46

3.2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的概念 47

3.2.1 基层村发展的影响要素 48

3.2.2 基层村消解的影响要素 48

3.2.3 基层村消解的本质——消解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49

3.2.4 基层村消解的概念 51

3.3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的基本规律 52

3.3.1 “主体”快于“载体” 52

3.3.2 基层村人口消解的基本规律 53

3.3.3 基层村建筑生活空间消解的基本规律 55

3.4 基层村消解的量化分析 57

3.4.1 基层村消解的可量化分析因素 57

3.4.2 人口消解的量化分析 60

3.4.3 宅院空间消解的量化分析 64

3.4.4 建筑材料消解的量化分析 66

3.4.5 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消解的量化分析 68

3.5 小结 69

4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动因分析 71

4.1 末端角色——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在城镇村体系中地位解析 71

4.1.1 城镇村人居环境变迁历程解读 71

4.1.2 城市的优势及其吸引力分析 73

4.1.3 镇的角色及其双重特性分析 74

4.1.4 末端角色的命运分析 75

4.2 条件约束——黄土沟壑区自然地理资源分析 75

4.2.1 黄土沟壑区在黄土高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76

4.2.2 黄土沟壑区适宜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条件分析 77

4.2.3 黄土沟壑区人居环境条件的新约束 80

4.2.4 基层村规模约束下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瓶颈效应 82

4.3 劳动力剩余——农业现代化的效应 83

4.3.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的聚落分布特征 83

4.3.2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人口分布条件 84

4.3.3 农业现代化引发的基层村劳动力剩余状况分析 84

4.3.4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衍生模式 86

4.4 农业经济低效——城镇化与国家政策的效应 88

4.4.1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农业经济效益评估 88

4.4.2 基层村家庭经济来源的结构分析 90

4.4.3 国家农业政策的演变分析 92

4.4.4 城镇化引起的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相对扩大 95

4.5 小结 96

5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绿色消解模式与规划方法 97

5.1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期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97

5.1.1 基本认识——寻求面向发展的积极消解之路 97

5.1.2 基层村建筑生活系统消解期的人口流变规律 98

5.1.3 基层村建筑生活系统绿色消解模式 100

5.1.4 消解期基层村规划模式 102

5.2 “绿色”基础理论与基层村“绿色消解”概念 106

5.2.1 “绿色”内涵及其具象 106

5.2.2 “3R原则” 107

5.2.3 资源与极限发展理论 110

5.2.4 基层村绿色消解概念 112

5.3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建筑生活系统绿色消解模式 113

5.3.1 居住人口的绿色消解模式 113

5.3.2 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的绿色消解模式 114

5.3.3 公共服务设施的绿色消解模式 115

5.4 消解期黄土沟壑区基层村规划原理与方法 117

5.4.1 消解期基层村人口流变的动态预测方法 117

5.4.2 消解期基层村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规划原理 119

5.4.3 消解期基层村建筑生活空间绿色消解规划方法 120

5.4.4 消解期基层村空废资源再利用建筑设计方法 121

5.5 小结 122

6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绿色消解对策 125

6.1 基层村绿色消解的社会政策调控对策 125

6.1.1 外部社会政策调控 125

6.1.2 内部社会政策调控 126

6.1.3 基层村“三农”社会政策调控对策 128

6.2 基层村绿色消解的产业经济调控对策 129

6.2.1 面向基层村绿色消解的城镇产业经济调控对策 129

6.2.2 基层村现代农业产业经济调控对策 130

6.2.3 基层村生态产业经济调控对策 131

6.2.4 基层村休闲旅游产业经济调控对策 132

6.3 基层村绿色消解的空间转型对策 134

6.3.1 生活空间向生产空间转型 134

6.3.2 建筑生活空间物质元素向生产建筑空间物质元素转型 136

6.3.3 农户分散型责任田向家庭农场集中型承包田转型 137

6.3.4 基础设施空间元素向生产设施空间元素转型 139

6.3.5 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向休闲旅游空间转型 140

6.4 适应基层村绿色消解的规划编制要求调控对策 141

6.4.1 独立编制镇域规划 142

6.4.2 编制镇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143

6.4.3 编制基层村村庄整治利用规划 143

6.5 小结 144

7 黄土沟壑区基层村消解的规划实践探索 145

7.1 青海洪水泉村退耕还草式绿色消解规划设计实践 145

7.1.1 洪水泉村生产、生活、生态现状格局与发展形势 146

7.1.2 面对消解的洪水泉村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49

7.1.3 面对消解的洪水泉村建设规划布局 154

7.1.4 面对消解的洪水泉村新型民宅与公共建筑设计 158

7.2 陕西水洼村“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规划设计实践 163

7.2.1 水洼村农业产业现状与资源消解危机 164

7.2.2 面对消解的水洼村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166

7.2.3 面对消解的水洼村现代农业养殖生产建筑设计 171

7.2.4 面对消解的水洼村废弃窑院再利用设计 177

7.3 河南天官古寨风土空间再利用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182

7.3.1 天官古寨的历史文化、风土格局及其现实境况 182

7.3.2 天官古寨风土空间与时代条件的耦合 188

7.3.3 天官古寨风土空间控制 190

7.3.4 天官古寨风土空间再利用规划布局 192

7.3.5 天官古寨典型风土建筑的复兴设计 195

7.4 小结 204

8 结语 205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06

8.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10

8.3 待深化与待拓展空间 212

参考文献 2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