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汝信,李惠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83557
- 页数:449 页
绪论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化&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惠国 1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化 1
一 文化及其观念和制度的形态 1
二 科学和技术 2
三 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4
第二节 农耕文明时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3
一 先秦时期 14
二 秦汉时期 18
三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 23
四 隋唐时期 25
五 宋元时期 29
六 明清时期 34
第一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董光璧 40
引言——文化中的科学 40
第一节 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42
一 百家争鸣的科学理性 43
二 五大学科范式的形成 44
三 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三次高峰 46
第二节 自然观原理 47
一 生成原理 48
二 感应原理 51
三 循环原理 55
第三节 方法论原则 58
一 象数论 58
二 比类论 60
三 实验论 63
第四节 价值观取向 68
一 制器尚象 68
二 天工开物 71
三 道术一本 73
第五节 中国科学传统的现代意义 76
一 历史记录的科学价值 76
二 传统科学范式的新际遇 78
三 传统文化的后现代性 79
结语——科学背后的文化 81
第二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孕育和形成——先秦诸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刘丰 84
第一节 先秦诸子科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84
一 顺天守时的天人合一 86
二 “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 92
三 有机的自然观 97
第二节 先秦诸子哲学中的科学内涵 99
一 气论 99
二 辩证思维 102
三 人文主义 105
四 诸子思想中与科学有关的重要思想 112
第三节 先秦诸子哲学的特点及未能充分发展科学的原因 116
一 重视现实的价值取向 117
二 诸子哲学中的反智论 119
三 与政治的特殊关系 126
第三章 中国古典数学的发展路径、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郭书春 128
引言 128
第一节 中国古典数学发展的基本概况 129
一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三个高潮 129
二 中国古典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 136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数学的特点 138
一 重视应用——经世务,类万物 138
二 推自然之理以求自然之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4
三 类以合类——算法统率例题的体例 146
四 位值制 152
五 规矩度量可得而共——几何问题代数化 156
六 构造性与机械化 162
第三节 极限和无穷小分割思想 168
一 刘徽之前的无穷和无穷小思想 168
二 刘徽的极限与无穷小分割方法 171
三 微积分不是古希腊数学推理模式的产物 178
第四节 中国古典数学的理论研究 180
一 《九章算术》等著作的理论研究 181
二 刘徽的定义 182
三 刘徽的演绎推理 183
四 刘徽的数学理论体系 186
第四章 中国传统天文学的独特体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宁晓玉 190
第一节 中国古代天文成就概述 191
第二节 从观象授时到中国历法 194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 200
一 言天三家——天地结构的讨论 204
二 日月五星的左、右旋问题——天体的运动问题 210
三 中国的宇宙演化理论 213
第四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实践与思想 216
一 张衡的实践与思想 217
二 郭守敬的实践与思想 220
三 王锡阐的实践与思想 224
第五节 中国传统天文学的落幕 228
第五章 中国古代农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中国农业大学 杨直民 张法瑞 张湘琴 232
第一节 研究状况与走势 232
一 中国古代农学蕴含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内涵 232
二 中国古代农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研究的起步与拓展 233
三 20世纪后30年中国农业科学哲学研究迈上新阶梯 236
四 迈入21世纪,中国古代农学研究有着新的走势 238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农学漫长的孕育途程 240
一 一万多年前启动了农业,农学有着两三千年的认识史 240
二 农业起源研究的认识论意义 240
三 中国农业肇始的神话传说 243
四 农业考古成果对古代农学认识层次的重要推进 243
五 “农”的概念、“学农”的需求和“良农”的出现 247
六 事农的“天道”观、“地道”观、“人道”观 250
七 “授时”“物候”“水土”“地力”“时禁”诸说的产生和发展 252
第三节 《吕氏春秋》中“农论”是中国传统农学的奠基石 261
一 《吕氏春秋》的农学解读 261
二 《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的农学价值 262
三 《吕氏春秋》中的养畜记述和相畜学说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 263
四 《吕氏春秋》四篇“农论”是中国传统农学的奠基石 265
第四节 北方旱区精耕细作农学体系的构建 273
一 土地连种促进旱区农田垦辟与改进种植技艺认识的提高 273
二 王充著作中的农学认识论内涵 278
三 趋利避害说与水稻移栽认识的呈现 281
四 相马法的发展和铜马模式出现的方法论意义 282
五 《齐民要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农学体系建立的代表作 283
六 贾思勰农学认识论、方法论的影响 293
第五节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农学思想体系认识的形成 294
一 从世界北纬30度线附近沙漠多现看中国广阔的水田区 294
二 《陈旉农书》种植、养畜、蚕桑的论述,构成水田区精耕细作的运作体系 294
第六节 元代以后“南北贯通”阶段农学认识的提高 301
一 王祯《农书》中“农桑通诀”“谷谱”“农器图谱”的认识论意义 301
二 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农学哲理著述的出现 308
三 徐光启在古代农学中引入重视实验、观察等因素 309
四 《天工开物》从时代技术总体发展上观察农学认知的变化 314
五 多劳多肥和营养转化认识的发展 318
六 近现代中国传统农学与西方实验农学的交汇与发展 324
结语 328
第六章 中国古代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志斌 郑金生 张洪林 331
引言 331
第一节 医学理论发展历史的系统回顾 332
一 理论体系初成 332
二 理、验交融历千年 345
三 医理探讨与医之门户 350
四 明清医理的传承与创新 354
五 中西医并存条件下的中医理论 359
第二节 阴阳五行 361
一 阴阳 362
二 五行 369
第三节 藏象与解剖 375
一 藏府名实 376
二 脏腑体系与藏象 378
三 新陈代谢 383
四 脏腑新说 386
第四节 辨证论治 392
一 早期辨证 393
二 六经辨证 394
三 脏腑辨证 395
四 八纲辨证 398
五 卫气营血辨证 401
六 三焦辨证 402
第五节 五运六气 403
一 运气内容 404
二 起源与初兴 408
三 运气说的蜕变 410
四 运气说的局限与衰落 412
第七章 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 李伯聪 416
第一节 概论 416
第二节 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工程技术 419
第三节 工匠、国工、工师的地位、作用和传统 420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工程技术观 423
第五节 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 425
一 强国富民的价值追求 425
二 “道技器统一观”——探求工程技术之道、掌握工程技术方法和制造工程技术器物的统一 428
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视工具的作用 429
四 工程技术的“术”和“式”——工程技术中的操作和操作的程序化 430
五 工程技术之“法”——工程技术的标准与规范 432
六 警惕异化 434
七 天地人合一的理念 435
参考文献 438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古代巴比伦》(英)莱昂纳德·W.金著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音乐故事》张敢主编 2017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