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长青,肖建庄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030503190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国外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 3

1.3 国内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 5

参考文献 7

第2章 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进展 10

2.1 再生混凝土梁 10

2.1.1 梁受弯性能 10

2.1.2 梁受剪性能 13

2.2 再生混凝土板 16

2.3 再生混凝土柱 17

2.4 再生混凝土墙体 19

2.4.1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 19

2.4.2 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20

2.5 再生混凝土框架 23

2.5.1 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 24

2.5.2 再生混凝土平面框架 26

2.6 本章小结 29

参考文献 30

第3章 再生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35

3.1 概述 35

3.2 试验概况 37

3.2.1 再生骨料性能 37

3.2.2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9

3.2.3 试件设计和制作 40

3.2.4 试验设备和测点布置 43

3.2.5 加载制度 44

3.3 破坏特征 44

3.4 试验数据处理 46

3.5 试验曲线 47

3.6 受压峰值应力 51

3.7 受压峰值应变 53

3.8 初始弹性模量 55

3.9 本章小结 57

参考文献 58

第4章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 61

4.1 概述 61

4.2 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设计 63

4.2.1 模型相似比 63

4.2.2 模型材料 65

4.2.3 模型设计与制作 67

4.3 试验方案 73

4.3.1 波形选择 74

4.3.2 试验工况 78

4.3.3 测点布置 81

4.4 破坏现象宏观描述 86

4.4.1 模型南侧面裂缝描述 86

4.4.2 模型北侧面裂缝描述 88

4.4.3 模型东侧面裂缝描述 90

4.4.4 模型西侧面裂缝描述 91

4.5 试验结果分析 92

4.5.1 结构动力特性 92

4.5.2 结构地震反应 106

4.5.3 结构抗震性能 141

4.6 结构抗震能力评估 159

4.7 本章小结 160

参考文献 162

第5章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 166

5.1 概述 166

5.2 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 171

5.3 钢筋本构模型 179

5.3.1 Menegotto-Pinto模型 179

5.3.2 Hysteretic material模型 181

5.4 纤维模型 185

5.4.1 基本假定 185

5.4.2 纤维截面分析 187

5.5 计算模型 190

5.5.1 基于有限元刚度法的非线性梁柱单元 195

5.5.2 基于有限元柔度法的非线性梁柱单元 198

5.5.3 模型质量分布 201

5.5.4 瑞利阻尼在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201

5.5.5 动力分析的输入 204

5.5.6 分析手段 205

5.6 结构非线性分析 208

5.6.1 再生混凝土模型参数 208

5.6.2 钢筋模型参数 210

5.6.3 截面延性分析 210

5.6.4 结构动力特性 215

5.6.5 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221

5.7 本章小结 255

参考文献 257

第6章 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比较 263

6.1 本构模型参数调整 263

6.2 动力特性比较 264

6.3 加速度反应比较 268

6.4 楼层位移反应比较 273

6.5 层间位移反应比较 278

6.6 本章小结 284

参考文献 286

第7章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评估 288

7.1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288

7.2 地震破坏状态的划分 290

7.3 结构性能水平的确定 293

7.4 损伤指数确定 295

7.5 结构失效准则 296

7.6 基于变形和能量组合的双参数地震损伤评估 299

7.7 本章小结 306

参考文献 307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309

8.1 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与率型模型 309

8.2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特性 310

8.3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 311

8.4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 312

8.5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模型 313

8.6 研究工作展望 314

编后记 3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