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作物生产技术  北方本
作物生产技术  北方本

作物生产技术 北方本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传印,雷振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22104168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讲述我过北方地区栽培的主要作物。
《作物生产技术 北方本》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作物生产的重要意义和任务 1

一、作物生产的重要意义 1

二、作物生产的任务 1

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作物生产科技进步 2

第二节 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方法 4

一、作物的概念 4

二、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4

三、作物生产的特点 5

四、作物生产技术学习方法 6

第三节 作物分类与分布 6

一、作物分类 6

二、我国作物分布(区域划分) 7

三、作物的产量与增产潜力 8

第二章 作物栽培制度 10

第一节 作物及品种布局 10

一、作物布局 10

二、品种选择及布局 12

第二节 作物的轮作和连作 13

一、轮作和连作的概念 13

二、轮作的作用和轮作的类型 13

三、连作的危害及连作技术 14

第三节 作物的间混套复种 15

一、复种 15

二、间、混、套作 17

第三章 土壤耕作与土壤培肥 22

第一节 土壤耕作 22

一、土壤耕作的意义和任务 22

二、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23

三、土壤耕作技术 24

四、少耕和免耕 26

第二节 土壤培肥 26

一、土壤培肥的意义和任务 26

二、土壤培肥途径 26

第四章 小麦 29

第一节 概述 29

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9

二、小麦生产概况 29

三、中国小麦的分布和种植区划 30

第二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31

一、小麦的一生 31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32

三、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33

四、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33

第三节 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34

一、小麦的产量形成 34

二、小麦的品质 36

第四节 小麦基本栽培技术 39

一、小麦的需水需肥规律 39

二、小麦播种技术 42

三、小麦冬前的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措施 45

四、小麦春季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措施 48

五、小麦后期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措施 52

六、小麦的收获与贮藏 55

第五节 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56

一、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 56

二、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56

第五章 玉米 59

第一节 概述 59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59

二、玉米生产概况 59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60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60

二、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61

三、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62

四、玉米器官间的同伸关系 64

五、玉米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 64

六、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65

第三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 66

一、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 66

二、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67

三、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溉技术 70

四、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72

五、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72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 74

七、旱作玉米栽培技术 76

八、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77

第四节 优质专用玉米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79

一、高油玉米 79

二、糯玉米 80

三、甜玉米 80

四、爆裂玉米 81

五、饲料青贮玉米 82

六、优质蛋白玉米 82

七、高淀粉玉米 83

八、笋玉米 85

第六章 水稻 87

第一节 概述 87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87

二、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及区划 87

三、稻的品种类型 88

四、栽培稻种起源 90

第二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 90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90

二、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91

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92

四、叶、根、蘖、茎的生长 92

五、穗的生长 94

六、抽穗开花、灌浆结实 94

第三节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95

一、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 95

二、稻米品质及其评定方法 96

三、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 98

四、稻米品质的调控 98

第四节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99

一、育秧 99

二、稻田耕整、种植密度与移栽 102

三、稻田施肥 103

四、稻田水分管理 104

五、大田栽培管理 105

第五节 水稻其他栽培技术 107

一、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107

二、陆稻栽培和水稻旱作 108

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108

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109

五、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110

六、再生稻栽培技术 111

七、水稻清洁生产技术 111

第七章 大豆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一、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13

二、大豆的起源 113

三、世界和我国大豆生产概况 113

四、我国大豆产区划分概括 114

第二节 大豆的生长发育特性 115

一、大豆的一生 115

二、大豆生长发育时期的特性 116

三、促进大豆开花结荚的途径 116

第三节 大豆的产量形成和品质 117

一、大豆的产量形成 117

二、大豆的品质 118

第四节 大豆生长发育规律与土肥水的关系 119

一、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119

二、大豆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120

三、大豆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121

第五节 播前准备与播种 122

一、种子处理 122

二、播种密度及行株距配置方式 123

三、播种技术 123

四、播后管理 124

第六节 苗期的生育特点和管理 125

一、苗期的生育特点 125

二、苗期的长势长相和壮苗指标 125

三、苗期的管理技术 126

第七节 大豆花芽分化期的生育特点和管理 126

一、花芽分化期的生育特点 126

二、大豆的开花规律 126

三、大豆花芽分化期长势长相 127

四、大豆花芽分化期的管理技术 127

第八节 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的生育特点和管理 127

一、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的生育特点 127

二、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发育规律 128

三、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的长势长相 128

四、结荚期和鼓粒期的管理技术 128

五、成熟与采收 129

第九节 夏大豆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 129

一、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129

二、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30

三、夏大豆播种方法 131

第八章 谷子 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一、谷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33

二、谷子的起源与分类 133

三、谷子生产概况 133

四、谷子种植区划 134

第二节 谷子的生长发育特性 134

一、谷子的一生 134

二、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4

第三节 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135

一、谷子的产量形成 135

二、谷子的品质 135

第四节 谷子基本栽培技术 136

一、播前准备与播种 136

二、苗期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技术 137

三、拔节抽穗期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技术 138

四、抽穗成熟期的生育特点及管理 139

第五节 夏谷栽培技术 140

一、夏谷生长发育特点 140

二、夏谷栽培技术要点 140

第九章 高粱 142

第一节 概述 142

一、高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42

二、高粱的起源与分类 143

三、我国高粱生产概况 143

第二节 高粱的生长发育特性 144

一、高粱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44

二、高粱的生长发育 144

三、高粱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147

四、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8

第三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 149

一、轮作倒茬 149

二、播种保苗 149

三、合理密植 151

四、合理施肥 152

五、田间管理 153

第十章 甘薯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一、甘薯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56

二、甘薯的生产概况 156

三、中国甘薯产区划分 156

第二节 甘薯的生长发育特性 157

一、甘薯的一生 157

二、甘薯根、茎、叶的生长特征 158

三、甘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59

第三节 甘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160

一、甘薯的产量形成 160

二、甘薯的品质 160

第四节 甘薯的需肥需水规律 161

一、甘薯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161

二、甘薯的需水规律及灌溉技术 162

第五节 甘薯栽培技术 162

一、甘薯育苗 162

二、甘薯大田栽培技术 165

三、收获 167

第六节 甘薯安全贮藏 168

一、贮藏生理 168

二、烂窖的原因 168

三、甘薯安全贮藏技术 169

第十一章 马铃薯 171

第一节 概述 171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71

二、马铃薯的起源与分布 171

三、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 171

四、中国马铃薯的栽培区划 172

第二节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 172

一、马铃薯的一生 172

二、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173

三、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73

第三节 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175

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 175

二、马铃薯的品质 175

第四节 马铃薯的需水需肥规律 176

一、马铃薯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176

二、马铃薯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177

第五节 马铃薯栽培技术 177

一、播前准备与播种 177

二、田间管理 180

三、收获及贮藏 181

第六节 马铃薯专项技术 182

一、马铃薯病毒病害及防止途径 182

二、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 183

第十二章 棉花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一、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86

二、棉花的起源与分类 186

三、世界和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186

四、我国棉区的划分 187

第二节 棉花的一生与生长发育特性 188

一、棉花的生育时期与生育特点 188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190

三、棉花的蕾铃脱落 191

第三节 棉花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192

一、棉花的产量形成 192

二、棉花的品质 194

第四节 棉花的栽培技术 195

一、播前准备 195

二、种植密度 196

三、播种与保苗技术 197

四、棉花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198

五、棉花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200

六、棉花的整枝技术 201

七、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

八、棉花化学调控技术 203

第五节 棉花高效复种栽培技术 204

一、麦棉两熟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204

二、棉花育苗移栽技术 206

三、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7

第六节 西北内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8

一、密、早、矮、膜栽培技术体系 208

二、播种保苗 208

三、肥水管理 209

四、化调整枝 210

五、防治病虫害 210

六、收获 210

第十三章 油菜 211

第一节 概述 211

一、油菜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11

二、油菜生产概况 212

三、我国油菜的分布和种植区划 213

四、油菜的分类 214

第二节 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 214

一、油菜的一生 214

二、油菜的阶段发育 216

三、油菜器官形成 216

第三节 油菜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218

一、油菜的产量形成 218

二、油菜的品质 219

第四节 油菜的需肥需水规律 220

一、油菜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220

二、油菜的需水规律及灌溉技术 222

第五节 油菜栽培技术 222

一、油菜的耕作制度与土壤耕作 222

二、油菜直播栽培技术 223

三、育苗移栽技术 224

四、田间管理技术 225

五、油菜收获技术 228

六、春油菜栽培技术 228

第六节 油菜高产栽培新技术 230

一、油菜秋发高产栽培模式 230

二、双低油菜“两壮、双增”栽培模式 230

三、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231

第十四章 花生 232

第一节 概述 232

一、花生生产的意义 232

二、花生产区划分和生产概况 232

第二节 花生的生长发育特性 233

一、花生的品种类型 233

二、花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 233

三、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236

第三节 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形成 238

一、花生的产量形成 238

二、花生的品质形成 239

第四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240

一、花生栽培的土、肥、水条件 240

二、花生的基本栽培技术 243

三、花生地膜栽培技术要点 247

四、夏直播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249

五、麦田套种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251

第十五章 甜菜 254

第一节 概述 254

一、发展甜菜生产的意义 254

二、甜菜的起源与分布 254

三、甜菜生产现状 254

第二节 甜菜的生物学基础 254

一、甜菜形态特征 254

二、营养生长阶段和生育时期的划分 257

三、甜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58

四、甜菜的产量形成和品质 258

第三节 甜菜栽培技术 259

一、选地与轮作 259

二、深耕整地与施足基肥 260

三、播种 261

四、施肥 262

五、田间管理 263

六、灌溉与排涝 264

七、收获 264

第四节 甜菜专项栽培技术 265

一、甜菜纸筒育苗栽培 265

二、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66

第十六章 烟草 268

第一节 概述 268

一、烟草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68

二、烟草的起源与分类 268

三、烟草的生产概况与种植区划 269

第二节 烟草的生长发育特性 270

一、烟草的一生 270

二、优质烟草生产的生态条件 270

三、烟草的需肥需水规律与调节技术 271

第三节 烟草的产量形成和品质 272

一、烟草的产量形成 272

二、烟草的品质 273

第四节 烟草栽培技术 273

一、烟草育苗技术 273

二、烟田整地和移栽 275

三、烟草大田管理技术 276

第五节 烟叶的成熟采收与烘烤 279

一、烟叶成熟采收 279

二、烟叶的烘烤 279

第六节 烤烟分级与检验 280

一、烟叶分组 280

二、烟叶分级 281

第十七章 饲料及绿肥作物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一、饲料及绿肥作物在我国作物生产中的地位 284

二、饲料及绿肥作物种类 285

三、饲料及绿肥作物种植方式 285

四、种植饲料及绿肥作物应注意的问题 285

五、饲料及绿肥作物的利用 286

第二节 紫云英栽培技术 286

一、概述 286

二、植物学特性 287

三、生物学特性 288

四、紫云英的栽培技术措施 288

五、留种与收获 291

六、翻压还田 292

七、紫云英越冬防寒技术 293

第三节 其他饲料及绿肥作物 293

一、紫花苜蓿 293

二、草木樨 294

三、毛苕子 295

四、象草 296

五、饲用玉米 297

参考文献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