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亚太市场绿色发展报告  建设面向2030年的美好城市家园
亚太市场绿色发展报告  建设面向2030年的美好城市家园

亚太市场绿色发展报告 建设面向2030年的美好城市家园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86114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
《亚太市场绿色发展报告 建设面向2030年的美好城市家园》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3

城市绿色发展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解释&赵峥 3

一 绿色发展:面向2030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 3

二 城市为什么要绿色发展? 7

(一)解决城市发展历史问题 8

(二)应对城市发展现实危机 9

(三)实现城市发展未来目标 10

三 城市绿色发展的理论模型及实现机理 11

(一)模型构建:约束条件下的城市增长系统 11

(二)实现机理:从一般发展到绿色发展 13

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分析框架&赵峥 17

一 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四组重要关系 17

(一)人与自然共生关系 17

(二)经济与社会均衡关系 19

(三)政府与市场协作关系 20

(四)城市与国家互动关系 21

二 城市绿色发展的五维分析框架 22

(一)环境宜居 23

(二)经济富裕 25

(三)社会包容 28

(四)多元善治 32

(五)国家繁荣 37

第二篇 评估篇 41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及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绿色发展指数课题组 41

一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 41

二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指标设计原则 42

三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43

四 城市样本 44

五 数据来源 45

六 评估方法 46

(一)原始指标的处理 46

(二)指标合成 47

(三)指标分析 47

亚太城市绿色发展评估结果和主要研究发现&城市绿色发展指数课题组 48

一 亚太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综合和分项排名 48

(一)综合排名 48

(二)整体情况 52

(三)环境宜居指数排名与分析 52

(四)经济富裕指数排名与分析 58

(五)社会包容指数排名与分析 64

(六)多元善治指数排名与分析 68

(七)国家繁荣指数排名与分析 72

二 主要研究发现 76

(一)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绿色发展状况 76

(二)收入分配与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76

(三)创新能力是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 77

(四)高端服务业是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78

(五)“治理鸿沟”是造成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 79

(六)城市群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80

(七)绿色发展需要城市与国家共进退 81

(八)“一带一路”城市绿色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压力 82

(九)新兴市场国家城市绿色发展非均衡特征明显 83

(十)中美城市绿色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84

第三篇 国际篇 89

新加坡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城市解决方案&陈刚(Chen Gang) 89

一 低碳城市规划 90

二 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90

三 城市地区保护水资源以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92

四 可持续交通系统 93

五 发电 94

英国伦敦空气治理:经验与策略&弗兰克·伯金(Frank Birkin) 97

一 伦敦空气:一个持久的问题 97

二 伦敦交通策略 99

三 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意识 101

四 更多关于空气污染知识 101

(一)纳米粒子 101

(二)交通废气污染研究 102

五 开展交流 103

六 净化伦敦空气的一些新近提议 106

(一)街头空气清洁“胶” 106

(二)电动车辆 107

(三)汽车俱乐部 107

(四)汽车共享 108

(五)骑车 108

(六)伦敦村 110

(七)绿色屋顶 110

(八)绿色墙体 111

俄罗斯城市绿色能源发展:以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为例&帕维尔·鲁金(Pavel Luzin) 114

一 俄罗斯绿色能源政治经济框架 114

二 “灵活城市”的定义 116

三 符拉迪沃斯托克:绿色能源设想 118

(一)绿色电力产能的集约式发展 118

(二)辅助发展绿色电力发电产能 119

(三)绿色能源产能发展停滞 119

四 结论 120

亚太地区绿色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水问题&苏珊·贝肯(Susanne Becken)、诺埃尔·斯格特(Noel Scott) 123

一 引言 123

二 用水量 124

三 水的成本 126

四 水的可用性和质量 127

(一)基准管理 127

(二)旅游接触点 128

五 减少用水量的方法 129

(一)组织改革和管理 129

(二)技术改革 129

(三)行为改变 129

六 结论 130

东南亚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及改进措施&梁莉(Li Liang)、爱丽丝·夏普(Alice Sharp) 133

一 资源消耗趋势 134

(一)全球资源受限 134

(二)东南亚经济,人口及社会变化 135

(三)亚洲国家资源消耗趋势 135

二 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问题 136

(一)自然资源保护 136

(二)能源管理 137

(三)人类定居 137

(四)交通和人口流动 138

(五)废弃物管理 138

(六)水资源管理 140

(七)食品安全 140

(八)气候变化 141

三 南亚城市的能源提效措施 142

(一)低碳排放城市: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143

(二)提高节能意识活动:越南顺化市 143

(三)零废弃物计划:泰国彭世洛 144

四 测量能效实施效果的参数 145

五 结论 145

美国波特兰城市增长管理案例&杨诗明(Shiming Yang)、杰弗莱·M.塞勒斯(Jefferey M·Sellers) 148

一 波特兰增长管理的历史背景 149

二 政治、机构和政策 150

(一)政治进程 150

(二)机构 151

(三)政策 151

三 结论 155

日本北九州城市发展和绿色增长&羽田翔、赵海博 157

一 北九州市的经济状况和环境条件 157

二 北九州的绿色增长战略 160

(一)低碳能源 160

(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 161

(三)绿色增长项目的多方协调 162

三 北九州对亚洲的技术输出 162

(一)亚洲地区的绿色增长事业 162

(二)印度尼西亚项目 163

(三)越南项目和泰国项目 164

四 研究结论 165

马来西亚绿色城市发展:以槟城为例&斯图尔特·麦克唐纳德(Stuart MacDonald)、唐以翔(Tong Yee Siong) 166

一 概览 166

二 实体规划 168

(一)改善实体规划系统 169

(二)可持续管理增长 169

(三)改善建筑环境 170

三 交通 170

(一)合理进行交通治理和管理 171

(二)建设新战略道路连接 171

(三)改善公共交通 171

(四)改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 172

四 住房 172

(一)改善住房治理 173

(二)转向私人发展 173

(三)增加住房 173

五 公共空间 174

(一)增加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 174

(二)改善可利用性和互联互通性 175

(三)公共空间管理与维护 175

六 环境 175

(一)改善环境管理 176

(二)处理垃圾和污染 176

(三)直面气候变化 177

七 结论 177

韩国首尔清溪川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赵峥 179

一 创新城市内河治理方式 179

二 注重多元主体参与 180

三 兼顾水和交通环境一体化改造 180

四 古桥传承城市文脉 181

五 集中投入激发城市活力 181

六 启示 182

中国台湾:公共自行车(Youbike)打造绿色城市&余津娴、丁锦秀 183

中国香港恶劣天气预警和应变机制对北京的启示&韩嘉冠 188

一 香港对恶劣天气的预警及应变计划 188

(一)天文台的预警系统 189

(二)警报的传播和统筹 189

(三)天灾应变计划 190

二 香港天灾应急机制的特点和成功经验 191

(一)警报系统贯彻“目视管理”,标示鲜明,深入民心 191

(二)警报内容注重可预见性,方便各方早作因应,有助于防灾和纾缓服务行业的骤然压力 191

(三)警报系统采用分区数据,提高准确性,更切合市民需要 192

(四)警报的传播层层落实,分工周密,资料规范,透明度高,做到上传下达 192

(五)各范畴建立规范化章程,并向公众发出指引,确保社会活动的有序运作 192

(六)应变系统分工合理,程序精简,确保效率 193

(七)配套服务到位,社会共同参与,有助于促进协作和稳定民心 193

(八)宣传工作细致、密集,并照顾不同群体需要,促使市民形成习惯和建立守望相助的精神 193

三 北京应对恶劣天气的现有机制 194

四 香港经验对首都制定天气危机预警机制的启示 194

绿色新城开发:德国汉堡港口新城建设的经验&赵峥 196

一 持续而稳定的总体规划 196

二 产业和人居的高度融合 197

三 绿色建筑和交通的推广应用 197

四 公私共赢的开发模式 198

五 启示 199

通过发展可持续智慧城市市区创建吸引力:以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港口为例&艾玛·比约娜(Emma Bjorner) 200

一 引言 200

二 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 201

三 城市品牌,源于贡献 202

四 可持续发展城区:斯德哥尔摩皇家港口区 203

五 结论 205

第四篇 中国篇 211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PM 2.5污染问题&程红光 211

一 中国的城市分布 212

(一)按人口数量分布 212

(二)按人均GDP分布 214

二 PM 2.5污染状况 216

(一)空间分布特征 217

(二)时间变化趋势 219

三 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220

四 城市化过程中控制大气污染的建议措施 222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22

(二)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223

(三)发展绿色交通 223

碳解锁:中国城市转型的关键所在&谢海生 224

一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挑战 224

(一)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 225

(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 225

(三)发展空间受限 225

二 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的必要性 226

三 中国城市转型的碳解锁机制探索 229

(一)规划指导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229

(二)目标约束机制:凝聚转型共识 229

(三)市场激励机制:加强主体参与 230

(四)城市管理机制:擅于顺势而为 230

能源消费与城市绿色发展&林卫斌、罗时超 232

一 人均能源消费量 232

二 能源消费密度 235

三 能耗强度 236

四 能源消费结构 238

五 结论及启示 239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魏劭琨 240

一 前言 240

二 城市绿色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240

(一)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迫切要求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41

(二)气候变化对城市土地利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41

(三)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对土地的新要求 241

(四)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242

三 城市绿色发展中土地利用的基本方式 242

(一)高密度的土地利用 242

(二)土地混合利用 243

(三)基于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 243

四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44

(一)城市土地增长过快 244

(二)城市土地开发重增量轻存量 245

(三)大尺度的土地开发 245

(四)过于简单的城市功能分区 246

五 思考与建议 246

智慧城市助推中国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唐斯斯、刘叶婷 248

一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249

(一)建设规模 249

(二)区域分布 249

(三)建设重点 249

二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 250

(一)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50

(二)智慧城市建设注重顶层设计 250

(三)智慧城市建设强调“一城一策” 251

(四)智慧城市建设引入“智库”做支撑 251

(五)数据治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52

三 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的主要途径及案例 253

(一)加速城镇化进程,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253

(二)助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发展业态 254

(三)着力改善民生,探索公共服务普惠化新模式 254

(四)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提升政府管理决策能力 255

(五)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255

四 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关注重点 256

(一)以整合数据资源为突破点 256

(二)以“城市+农村”融合发展为引爆点 256

(三)以城市“群”发展为着力点 257

(四)以鼓励社会参与为落脚点 257

城市绿色发展与现代配电网建设&董晓宇 258

一 现代配电网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259

(一)现代配电网的相关概念 259

(二)现代配电网的主要特征 260

(三)现代配电网与绿色城市 262

二 推进现代配电网建设的意义 263

(一)为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263

(二)对于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264

(三)实现电能替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264

三 现代配电网建设的国际经验 264

(一)以自动化技术为路径提高现代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64

(二)以传输清洁能源促进现代配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 265

(三)以绿色减排为路径强化电力体制改革 266

(四)以跨国互联路径促进现代配电网的消纳能力 266

四 中国配电网发展的政策支持及城市经验 267

(一)主要政策支持分析 267

(二)国内典型城市现代配电网发展情况 268

五 推动现代配电网建设的政策建议 270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减少项目审批环节 270

(二)采取切实措施为社会资本平等参与铺通道 270

(三)优先发展分布式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270

(四)加强政企联动发挥合力强化监督管控考核 271

(五)严格规范排放标准并适时推进碳交易机制 271

城市网络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杨煜东 272

一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272

(一)“城市网络化”:信息时代的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 272

(二)“城市网络化”特征和特点 273

二 信息化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274

(一)打破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格局 274

(二)提高中国市场化的程度和效率 274

(三)提高劳动力水平,绕开拉美城市化陷阱 275

三 适应“城市网络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276

(一)“城市网络化”与区域经济政策选择 276

(二)“城市网络化”与政府管理结构调整 277

(三)“城市网络化”与市场经济地位改善 277

城市服务业发展与绿色转型&刘涛 279

一 城市服务业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关系 279

二 绿色转型下我国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81

(一)城市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不高 281

(二)城市服务业结构不断升级,但内部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 281

(三)服务业新兴行业和业态层出不穷,但服务创新还未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282

(四)城市服务外包增势强劲,但持续发展还面临人才等制约 284

三 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与绿色转型良性互动的建议 284

(一)加快推进供给端的结构性改革 284

(二)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285

(三)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 285

(四)强化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 285

中国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挑战与思路&肖博强 286

一 绿色金融定义与发展现状 286

(一)传统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拓展现状 287

(二)新兴绿色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289

二 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 291

(一)绿色产业投资回报尚未对绿色金融发展形成激励 292

(二)绿色产业形成的环境权益还需确权 292

(三)绿色金融是真正的高风险投资 292

三 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93

(一)推动绿色产业形成稳定现金流 293

(二)环境产品确权和定价机制结合 293

(三)多样化和集中化发展环境权益交易平台 294

四 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分析 294

(一)危机影响变革 294

(二)创新带来发展 295

(三)聚集产生效益 295

城市绿色空间与休闲生活: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宋瑞 296

一 城市绿色空间:价值、分类与标准 296

二 国外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经验:以英国牛津市为例 297

三 中国的城市绿色空间: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 300

亚太地区减贫制度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万海远 304

一 亚太地区减贫制度的比较 304

(一)减贫的组织协调机构 304

(二)分权与激励的制度设计 305

(三)独立第三方定期监督评估制度 306

(四)动态反馈机制 307

(五)减贫进程的进入退出机制 307

(六)综合减贫制度系统 307

二 亚太地区不同国家减贫政策的实践 309

(一)减贫对象的比较 309

(二)扶贫资金投入方式 309

(三)扶贫模式设计 310

(四)项目制运作 311

(五)渐进性扶贫 311

三 对中国减贫机制的政策建议 312

(一)调整扶贫新理念 312

(二)确立减贫新模式 312

(三)协调减贫机构 313

(四)整合减贫资源 313

(五)完善减贫监测机制 314

(六)建立减贫问责机制 314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困境与路径——以北京市为例&任苒、宋婷婷 315

一 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网络 315

二 长短期政策联动 316

三 垃圾处理环节联动 317

四 政府、居民和企业的主体联动 319

五 多方位、多层次的部门联动 320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及提升战略&赵峥、刘杨 322

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324

(一)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测度模型 324

(二)指标选择 325

(三)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结果分析 326

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28

三 战略建议 331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钱明辉、黎炜祎 333

一 引言 333

二 国际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治理模式 334

(一)技术引领模式:以美国为例 334

(二)产业促进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例 334

(三)项目驱动模式:以新加坡为例 335

三 我国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治理政策分析 336

四 我国主要城市的大数据城市治理实践 337

(一)北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337

(二)上海:构建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数据共享平台 337

(三)广州: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338

五 完善我国大数据城市治理的政策建议 338

(一)明确大数据发展战略,扩大政策涉及领域 338

(二)提升大数据技术水平,培养吸纳优秀人才 339

(三)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339

(四)因地制宜发布项目,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339

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从“环境先行”到“治理突围”&刘彦平 341

一 APEC蓝:环境倒逼下的京津冀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探索 341

二 京津冀城市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342

(一)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343

(二)缺乏有效的府际协调平台 343

(三)缺乏有效的市场协调机制 343

(四)区域及城市形象吸引力不彰 343

三 京津冀城市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要破解四大命题 344

(一)重构区域使命和发展愿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北方优质生活圈 344

(二)创新区域市场体系,奠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基石 345

(三)建设区域治理的“制度厚度”,提升京津冀协同治理效能 346

(四)塑造区域及城市品牌形象,拉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346

第五篇 战略篇 351

亚太城市绿色发展战略&亚太城市绿色发展战略课题组 351

一 亚太地区城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352

二 亚太城市绿色发展的战略路径 353

(一)完善亚太城市绿色治理体系 353

(二)提升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城市绿色发展能力 354

(三)构建亚太城市绿色发展支持体系 355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战略课题组 358

一 宜居战略 358

(一)加大城市空气、水和土壤环境治理 359

(二)推进城市能源节约利用与资源循环利用 359

(三)完善城市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359

二 富裕战略 360

(一)形成创新驱动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360

(二)建设内需导向的城市创新系统 362

(三)提升城市服务经济质量 362

(四)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363

(五)增强城市绿色人才竞争力 363

(六)增强城市绿色企业竞争力 363

(七)重视创新中心城市建设 364

三 包容战略 365

(一)减少城市贫困 365

(二)提升城市福利水平 365

(三)服务城市民生需求 366

(四)改善城市教育质量 366

(五)提升科技创新社会带动力 366

四 善治战略 367

(一)推进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367

(二)建立公私合作治理伙伴关系 368

(三)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368

(四)公众参与城市治理 368

(五)加强电子治理 369

(六)塑造城市绿色品牌 369

五 协调战略 370

(一)构建系统的绿色城镇化发展体系 370

(二)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空间均衡 370

(三)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注重城市绿色发展 371

(四)以城市群作为区域绿色发展突破口 371

(五)推动城乡绿色发展一体化 371

(六)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国际影响力 372

附录一 城市绿色发展评估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73

附录二 城市绿色发展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391

附录三 亚太主要国家内部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分析 392

主要参考文献 400

后记 4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