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安徽卷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安徽卷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安徽卷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2188604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关于安徽省传统建筑风格与元素的研究,依据《弗莱彻建筑史》中的研究方法,最先是从地理与文化分区着手,即包含了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邻近文化圈的影响与融合,以及三个不同本土文化分区的相关记述。其中皖南地区(徽州文化)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皖中地区(江淮文化)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涉及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独特的地位。皖北地区(中原文化)则包容了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安徽卷》目录

总序 2

前言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自然人文历史背景 2

一、自然概况 2

二、人文概况 4

三、历史沿革 6

四、经济概况 9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与特征 11

一、传统建筑文化背景 11

二、传统聚落形态特征 12

三、传统建筑风格特征 13

四、传统建筑哲学观念 14

第三节 现代建筑传承的基本原则 16

一、传统风貌要素解析 16

二、设计原则与方法 17

上篇:安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与解析 22

第二章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类型解读:三个不同的本土文化分区 22

第一节 三大分区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22

一、皖南地区 22

二、皖中地区 22

三、皖北地区 22

第二节 三大分区人文历史环境分析 23

一、皖南地区 23

二、皖中地区 24

三、皖北地区 25

第三节 三大分区传统建筑成因分析 25

一、皖南地区 25

二、皖中地区 26

三、皖北地区 26

第三章 皖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 29

第一节 传统聚落规划与格局 29

一、依山傍水,藏风纳气 29

二、尊重自然,顺势而为 29

三、聚族而居,重视宗法 30

四、秩序井然,条理明晰 31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特征 34

一、传统民居风格及元素 34

二、其他典型传统建筑风格及元素 40

第三节 传统建筑结构特点及材料应用 44

一、结构特点 44

二、材料应用 45

第四节 传统建筑细部与装饰 46

一、马头墙 46

二、门楼 47

三、隔扇 48

四、飞来椅 49

五、三雕艺术 50

六、色彩 51

第五节 典型传统建筑及村落分析 52

一、黄山市呈坎罗东舒祠 52

二、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 52

三、黄山市屯溪程氏三宅 53

四、歙县许国牌坊 55

五、歙县雄村竹山书院 56

六、黟县西递村 57

第六节 宏村及其周边村落空间解析 59

一、宏村村落空间解析 59

二、宏村与周边村落空间发展解析 63

第七节 皖南地区传统建筑特征总结 72

一、村落选址依据传统理念 72

二、村落布局体现伦理观念 72

三、建筑空间反映礼乐教化 73

四、建筑样式体现地域风貌 73

五、色彩体系流露美学修养 73

六、设计构思重视人居理念 73

七、徽派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73

第四章 皖中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 76

第一节 传统聚落规划与格局 76

一、九龙攒珠 76

二、圩堡 76

第二节 传统民居类型特征 77

一、江淮院落式民居 77

二、江淮天井式民居 78

三、船屋 79

第三节 传统建筑结构特点及材料应用 80

一、平面布局特点 80

二、材料应用 80

三、结构特点 82

第四节 传统建筑细部与装饰 82

一、马头墙的语言符号 82

二、屋檐的形式 83

三、建筑装饰 83

四、屋顶和脊饰 83

五、建筑色彩 83

第五节 典型传统建筑及村落分析 84

一、肥西县三河镇杨振宁旧居 84

二、肥西县三河镇刘同兴隆庄 84

三、肥西县三河镇仙姑楼 85

四、巢湖市炯炀镇金家大宅 85

五、金寨县天堂寨镇黄氏宗祠 86

六、肥东县长临河镇 88

第六节 三河镇肌理空间解析 90

一、三河镇概况 90

二、宏村和三河镇设计理念比较 91

三、三河镇空间解析 92

第七节 皖中地区传统建筑特征总结 93

一、建筑文化体现多元融合 93

二、村落规划注重水系设计 93

三、院落布局融汇南北特色 94

四、构造样式结合木构和砌体 94

五、皖中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94

第五章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 96

第一节 传统聚落规划与格局 96

一、棋盘式——以亳州城为例 96

二、象征式——以阚疃镇为例 96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特征 96

一、民居建筑 96

二、会馆建筑 97

三、钱庄建筑 99

第三节 地域建筑结构特点及材料应用 101

一、材料应用 101

二、结构特点 101

第四节 传统建筑细部与装饰 101

一、建筑色彩 101

二、雕刻与彩画 101

第五节 典型传统建筑分析 103

一、亳州市花戏楼 103

二、亳州市钜兴瑞药号 104

三、亳州市张虚谷故宅 105

四、濉溪县袁氏宅院 105

第六节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特征总结 107

一、序列明晰的棋盘式聚落 107

二、结合山水的象征式聚落 107

三、厚重沉稳的建筑造型 107

四、严谨华美的会馆建筑 107

五、艳丽和深沉糅杂的建筑风格 108

六、皖北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108

第六章 安徽省传统建筑人文总结 110

第一节 传统建筑元素归纳 110

一、功能性元素 110

二、装饰性元素 112

第二节 传统建筑风格概括 114

一、皖南地区·徽州特色 114

二、皖中地区·江淮特色 115

三、皖北地区·中原特色 115

四、三大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特征比较 116

第三节 传统建筑哲学凝练 116

一、自然和谐之道——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山水情怀 116

二、伦理秩序之道——布局严密,等级分明,礼乐并重 117

三、虚实有无之道——空间渗透,阴阳互生,物我一体 117

四、中庸平实之道——淳朴内敛,兼容并蓄,勤俭古拙 119

五、循环再生之道——师法自然,就地取材,周而复始 119

下篇: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 125

第七章 安徽省传统风貌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概况 125

第一节 传承模仿起步时期 125

第二节 探索曲折行进时期 126

第三节 传统文化发扬时期 126

第四节 整体风貌繁荣时期 129

第八章 安徽省现代建筑传承传统风貌要素解析 136

第一节 通过建筑肌理体现建筑特色 136

一、传统建筑肌理的借用 136

二、传统建筑肌理的模仿与简化 138

三、传统文化要素的肌理化运用 150

四、典型案例解析——绩溪博物馆 152

第二节通过应对自然气候特征体现建筑特色 158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 158

二、建筑空间微环境的调节 167

三、典型案例解析——德懋堂 172

第三节 通过变异空间体现建筑特色 176

一、传统空间的更新 176

二、形体组合的变异 180

三、特色空间氛围营造 185

四、典型案例解析——安徽省博物馆新馆 188

第四节 通过材料和建造方式体现建筑特色 195

一、传统材料的直接使用与循环利用 195

二、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结合 198

三、传统建造方式体现建筑特征 203

四、典型案例解析——黎阳in巷 206

第五节 通过点缀性的符号特征体现建筑特色 211

一、传统符号的直接运用 211

二、传统符号的抽象运用 216

三、文化符号的物化运用 225

四、典型案例解析——金大地·1912 226

第六节 传统风貌要素传承解析总结 231

第九章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234

第一节 传承发展的设计原则 234

一、地域性 234

二、适用性 234

三、生态性 234

四、经济性 235

五、整体性 235

六、协调性 235

第二节 传承发展的设计方法 235

一、聚落空间 236

二、街巷空间 236

三、室内空间 237

四、建筑形体 237

五、建筑装饰 239

六、建筑色彩 241

第十章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44

第一节 具象化符号模仿与抽象化创作继承的关系 244

一、局限于形式符号 244

二、精神与意象的贫乏 244

三、单纯造型的传承 244

第二节 传统建筑风格继承与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共生的关系 245

一、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的关联与整合度不够 245

二、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的突出与彰显不明显 246

三、传统建筑核心价值应得到体现 246

第三节 现代整体城市风貌与传统单体建筑风格协调的关系 246

一、风格混杂的问题 247

二、建筑风貌区域划分的问题 247

第四节 地域建筑创作手法与生态可持续适宜技术融合的关系 247

第五节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展望 248

第十一章 结语 249

附录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的研究方法 251

参考文献 282

后记 2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