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常学辉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30894026
  • 页数:4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精选《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内容,详细论述了病因、病机、体质、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配以细致翔实的图解,让读者一册在手,轻松掌握健康生活、养生、防病、治病之道。本书根据历代权威版本精编精校,译文严谨,注释详尽准确。本书适合养生保健爱好者及喜欢研究《黄帝内经》的读者阅读,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黄帝内经》目录
标签:黄帝 编著

黄帝内经·素问 2

上古天真论篇:长寿者养生秘诀 2

养生之道 2

人体生长规律 4

养生的四种境界 6

四气调神大论篇:四季养生法 8

四季养生规律 8

阴阳之道与养生 10

生气通天论篇:不生病的智慧 12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12

阳气的重要性 13

四季邪气的更替 17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17

金匮真言论篇:疾病从哪里来 18

风邪是百病之首 18

事物的阴和阳 19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21

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五行与疾病诊治 24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24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28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32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32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35

灵兰秘典论篇:十二脏腑功能简述 37

脏腑的功能 37

脏腑的协调统一 38

六节藏象论篇:气候致病 40

日月的运行规律 40

太过、不及与平气 42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44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45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47

五脏生成篇:详诊五脏之病 48

五脏与五味 48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49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50

气血与健康 51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52

五脏别论篇:五脏分类及诊病方法 54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54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55

异法方宜论篇:地域气候影响治病 57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57

移精变气论篇:治病方法同时而异 60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60

色脉诊察法 61

诊治疾病的要领 62

汤液醪醴论篇:五谷养生法 64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64

现代人需药物内服、针灸外治病才能愈 65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66

玉版论要篇:察色诊治方法 68

《揆度》和《奇恒》 68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68

脉象与疾病 69

脉要精微论篇:望闻问切四诊法 71

诊脉的要点 71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73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74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76

诊脉的原理 77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78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79

尺肤诊脉法 80

诊脉查病 80

平人气象论篇:健康的脉象 82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82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83

寸口脉与疾病 85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87

逆四时的脉象 87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88

玉机真脏论篇:四季脉象与五脏疾病 90

四季的脉象 90

脾脉的脉象 94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95

疾病的乘传 98

五脏的真脏脉 98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100

脉象逆四时 100

五实与五虚 101

三部九候论篇:三部九候断疾病 103

三部九候 103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105

脉象的冬阴夏阳 108

经脉别论篇:疾病的形成及治疗 110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 110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111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112

脏气法时论篇:五脏的保养 114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 114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 116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 119

五脏、五色、五味 121

宣明五气篇: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122

五气对人的影响 122

宝命全形论篇:顺应四时规律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126

治病之道 126

针刺的五个要领 128

八正神明论篇:针刺也要有规律 131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131

虚邪和正邪 134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 135

形和神 136

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 138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138

伤寒病的治疗 139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 141

评热病论篇:热病的变症与治疗 143

阴阳交 143

风厥 144

劳风 145

肾风 146

逆调论篇:注意调理保养不生病 148

从症状看疾病 148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 150

咳论篇:咳嗽的中医原理 152

五脏咳 152

六腑咳 153

风论篇:风邪侵入人体引发的疾病 156

风邪引起的疾病 156

风病的诊断 158

痹论篇:痹病分析与治法 161

痹病的产生和分类 161

五脏六腑的痹病 162

营气、卫气与痹病 164

痹病的各种表现及成因 165

调经论篇:经脉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167

有余和不足 167

神的有余和不足 168

气的有余和不足 169

血的有余和不足 170

形的有余和不足 171

志的有余和不足 171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 172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 173

虚实证的补泻原则 176

标本病传论篇:疾病的标本与针刺 179

病的标本属性与逆治、从治 179

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 181

天元纪大论篇:五运六气话养生 183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183

五运主管四时 184

气的盛衰规律 185

天地之气的循环规律 186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配合 188

至真要大论篇:人体与天地变化 189

六气主岁时的情况 189

风化的运行与疾病的治疗 191

在泉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193

司天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195

在泉之气不足和司天之气不足的治疗原则 197

六气过盛导致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199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 201

六气相复所致疾病的治疗 204

气的分属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205

胜气、复气的变动与疾病的发生 206

客主相胜时出现的疾病与治疗 208

用药性与五脏、五气的关系来治病 209

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与治病准则 210

六气的变化对发病和治病的影响 212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215

六气变化对补泻的影响 217

六气致病的机理 219

药物的阴阳和配方原则 220

逆治、从治、反治 221

君药、臣药、使药 223

疏五过论篇: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 225

避免治病中的五种过失 225

征四失论篇:医生诊治最易犯四种错误 231

治病失败的四个原因 231

阴阳类论篇:阴阳与疾病的关系 234

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 234

三阴三阳经脉的雌雄 235

病人死亡日期的推断 236

方盛衰论篇:梦境所反映的盛衰 238

阴阳脉象的逆顺与生死 238

诊断疾病的“十度” 240

黄帝内经·灵枢 245

九针十二原:针刺的一般规律 245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245

虚实补泻的原则 247

九针及其功用 248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 252

脏腑之经气所出 254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255

脏腑之十二原穴 256

邪气脏腑病形:邪气对脏腑的侵袭 263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263

邪气侵入五脏对人体的伤害 264

人面不怕冷的原因 265

诊断疾病要综合考察 266

五脏脉象的六种变化 269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 274

脏腑的合穴 275

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 276

寿夭刚柔:寿命与体质 280

人之阴阳刚柔对针刺的影响 280

针刺次数的选择 281

寿命长短的推测 282

刺法三变 285

营分病、卫分病、寒痹病的表现与治疗 285

本神:“神”是人体的根本 287

五脏藏神 287

神伤的症状和调治 289

终始:两处脉象的诊察 293

比较人迎脉和寸口脉,判断六经病变 293

针刺的原理 296

补泻方法的选择 298

针刺次数和方法的确定 299

针刺的禁忌 301

经脉:主要经脉的介绍 305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5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6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8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0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1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2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4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5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7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8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20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21

经脉气绝时的表现 323

经脉受邪的表现 325

经脉和络脉病变的判断 326

十五络脉 327

经筋:经筋的路线 334

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34

足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35

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36

足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37

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38

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39

手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40

手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41

手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41

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42

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43

手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44

骨度:骨骼的长度 345

人体骨节的长度 345

五十营:营气运行的循环 347

经气在人体运行的长度 347

营卫生会:营卫与气血 349

营卫二气在人体的运行与相会 349

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 351

寒热病:寒热病的治疗 354

寒热病的表现与治疗 354

患痈疽难治的五个部位 357

癫狂:癫狂病的治疗 358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 358

狂病的表现与治疗 360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 361

热病:热病的治疗 364

热病的发展 364

不同表现的热病的治疗 365

热病禁用针刺的情况 368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369

厥病:逆乱引发的疼痛 371

厥头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371

厥心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373

口问:生活小病的治疗 378

病邪侵入各孔窍所产生的疾病 378

病邪侵入孔窍所产生疾病的治疗 384

师传:问诊的技巧 385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385

脏腑大小的推测 388

决气:六气的功能 391

六气 391

六气充余或不足的表现 392

肠胃:消化道的介绍 395

肠胃的大小 395

平人绝谷:肠胃的功能 397

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 397

海论:人体中的四海 400

人体的四海 400

四海正常和反常时的情况 402

逆顺肥瘦:胖瘦对针刺的影响 405

顺应自然的治病原则 405

病传:疾病的传变 412

邪气在内脏的传变 412

外揣:通过声色判断病变 415

从人的外在表现和变化揣测内脏病变 415

本脏:脏腑的重要性 419

五脏大小、高低等对疾病的影响 419

从形体看五脏 423

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对应 425

五色:面部的五色 428

面色与疾病 428

疾病轻重的判断 430

面色变化与病人死亡时间的预知 433

论勇:勇怯的分别 439

性格对抵抗疾病能力的影响 439

论痛:对疼痛的忍受力 442

不同人群对疼痛的忍受力 442

天年:影响寿夭的因素 444

生命的产生 444

人体血气的盛衰规律 446

五味:食物的五味 448

五味归走五脏 448

五味与养生 450

贼风:虚邪贼风的侵袭 452

外邪侵入人体所发生的病变 452

玉版:痈疽等疾病的治疗 454

针与天地合参 454

疾病的逆顺 457

经脉的要害部位 460

百病始生:疾病产生的原因 462

疾病的发生 462

积病的发展过程 466

忧恚无言:失音证的治疗 469

人体发音器官的功能及其病理 469

失音证的针刺疗法 470

通天:阴阳五种类型的人 473

阴阳五种人的特征 473

阴阳五种人的治疗原则 474

阴阳五种人的辨别 475

岁露论:疟疾的治疗 478

疟疾病发作的时间性 478

贼风邪气伤人的规律性 479

日月运行对人气血变化的影响 481

三虚、三实与发病 481

八方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483

大惑论:眩惑症的治疗 487

视歧的发生 487

营卫之气异常所发病与治疗 4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