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益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48328
- 页数:663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 2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2
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2
第二节 肿瘤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
一、流行病学状况 5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6
三、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6
四、我国的肿瘤研究 7
第二章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 11
第一节 化学致癌 12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12
二、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13
三、DNA加合物的形成 13
四、遗传因素影响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14
五、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与特定的基因改变有关 15
六、化学致癌物的累积和协同效应 15
七、常见的化学致癌物 15
第二节 物理致癌 16
第三节 致瘤病毒 17
一、致瘤病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7
二、与人类肿瘤相关的致瘤病毒 19
三、致瘤病毒致瘤分子机制 20
第四节 遗传因素 23
一、两次突变学说 23
二、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23
三、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遗传易感 24
四、易感基因与肿瘤的遗传 25
第五节 肿瘤发病的多阶段 25
一、癌变的二阶段学说 25
二、癌变多阶段的分子基础 26
三、人类肿瘤的多阶段模型 28
第六节 问题与方向 30
第三章 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33
第一节 概述 33
第二节 高外显度的遗传综合征与肿瘤易感性 35
一、抑癌基因胚细胞突变 35
二、DNA修复缺陷和基因组不稳定性 38
三、癌基因胚细胞突变 39
第三节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肿瘤易感性 40
一、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皮肤癌 41
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肺癌 42
三、基因多态与肿瘤易感性的种族差异 50
第四节 遗传易感性因素鉴定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51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3
第四章 癌基因 59
第一节 癌基因研究的发展历史 60
一、实验肿瘤学的诞生 60
二、环境致癌和遗传因素与细胞癌变关系的确立 61
三、肿瘤基因学说的提出 61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理论的确立与细胞信号传导 62
五、细胞癌变多阶段假说的分子模型 63
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癌变机制 63
七、肿瘤的多基因变异累积特性与人类基因组、蛋白组学研究 64
八、我国肿瘤相关基因研究的回顾 64
第二节 RNA肿瘤病毒与病毒癌基因 65
一、逆转录病毒与细胞原癌基因活化 66
二、癌基因的分类和功能 66
三、肿瘤DNA介导细胞转化与癌基因的鉴定 69
第三节 基因变异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 70
一、点突变与癌基因 71
二、DNA扩增与癌基因 71
三、染色体重排与癌基因 73
四、癌基因甲基化改变 75
五、基因过量表达与癌基因的关系 76
第四节 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78
一、Ras基因变异与肿瘤 79
二、Myc基因变异与肿瘤 81
三、Neu基因 81
四、c-Met基因变异与胃粘膜病变的演化 82
五、Bcl-2基因与细胞程序化死亡 83
六、Mdm-2基因扩增的生物学意义 85
七、细胞周期蛋白 86
八、端粒酶 87
九、从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态性认识肿瘤生物学行为及癌基因改变的异质性 87
第五节 癌基因与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88
一、环境致病因素与癌基因变异的累积 89
二、细胞癌变的分子模型与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 89
三、致癌与抗癌因素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 90
第六节 癌基因与肿瘤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 91
第五章 抑癌基因 96
第一节 抑癌基因研究的历史回顾 97
第二节 Rb基因 99
一、Rb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99
二、Rb基因异常与肿瘤 100
三、Rb基因产物异常与肿瘤 101
第三节 p53基因 101
一、p53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101
二、p53基因异常与肿瘤 102
三、p53基因产物的研究进展 103
四、p53基因对细胞内基因转录的调节 104
第四节 INK4基因家族 106
一、p16基因 106
二、p15基因 107
三、p18和p19基因 108
第五节 CIP-KIP基因家族 109
一、p21基因 109
二、p27基因 110
三、p57基因 110
第六节 PTEN基因 111
一、PTEN基因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111
二、PTEN基因异常与肿瘤 111
三、PTEN基因与遗传性肿瘤 112
第七节 FHIT基因 112
一、FHI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112
二、FHIT基因异常与肿瘤 113
第八节 BRCA基因 113
一、BRCA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114
二、BRCA基因异常与肿瘤 114
第九节 其他抑癌基因 115
一、DCC基因 115
二、APC和MCC基因 115
三、WT-1基因 115
四、NF1和NF2基因 116
五、HNPCC基因 116
六、VHL基因 117
七、DPC4基因 117
八、p33ING1基因 117
九、p51基因 118
十、p73基因 118
第十节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119
一、nm23基因 119
二、KAI1基因 121
第十一节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21
第六章 信号传导与肿瘤 128
第一节 简要回顾 129
第二节 基本组成 130
一、细胞外因子 130
二、受体 131
三、联结蛋白 133
四、G蛋白 135
五、第二信使 136
六、胞内激酶 137
七、核受体 138
第三节 主要传导通路 139
一、分类 139
二、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139
三、G蛋白连接受体通路 140
四、TGF-β通路 140
五、TNF通路 141
六、Wnt通路 141
七、Integrin传导通路 142
八、Hedgehog传导通路 143
第四节 肿瘤临床中的信号传导 143
一、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143
二、肿瘤治疗 143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145
一、传导通路的特异性 145
二、信号传导和癌基因 145
三、信号传导和蛋白相互作用 146
四、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 146
五、结语 147
第七章 细胞周期与肿瘤 15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52
一、生命复制之迷被一层层揭开 152
二、肿瘤发生、发展研究与生命复制研究的会合 154
三、肿瘤与细胞周期研究的重大突破 155
第二节 细胞周期机制的核心——CDKs调控机制 158
一、Cyclins是调控CDKs活性的最基本成分 159
二、Thr 160/161磷酸化 163
三、Thr 14/Tyr15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64
四、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165
第三节 细胞周期调控的两大机制 166
一、细胞周期的启动机制 166
二、细胞周期的监控机制 168
第四节 细胞周期的界面机制 172
一、细胞周期与DNA修复 173
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 174
三、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 174
第五节 肿瘤细胞周期机制的破坏 175
一、细胞周期监控机制的破坏 175
二、细胞周期驱动机制的破坏 176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177
第八章 细胞分化和肿瘤 181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调控 182
一、转录水平的调控 182
二、转录后调控 185
三、细胞微环境对分化的影响 186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 187
一、RARα的结构和功能 188
二、PML的结构和功能 189
三、PML-RARα的结构和功能 190
四、PLZF的结构和功能 191
五、PLZF-RARα的结构和功能 192
第三节 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 193
一、诱导分化治疗的发展历史 193
二、诱导分化剂 193
三、分化治疗的成功模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 196
第四节 关于实体瘤细胞分化治疗面临的若干问题 200
一、细胞分化的判定标准问题 200
二、诱导分化剂的发展 201
三、分化治疗和实体瘤 202
第九章 细胞凋亡与肿瘤 209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特点及其意义 210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特点及其评价方法 210
二、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212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概述 213
第二节 Caspases和死亡受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途径 214
一、Caspases的结构和活性特点 215
二、死亡受体和caspases的活化 216
三、Caspases的作用底物 218
第三节 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信号途径 219
一、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 219
二、MMP开放导致线粒体释放caspases活化物 220
第四节 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物和Bcl-2基因家族 221
一、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物 221
二、Bcl-2家族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222
三、Bcl-2家族蛋白的活性调节和效应机制 224
第五节 细胞凋亡和恶性肿瘤 225
一、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恶性肿瘤 225
二、凋亡活化基因p53和恶性肿瘤 226
三、其他凋亡相关蛋白和恶性肿瘤 228
第六节 细胞凋亡干预和肿瘤的治疗 228
一、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基因治疗策略 229
二、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非基因治疗 230
三、三氧化二砷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 231
第七节 有关细胞凋亡研究的其他若干问题 232
一、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严格界别 232
二、Caspase在细胞凋亡发生中的重要性和Caspase非依赖的细胞凋亡 233
三、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234
四、内质网在细胞凋亡中的重要性 235
五、溶酶体和高尔基体与细胞凋亡 236
第十章 肿瘤转移 241
第一节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242
一、肿瘤多步骤转移机制 242
二、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 244
三、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 246
四、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248
五、研究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 250
第二节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51
一、基因调控下的肿瘤转移 251
二、粘附因子与肿瘤转移 252
三、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 254
四、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其调节因子 256
五、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组织抑制剂 257
六、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转移 258
第三节 阻止肿瘤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60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 260
二、血管形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261
三、细胞粘附因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262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262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 267
第一节 肿瘤抗原 268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268
二、肿瘤相关抗原 269
第二节 肿瘤抗原加工、递呈与识别 271
一、抗原递呈细胞 271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73
三、共刺激分子 274
第三节 抗肿瘤免疫机制 276
一、抗肿瘤细胞免疫 277
二、抗肿瘤体液免疫 283
三、细胞因子 284
第四节 肿瘤免疫逃逸 287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 290
第十二章 肿瘤的细胞与分子诊断 294
第一节 细胞与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295
一、肿瘤易感基因的检测 296
二、肿瘤的分类 296
三、肿瘤的早期诊断 296
四、肿瘤的预后判断 296
五、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 297
六、肿瘤的预后监测 297
第二节 肿瘤基因过表达及其检测 297
一、基因过表达的形式 297
二、基因过表达的检测 298
第三节 基因突变及其检测 301
一、基因突变的形式 301
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304
第四节 生物芯片技术 308
一、DNA芯片 309
二、蛋白质芯片 309
三、组织和细胞芯片 310
第五节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310
一、杂合型缺失和串联重复序列 310
二、RFLP的检测 311
第六节 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311
一、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 311
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 312
第七节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312
第八节 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检测 313
一、端粒酶与肿瘤 313
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314
第九节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14
第十三章 肿瘤影像诊断新技术与介入治疗 319
第一节 CT的临床应用 320
一、CT发展的历史和回顾 320
二、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 321
三、CT造影剂对比增强 326
四、超高速CT 328
五、CT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328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330
第二节 磁共振影像诊断和波谱分析 332
一、历史与回顾 332
二、磁共振对比剂 332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 334
四、磁共振快速成像法 337
五、磁共振波谱分析 342
六、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344
第三节 肿瘤的核素影像诊断与治疗 345
一、放射性核素影像诊断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345
二、放射性核素治疗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348
三、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348
第四节 超声影像诊断 349
一、历史回顾 350
二、现状与进展 350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353
第五节 肿瘤介入放射学 354
一、历史与回顾 354
二、现状和发展趋势 355
三、问题与展望 359
第十四章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 366
第一节 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 366
一、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 367
二、肿瘤分化诱导剂的研究 372
三、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物的研究 373
四、克服肿瘤耐药的药物研究 377
第二节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与方向 381
一、抗癌药物发展策略 381
二、抗癌药物发展的新方向 385
第十五章 肿瘤内科的治疗 394
第一节 肿瘤化疗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395
第二节 癌症化疗的药理学基础 397
一、常用抗癌药物及作用机制概要 397
二、细胞周期动力学与抗癌药物 404
三、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405
四、多药耐药性 407
第三节 抗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化学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407
一、化学治疗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408
二、剂量强度 409
三、联合化疗 410
四、确定治疗的目的 411
第四节 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412
一、近期毒性 412
二、远期毒性 414
第五节 局部化疗 414
一、腔内化疗 415
二、鞘内化疗 416
三、动脉内化疗 416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因子支持的大剂量和超大剂量化疗 417
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单独支持大剂量化疗 417
二、自体造血细胞(ABMT和APBSCT)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的临床应用 418
三、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 419
第七节 肿瘤生物治疗 419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420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422
第八节 靶向药物治疗 422
一、抗体 422
二、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 423
三、血管生成抑制剂 424
四、细胞分化诱导剂 425
五、其他的靶向治疗药物 425
第九节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426
一、开发针对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 426
二、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载体 427
三、肿瘤多药抗药性的逆转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427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提高化疗剂量强度 427
五、抗癌药物的敏感试验和化疗药物个体化 428
六、改进给药途径及肿瘤时辰调节方法 428
第十六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 434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发展 435
一、历史回顾和现代肿瘤外科的发展 435
二、肿瘤外科的生物学概念 436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作用 437
一、预防作用 437
二、诊断作用 438
三、治疗作用 438
四、重建与康复 438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438
一、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438
二、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439
第四节 肿瘤手术的应用 441
一、诊断性手术 441
二、探查性手术 442
三、治愈性手术 442
四、姑息性手术 442
五、辅助性手术 443
六、重建与康复手术 443
七、预防性手术 443
八、远处转移癌和复发性癌瘤切除术 443
第五节 肿瘤手术注意事项 444
一、术前注意事项 444
二、手术中防止癌瘤扩散 444
三、术后处理 444
四、术后密切随访和疗效评价 444
第六节 肿瘤外科治疗发展趋向 445
一、肿瘤外科治疗向细胞分子水平迈进 445
二、肿瘤外科治疗兼顾根治与功能,注重提高生活质量 446
三、更强调综合治疗 446
第十七章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及其进展 449
第一节 放射物理学和放疗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450
一、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450
二、立体定向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451
三、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452
四、粒子射线放射治疗 459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和临床放射治疗学 461
一、放射治疗中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461
二、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466
三、放射化学修饰剂 473
四、放射和化疗联合应用 476
五、放射和加热治疗 481
第十八章 肿瘤的生物治疗 485
第一节 肿瘤疫苗 485
一、肿瘤疫苗的基本策略 487
二、细胞疫苗 489
三、病毒疫苗 493
四、蛋白/多肽疫苗 493
五、核酸疫苗 494
六、抗独特型疫苗 495
七、异种疫苗 496
第二节 肿瘤的基因治疗 498
一、基因治疗的历史与回顾 498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 500
三、肿瘤定向基因治疗与旁观者效应 512
四、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514
第三节 抗血管生成的生物治疗 516
一、肿瘤的血管形成及特点 517
二、肿瘤血管的生成调节 518
三、抗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策略 525
第十九章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536
第一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537
第二节 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 537
第三节 恶性肿瘤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与不足 541
一、不同治疗方法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541
二、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及认识观念的演变 544
第四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 545
一、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 545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546
三、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546
四、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547
五、不断求证的原则 548
六、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548
七、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549
第五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549
一、肿瘤标记物 550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51
三、分子分期 553
第六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553
第七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向 555
第二十章 肿瘤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560
第一节 历史与回顾 561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阶段性任务和目的 561
一、Ⅰ期临床试验 561
二、Ⅱ期临床试验 562
三、Ⅲ期临床试验 564
第三节 临床研究设计、治疗结果报告和资料的处理 569
一、临床研究设计 569
二、治疗结果报告 571
三、资料处理 574
四、多中心性临床试验研究 576
第四节 肿瘤研究中的临床试验规范 577
一、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考虑 577
二、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579
第五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581
第二十一章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583
第一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 584
第二节 人类致癌物在体内暴露的直接测定和评价 586
一、环境因素与肿瘤 586
二、致癌物的检测 588
第三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591
第四节 对人类致癌物暴露的个体差异和易感人群 593
一、个体在代谢致癌物能力上的差异 593
二、致癌物损伤修复能力 594
三、个体遗传易感性 594
第五节 环境暴露与大分子加合物及生物标记 594
第六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设计 596
一、标志物的选择和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 597
二、生物标记物特征研究 597
三、生物样品库 600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601
第二十二章 肿瘤的化学干预研究 603
第一节 肿瘤化学干预的概念 604
第二节 肿瘤化学干预的实验设计 605
一、肿瘤化学干预试验的设计基础 605
二、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试验分类 605
三、化学干预研究的人群选择 606
四、随机化和双盲法 606
五、干预剂量的选择和样本估计 608
六、化学干预试验的析因设计 608
七、肿瘤人群化学干预试验的设计提纲 609
第三节 肿瘤化学干预研究的实施 610
一、依从性和质量控制 610
二、终点判断和资料分析 611
三、干预效果的评价和结果报告 612
第四节 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 612
一、肿瘤化学干预药物的种类和特点 612
二、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 613
第五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618
第二十三章 营养与肿瘤 621
第一节 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营养防治 622
一、肿瘤形成的多阶段过程 622
二、肿瘤各阶段的营养防治策略 623
第二节 膳食营养与癌症的关系 625
一、胃癌 625
二、直肠癌 626
三、肝癌 628
四、乳腺癌 628
第三节 食物与癌症的关系 630
一、谷类 630
二、蔬菜和水果 630
三、肉、禽、鱼和鸡蛋 631
四、奶和奶制品 631
五、坚果和种子 632
六、豆类 632
七、草药、调味品 632
第四节 食物中的抗癌物 633
一、维生素 633
二、微量元素 634
三、膳食纤维 635
四、其他 635
第五节 食物污染和食物加工与肿瘤 636
第六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637
附录一 英特网上肿瘤研究相关站点 642
附录二 英中文对照索引 643
附录三 主要英文参考书 661
附录四 主要中文参考书 663
- 《肿瘤患者的中医饮食疗法》胡家才,胡钦勇主编 2018
- 《医坛漫论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撷英》张文范著 2004
- 《泌尿系统疾病及肿瘤诊治学》王锦涛主编 2018
- 《肿瘤患者之友》许天文,黄夷伍主编 2017
- 《头颈部肿瘤多学科诊疗病例精选》孙雪冰责任编辑;李正江 2019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肿瘤病人手术后吃的学问》余震主编 2012
- 《非编码RNA与肿瘤》李翀编著 2018
- 《常见肿瘤的治疗与护理》玄宁主编 2018
-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钭方芳,温晓明,罗礼生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