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通史 元代 明代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81409
- 页数:399 页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都城文化的重要地位 3
一 元、明、清三代都城的确立 3
二 对全国文化精英的吸纳作用 5
三 对全国各地及域外文化的重要影响 6
第二节 这一时期北京文化的几个突出特点 8
一 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 8
二 不同文化类型的冲突与融合 10
三 文化发展的盛衰轨迹 12
第三节 对这一时期北京文化的整体评价 13
一 成为全国都城之前的文化发展状况及其评价 13
二 成为全国都城之后的文化发展状况及其评价 15
第二章 元代——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 17
第一节 元大都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 19
一 三教的重新排位 19
二 突出的文化多元化表现 20
三 文化发展的世俗化趋势 22
第二节 元大都的文化定位 24
一 北方文化的传承中心 24
二 全国文化的汇聚中心 26
三 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心 27
第三节 元大都文化的传承 28
一 农耕文化 28
二 游牧文化 29
三 外来文化 30
第三章 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32
第一节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33
一 两种文化的差异 33
二 军事冲突带来的文化交流 34
三 优势文化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 35
四 “汉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37
第二节 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 38
一 宗教文化的交流 38
二 科技文化的交流 40
三 文学艺术的交流 42
第三节 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 43
一 少数民族带来的域外文化 43
二 域外文化产生的社会影响 45
第四章 多种流派宗教信仰的融合与冲突 48
第一节 儒、释、道的三教融合 49
一 儒学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49
二 道教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52
三 佛教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52
第二节 佛教与道教的冲突 53
一 政治势力对宗教的影响 53
二 全真教的扩张引发宗教冲突 55
三 政治因素引入宗教冲突 56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兴衰 58
一 伊斯兰教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58
二 伊斯兰教对政治的影响 59
三 伊斯兰教在宗教文化上的差异 60
第五章 儒学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 62
第一节 耶律楚材的政治影响 63
一 耶律楚材政治际遇的变化 63
二 耶律楚材的政治作用 65
第二节 刘秉忠的杂学 66
一 刘秉忠与耶律楚材的比较 66
二 刘秉忠的重要作用 67
三 杂学的治世功能 68
第三节 许衡的经世致用 69
一 许衡的文化影响 69
二 许衡的教育成就 72
三 后世对许衡的推崇 73
第四节 吴澄的际遇 75
一 元代的朱陆之争与融合 75
二 吴澄的北上与南归 76
三 儒学的变化与儒士的穷通 78
第六章 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在文化上的表现 79
第一节 四等人制度的出现及其影响 80
一 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民族意识 80
二 “四等人”制度的政治作用 81
三 “四等人”的待遇及社会影响 83
第二节 国子监学与蒙古、回回国子学 85
一 蒙古子弟的“汉化”教育与蒙古文字的推广 85
二 教育机构的民族融合功能 86
三 语言文字互译与文化交流 87
四 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突显 90
第三节 官修正史中的正统之争 91
一 官修正史传统的断档 91
二 元朝修三史对“正统”的处理 92
第七章 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 95
第一节 城市布局的文化内涵 95
一 大都城兴建之前的都城建设 95
二 大都城的文化传承 97
三 元朝两都的比较 98
四 大都城的文化内涵 100
第二节 宫廷建筑的文化内涵 102
一 政治内涵的体现 102
二 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 103
三 游牧生活环境的营造 105
第三节 礼制建筑的文化内涵 107
一 太庙的设置与建造 107
二 社稷坛的设置与建造 109
三 郊坛的设置与建造 110
第四节 城市功能的变化及其文化内涵 111
一 新城模式的文化内涵 111
二 旧城功能的延续 113
第八章 宫廷文化的重要影响 115
第一节 饮食和服饰的文化特色 117
一 宫廷饮食及其文化特色 117
二 宫廷服饰的发展变化 120
三 其他服饰文化在宫廷中的体现 122
第二节 出行及娱乐活动的文化特色 122
一 两都巡幸及其文化特色 122
二 宫廷狩猎及其文化内涵 125
第三节 频繁的宗教活动 128
一 元朝统治者的宗教观念 128
二 藏传佛教在宫廷中的影响 129
第九章 市民文化的兴起及其影响 133
第一节 元杂剧兴盛的文化意义 134
一 元杂剧兴起的原因 134
二 元杂剧发展的环境 136
三 社会需求对杂剧发展的重要影响 138
第二节 书法及绘画、雕塑创作中的文化特色 140
一 书画艺术的发展 140
二 少数民族人物的书画艺术成就 142
三 宫廷画家的创作 144
四 大都的雕塑艺术 145
第三节 市民娱乐中的文化表现 146
一 娱乐场所的增多 146
二 大都士大夫的娱乐活动 148
三 杂剧演出的雅俗共赏 149
四 元大都的收藏活动 151
第四节 市民生活中的文化特色 152
一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称谓特色 152
二 都市饮食的文化特色 155
三 都市服饰的文化特色 156
第十章 明代——农耕文化的再度一统 158
第一节 排夷政治倾向对文化的影响 159
一 “华夷之别”观念的深远影响 159
二 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与融合 161
三 从南京到北京的变迁 163
第二节 汉族正统观念的复兴 165
一 儒、释、道三教的再一次重新定位 165
二 从多元文化向单一文化的转变 167
三 宗教文化的新变化 168
第三节 从融合到排斥 170
一 明朝统治者的民族观念与政治举措 170
二 民族地位的政治变化 172
三 少数民族文化的潜在影响 174
第十一章 正统京师文化的形成 176
第一节 北京的重新营建及其影响 177
一 政治中心的重新确立 177
二 文化中心的再度形成 179
三 宗教中心的重要作用 180
第二节 儒、释、道三教势力的重新调整 183
一 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183
二 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及与释、道二教的关系 185
三 佛教和道教的继续发展 186
第三节 明代的京师文化 187
一 京师文化的发展变迁 187
二 明代京师文化的形成 190
三 京师文化的特色 191
第十二章 明代北京的宫廷文化 194
第一节 宫廷饮食文化 195
一 宫廷饮食的特色 195
二 宫廷饮食的供给与管理 196
三 宫廷饮食活动 198
第二节 宫廷服饰文化 200
一 服饰文化的政治作用 200
二 宫廷服饰的礼仪功能 202
三 宫廷休闲服饰 204
四 宫廷服饰的其他用途 206
五 其他官廷服饰 207
第三节 宫廷娱乐文化 208
一 元、明之间在宫廷娱乐中的文化差异 208
二 明代宫廷娱乐中的“演武”色彩 209
三 宫廷画坛的兴盛 210
四 宫廷演艺的发展 212
第十三章 宦官专权现象的深层文化内涵 215
第一节 宫廷文化的直接表现 216
一 宦官文化的渊源 216
二 宦官参与的宫廷娱乐活动 218
三 畸形生活对宦官的影响 220
第二节 皇权的扩展与封建专制的加强 222
一 宦官们的特殊政治地位 222
二 宦官权势是皇权的延伸 223
三 宦官专权的弊病 225
四 宦官专权的危害 227
第三节 政府权力的对立与异化 229
一 宦官专权的原因 229
二 宦官权力的极盛 231
三 锦衣卫与阉党的产生 232
第十四章 市民文化的进一步兴盛 235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236
一 饮食时尚的变化 236
二 岁时节令饮食 238
三 干鲜果品的丰富多彩 240
四 茶酒饮料及其文化特色 241
第二节 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回归 243
一 燕地服饰的区域特色 243
二 明代服饰的发展变化 244
三 京城的妇女服饰 247
第三节 娱乐活动的丰富与娱乐形式的多样化 249
一 岁时节令的娱乐活动 249
二 演艺队伍不断扩大对娱乐活动的影响 251
三 演艺娱乐的丰富多彩 252
四 其他娱乐活动 254
第四节 风俗的变化趋势 256
一 市民结构变化对风俗变化的影响 256
二 商业繁荣对风俗变化的影响 257
三 城市功能变化对风俗变化的影响 259
四 当时人对北京风俗的概括 261
第十五章 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 264
第一节 城市布局的调整 265
一 明初城市功能的变迁 265
二 定都北京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266
三 定都北京后的城市变化 268
四 定都北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70
第二节 宫廷建筑的重建及文化内涵 271
一 宫殿建筑的重建 271
二 宫殿布局的变化 273
三 宫殿布局变化的文化内涵 275
第三节 礼制建筑布局的变化及文化内涵 277
一 礼制建筑的重新分布 277
二 礼制建筑的调整和进一步完善 279
第四节 衙署与坊里分布及其文化内涵 282
一 衙署的设置 282
二 衙署分布的文化内涵 284
三 明北京坊里的变化 286
第十六章 园林文化的兴盛及其内涵 289
第一节 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290
一 对前代皇家园林的继承 290
二 对皇家园林的进一步完善 292
三 新的皇家园林建设 295
第二节 私家园林的兴起及其文化内涵 297
一 皇亲国戚的私家园林 297
二 王侯将相的园林 302
三 士大夫园林 305
第三节 名山胜水的园林文化内涵 306
一 山水胜迹与“北京八景” 306
二 寺庙园林 307
第十七章 陵寝文化的兴盛 310
第一节 风水说的盛行及其对陵寝的影响 311
一 风水说的盛行及文化渊源 311
二 北京前代皇陵的建造 313
三 明代对皇陵风水的保护 315
第二节 明代北京皇家陵寝的修建 317
一 长陵的建造及其文化内涵 317
二 北京皇陵的续建 319
三 皇陵建造引发的官员之争 322
第三节 陵寝与政治斗争的密切关系 325
一 明代宗改葬金山口 325
二 明代人殉制度的废除 326
三 后妃合葬的纷争 327
第十八章 文学艺术创作及其文化内涵 330
第一节 章回小说创作及其文化内涵 331
一 章回小说创作的兴盛 331
二 章回小说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333
第二节 诗文创作及其文化内涵 336
一 达官显贵诗文创作的社会影响 336
二 文人士大夫诗文创作的活跃 339
三 不同地域诗文创作汇聚北京 343
第三节 书法与绘画创作及其文化内涵 348
一 宫廷书画的兴盛 348
二 明代书画家的浮沉际遇 352
三 文人士大夫的书画技艺 355
四 关于北京书画界的其他问题 359
第十九章 宗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62
第一节 中原佛教文化的兴盛 363
一 明朝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扶持 363
二 明代宦官的普遍崇佛 365
三 京城百姓的崇佛活动与高僧的社会影响 367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续兴 369
一 元代藏传佛教影响的延续 369
二 明朝统治者对待藏传佛教的态度 370
三 藏传佛教高僧在北京的活动 372
第三节 道教文化的兴盛及其影响 374
一 明朝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 374
二 明代道士的依托权贵 376
三 民间道教发展的兴盛 379
第四节 伊斯兰教文化的继续发展 380
一 明代伊斯兰教在北京的发展状况 380
二 明代北京清真寺建设 383
第五节 基督宗教文化发展的状况及影响 385
一 基督宗教在北京的传播 385
二 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的活动 386
第二十章 本卷结语 388
主要参考文献 39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