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现代国籍法
现代国籍法

现代国籍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双元,蒋新苗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07180888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现代国籍法》目录

第一编 总 论 3

第一章 现代国籍法概述 3

第一节 国籍和国籍法的界定 3

第二节 国籍法的主体和准主体类型 7

第三节 国籍法的渊源 9

第二章 国籍的国际法原则 12

第一节 概述 12

第二节 国籍的主权性及其限制 13

第三节 国籍唯一原则 20

第三章 现代国籍法的发展趋势 22

第一节 国籍法的单行立法已成普遍趋势 22

第二节 国籍法的国际渊源不断增多 24

第三节 国籍法的内容日趋进步 27

第四节 国籍法的趋同化倾向正在加强 30

第五节 《欧洲国籍公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3

第二编 自然人国籍的法律制度 41

第四章 自然人国籍概述 41

第一节 自然人国籍的概念 41

第二节 自然人国籍的法律意义 42

第三节 确定自然人国籍的理论与实践 44

第五章 自然人国籍的取得方式之一:出生取得 46

第一节 概述 46

第二节 出生取得国籍的两个标准 46

第三节 依血统主义确定自然人国籍的利弊 49

第四节 出生地主义对自然人原始国籍的影响 52

第六章 自然人国籍的取得方式之二:加入取得 56

第一节 自愿申请入籍 56

第二节 因婚姻而取得国籍 60

第三节 因收养而取得国籍 63

第四节 因准正而取得国籍 69

第五节 因领土变更而取得国籍 71

第七章 自然人国籍的丧失与恢复 72

第一节 自然人国籍的丧失 72

第二节 自然人国籍的恢复 76

第八章 自然人国籍的冲突及其解决 78

第一节 自然人国籍冲突的产生 78

第二节 自然人国籍冲突的法律后果 80

第三节 自然人国籍冲突的解决:国际公法上的防止和消除 82

第四节 自然人国籍冲突的解决:国际私法上本国法的确定 89

第九章 中国有关自然人国籍的立法和实践 92

第一节 中国有关自然人国籍立法的历史演变 9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自然人国籍问题的实践 9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97

第四节 中国特别行政区特有的国籍制度 100

第三编 法人国籍的法律制度 107

第十章 法人国籍概述 107

第一节 法人国籍的法律意义 107

第二节 确定法人国籍的标准 115

第三节 法人的住所和居所 127

第四节 外国法人的认许 130

第五节 跨国公司的国籍问题 136

第十一章 法人国籍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与方法 138

第一节 有关法人的法律冲突与法人属人法问题 138

第二节 法人国籍的法律冲突现象透析 143

第三节 法人国籍冲突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145

第十二章 中国有关法人国籍问题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152

第一节 中国有关法人国籍问题的立法现状 152

第二节 中国确定法人国籍的司法实践 155

第四编 船舶国籍的法律制度 161

第十三章 船舶与船舶国籍的法律界定 161

第一节 船舶的定义与分类 161

第二节 船舶国籍的概念与功能 165

第十四章 船舶国籍的取得 171

第一节 船舶取得国籍的条件和程序 171

第二节 方便船籍与船舶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办法 186

第十五章 船舶国籍的丧失 200

第一节 船舶丧失国籍的原因与方式 200

第二节 船舶国籍的消极冲突及其解决办法 202

第五编 民用航空器国籍的法律制度 207

第十六章 航空器的概念与民用航空器国籍的法律界定 207

第一节 航空器的定义与分类 207

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国籍的法律界说 213

第十七章 民用航空器国籍的取得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国籍取得的条件和程序 218

第三节 民用航空器国籍的证明与展示方式 230

第四节 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国的权利和义务 234

第十八章 具有外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在我国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38

第一节 外国籍民用航空器在我国享有的权利 238

第二节 外国籍民用航空器在我国应履行的义务 244

第十九章 民用航空器国籍的丧失与变更 252

第一节 民用航空器国籍的丧失 252

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国籍的变更事由与责任 253

附录 25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民用航空器国籍证样本 255

二民用航空器国籍和共用标志一览表 263

三有关国籍的国内法规 269

四有关国籍的国际公约 313

五欧洲理事会1997年的《欧洲国籍公约》 3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