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名流  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  传播学研究书系
名流  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  传播学研究书系

名流 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 传播学研究书系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婷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09125351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
《名流 一个文化研究的视角 传播学研究书系》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 2

第二节 名流的定义 5

一、名流、文化中介人和消费 10

二、名流与意识形态 12

第三节 汉语中的名流 18

第四节 传统中国文化中个性的缺失 19

第五节 为什么名流文化对于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尤为重要? 21

一、“消费型偶像”的出现 21

二、《中国名流排行榜》的出现 23

第六节 名流文化的兴起:美国案例研究 26

一、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 28

二、消费者时代的到来 30

三、强调“个性”( personality) 32

第七节 名流文化崛起的背景: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轨迹 34

一、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 35

二、消费者时代的到来 37

三、社会价值观:从“万众一心”(People-as-one)到“各展其能”(People-as-who-they-are) 40

第八节 研究方法:案例研究 4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7

第一节 理解名流文化的四个路径 48

一、灵韵的枯萎:本雅明理论 48

二、名流的空虚性:布尔斯廷理论 53

三、权力场:马歇尔理论 64

四、神话原型:克兰普理论 66

第二节 名流文化的三个功能 68

一、经济功能:作为商品的名流 68

二、身份塑造功能:作为镜像的名流 74

三、意识形态功能:作为“神话”的名流 79

第三节 结语 86

第三章 从“社会主义新人”到“流行偶像”——名流存在的中国语境 87

第一节 名声(Fame)的意义 88

一、“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1949—1976 89

二、改革开放后的名流(1976年之后) 92

第二节 处于新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108

一、并置:政党和市场 110

二、新意识形态的到来 113

第三节 结语 116

第四章 先赋/红色名流:雷锋 119

第一节 雷锋的两个小故事 120

一、“永不生锈的革命螺丝钉” 121

二、雷锋的“世俗化” 125

三、成为广告明星 127

四、平凡与独特之间 129

第二节 博弈 135

第三节 “红色经典”改编新动向:从电影《建国大业》到《智取威虎山》 138

第四节 结语 141

第五章 获致名流:姚明 143

第一节 “姚”符号 145

“姚之队”和“姚品牌”的建立 145

第二节 商品之外:姚明的意义 150

爱国英雄 153

第三节 姚明的身份悖论 156

第四节 结语 158

第六章 归因名流:李宇春 161

第一节 中国真人秀时代的开端 163

一、何为“真人秀”? 163

二、作为“媒体伪事件”的电视真人秀 167

三、中国大陆真人秀的演进历史 170

第二节 超级女声:草根造星活动 176

产业联合的商业成功 178

第三节 “超级女声”抑或“超级商品”:关于李宇春的个案研究 181

一、超女的打造 183

二、自我的一代 186

第四节 大张力下的真人秀节目 191

第五节 互联网时代的“类名流”的演进 194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196

二、从芙蓉姐姐到郭美美:互联网类名流的兴与衰 199

三、造就“草根名流” 206

四、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红” 210

第六节 结语 216

第七章 讨论和发现 217

第一节 中国名流文化崛起的背后驱动力是什么? 218

第二节 名流文化的崛起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21

第三节 张力 225

一、中国的名流模式 225

二、经济繁荣的影响 228

第八章 结论 229

第一节 贡献和首创 230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 231

第三节 对深入研究的建议 232

第四节 对中国名流文化的展望 233

后记 235

参考文献 239

书籍 239

期刊论文 251

报刊杂志 258

互联网 260

图表1霍夫斯泰德个人主义得分表 20

图表2名流文化的崛起:美国和中国对比 35

图表3神话(Barthes,1993) 81

图表4“中国达人秀”和“英国达人秀”节目片头和现场对比 1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